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7.85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如果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有氯霉素类药物,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氯霉素类药物的常见种类和用途氯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常见的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这些药物在畜禽养殖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疾病,可以有效地保障动物的健康。
但是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积聚,最终导致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二、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其中残留有氯霉素类药物,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据研究表明,长期摄入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会引发人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还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
合理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检测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生物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定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含量,并对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分析。
四、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标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标准非常严格。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限量》(GB31650-2019)规定,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限量标准是不同的。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2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梁晶晶;沈丹;徐潇颖;丁宇琦;罗金文【摘要】应用PRiME HLB净化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手段,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12种青霉素族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该文着重对样品的净化、浓缩、液相分离及串联质谱等相关检测参数进行了最佳化研究.样品经80%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经CORTECS C18色谱柱(100 mm x2.1 mm,2.7 μm),以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平均回收率在81.7%~111.9%,相对标准偏差在0.89%~8.56%.该方法用于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满足我国对青霉素族抗生素类药物检测限要求.【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8(044)005【总页数】5页(P265-269)【关键词】青霉素;PRiME HLB;UPLC-MS/MS【作者】梁晶晶;沈丹;徐潇颖;丁宇琦;罗金文【作者单位】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2;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2;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2;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2;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2【正文语种】中文青霉素族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结合来阻碍细胞壁合成,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尿道、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1-2]。
微生物法测定青霉素残留量的研究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其残留量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监测青霉素的残留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法测定青霉素残留量的研究。
1. 微生物法测定青霉素残留量微生物法是一种测定青霉素残留量的有效手段。
该法基于生物学反应原理,利用特定微生物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反应后得到结果。
微生物法具有误差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食品、饲料和环境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青霉素残留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青霉素是一种强效抗生素,但其残留量高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因为当动物或植物身体内含有青霉素时,人们通过食用或饮用这些动物或植物来摄入青霉素。
青霉素残留量过高会导致过敏反应、免疫抑制、肝肾损伤等疾病。
3. 微生物法测定青霉素残留量的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
样品是指待测物品,需采取适当的样品处理方法以提取出青霉素。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盐酸盐法、甲酸普鲁斯核酸法等。
(2)微生物培养。
将适量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30-60分钟后,根据不同微生物对青霉素的反应情况进行判断。
(3)结果判断。
通过观察培养基变化、测定菌落直径、检测光度变化等方法,判断含有青霉素的样品与否,计算出青霉素的浓度。
4. 结论微生物法是一种测定青霉素残留量的有效方法。
通过样品处理、微生物培养、结果判断等步骤,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青霉素的残留量,保障食品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首先对样品进行收集和制备,然后采用提取方法提取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物。
接着通过检测方法对氯霉素类药物残留进行分析,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讨论。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评估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情况,为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氯霉素类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食品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其中可能会存在着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问题。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的抗生素,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都会导致其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对食品中残留的农药、抗生素等物质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逐渐被研发和完善,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可靠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氯霉素类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促进食品生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希望本研究能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更加精细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本研究,可以建立准确、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有效监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本研究还旨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引言: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氯霉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兽药领域,但其滥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及时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方法:1. 样品制备: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样品(如肉类、蛋类等)样本研磨成细粉,取适量样品加入盛有甲醇的离心管中,振荡混合,然后离心沉淀,将上清液收集。
2. 氯霉素的萃取:将上清液中的氯霉素通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
将固相萃取柱放入吸液架上,用甲醇预处理固相萃取柱。
然后将样品上清液通入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
再用甲醇洗脱固相萃取柱中的目标物质,收集洗脱液备用。
3. 氯霉素的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洗脱液中的氯霉素。
选择适当的色谱柱,设定合适的流动相,控制流速和温度,以分离目标物质。
通过检测器检测氯霉素的吸光度,进行定量分析。
4. 氯霉素的测定:通过比对样品中氯霉素的峰面积与标准品中氯霉素的峰面积,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为x mg/kg,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讨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以满足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监测需求。
