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行为表1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韦⽒⼉童智⼒量表第四版对学习障碍评估和⼲预的价值2019-09-26摘要:学习障碍⼉童在基本的听、说、读、写、算等认知加⼯过程上存在困难,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童在韦⽒智⼒量表上的表现具有特异性,这是由于韦⽒智⼒量表的内在结构与⼀些特定的认知加⼯过程有关。
为加强韦⽒智⼒量表的临床效应,第四版(WISC-Ⅳ)在结构、内容、功能等⽅⾯进⼀步优化调整,更加突出了量表对特殊学习者和情绪及⾏为障碍⼉童的临床辨别⼒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童在韦⽒智⼒量表第四版特定分量表及特定的合成指数和认知加⼯指数上有特异性表现,这既可以成为临床辅助评估的出发点,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童的个体化认知加⼯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韦⽒⼉童智⼒量表第四版学习障碍评估⼲预分类号:G4491、前⾔⼀般⽽⾔,智⼒是指⼀般认知能⼒(g因素),是感知、记忆、思维等各种认知能⼒的综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为核⼼。
Wechsler则认为,智⼒是个体有⽬的地⾏动、理智地思考以及有效应对环境的综合能⼒,不仅如此,Wechsler还注意到,智⼒不限于智⼒潜能,还包括⼀些⾮智⼒因素,这些⾮智⼒因素对智⼒的发展产⽣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早期的韦⽒智⼒量表并没有以智⼒的内在维度结构为基础来设置分测验,⽽是借助了⽐奈智⼒测验的经典测验任务,以任务的呈现⽅式是⾔语还是⾮⾔语,机械地将韦⽒智⼒量表划分为⾔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合成的⾔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并不等同于⾔语理解能⼒和空间知觉与推理能⼒,这给临床使⽤带来了困惑。
1975年Kaufman通过因素分析发现除了WISC修订本(WISC-R)中的标准三项分数以外,还存在第三因素,即抗⼲扰因素。
它包括算术、背数和译码三个分测验,主要考察⼉童的注意集中性、保持性和⼯作记忆能⼒。
为强化第三因素的作⽤,1991年修订的韦⽒⼉童智⼒量表第三版(WISC-Ⅲ)增加了符号搜索分测验,因素分析的结果却发现从注意⼒因素中分化出⼯作记忆和数量能⼒这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
◆开饭了,你屡次呼唤吃饭,孩子听而不闻。
当你走过去责问,孩子却说:“哦,我没听见你叫我吃饭。
”恼火之余,你肯定难以把孩子的这种表现跟“高智商”或“天才”联系起来。
不过,国外的儿童心理学家们却认为你忽略了一个不该忽略的征兆。
让我们看看哪些行为可能预示着孩子将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天才吧。
1 在倾听、观察或做事时,精神高度集中以至听不见别人的说话或忘了吃饭等。
如“哦,我没听见你叫我吃饭。
”?异常的活跃、难以安静。
例如他会说:“我正在思考问题,我不能坐下。
”文章导读2说话时喜欢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别致如“我觉得自己像一条即将变成蝴蝶的毛毛虫。
”有做各种试验的习惯。
如“我往洗鸟池里放过清洁剂,可是没有一只鸟来洗。
今天我想试试泡沫洗衣粉。
”文章导读3 观察事物特别仔细如“嗨,这只蜈蚣只有41条腿。
”?渴望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
文章导读4 坚持把自己的某种想法付诸实施敢于提出新观点。
如:“我觉得应该允许儿童投票表决。
”文章导读5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还不能出去,我必须等我的试验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有独立的行为。
如“让我一个人想一会儿可以吗?”6 善于获得物体间的新组合如“就用线和铅笔做圆规吧。
”?有向权威思想挑战的倾向。
如“为什么书上说的都对呢?”文章导读7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雪融化后,白色到哪儿去了呢?”有寻求变通办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倾向。
如“这只旧皮鞋可以做个花盆。
”忠实于真理并强烈地探求真理。
如“我觉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么妖精。
”虽然,多数时候不能指望以上所有特征会在同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但只要你时常细心地注意孩子的表现,相信或多或少总能从孩子身上发现一些天才性的火花。
这时候,只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潜力,但如果你错过或是不经意地压抑了孩子的这些特征,那说不定你就让这个世界从此失去了一位爱因斯坦或是比尔盖茨了喔。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小学教育张颖案例一: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时间取样法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表1),设计了时间取样表(表2)和观察记录表(表3)表1表2 时间取样记录表表3 儿童社会性活动观察记录表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得到儿童在一段的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行为发生的变化。
优缺点:较之描述法,时间取样法由于赋予了操作定义,可以克服观察者一定的主观看法,也比较省时省力;但是在观察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也可能只得到表面现场无法知道深层原因。
这个观察实验中如果给操作定义用符号来代替的话,可能记录时更加方便及时。
对教师来说,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状态,从而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案例二:达维(Helen 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事件取样法达维(Helen 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
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
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
