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6-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6-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绵阳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与激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对2.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差生是可以理解的。
参考答案:错3.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往,做学生的朋友,以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参考答案:对4.疏导学生不良情感是班主任的事,与科任老师无关。
参考答案:错5.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对6.教师只要教得好就行,不用注重自身外在形象。
参考答案:错7.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参考答案:对8.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一定越好。
参考答案:错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一定越好。
参考答案:错10.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或称为客体永恒性是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获得的参考答案:感知运动阶段2.儿童思维进入以下哪个阶段,就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参考答案:形式运算阶段3.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的提出者是参考答案:维果斯基4.以下属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有参考答案:不平衡性;阶段性;持续性;顺序性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不同的阶段参考答案:具体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6.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水平参考答案: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7.教育决定着人的心理发展。
参考答案:错8.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应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对9.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对10.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D。
解析:学习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题干中,①属于反射现象;③属于本能行为;只有②和④属于学习现象,故选D。
3.【答案】D。
解析: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4.【答案】D。
解析:学习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这种变化是经验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故本题中鹦鹉学舌属于学习。
5.【答案】A。
解析:学习是指个体活动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依据此定义选A。
6.【答案】B。
解析: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7.【答案】C。
解析:AB属于生理现象,不属于学习;D每天跑步是一种习惯化的行为,也不能称为学习。
C选项由怕到不怕,是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属于学习。
8.【答案】D。
解析: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活动;②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④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⑤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⑥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因此,本题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学生的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10.【答案】D。
解析:人类学习的特点包括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
11.【答案】A。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一共包括八类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联结。
12.【答案】D。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教育心理学(开放本科)教育心理学_0002
四川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107104 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1. 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培养,错误的是:()
A. 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B.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C. 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
D. 示范与讲解。
参考答案:B
2. 加里培林把智力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哪个不属于这五个阶段。
()
A. 活动的定向
B.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
C. 自动化
D.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参考答案:C
3.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以下哪个来解释。
()
A. 心理定势
B. 迁移
C. 酝酿效应
D. 功能固着
参考答案:C
4. 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属于学习的()。
A. 理解
B. 迁移
C. 应用
D. 定势
参考答案:B
5.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
()
A. 认知。
(一) 单选题1.操作技能按照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
(A) 精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 连贯技能和不连贯技能(C) 封闭技能和开放性技能(D) 器械型技能和开放型技能参考答案:(B)2.下列对技能描述正确的是()。
(A) 技能就是活动程序(B) 技能就是潜能(C) 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高的(D) 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参考答案:(C)3.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是()。
(A) 同感(B) 以病人为中心(C) 移情(D) 自我参考答案:(C)4.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 驾驶汽车(B) 洗衣服(C) 解两步应用题(D) 听到声音参考答案:(C)5.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 谐音联想法(B) 分散复习(C) 多种感官参与(D) 画出系统结构图参考答案:(A)6.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
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 相似性(B) 概括经验(C) 学习策略(D) 心向参考答案:(A)7.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 独创性(B) 变通性(C) 流畅性(D) 新颖性参考答案:(C)8.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A) 定势(B) 功能固着(C) 缺乏生活经验(D) 粗心大意参考答案:(B)9.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前后一样快(D) 没有规律参考答案:(A)10.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 认知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资源管理策略参考答案:(D)11.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 道德两难故事(B) 守恒实验(C) 沙盘游戏(D) 对偶故事法参考答案:(D)12.“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熟练操作:达到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练习说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说明的要求,课程考核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形考)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说明”以及文字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郭德俊主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2版)编制而成。
通过完成形考任务,学生能够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运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形考成绩采用百分制,总成绩达到60分(含60分)以上为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形成性考核任务列表每次形考任务按照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卷面分数乘以对应的权重得出的为每次形考任务的实际分数,6次形考任务实际分数相加后得到的成绩为课程最后形考成绩,也即课程的最后成绩。
每次任务都要求认真完成,一旦发现雷同或抄袭现象,被抄袭者和抄袭者都作0分处理。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100分,占权重20%)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巴甫洛夫B.詹姆斯C.罗杰斯D.桑代克2.下列选项中,与注意品质的好坏无关的是(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转移3.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BC)。
A.人本主义理论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5.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A.操作性条件反射B.经典性条件反射C.社会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AD)。
教育心理学(开放本科)教育心理学_0001
