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4_明天_我们毕业》 2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30
《明天,我们毕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明天我们毕业》一、吟唱《毕业歌》导入新课1.PPT播放《毕业歌》显示歌词师:伴着动听的《毕业歌》,让我们继续走进第二十四课,读——生(齐):《明天,我们毕业》师(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生(齐):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作者眷恋些什么呢?他最眷恋什么?生1:六年的学习生活。
师:回答完整,作者——生1:作者最眷恋六年的学习生活。
师:是啊,老师这个问题前还有一个问题,作者眷恋些什么?谁来回答?作者眷恋些什么?生2:他眷恋六年的学习生活,他眷恋敬爱的老师。
师:眷恋六年的学习生活。
师生(齐):眷恋敬爱的老师。
师:是的,在作者的心目中,六年的学习生活,就像一幅——生齐:五彩斑斓的画卷。
【“眷恋”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在精读课文之前,先让同学们拎出这条主线,使他们对课文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也使之在精读课文时更加容易理解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眷恋”之情。
(一)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要求:(1)找一找,这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中,作者一共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景?(2)你最欣赏哪一个场景?(3)看到它,你想到些什么?生自由朗读,并欣赏讨论。
师:欣赏完了吗?生(齐):欣赏完了。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在这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中,作者一共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景?生1:有每天清晨我们做操的情景。
生1:上课专心听讲的情景。
生2:中午十分钟写字的情景。
生4:每周的课外小组活动。
师:是的,在这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晨操、上课、写字、课外活动等等场景。
接下来,让我们再回忆回忆这些场景,这些场景中,有没有哪一个似曾相识?有没有哪一个场景让你有感而发?从这些场景里,选择一个,一会和大家分享下你的感受。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24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明天,我们毕业了》的情节,描写及主题思想。
2.能够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课文《明天,我们毕业了》的情节、描写及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思想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接轨,使学生掌握课文。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学生们对即将毕业的情感表达进行导入。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小学学习的这六年,回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最难忘、最值得珍藏的时刻,让学生充分感受毕业的喜悦和感慨,并引出今天的课题。
3.2 学习课文(30分钟)1.朗读课文《明天,我们毕业了》。
2.分组讨论课文,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搜寻文章中的情节、描写及主题思想。
3.通过小组演出、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兴趣。
3.3 集中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掌握程度,讲解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及主题思想,并与学生疏通交流。
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分析,也可以让学生来模拟拟写这篇文章,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篇文章。
3.4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题目,并针对学生之间分层次进行分档教学,悉心指导学生。
总结上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反思、积极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四、教学评估1.课堂演练表现。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课堂活动中的主动参与。
五、作业1.完成课堂书写练习,把对课文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记录下来。
2.扩展阅读文选《小学生毕业说说》,并在日记中发表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经验策略: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学习经验、体验,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和掌握记忆方法。
2.合作策略:鼓励小组合作,通过小组互动、互相扶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交互策略: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思维对交流,体现循序渐进,疏通教学环节彼此之间的关系。
24 明天,我们毕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眷”“偎”“矫”“诲”“鹰”“炽”,理解“眷念”“依偎”“矫健”“教诲”“雏鹰”“炽热”等生字新词,积累“憧憬”“吮吸”“辜负”“绿草如茵”“窗明几净”“五彩斑斓”等词语。
3.理清脉络,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眷念之情的。
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脉络,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眷念之情的。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你能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呢?2.本文作者以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请教周围同学。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眷念依偎矫健教诲雏鹰炽热憧憬吮吸辜负绿草如茵窗明几净五彩斑斓(2)有哪些词语你不懂?(雏鹰、五彩斑斓,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雏、斑斓”,从而理解整个词;其他词语都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
)(3)指读课文。
(4)在即将毕业之际,大家都有许多话想表达。
但不知从何开始表达,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或段落?大声地读出来。
(5)选择课文里词语填空:()的操场()的教室()的同学()的老师()的画卷()的动作()的身姿()的乐曲(6)回忆课文内容: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
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
在我们的心目中,您(老师)是(),您是(),您是()。
三、理清脉络1.与“眷恋”表达了相同意思的词还有哪些?2.是呀,明天我们即将毕业,此时此刻,想起六年里的点点滴滴,怎么不让我们的心头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呢?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自己的眷恋。
苏教版小学六下《明天,我们毕业》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明天,我们毕业》这课主要是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的眷恋之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珍惜友谊方面的名言。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明天,我们毕业》。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课件出示)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1)“眷恋”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美丽的校园,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2)还会眷恋什么呢?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3)为什么呢?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为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
三、学习第二段1、回顾六年的生活精彩历程(学生在校内活动的一些图片)2、欣赏画面,体会校园的美丽。
引读: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3、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出示句子: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3)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5、出示句子: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omorrow we graduate" in Chinese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明天我们毕业》教案2、篇章2:《明天我们毕业》教案篇章1:《明天我们毕业》教案设计思想:语文课教什么?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
但是,有很好的回答吗?在我小的时候,语文课教“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本(一整块红绸布)被撕成了一条条“美丽的红绸带”;后来,教“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和思想;现在,有人说,不仅要教“写了什么”,还要教“怎么写的”——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特点;还有人说,要教“阅读文本的方法、策略”……李海林先生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一文中说:“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就是对‘教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的毫无建树与实践上的全面落空和严重缺失。
”这样就导致了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沿旧之路,改革无法深入、无法有实效,总在打外围战,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因没有先进的课程内容支撑而失去了积极意义,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泛化、模糊化。
这其实就是一个语文课程内容的创生问题。
面对同一个文本,我们教师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关系到确定的先进的教学目标能否得到体现和实现的关键。
24.明天,我们毕业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4.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出一些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赞颂老师的成语和诗句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大家一定还有许多话想要互相倾诉,现在能谈一谈吗?2. 丁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也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探究。
2.教师行间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合作学习,再度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结合正音。
2.重点词语。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茁壮矫健教诲炽热四、练习朗读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初步读出感情,并品读你觉得最精彩的段落。
五、指导书写。
1.找出左右、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2.指名板演,评议。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2.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3.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出一些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出一些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1.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4《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4《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明天,我们毕业了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依恋。
课文共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想到即将告别母校、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二到七自然段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第八到九自然段写我们怀着美好的理想,等成才后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学会生字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语言和写作的训练,我们可以体验作者对母校生活的依恋。
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投影或幻灯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月日总学时课时目标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学会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文本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梳理文本的语境,初步了解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依恋。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感知课文要点,初步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对母校及其老师和同学的眷恋。
一、谈话导入1.引导对话: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过渡:丁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黑板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初读指导明确自学要求:阅读正确的发音,识别生词的字体,按顺序阅读每个句子;画出不可理解的单词,在字典或上下文中查找;想想课文里写了什么。
、按要求自学课文,注意读书动笔、交流自学情况:()对这个词的含义提出质疑:怀旧、渴望日夜相处、博大精深()每个人都在分段阅读文本()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听老师读课文、过渡(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大体感知课文要点;正确地朗读课文。
)1/4三、再读课文自由阅读课文,在阅读时思考每个自然段落的含义和交流:()小组读各自然段,再个体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哪些自然段落详细描述了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回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同时阅读课文和总结(设计意图: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知道课文要点,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对母校及其老师和同学的眷恋;流利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