主要观察内容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②争执持续的时间;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⑤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⑥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⑦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等);⑧后果与影响(高兴、忿恨、不满等)。
经过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争执事件200例。
观察结果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
第1篇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请根据以下故事情节,续写故事结局。
有一天,小明发现了一只小鸟,它受伤了,翅膀无法飞翔。
小明决定照顾这只小鸟,把它带回了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照顾,小鸟的伤势逐渐好转,翅膀也开始恢复。
有一天,小明带着小鸟来到了公园,他想看看小鸟是否能够重新飞翔。
请续写故事结局。
2. 请根据以下诗句,创作一首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花落人亡两不知,夜来幽梦忽还乡。
3. 请解释以下成语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成语:掩耳盗铃含义: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硬要设法掩盖。
举例: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却还试图掩耳盗铃,以为别人不会发现。
4.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短文。
题目:我的理想提示:描述你的理想职业,阐述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以及你为实现这个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5. 请解释以下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句子: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词语:热衷含义:(2)句子:她目光如炬,洞察秋毫。
词语:洞察含义:二、逻辑推理1. 小明、小红、小华三个人参加了一场数学竞赛,已知他们的得分分别为88分、92分和96分。
如果小华的得分比小红高4分,请问小明的得分是多少?2. 小明有一盒彩笔,盒子里有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彩笔。
如果小明随机拿出两支彩笔,请问以下哪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最大?A. 两支彩笔颜色相同B. 两支彩笔颜色不同C. 一支红笔和一支黄笔3. 小明有一串珍珠,共有10颗。
他随机拿出一些珍珠,然后将它们分成三组,使得每组珍珠的数量尽可能相等。
请问以下哪种分组方式是可能的?A. 2颗、3颗、5颗B. 3颗、3颗、4颗C. 4颗、4颗、2颗4. 小明和小华参加了一场足球比赛,已知小明进了3个球,小华进了2个球。
如果比赛结束时,小明的进球数是小华的1.5倍,请问比赛结束时,小华一共进了多少个球?5. 小明、小红、小华、小刚四个人参加了一场跑步比赛,已知他们的成绩分别为5分钟、4分钟、6分钟和7分钟。
培养“天才”儿童的国际公认五大教学法读而思国际上认可的五种影响较大的教育方法,提出者不仅用它们培养了自己的天才儿子或天才女儿,也使无数其他儿童受益。
分别整理汇总,方便您对比学习。
1.卡尔威特(德国):天才教育法2.MS斯特娜(美国):自然教育法3.蒙台梭利(意大利):特殊教育法4.铃木镇一(日本):才能教育法5.多湖辉(日本):实践教育法一、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上帝给了他一个痴呆的儿子,但是通过自己的教育,他让儿子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他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以下是其要点:1、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长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条件,而是取决于五六岁时的教育。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表明,不是经过早期教育而是依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
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
这就是“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凡人”谚语所表达的现象。
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如果从出生起就对他们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就可能达到100%。
2、人如同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从出生起到3岁之前,是一段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段时期,孩子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会影响他的一生。
老威特的理论核心就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3、老威特还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
在这种培养理念下,小卡尔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同龄人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玩耍和运动上。
老威特的教育秘诀在于:发展孩子先天的个性,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提出问题,并培养他的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事物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一•判断题1. SM—IV的5轴诊断系统主要以前2轴做出决断后3轴仅是补充信息。
()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五轴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对的。
