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动作技能领会:对动作技能概念的分析:所谓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如书写、游泳、驾车、打字等都是动作技能。
第一,动作技能是习得的。
第二,动作技能是有一定操作程序要求的。
第三,动作技能是一种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特征领会:动作技能的特征:第一,准确性。
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二,动作的速度加快。
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动作的速度越为越快。
第三,多余动作的减少。
所谓多余动作是指与完成某项任务无关但却在完成过程中参与其间的动作。
如初学写字时,牙关紧咬;学打乒乓球时,非优势手拳头紧握等等。
等到熟练后,这些多余的动作就减少了。
第四,灵活性。
一种动作技能形成后,其固定的动作程序不是单纯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固定衔接,而是具有灵活性。
(三)动作技能的分类领会:动作技能的分类:(一)从有没有器械来划分,一类是操纵器械的,如写字、绘画等;另一类是不操纵器械的,如唱歌、跳舞等。
(二)从动作技能操作时调节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大类。
连续的动作技能一般较多受外部情境所制约,如开汽车、滑冰等;不连续的动作技能一般由自我调节,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领会: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为知觉学习。
其学习重点是观察动作反应的线索,即观察操作程序。
(二)联系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使某一特定的刺激与某一特定的动作反应形成联系,即有意识地使操作程序支配动作反应。
(三)自动化阶段,技能学习进入这一阶段时,一边串的动作系列能够自动地连续下来,即操作程序自动支配动作反应,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
(五)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1、识记: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2、领会动作技能练习曲线的趋势: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练习成绩逐步提高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熟练操作:达到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
教案(第18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五章技能的形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技能的概念、特点。
2.理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5阶段3.理解动作技能的特点、分类、阶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高原现象。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就是在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掌握改行业的技能,成为专家。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是什么?(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其中,智力动作方式就是指的心智技能,这是发生在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动作,是内在的,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如解数学题、写作等。
肢体动作方式就是指动作技能,这是外部的,可观察到,如骑车、写字、折纸等。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本能是人们不用学就会的动作方式,例如吮吸、抓握、咀嚼、打喷嚏等。
技能则是后天学会的,会随着练习而逐渐熟练,如骑车、写字、打羽毛球。
在技能学习中,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练习是技能熟练的必经之路。
2.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前面讲过,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选题1。
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
示范 C.练习 D.反馈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
集中练习 B。
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
心理练习 B。
整体练习 C。
集中练习 D。
分配练习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D.缺乏适当的指导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
发现法 B。
讲解法 C。
示范法 D。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6.绘画属于( )。
A.心智技能 B。
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
认识策略7。
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C.对象具有观念性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8.技能的种类有( )。
A。
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
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
阅读 B。
写字 C。
解应用题 D.笔算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A.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C.对象具有观念性 D。
结构上具有简缩性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
A。
辨别 B。
概念 C。
规则 D。
高级规则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A。
操作定向 B。
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
操作整合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A.操作模仿B.操作熟练 C。
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名词解释:
1、动作
2、动作技能
3、熟练操作
4、练习
5、心理练习
6、集中练习
7、分配练习
8、整体练习
9、局部练习 10、随机练习
11、区组练习 12、情境干扰效应 13、固有的反馈 14、增补的反馈
15、结果的知识 16、觉错能力 17、反应时(间) 18、运动时(间)
19、运动能力倾向测验
二、填空
1.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成分。
2.研究连续的动作技能习得时常用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3.对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观点。
4.美国心理学家施密特提出的解释动作技能习得与控制的理论是_______________。
5.费茨和波斯纳将动作技能的学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心理学家在测量动作技能是否已习得时,常用_____________测验和______________测验。
7.动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8.动作技能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发现学习与指导学习的效果比较结果是_________。
10.练习的时间可以作灵活安排。
如一项任务需10次练习,若10次练习在一天内完成,则称此类练习为____________练习,若分10天完成,则称此类练习为_______________练习。
11.在一般智力测验出现之前,英国人________________就编了一套测验测量人的动作能力。
