陕西师范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08教育管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807《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试内容
1.本考试科目涵盖《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全体内容,着重考察考生对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本学科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能力。
2.《管理学概论》考察的内容覆盖本教材各章节,重点围绕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规律与方法、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流派等展开。
注重考察考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现实中的管理学问题,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察的内容涵盖本教材各章节,重点围绕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公共组织及其结构与体制、过程与行为、环境与变革,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政府工具、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财政、第三部门管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公共管理伦理等内容。
注重考察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大纲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基础课,分为分析化学(上,化学分析部分)和分析化学(下,仪器分析部分)两门理论课程及对应的实验课程。
分析化学是化学量测和表征的科学,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为基础,主要包括误差理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经典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主要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各占50%。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基本构成、主要测量条件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够针对实际分析问题,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分析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化学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特点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和预处理1.定量分析法的一般步骤2.试样(气体、固体、液体)采集和预处理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示和分类)2.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规律(正态分布)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5.可疑值的取舍方法6.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2.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3.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以及表示4.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示5.电子天平、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常数,质子条件式2.弱酸(碱)各型体浓度的分布计算3.不同酸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和多元强酸、弱酸、混合酸)。
4.不同碱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强碱、一元和多元弱碱、混合碱)5.酸碱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范围、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选择)6.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选择原则、常用酸碱指示剂)7.酸碱滴定曲线计算(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各类型酸(碱)组分可准确滴定的条件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如食醋中醋酸、工业纯碱各组分、氮肥含氮量测定等的测定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法1.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EDTA)、络合物的平衡常数与各级分布分数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计算3.络合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4.金属指示剂(指示原理、选择原则、常用的金属指示剂)5.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终点误差的计算和准确滴定以及分步滴定可行性判据(控制酸度或使用掩蔽剂、沉淀剂、氧化还原试剂)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7.络合滴定方案设计(混合体系中某一个离子的测定,实验步骤)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平衡 (条件电位、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对称和不对称电对)3.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及指示原理4.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结果计算)5.氧化还原滴定示例应用(如过氧化氢含量测定、COD含量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等)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八章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和条件溶度积的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莫尔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3.佛尔哈德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4.法扬司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第九章重量分析法1.重量分析法概述(定义、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2.沉淀的类型和形成机理3.晶型沉淀的形成条件4.无定形沉淀的形成条件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6.沉淀重量分析法计算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沉淀法(原理及其应用)2.萃取法(原理、萃取平衡计算、应用)3.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的原理及其应用)4.离心法、电泳法、膜分离法(原理及其应用)仪器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2.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光的基本性质及表征参数2.光谱及光谱产生的机制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制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单光束与双光束、双波长仪器的区别4.紫外—可见定性分析原理及应用5.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及遵循条件6.显色反应的条件和测量条件选择7.单一组分和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如蛋白质含量测定,工业盐酸中全铁含量测定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2. 分子的振动及振动形式3. 基团频率、特征吸收峰及影响因素4.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基本构成5.干涉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特点6.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 分子发光的类型及特点2. 分子荧光产生的过程(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和必要条件3. 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4. 荧光强度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5. 荧光猝灭效应6. 荧光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分析的灵敏度比较7. 荧光分析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8. 磷光分析的原理及室温磷光、重原子效应9. 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及反应类型10. 化学发光分析的仪器11. 分子发光分析法实验(荧光分析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含量、鲁米诺化学发光分析法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 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中光源的作用及常用光源的特点2.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光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分析物在光源中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4. 谱线强度及影响因素,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罗马金-赛伯公式)5.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构成,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6. 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原理及光学特性表征7. 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8. 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特点和要求9. 光谱分析的特点、局限性和条件选择10. ICP法实验(常见金属元素分析)的检测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子吸收线及谱线展宽2.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条件3.常见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性,光源调制4.原子化器的功能和作用5.常用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6.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及消除8.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9.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钙)的检测原理、仪器、条件优选、操作要点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含电分析化学导论内容)1.电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电极及电极系统(两电极和三电极系统)2.电极的极化及过电位3.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及装置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及分类5.常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玻璃电极、晶体膜电极及流动载体电极等)的响应机理,膜电位的形成6.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7.电位分析法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原理、步骤和特点8.