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11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还有助于提高体质和免疫力。
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存在着防疫和治疗等需要用到的药物,这些药物残留在牛奶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抗生素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但如果残留在食品中,就可能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抗生素残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消化系统不适、免疫力下降、对药物产生抗拒性等,甚至会导致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为了确保牛奶中不存在抗生素残留,需要进行检测。
以下是常见几种抗生素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1. 青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青霉素类药物是公认的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有害。
目前,青霉素类药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等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精度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地塞米松的残留地塞米松是一种合成类地方性免疫耐受调节剂,主要应用于牲畜的体外免疫调节和兽医治疗。
但如果过量使用,就可能导致地塞米松在动物身体中的残留,从而污染牛奶等食品。
地塞米松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免疫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等。
其中,酶免疫测定是一种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性好和准确性高的方法。
金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猪、牛等家畜的肺炎、败血症和伤寒等疾病,残留在食品中会引起人体过敏等不良反应。
金霉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免疫分析、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酶免疫分析是一种特异性好、检测范围广的方法。
总结在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中,控制抗生素残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和监管手段来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只有保证牛奶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才能让人们吃得更健康,饮得更放心。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原理(一)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引言鲜乳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为了保护牛群健康和提高产量,农民普遍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乳牛疾病。
尽管抗生素在牛体内被分解和排除,但仍有可能在牛奶中残留一定量的抗生素。
因此,针对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测定原理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HPLC法运用液相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测定,通过测定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浓度来确定抗生素的残留量。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预处理:首先,将鲜乳样品与适量的溶剂混合,使抗生素的分子从样品中转移到溶剂中。
这个步骤通常包括提取和净化。
2.样品注射: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3.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分离出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
某些特定的色谱柱可对抗生素具有选择性。
4.检测器检测:使用特定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测定。
抗生素在特定波长下会吸收特定的光,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对光的吸收来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5.数据分析:根据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峰面积或峰高,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抗生素的浓度。
抗生素残留量的标准和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有着不同的标准和限制。
这些标准和限制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避免抗生素过量对人体造成潜在的风险。
通常,标准的抗生素残留限制应保持在安全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结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我们能够准确测定鲜乳中抗生素的残留量。
这对于监测和控制鲜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将来会有更先进的测定方法出现,为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期待着未来鲜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溶剂流动的液相色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等特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将牛奶样品经过样品前处理,去除干扰物,然后使用适当的洗脱液将抗生素从固相萃取柱中洗脱出来,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抗生素进行分离和定量。
2.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离子迁移速度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快速分析速度等特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将牛奶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毛细管电泳仪器进行分析。
该方法不仅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而且样品准备过程相对简单。
3.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柱分离原理的分析方法,通过适当的蒸发和衍生反应可以将抗生素样品转换为易于气相色谱分析的衍生化物。
该方法具有高度选择性、高灵敏度等优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通常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首先将牛奶样品中的脂肪物质去除,然后使用适当的溶剂将抗生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并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免疫学方法。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利用适当的蛋白质工程技术制备特异性抗生素抗体,然后将牛奶样品中的抗生素与抗体结合,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亲和素染色法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5.高分辨质谱法(HRMS):高分辨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荷比检测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将牛奶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然后通过质谱仪对抗生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不仅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而且可以准确测定其残留量。
总结起来,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分辨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其营养价值和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抗生素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和危害进行深入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可能带来的危害。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
一些不法商贩或者农户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保持牛奶的品质,可能会滥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
这会导致以下几点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失调,产生抗药性菌株,增加人体患上疾病的风险。
抗生素残留还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导致健康问题。
2. 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抗生素残留还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通过牛奶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3. 对畜牧业的危害:滥用抗生素不仅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也会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养殖业的不稳定和环境的污染。
抗生素残留的问题不容忽视,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检测方法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常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方法和规定,主要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等。