三、选择
1.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活动是_________。
1)摇头; (2)吞咽食物; (3)写毛笔字; (4)系鞋带。
2.下列属于连续动作技能的活动是____________。
(1)打开收音机; (2)草书; (3)实弹射击; (4)开车。
3.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_____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1)言语指导; (2)示范; (3)练习; (4)反馈。
4.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________。
(1)集中练习; (2)区组练习; (3)随机练习; (4)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5.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________。
(1)心理练习; (2)整体练习; (3)区组练习; (4)分配练习。
6.请指出下列属于固有反馈的例子_______。
(1)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 (2)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
是否太紧?” (3)丈夫对妻子说:“你在汤里放的盐太多
(4)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
7.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_________。
(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4)缺乏适当的指导。
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_________。
(1)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2)学习应循序渐进;(3)防止过早出现疲劳;(4)先要有准备动作。
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__________。
(1)发现法; (2)讲解法; (3)示范法;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10.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___。
(1)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 (2)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
(3)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4)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11.普通人每秒只能对外界刺激的变化进行两次调节,而熟练的钢琴家每秒能弹奏10个以上的音符。
最适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解释是______。
(1)钢琴家有特殊天赋; (2)熟能生巧;
(3)人脑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能自动进行;
(4)通过练习,注意分配能力增强。
12.根据动作技能能力倾向测验的原理,测量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下述技能的学习:(1)编织; (2)射箭; (3)铅球; (4)画画。
13.下列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是___________。
(1)打太极拳; (2)骑自行车; (3)游泳; (4)广播操。
14.草书毛笔字主要需要下列运动技能_______。
(1)大肌肉的; (2)小肌肉的; (3)连续的; (4)不连续的。
15.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的早期(即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
(1)能陈述动作技能的规则; (2)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有效感;
(3)对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形成目标意象(goal image) ;
(4)既要形成目标意象,又要形成目标期望。
四、研究与设计
1.观察一位中学或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的上课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要求教师在课内教学生掌握某项体育动作)。
或者收集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本章介绍的哪些动作技能学习的原理。
2.观察并比较初入学儿童与熟练的书写者在书写常用汉字时的不同特征。
3.以情境干扰效应为例,说明什么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测量这种学习。
4.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和智慧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也在于理解。
试分析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在理解阶段学习的目的和条件的差异。
5.试分析练习在智慧技能学习领域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中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6.假定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练好毛笔字,你认为本章阐述的哪些原理可指导教师的教学。
7.举例说明熟练动作技能有哪些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五、判断
1.按加涅的看法,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是两类不同的习得的能力,区分这两类能力的主要依据是作业中是否包含复杂的认知成分。
( )
2.像踢足球这样的体育活动,既需要连续的运动技能,也需要不连续的运动技能。
( )
3.心理学家假定,通过练习,人脑可以贮存完成复杂技能的程序并向肌肉发出一系列执行动作的指令,这一假设可以解释熟练操作的自动化。
( )
4.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的同时发出跺脚声,其作用是增加发球的力量。
( )
5.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 )
6.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般都要经历动作认知、动作联系和动作自动化三个阶段。
( )
7.初入学儿童在习字时运用书空形式帮助记忆字形,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练习形式。
( )
8.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动作技能看成是一种类型的程序性知识。
( )
9.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连锁形成过程。
( )
10.研究表明,知识学习反应快的人,运动动作反应也快。
( )
11.同智力测验一样,动作技能倾向测验所测得的能力差异主要反映先天因素与影响。
( )
12.研究表明,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自己发现的操作方法一般优于接受指导的方法。
( )六、问答
1.为什么说眨眼、握手这样的动作不是动作技能?
2.试用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理论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
3.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为什么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可以一边与人交谈一边开车?
4.请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
5.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
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 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