电位滴定分析法的定义、原理和特点9.电位分析法实验(如溶液pH值、自来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条件、操作要点第九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1.电解分析的概念,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异同2.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3.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分析的基本装置,阴极电位的选择、特点和应用4.Faraday定律,电流效率及库仑分析实验条件5.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的原理、装置和电量测量方法6.库仑滴定分析(控制电流库仑分析)的原理、终点指示方法和特点7.死停终点法的原理、装置(电路图)及特点。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一、填空题略二、判断题略三、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①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②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例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指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力求取得学习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它是在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获得尊敬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成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成就动机低的人在完成任务上防止失败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容易的或困难的目标和课题。
其心理机制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
3.道尔顿制答:道尔顿制,是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这是一种强调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个别教学制度。
道尔顿制的实施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指定作业、工作合约、实验室和表格法。
道尔顿制有三个原则,分别是自由、合作和个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大多数进步主义教育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即给个体儿童更多的自由,使他们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因此,道尔顿制不仅是教学改革,而且也是一个基于儿童中心倾向的、试图达到多方面目的的教育实验。
4.综合课程答: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它可分以下几种:①相关课程,是指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
附件一: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相关文件及学校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第一条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学校、学院分级管理模式。
其管理模式与学术性研究生基本相同。
第二条研究生部是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制定专业学位发展规划及教育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下设专业学位管理科,负责入学注册与学籍管理、组织各培养单位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实践办法、组织公共课考试考核和成绩管理、指导各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协助招生以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并指导各相关学院开展工作。
第三条各相关学院均应配备精干的专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具体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宣传、复试、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及成绩管理、指导教师管理、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有关材料的保管和归档工作。
第四条根据国家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适应行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要,学校及时制定或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五条相关学院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相关专业领域特点,制定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施细则,支持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重视和加强教学硬件及教学案例库等软件建设,建立相对固定、条件良好的实践、实习基地,并与实践基地所在单位联合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教育管理学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考生任选两题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Ⅲ.考查范围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管理学的概念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三)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2、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四)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1、教育管理学的内容的层次组成2、教育管理学的层次内容之间的关系(五)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管理1、管理的内涵2、中西文化的差异对管理的影响(二)教育管理1、教育管理的理念2、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比较的共同特点和自身特点;3、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三)教育管理现代化1、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2、工业时代的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的区别3、传统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比较三、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一)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1、管理是理性行为2、教育管理流派的划分(二)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1、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2、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3、从行政学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三)“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科学管理”的提出及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2、“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3、“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四)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2、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3、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4、行政组织和权力对教育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44-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大纲本《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中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本课程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介绍,即发展状况、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其它学科的相关性,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生源途径、类别划分状况、物理化学性质、鉴别、提取分离和波谱学特征等。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天然药物研究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掌握天然产物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天然药物学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原理及方法。
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
3、糖和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性质、苷键裂解的规律及波谱的基本知识。
4、单糖、低聚糖、多聚糖的定义主要类型,苷键甲醇解、碱水解、乙酰解法,确定糖链结构的顺序。
5、糖和苷的提取方法。
6、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化学性质和波谱特征。
7、苯丙素的定义和类型,其生物合成途径8、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方法、波谱特征。
9、蒽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
10、蒽醌类化合物物理性质、游离醌类及其苷类的一般提取分离方法,蒽醌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的基本知识。
1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波谱在测定结构中的应用。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55-环境工程”考试大纲本《环境工程》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型或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综合等4部分。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有一定的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考察学生对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综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艺的掌握程度,并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环境工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水污染控制部分1、基本概念及理论:水体污染、主要污染源、水体污染基本类型,进行水污染控制的原则;表征污水水质的指标及其含义;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氧垂曲线及其理论,BOD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污水处理技术分类,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处理对象和目标。
2、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格栅的分类、特点和作用;沉淀理论基础,沉淀池的类型及特征,自由沉淀规律与沉淀曲线,理想沉淀池沉淀过程,悬浮物质的总去除率和表面负荷;沉砂池的功能、分类及其不同的水力特征、应用范围;曝气沉砂池的去除机理。