但是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专业仪器和试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该方法,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扩大适用范围,以满足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需求。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并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动物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动物防治和治疗。
长期过量或滥用氯霉素类药物会导致药物残留问题,威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成为科研人员和食品检测部门的重要任务。
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苯甲酸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抗菌效果。
为了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研究人员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等技术。
首先介绍HPLC法。
HPLC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通过控制流动相在色谱柱中流动,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在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时,可以使用反相色谱柱,并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
HPLC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但需要耗费较多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质谱法也是测定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常用方法之一。
质谱法是一种结合了质量分析仪器和分析化学的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含量。
在测定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时,可以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等。
质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但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数据解析。
总结一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HPLC法、GC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分离效果、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会有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方法来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问题,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2018,V 〇I.35 No.06 w w w.h x y s w g c.c o m --------------------------------------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doi:10.3969". issn.1672 — 5$25.2018.06.002关桦楠,温佳時,韩博林.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间接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35(6):7-12,24.GUAN H N,WEN J Q,HAN B L . Research progress in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antibioticresidues inChemistry N Bioengineering ,2018 ? 35(6) : 7-12,24.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间接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关桦楠温佳琦(1.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2.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建立了多种具有针对性的高效、高灵敏度检测体系。
基于抗生素的间接电化学行为,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间接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 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为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的改进及高效、高灵敏度检测新方法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 据。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间接电化学检测;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〇657. 1S 859. 84 S 859. 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25 (2018) 06-0007-06Research Progress in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Antibiotic Residues in Animal FoodGUAN Hua -nan 1'2 ,WEN Jia -qi 1 ,HAN Bo -lin 1(1. College o f Food Engineering o f Harbin University o 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9China;2. Alkali Soil Natural Knvirornnental Science Center o 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Ab str a ct : In recent years, antibiotic residues i n animal food have stimulated enormous over theworld, and a variety of high-efficiency, high-sensitivity, and well-targeted detection systems have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ntibiotics,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antibiotic residues i n animal food, and demons disadvantages of each detection method. The review provides a theory basis for the improvem technology for antibiotic residues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cy and high-sensitivity detection method.K ey wo r d s:animal food;antibiotic residue;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food safety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动物源性食品 中抗生素残留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物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常被用于动物饲料中,然而其残留量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对动物使用的抗生素,尤其是鸡、鸭、猪等禽畜。
这些抗生素在动物体内代谢不完全,因此会在动物的肌肉、脂肪等组织中残留。
若这些残留物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对人体的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甚至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中毒等疾病。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分析法。
生物学方法是利用生物反应原理,通过动物的生物样品(如肌肉、血清等)与氯霉素类药物接触后出现的生物学反应来测定药物残留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实验操作简便,也存在着实验时间长、结果不稳定等缺点。
免疫分析法是通过对动物生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一系列的抗体与抗原的反应来测定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敏度高,也存在着耗材昂贵、专业技能要求高等缺点。
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优劣,因此在实际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通常会采用综合利用多种方法的方式进行残留量的测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日常的食品监测中,也要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养殖业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量。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注重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做到“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养殖业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防疫与检疫 | Prevent epidemics and quarantine1632018.7·员的职业素养,从思想、观念、意识、修养等方面为检疫人员的水平提升提供足够坚实的道德基础;动物检疫部门应当定期聘请动物检疫行业的专家、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行家对检疫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进行检疫工作的流程管理培训,提高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检疫专业技能,为动物检疫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行业技能大练兵”活动,以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展现检疫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并通过这种形式在检疫部门内部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3]。