1.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常见和传统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反应来检测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情况。
例如利用抑菌圈直径法、菌种筛选法等。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检测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
该方法常用于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等。
3. 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则是利用物理化学特性来检测抗生素残留。
这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
除了以上常见的方法,新型的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纳米材料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张志诚 060409123(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常熟,215500)摘要:利用TTC快速检测法对牛奶中抗生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认为样品牛奶中不含青霉素G类抗生素。
关键词:牛奶;抗生素残留;TTC;青霉素GAbstract:The TTC method is used to detect the antibiotic residue in milk.According to testresults,there’s no Penicillin-G class antibiotic residue.Key words:milk; antibiotic residue; TTC method; Penicillin-G class antibiotic 育,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逐步关TTC不能还原,试验液为无色状态。
根据待注.长期饮用抗生素残留超标乳制品可能引测牛奶的着色情况判定是否有抗菌素存在。
起的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
该问题已引起该法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2h~3 h消费者和乳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可见报告。
检测各种抗生素所用的TTC法试国《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并未对抗生素残验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量)分别为:青霉素留作出要求.。
但绝大部分乳品生产企业在 0.004U/mL,链霉素0.5 U/mL,庆大霉原料乳收购环节都已开展抗生素残留检测素0.4 U/mL,卡那霉素5 U/mL。
工作。
本文利用TTC法(嗜热链球菌抑制法)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
2.材料和方法1.原理TTC法,即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ripheye tetrazolium chloride),是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检查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GB5409.85)。
样品经80℃杀菌后加入嗜热链球菌菌液。
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TTC( 2,3,5-氯化三苯四氮唑),若样品中不含抗菌素或其浓度低于检测限,试验菌繁殖,TTC被还原,试验溶液变成红色。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导言牛奶是人类常用的一种营养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被誉为"白色的液体黄金"。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牛奶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抗生素残留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会针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1. 抗生素残留引发细菌耐药性在牛奶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牛只患病,养殖户一般会通过饲料添加或者注射方式使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的滞留期和排泄周期的不同,导致在牛奶中留下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
在人们饮用了这些含有抗生素的牛奶后,抗生素会进入到人体内,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促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抗生素的功效,增加了世界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2. 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一旦进入人体,会通过饮用进入到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一些顽固的疾病。
特别是对于孩子和老年人来说,由于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3. 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抗生素残留的存在不仅会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更严重的是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一旦发生抗生素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使得消费者对牛奶产生长期的恐惧心理,严重危害牛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检测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生物传感技术、光学光谱技术、物化检测技术和色谱法等多种手段,这些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但都能有效地进行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1.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反应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技术,通过对生物体的信号输出进行检测定量目标物质的方法。
实验三、鲜奶中抗菌素残留检验(TTC法)我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奶牛在应用抗菌素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的乳汁不得销售。
牛奶中抗菌素残留的最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奶牛患某些疾病如乳房炎时大量应用抗菌素治疗;二是为保证群体饲养奶牛的健康,饲养人员在饲料中广泛添加抗菌素。
牛奶中抗菌素残留不仅会引起某些特殊人群的过敏反应;而且由于人们长期间接吸收低剂量的抗菌素,可引起病原菌对多种抗菌素产生耐药性。
因此,检测牛乳中的抗菌素残留已成为一项急需开展的常规检验工作。
(一)原理乳中有抗菌素存在,则检样中虽加入菌液培养物,但因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而使指示剂TTC不还原,不显色。
与此相反,如果没有抗菌素存在,则加入菌液即行增殖,TTC被还原而显红色。
也就是说检样呈乳的原色时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
(二)试剂与器材1.水浴锅2.100℃温度计3.灭菌吸管(10ml、1ml),灭菌试管(15mm×150mm)。
4.脱脂乳(经113℃灭菌20min)5.4% TTC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水溶液,配制时先用95%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配成4% TTC浓度。
6.菌种:嗜热乳酸链球菌。
(三)操作步骤1.菌液制备将菌种移种脱脂乳,经36±1℃培养15h后,以灭菌脱脂乳1:1稀释待用。
2.取检样9ml,置无菌试管内,80℃水浴加热5min。
3.冷却至37℃以下,加菌液1ml后36±1℃水浴培养2h,加入TTC 0.3ml 指示剂,室温培养30min。
4.结果观察:乳中有抗菌素存在时,加入指示剂TTC后牛乳不显色,即抗菌素阳性;相反,如果没有抗菌素存在,则加入TTC后显红色,即抗菌素阴性。
抗菌素阳性者,再于水浴中培养30min第二次观察(见表26)。
表26 显色状态判断标准(GB 4789.27-94)显色状态判断未显色者阳性微红色者可疑桃红色~红色阴性。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它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由于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不恰当操作,牛奶中可能会残留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隐性抗生素耐药性:长期摄入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物会增加人体耐药性,使得人体在遇到真正的细菌感染时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
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2. 长期摄入对生殖系统的危害: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氨苄西林等,长期摄入对男性的精子质量和数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女性则可能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孕症。
3. 造成草食动物抗生素残留:奶牛等草食动物由于进食含有抗生素的饲料,也可能会导致其体内抗生素含量超过标准,从而使得牛奶中残留有抗生素。
为了监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检测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1. 色谱质谱联用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牛奶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这是一种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牛奶样品中抗生素与抗体结合反应的光学信号变化,来确定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含量。