3、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混凝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消毒的方法与原理;臭氧氧化法、电解法等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其他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
4、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活性污泥的组成及其评价指标;活性污泥膨胀类型以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活性污泥净化过程与机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增长与底物降解速率;曝气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氧转移原理、影响因素、氧转移速率与供氧量计算;曝气池容积、剩余污泥量及需氧量的计算;阶段曝气法、生物膜法、完全混合法和延时曝气法的工艺流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其原理;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与净化过程;生物膜工艺的分类、特征及运行方式;氧化塘及土地处理法的类型及原理;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适用性;国内外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01-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本《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都是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西方哲学史的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近代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内容则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南北朝哲学、隋唐哲学、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哲学思潮。
要求考生熟悉中西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和主要命题,并能够对各种最为重要的哲学理论的内在思想结构和基本理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具备理性推理和哲学论证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把握和理解中西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基本概念及其内在的思想结构。
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哲学论证的能力,并具备哲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中西哲学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西方哲学史(一)前苏格拉底哲学1.米利都学派;2.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万物的数学基础;3.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与流变问题;4.古希腊的原子论者。
(二)智者与苏格拉底1.智者运动的哲学意义;2.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3.苏格拉底的理智助产术与知识论;4.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思想。
(三)柏拉图哲学1.回忆说与知识论;2.理念论;3.政治哲学。
(四)亚里士多德哲学1.范畴理论和三段论;2.形而上学;3.伦理学;4.政治哲学。
(五)晚期希腊哲学1.伊壁鸠鲁主义;2.斯多葛主义;3.怀疑主义;4.普罗提诺。
(六)教父哲学1.护教学者;2.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3.伪狄奥尼修斯与波爱修。
(七)经院哲学1.早期经院哲学;2.经院哲学的繁荣与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体系;3.司各脱、奥卡姆和埃克哈特。
(八)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人文主义运动;2.马基雅维利;3.宗教改革。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14-中国史”考试大纲《中国史》是中国史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中国史》考试大纲根据中国史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以期了解考生对于中国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史考试涵盖考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史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较清晰地把握中国史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史学术前沿,并能够展示出考生分析和解决中国史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结构与题型1.名词解释(8-10 题)2.简答题(4-5 题)3.论述题(2-3 题)四、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先秦秦汉史1.中国文明起源的时代与良渚文化、陶寺遗址、二里头文化2.中国早期国家起源时代及其条件3.西周宗法制度与封邦建国4.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5.战国时期的诸子与百家争鸣6.先秦秦汉时期重要人物的评价:周公、齐桓公、孔子、老子、秦始皇、汉武帝7.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及其历史影响8.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9.西汉末年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第二部分:魏晋南北朝史1.魏晋南朝政治史、政治制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十六国北朝政治史、政治制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3.魏晋南北朝文化演变的基本线索,以宗教、儒学、文学、清谈思想为核心4.十六国北朝民族分裂、民族融合的线索、基本规律及胡化政权的基本特征5.孙吴东晋南朝对江南的开发及其与南方土著民的关系6.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发展的若干线索及相互影响7.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如诸葛亮、曹操、北魏孝文帝、梁武帝等8.重要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及其对政局的影响第三部分:隋唐史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隋朝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3.隋末农民战争的结局与影响;4.唐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6.武则天至玄宗时期政局的演变;7.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8.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及其对唐王朝的影响;9.两税法的改革;10.宦官专权与晚唐政治;11.唐朝对外关系与中外文化、经济交流;12.唐朝在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史学等方面的成就;13.唐朝的灭亡与五代十国的形成;14.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11-新闻传播实务”考试大纲本《新闻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新闻传播实务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要求考生理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新闻传播规律和现实,主要考察学生采、写、编、评等实践能力以及对新闻传播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体现出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素质。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新闻传播规律、理解运用传播规律,在考试中体现对基本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综合能力展现;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功底和创新思维。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新闻传播实务》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规律1.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辩证关系2.新闻采访的准备与实施3.创造性采访与写作4. 采访心理与技巧5.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要求6.新闻各种文体及其写作实践(二)新闻写作能力1消息类新闻写作与分析2.通讯类新闻写作与分析3.人物报道4.深度报道与调查性报道5.网络新闻采写(三)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与要求1.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新环境2. 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及其流程3.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4.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人才素质要求(四)新闻编辑的基本能力1.新闻媒体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2.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3.新闻媒体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4.新闻稿件的分析与修订5.新闻标题的制作6.新闻照片与信息图表7.新闻稿件配置8.版面语言、版面设计与分析(五)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基本认识2.新闻评论选题与立意3.新闻评论的评价与分析4.新闻评论撰写四、主要参考书目[1]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 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3] 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4]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编制日期:2018年9月15日。
2019教育学考研——带你了解9所师范211院校招生、考试情况(学硕自命题篇)一、北京师范大学——985 、211北师大,老师觉得就不用多做介绍啦~考教育学的同学们应该都对她有过了解,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共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五,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24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二十。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招生专业方向及人数如下:北师大从2013年开始第一个退出国家统考,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代码为740,指定了参考书,题型也有所变化,不再考选择和辨析,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17年加入少量选择)。
但是在2015年之后代码虽然没有变,但是也没有再重新指定参考书,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参考15年的参考书即可。
740教育学勤思推荐书目: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3、《当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4、《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5、《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7、《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勤思学员一定要以讲义为核心,结合相应课程和教材(可按照勤思指定的精简书单如下)学习。