2.3 加大检疫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水平想要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切实深入开展,就绝对免不了广大养殖户的大力支持。
所以,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需要扩大走访范围、增加走访次数、加大走访力度,来到养殖户的身边,和广大养殖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把第一手的养殖资讯送到养殖户的手中,向养殖户宣传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为畜禽注射疫苗、防病治病的重要性,普及疫情的扑救措施,促进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只要检疫人员一心为了养殖户着想,一切从养殖户的利益出发,让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想养殖户之所想,急养殖户之所急,解养殖户之所难,供养殖户之所需,就一定能够取得广大养殖户的鼎力支持,也就会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深入、扎实推进,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再上一个新台阶。
3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的动物检疫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主动出击原则,不等不靠,不等问题上门,要主动深入到检疫工作第一线,进行实际的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把所有的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肉食产出的质量,保证人民菜篮子的健康安全,为社会的安定和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 王有福.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工作的问题与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0):261.[2] 刘俊,尚学东,权根花,等.新形势下动物检疫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2):8-9.[3] 张明春.新形势下动物检疫若干问题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8):195.0 引言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民众的健康基本保障需求,还关联着社会效益、社会发展,我国现已成为畜产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在畜牧业中,抗生素滥用现象非常常见,因此不仅需要加大对养殖类使用抗生素规划的宣传及控制,还需提高畜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发,或扩展目前已有检测方法,提高其应用率。
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刘丁溪;杨杰程;周宏超;郭抗抗【摘要】抗菌类药物在预防、治疗动物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规范用药、超剂量用药甚至滥用,使动物性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动物性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是判定其安全性的重要内容,根据检测的目的和需要,可将检测方法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现场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众多,又可分为抗菌类药物残留的定性检测法和定量检测法,前者主要包括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TTC法)、纸片法(PD法)、活性检测法等,后者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分析法等,可满足不同检测目的和实验条件的需要.作者对肉、蛋、奶中抗菌类药物残留的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更进一步研究快速、敏感、高通量、成本低廉的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奠定理论基础.【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9(046)007【总页数】10页(P2183-2192)【关键词】动物性食品;抗菌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作者】刘丁溪;杨杰程;周宏超;郭抗抗【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84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主要有蛋类、畜禽肉、水产品、乳及其制品等,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同时动物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与消费者的健康密切相关。
抗菌类药物是一大类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物质,在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方面使用广泛[1]。
但也出现了在养殖过程不规范使用抗菌类药物的现象,导致抗菌药物在动物产品中残留。
人通过食用动物性食品而摄入抗菌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耐药菌株的产生,甚至诱导致癌、致畸、致突变等[2]。
本版编辑:四川畜牧兽医2007年第12期综述直接的影响。
其中RS-2与RS-4菌株具有较广的耐药性,在研制微生态制剂或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上有更好的使用价值,能达到较好的互补效应。
3.3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是运用有益的活菌制剂来调节机体的微生态平衡,活菌的数量直接影响益生菌剂的使用效果。
本试验发现一些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对乳酸杆菌大部分菌株和芽孢杆菌都敏感。
因此,当用猪源乳酸杆菌及植物源乳酸杆菌等菌株研制微生态制剂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接触这些抗菌药物,以免杀死活菌使制剂失去效用。
4结论本试验以6株猪源乳酸杆菌、1株植物源乳酸杆菌以及4株芽孢菌对32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猪源乳酸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达31.25%~53.13%。
所有猪源乳酸菌对复达欣、头孢他啶、头孢氨苄、苯唑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痢特灵、头孢噻肟、青霉素、杆菌肽等不敏感;其中对RS-2和RS-4株菌不敏感的药物达17种之多,可以作为本项目的新型益生素进行深入研究。
植物源乳酸杆菌仅对10种药物有耐受性,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极敏,与猪源乳酸菌存在明显差异,不适合作为新型益生素应用,但可用于后续课题的优化组合对比试验。
芽孢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只有杆菌肽抑菌圈为零,可用于后续课题的对比及优化组合试验。
■参考文献(略)目前国内外已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为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新型研究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为我国开展进一步的残留监测提供参考,现将国内外有关的残留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1残留标准和休药期为了避免消费者受到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各国都制定有各种抗生素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
我国对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一向非常重视,早在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说明: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后5d的乳汁不得食用。
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行业标准,并于10月正式实施,该标准也要求鲜牛乳中“抗生素不得检出”。
早在1973年欧共体就规定:禁止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
我国《关于出口动物性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和生物毒素检验方法标准摘要》中规定:青霉素的残留按SN0539-1996标准应小于0.025IU/g。
对无公害肉产品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3-2001)中的规定:青霉素在牛羊猪的肌肉、肝、肾中的残留应≤0.05mg/kg。
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中,根据各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吸收转化效率和半衰期的差异以及不同食品动物的代谢速度,对休药期作了具体的规定:注射用青霉素G(钾、钠):弃奶期3d;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用苄星青霉素G):兽药规范78版,牛、羊收稿日期:2007-09-10作者简介:秦川(1982-),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
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秦川,田晋红(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中图分类号:S85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964(2007)12-0024-03摘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残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综述了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包括两方面内容: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和休药期;国内外关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如: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