美国的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SM-IV)从精神科角度推荐使用多轴诊断系统,将上述不同层面得到的发现归纳,体现在诊断常规之中•这些轴分别是:轴I ::包括所有精神障碍(除了轴II中所列的障碍之外)以及其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轴II :包括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习惯性使用一种特定的防卫机制•轴III ::指在精神障碍之外还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躯体障碍或一般医学情况•被确认的躯体情况可以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如肝脏衰竭导致谵妄),可以二者互动,交互影响(如胃炎继发于酒依赖),还作为后果(如与痴呆和艾滋病相关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关系如果一种躯体情况在病因上与精神障碍相关,那么精神障碍列为轴I ,而躯体情况既要列入轴I又要列入轴III.轴IV ::包括那些对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有显著影响的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一种事件或处境是否被评估为应激原,以临床医师对于应激状态的判断为基准•如果另外的具有与患者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境况的普通人可能体验为应激,就可以列入该轴•轴V::"总体功能评估"•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总体功能水平(如评估当时的水平或过去1年中至少数月的最高功能水平)•包括3大功能领域:(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总体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百分制的量表,100分为最高分,代表三个领域内均达最高水平•2. 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t分布——标准差已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自由度是指总体参数估计量中变量值独立自由变化的个数。
t分布也是一种对称分布,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gr o rom)。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有以下特征::(1)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4 方法措施首先,对于东东和阳阳的教育应当采用多感官教育,要用视觉(图像),听觉(音乐),感官觉(物品)等对他们进行耐性的教育,而不是仅仅依靠语言说教。
应当充分考虑患儿的认知水平,自身特点,思维方式和任职特点等,帮助他们应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完整的概念。
其次,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教师(我)要和他们建立起师生依恋情感。
大家都知道要想自闭症儿童接受你的教学,首先要让他们能接受你、喜欢你,在我们特教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有很多自闭症儿童他们非常胆小,愿意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喜欢独处。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动与李睿康和李睿健接近,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喜欢他们,使他们打消了对我的戒备,这样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也非常愿意接近我、愿意听我说的话了。
最后,除了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和与他们保持友好健康的关系以外,还需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
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
品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活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
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有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2.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我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东东和阳阳打气。
并在依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每天的时候都针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得他们在幼儿园里能满怀信心。
3.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我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
这样,能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4.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天才的表现、实质与发展分类号G763古往今来,对各类天才表现( giftedness ),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普通大众,都十分关注并赋以各种解释;甚至将之归结为神秘因素,如天赐、神喻、上帝给予等。
近二十年来,在心理学学科内,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传记分析、计算机模拟、脑成像技术等),初步明确了天才表现,揭示出隐含其中的实质及原因,逐步解开关系“天才”的诸多谜团。
1 天才的表现谁是天才( gifted individual )?目前,关于“天才”尚无统一而明确的界定,已有研究多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典型特征、原型、榜样、理论等[1] 。
撇开争议,至少可以宽泛地说,天才就是与其他人相比,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更好的人。
这一说法表明,是否为“天才”,需要从三方面考虑:参照系,指相对于何类人;行为内容,指做何类事情;绩效水平,指行为达到何种程度。
1.1参照系天才表现的“参照系”,主要涉及两个范畴:年龄与行业。
在年龄范畴内,如果仅以同年龄人作为参照点,则天才展现出超越于同龄人的行为优势,如少年天才;如果以包括同年龄人的所有人作为参照点,则天才表现出卓而不凡的特殊才能,如成年天才。