出题思路可参考《勤思教育学考研必胜习题库》以及勤思的历年真题解析进行归纳总结,VIP班学员要反复多看几遍拔高课程,多和一对一辅导员沟通。
北师大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所以每一年的分数线是北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数和学校招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近5年分数线如下:二、南京师范大学——211南师大,是中国最美的学校之一。
南师大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也曾经名家林立。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学生的基本课程之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进而能够利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解决相应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2.马克思与黑格尔;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4.《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全面阐发;5.恩格斯的系统论证与发挥;6.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7.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实践的唯物主义;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实践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4.实践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本体论问题与认识论问题;2.哲学的基本派别;3.物质概念;4.意识及其本质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四)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2.辩证法的基本环节;3.对立统一规律;4.质量互变规律;5.否定之否定规律;6.辩证法的实质。
(五)认识论1.认识的本质;2.认识的运动过程;3.抽象与具体;4.真理与价值。
(六)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3.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分析;4.意识形态;5.历史主体理论。
(七)商品1.商品及其内在矛盾2.商品价值量(八)货币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2.货币的形式3.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九)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价值规律3.时间节约规律4.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形式3.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十一)资本主义生产1.货币转化为资本2.剩余价值的生产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4.资本主义工资5.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新变化(十二)资本循环和周转1.资本的循环2.资本的周转(十三)剩余价值的分配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3.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十四)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十五)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十六)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2.共产主义。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906-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本《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最基本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发展概况、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体育教学的过程、内容、方法;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学设计、体育课的备课与说课、体育教学评价、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管理等。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有较强的应用体育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体育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学校体育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学校体育发展概况1.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2.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二)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1.学校体育的地位;2.学校体育的功能;3.学校体育的目标;(三)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2.体育教学的特点;3.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5.体育教学过程的人际交往;6.体育教学目标;7.体育教学原则;(四)体育教学内容1.体育教学内容概念、特点;2.体育教学内容分类;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六)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2.体育教学中学习指导法、动作练习法;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七)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1.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特征;2.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3.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布置;4.体育课教学队伍的安排与调动;5.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整;6.体育课堂教学秩序;(八)体育教学设计1.体育教学设计概述;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3.体育教学设计的类型;(九)体育课的备课与说课1.备课、说课的概念;2.体育实践课的备课内容;3.体育课教案的编制;4.说课的类型、内容;5.说课稿的撰写及说课的技巧。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基础课考试涵盖《学校管理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学校管理的理论问题和各种实践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考查目标
考查内容结构学校管理学共六编内容合计150 分值
考查目标
1.掌握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学校管理学理论研究的
发展趋势。
2.运用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 分
案例分析及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 分
Ⅲ.考查范围
学校管理学
第一编学校管理学基本原理
一、绪论
(一)学校管理学概述
(二)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二、学校领导体制
(一)学校领导体制概述
(二)校长负责制
(三)学校领导体制的内外关系
三、学校管理过程
(一)学校管理过程概述。
本《教育管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教育管理学基础综合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学校管理学、班级管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是大学教育管理系本科学生的基本课程。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的基本原理、教育行政体制和组织机构、教育政策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法学的基本原理、学校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班级管理组织与班主任工作、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教育管理学基础综合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思维推理能力、文献综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教育管理学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
(一)教育管理学科导论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特点;
3.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4.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5.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
1.教育管理概述;
2.教育管理的哲学基础;
3.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流派。
(三)教育管理体制
1.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2.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3.办学体制;
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四)教育管理的规律、特点、原则1.教育管理的规律;
2.教育管理的特点;
3.教育管理的原则。
(五)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概述;
2.教育政策的制定;
3.教育政策的实施;
4.我国现阶段主要教育政策分析。
(六)教育法规
1.教育法规概述;
2.教育立法;
3.教育执法;
4.教育法律的演进及现状;
5.我国教育法律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七)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概述;
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管理过程及基本环节;
4.学校管理常规方法;
5.学校教学管理;
6.学校德育管理;
7.学校人事、师资管理;
8.学校财务、总务管理;
9.学校党建、党务管理;
10 学校领导者研究
(八)班级管理
1.班级组织;
2.班集体建设;
3.班主任专业发展;
4.学生及学生干部管理;
5.班级环境管理;
6.学生辅导管理;
7.学生性别差异管理;
8.班级活动与安全管理;
9.班外、校外教育资源管理
(九)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教育功能、目的;
3.教育制度;
4.教师与学生;
5.课程与教学原理;
6.德育管理
7.国际教育改革发展
四、掌握重点
(一)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及应用(二)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四)教育管理的规律、原则及其应用(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六)教育法律的基本知识及应用(七)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及应用(八)学校实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九)班级管理组织、体制和内容(十)教育产生发展的重要事件
(十一)教育规律及应用
(十二)课程与教学原理及应用
(十三)德育管理及应用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2] 杨建华、王鹏炜、张正峰等编《班级管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2012年12月第1版.
[3] 司晓宏、张立昌等编《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4] 杨建华、陈鹏等主编《现代教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
.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