关键词:青霉素;动物源性食品;残留;休药期;检测方法###############################################曾宪春24SichuanAnimal&VeterinarySciencesNo.12.2007综述14日,奶废弃期3日,产奶期禁用,猪10日;苄星邻氯青霉素注射液:部颁标准,牛28日,产犊后4d禁用,泌乳期禁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牛10日,弃奶期3日,羊9日,猪7日;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兽药典2000版,牛6日,猪15日,弃奶期48h;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部颁标准,鸡7日,产蛋鸡禁用;复方阿莫西林粉:部颁标准,鸡7日,产蛋期禁用;复方氨苄西林片、复方氨苄西林粉:部颁标准,鸡7日,产蛋期禁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兽药典2000版,牛、羊14日,弃奶期3日,猪5日;注射用氯唑西林钠:兽药典2000版,牛10日,弃奶期2日。
2国内外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2.1生物分析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法和免疫分析法。
2.1.1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抗生素残留检测最传统最简单的方法。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生理代谢的抑制作用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如纸片法(PD)、TTC法和杯碟法(CP)等。
2.1.1.1纸片法常用的纸片法有枯草杆菌纸片法和嗜热脂肪杆菌纸片检测法,其操作过程基本相同,而选用的菌种不同。
枯草杆菌纸片法检测的结果易出现假阳性,为了确定阳性物质是否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用青霉素酶处理,再行检测,检测限可达0.01IU/mL。
而嗜热脂肪杆菌纸片检测法不仅用于检测乳制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灵敏度高、培养时间短的特点,而且还能检测是否存在其他抑菌物质。
因此,在实践中该法比枯草杆菌纸片法应用更为广泛,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检测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2.1.1.2TTC法即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是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检查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GB5409-85)。
该法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3~4h可见报告,很适合牧场、乳品厂及食品卫生检测部门采用。
TTC法的最低检出量为:青霉素0.004U/mL。
2.1.1.3杯碟法目前,我国肉食品中青霉素的残留检测普遍采用SN0539-1996(出口肉品中青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杯碟法)标准:用藤黄八叠球菌为指示剂,用杯碟法检测组织中青霉素的残留,其最低检测限可达0.25μg/L。
张秀梅等对该标准平板培养基的琼脂含量、青霉素标准液的储存时间、菌悬液的制备及用量测定、检定用平板的制备、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检测5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规范,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及实验成功率。
微生物法也有其缺陷。
易受组织中其他抗生素的影响,特异性低,灵敏度也不高,显色状态易产生误差,费时长;但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预处理简单,在基层大规模筛选工作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1.2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IAs)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或检测。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测定法(FIA)、放射免疫法(RIA)、胶体金免疫测定法(CGIA)、免疫传感器(ISA)。
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相比,IAs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IAs取样量少,前处理简单,仪器化程度低,分析效率约为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的几十倍。
2.1.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性作用有效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于底物后的颜色变化,用酶标测定仪作定性或定量分析。
使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或碱性磷酸酶进行标记,避免了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污染和标记物的稳定性问题,操作方便,仪器简单。
目前,在兽药残留免疫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是ELISA,国内外已有许多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
2.1.2.2荧光免疫测定法(FIA)使用荧光物质异硫氰酸或罗丹明标记抗体,与待检抗原结合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蓝绿色或橙黄色荧光,借此对标本中相应抗原进行鉴定和定位。
由于易受背景干扰等原因,限制了FIA的灵敏度。
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方法如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荧光淬灭免疫测定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大大提高了FIA的灵敏度,使FIA在环境监测、医学和药物残留方面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2.1.2.3放射免疫法(RIM)原理、方法和应用与ELISA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标记物和检测仪。
试验所用的同位素主要有131I、125I、3H、14C、32P等,它们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后,不影响标记抗原或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该法灵敏度极高,能测出pg/mL水平的微量物质,试验快速、准确,可规格化,重复性好,因此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
但放射性同位素有一定的危害性,且易污染环境,故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林杰等用14C标记的青霉素G(示踪剂)检测鸡肉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在90min内可出初筛结果,假阴性率为0,检测限为18.7μg/kg。
2.1.2.4胶体金免疫测定法(CGIA)是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载体,通过毛细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条上泳动,同时使样品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上针对该待测物的受体发生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免疫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一般只需几分钟就能得到准确结果的实验现象。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结果准确且曾宪春25本版编辑:本版编辑:四川畜牧兽医2007年第12期综述易于判定,特别适用于残留监控中现场的快速筛选监测分析。
但目前免疫胶体金主要用于人医临床和兽医传染病的诊断,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上的运用并不十分广泛,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开发,前景可观。
2.1.2.5免疫传感器(ISA)其最大特点是便携性,其高度的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减少了对使用者及环境技术条件的依赖,测定速度快,适合现场或野外快速筛选检测。
其原理是通过生物敏感层(抗体)与复杂样品中特定的目标分析物(抗原)之间的识别反应,产生一些物理化学信号(如光、热、声、质量、颜色、电化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传感器(如光敏管、压电装置、光极、热敏电阻、离子选择性电极等)转换成第二信号,经放大后显示或记录。
2.2仪器分析法2.2.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配备有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UV)、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都可以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的残留。
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上都含有羧酸基团,故早期一般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一般选用阴离子交换柱)来测定这类抗菌药物。
近年来多采用反向色谱法,其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用浓度类型的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2.2.1.1紫外检测器测定(HPLC-UV)测定母体青霉素通常是在C18柱上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测定。
为克服测定母体青霉素的干扰问题,人们开发出了衍生化青霉素的方法。
Boison建立了测定形成青霉烷酸硫醇汞衍生物的方法,最大测定波长为325nm,在该波长下很少有共生组分干扰测定,对β-内酰胺环的化合物具有专一性,但对不能形成硫醇汞衍生物的青霉素不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