在行业范畴内,如果以一般从业人员作为参照点,则天才需要熟练掌握该领域的特殊知识或技能,如顶级专家;如果以领域内一般专家为参照点,则天才需要提出新颖想法或做出创造性成果,如创新型人才。
除了上述两个范畴外,还有性别、身体、文化、时代等范畴都可以作为天才表现的参照系。
参照系不同,天才的类型则不同:稀缺型( scarcity ),是一类“物以稀为贵”并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如卓越的女性外交家;超越型( surplus ),是一类推动社会发展但其作用并不必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人才,如艺术、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的人才;专业型( quota ),是一类掌握高水平知识与技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异常型(ano malous),是一类具备某些离奇能力、娱乐社会但不大为社会认可的人才,如一目十行、超强记忆等方面的人才[2] 。
天才儿童行为表
1、看起书来废寝忘食
2、能够迅速学习新知识,并且马上实际应用。
3、记忆力强。
4、能够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5、具有对他人的同情心。
6、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7、精力高度变充沛。
8、喜欢具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活动。
9、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在一起。
10、常识性强
11、兴趣广泛或者兴趣专一。
12、具有探索性,凡事总想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
13、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识别出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类型。
14、用语、词汇丰富。
15、具有幽默感。
16、具有拼快、迷宫以及猜数字的能力。
17、表现出比实际年龄成熟。
18、能够聚精会神。
19、对细节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注意或者是对细节完全不在意。
20、能轻易识别出规律模式。
21、能对权威提出疑问。
22、在感兴趣的领域中表现出追求不懈的精神。
23、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理智。
24、迅速领悟抽象的思想,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
25、表现出情感和体能方面的强烈敏感度。
26、被同学当作领导者看待。
香港甄选及鉴别资优(超常/天才)儿童及少年的评估工具一、行为特质观察(Behavioral Checklists for Screening Gifted and Talented Individuals) 透过教师或家长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了解儿童的资优特质,藉此推荐儿童进行有关潜能的评估。
A.香港资优(天才)学生行为特质问卷(教师版)B.香港资优(天才)子女行为特质问卷(家长版)透过教师或家长的观察,甄选儿童以下五方面的表现:1)学习能力2)数理能力3)创造力4)领导才能5)学习动机上述两种问卷,香港已设小学版及配备香港常模,但中学版及幼儿版尚待设计及修订,暂未有香港常模。
二、智力评估 (Intelligence Assessment)评估的儿童及少年与同年龄者比较时,其智力商数结果在认可的标准化儿童智力测验常模表中,达至特优智力等级( Very Superior),便可鉴定为智力特优者(Intellectually Gifted)。
香港常用的智力标准化测验是香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HK-WISC),适用于5岁至15岁能说中文的儿童及少年。
A.香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标准化测验)(Hong Kong-Wesch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HK-WISC)注意事项:1)个别评估2)5岁至15岁儿童及少年适用,已有香港常模。
3)评估两方面的智力﹕语言智商(Verbal I.Q.)象征晶体/成形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操作智商 (Performance I.Q.)象征流体/流动/非成形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B.瑞文标准渐进式矩阵测验(英国版)(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U.K., RSPM)注意事项:1)个别或小组进行皆可2)5岁至15岁儿童及少年适用,已有香港常模。
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1
只有有了天才的感觉,会成为天才;
只有有了英雄的感觉,会成为英雄;
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就会成为好孩子。
1、看起书来废寝忘食。
2、能够迅速学习新知识,并且马上实际应用。
3、记忆力强。
4、能够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5、具有对他人的同情心。
6、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7、精力高度充沛。
8、喜欢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
9、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在一起。
10、常识性强。
11、兴趣广泛或者兴趣专一。
12、具有探索性,凡事总想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
13、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识别出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类型。
14、用语、词汇丰富。
15、具有幽默感。
16、具有拼快、迷宫以及猜数字的能力。
17、表现出比实际年龄成熟。
18、能够聚精会神。
19、对细节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注意或者是对细节完全不在意。
20、能轻易识别出规律模式。
21、能对权威提出疑问。
22、在感兴趣的领域中表现出追求不懈的精神。
23、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理智。
24、迅速领悟抽象的思想,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
25、表现出情感和体能方面的强烈敏感度。
26、被同学们当作领导者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