四川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107104 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1. 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培养,错误的是:()
A. 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B.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C. 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
D. 示范与讲解。
【标准答案】:B
2. 下列项目中叙述错误的是()
A. 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 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 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 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标准答案】:A
3. 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学习策略只有内隐的。
B. 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程序、规则的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C. 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习的主要标志。
D. 学习策略可以通过教学来发展。
【标准答案】:A
4. 以下不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
想象
B. 书写
C. 体操
D. 舞蹈
【标准答案】:A
5. 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
A. 概括说。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选题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
示范 C。
练习 D。
反馈2。
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
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
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3。
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
A.心理练习 B。
整体练习 C。
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A。
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
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5。
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A。
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6.绘画属于()。
A。
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
认识策略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
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C。
对象具有观念性 D。
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
图示 B.坐标 C。
遗忘曲线 D。
练习曲线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
阅读 B。
写字 C。
解应用题 D。
笔算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
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C.对象具有观念性 D。
结构上具有简缩性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
概念 C。
规则 D.高级规则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
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
操作整合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
A.操作模仿 B。
操作熟练 C。
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教育心理学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品德形成的【】阶段表现为个体表面接受史范,但对JK范的必要性和意义缺乏认知。
A、内化B、依从C、认同D、需求正确答案:B2、引发不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指的是【JoA、学习兴趣B、学习目标C、学习需求D、学习动机正确答案:D3、[]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A、原型激发B、创造力C、学习定势D、问题解决正确答案:D4、从强化程序看,计件工资属于【JA、固定间陛程序B、固定比率程序C、变化比率程序D、变化间陛程序正确答案:B5、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他将根据成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诂,这属于【】。
A、替代强化B、自我强化C、负性强化D、直接强化正确答案:B6、行动研究最早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奥苏贝尔B、勒温C、皮亚杰D、罗杰斯正确答案:B7、【]是研究者通过不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问卷法Ds访谈法正确答案:D8、[]的主要特点是遵从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观中个人的地位或作用。
A、前习俗水平B、社会契约道德C、后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正确答案:D9、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不不喜爱的活动运用的是【JA、积极情绪原则B、艾宾浩斯规律C、普雷马克原则D、博弈法则正确答案:C10、1963年,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和霍恩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A、皮亚杰B、加德纬C、卡特尔D、桑代克正确答案:C11、1)认为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和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A、奥苏贝尔B、罗杰斯C、马斯洛D、斯金纬正确答案:B12、[】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熟练操作:达到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
觉错能力:练习者将练习后所获得的固有反馈与已习得的正确参照进行多次比较后形成的独立觉察自己错误的能力。
反应时(间):从刺激的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的时间。
运动时(间):从开始运动到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
运动能力倾向测验:通过测量简单的动作技能以预测复杂动作技能学习情况的测验,对人才选拔和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填空
1.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
2.追踪任务
3.习惯论,认知论,生态观
4.图式理论
5.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6.保持,迁移
7.固有的反馈,增补的反馈 8.动作技能不易遗忘
9.指导学习优于发现学习 10.集中练习,分配练习 11.高尔顿
三、选择
1.⑶,⑷。
2.⑵,⑷。
3.⑶。
4.⑷。
5.⑵。
6.⑴,⑵。
7.⑶。
8.⑴。
9.⑷。
10.⑷。
11.⑶。
12.⑴。
13.⑵,⑶。
14.⑵,⑶。
15.⑷。
四、研究与设计
1.略。
2.略。
3.根据学习与表现的关系,内在运动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反映在运动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上。
区组练习中,在习得阶段,动作表现有了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迁移和保持,学习效果不好。
随机练习中,习得阶段的表现变化相对持久地保持到了迁移阶段,表明学习发生了。
测量这种学习,要采用保持或迁移测验。
情境干扰效应研究中,练习过后的10分钟及10天之后,都进行了保持和迁移测验,以检测学习是否出现。
4.认知领域的理解要形成命题网络,新旧知识要联系起来,可以采用言语讲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探讨发现的方式。
动作领域的理解涉及形成动作的意象,只能通过示范观察的方式进行,不能通过发现的方式进行。
5.练习都是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这两种技能形成的必由之路,但单项的智慧技能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单项的动作技能的练习则不需要情境的变化,只要在一定情境中达到动作熟练即可。
6.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中,指导和示范相结合的原理;集中和分配练习、随机与区组练习、局部与整体练习的原理以及给学生提供反馈,学生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觉错能力形成等原理都可以用来指导书写教学。
7.熟练操作的特征见教材。
其原因可以用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和习得规律解释,即产生式系统的形成和熟练。
五、判断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正确。
9.错误。
10.错误。
11.正确。
12.错误。
六、问答
1.眨眼属于不随意动作,是先天具有的反射;握手只涉及大肌肉的运动,不涉及小肌肉的精细协调。
2.认知阶段相当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陈述性知识阶段,联系形成阶段相当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变式练习阶段,自动化阶段相当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和熟练。
3.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开车的动作已熟练,只占用极少的工作记忆容量,这样就腾出一些空间用于交谈。
4.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广义知识学习模型中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比较吻合。
动作技能习得的认知阶段,相当于新知识习得阶段;联系形成阶段相当于知识的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相当于应用阶段。
5.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
原因如下: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
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连续的任务相对简单,故不易遗忘。
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 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