3. 快速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对抗生素残留进行准确测定,其优点在于分析时间短,准确性高。
4.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传感器对牛奶中的抗生素进行监测,通过测量生物传感器的信号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情况。
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色谱质谱联用法、ELISA、HPLC和生物传感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们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有助于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牛奶抗生素检测方法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牛奶中的抗生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这种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和牛奶中的抗生素结合,通过酶的作用来检测抗生素的残留量,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的特点。
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MS):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牛奶中的抗生素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4. 生物传感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生物传感器对牛奶中的抗生素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都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进行检测,确保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牛奶中存在的一种潜在的危害,抗生素残留的存在可能导致乳制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现代养殖中的抗生素使用应该受到合理的限制与管理。
本文将介绍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和检测方法。
抗生素残留是指动物在治疗过程中或者禁用期间再次投药导致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被乳腺排出的未经处理的牛奶中。
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1.对细菌的抗药性抗生素是一种杀菌或抑制菌生长的药物,常常用于治疗感染和疾病,但是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对某些菌株的抗药性增强,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增强2.人体健康风险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被人体吸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导致人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增强,甚至引发过敏反应,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对儿童和老年人尤为危险。
3.影响生产者信誉若检测出牛奶中存在较高水平的抗生素残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同时也会影响生产者的信誉与市场竞争力。
针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现在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两种。
1.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是检测抗生素残留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蛋白质结合技术将乳汁分离,将不同抗生素添加到不同份分离的液体中,观测不同的反应并确定抗生素是否存在。
但是生物检测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配制不同的试验剂,生产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
2.化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免疫吸附层析试剂盒法等。
这种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方法来检测抗生素浓度,但是化学方法有时可能会发生误判和假阳性结果的情况,需要依赖先进的仪器和专业的化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结论在牛奶生产中,应该非常注重对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和限制,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同时,生产者也需要加强对动物的健康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尤其是要在动物治疗结束后,检测一段时间,确认牛奶不含有任何抗生素残留,才能将其投入市场销售,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
奶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中,奶制品作为重要的食品之一,其抗生素残留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奶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学方法、生物传感器方法和色谱法等,以期提高奶制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微生物学方法1. Bacillus subtilis生物传感器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Bacillus subtilis感应菌株的响应来检测奶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
此感应菌株具有对多种抗生素具有特异性响应的特点,通过菌株呼吸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来检测抗生素的残留水平。
2.抑菌圈法抑菌圈法是通过将抗生素加入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的培养基上,观察形成的抑菌圈的大小,从而判断抗生素的残留水平。
这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奶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
二、生物传感器方法1.酶传感器法酶传感器法是以酶为敏感元件,通过测定酶催化底物的反应产物或底物消失的速度,来确定奶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水平。
例如,可以利用氨化酶催化酶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免疫传感器法免疫传感器法利用抗生素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之间的结合反应来检测奶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
可以采用电化学、光学等方法来检测抗生素-抗体结合反应产生的信号差异。
三、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常用的奶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之一、它通过在液相中将混合物分离,然后通过检测不同组分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等参数来确定抗生素的残留水平。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奶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
首先将奶制品中的抗生素以化学方法提取,然后通过气相色谱的分离和检测来确定抗生素的残留水平。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结论:奶制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学方法、生物传感器方法和色谱法是常用的奶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Livestock Breeding畜禽养殖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点分析刘笑(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农产品及兽药饲料产品检验检测院),沈阳110036)中图分类号:S8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0)08-0083-01长期以来,生鲜乳都凭借其丰富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水平的快速提升,市场对生鲜乳供应需求迅速增大,促进了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一旦生鲜乳中出现残留抗生素情况,则会难以保证食品安全,给人体正常机能造成破坏,十分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点,旨在通过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保证生鲜乳质量,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进步发展。
1检测材料准备要点技术人员按照规范无菌操作标准在养殖户进行样品抽取,明确检测所需生鲜乳样品,科学保存与运输,保证样品能够满足检测需求。
样品送至实验室后,将MC培养基和嗜热乳酸链球菌准备好,同时准备标准对照牛乳、氯化三苯基四氮腔等试剂,一般情况下对照牛乳来源为质量检验监督部门进行提供,实验所需检测仪器包括灭菌试管、灭菌吸管、温度计(100T规格)、天平、恒温培养箱、水浴锅、温箱等。
掌握以上检测材料准备要点,能够给接下来的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顺利应用打好铺垫基础,是检测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保证,应引起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忽略准备事宜。
2掌握检测方法原理检测技术人员使用国标TTC(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2010版,已根据卫生部2010年5月26日的勘误公告进行更新)检测法,依据实验检测要求掌握应用原理,在生鲜乳样品中放入菌种,科学培养菌种,观察菌种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接着加入TTC指示剂,此时样品发生颜色变化,根据不同颜色确定生鲜乳内各种抗生素的真实残留情况。
处于不增殖状态的生鲜乳菌种,并不会出现还原显色情况,处于增殖状态的生鲜乳菌种,可看见变成红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