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周红云每个人身上,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都有太阳❖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
出生19个月就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在老师安妮·莎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不但如此,她还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
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
其中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后就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她的著名作品还有《中流》、《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各类在学前期常见的特殊儿童及其教育,包括身心障碍儿童与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培养“天才”儿童的国际公认五大教学法读而思国际上认可的五种影响较大的教育方法,提出者不仅用它们培养了自己的天才儿子或天才女儿,也使无数其他儿童受益。
分别整理汇总,方便您对比学习。
1.卡尔威特(德国):天才教育法2.MS斯特娜(美国):自然教育法3.蒙台梭利(意大利):特殊教育法4.铃木镇一(日本):才能教育法5.多湖辉(日本):实践教育法一、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上帝给了他一个痴呆的儿子,但是通过自己的教育,他让儿子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他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以下是其要点:1、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长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条件,而是取决于五六岁时的教育。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表明,不是经过早期教育而是依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
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
这就是“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凡人”谚语所表达的现象。
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如果从出生起就对他们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就可能达到100%。
2、人如同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从出生起到3岁之前,是一段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段时期,孩子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会影响他的一生。
老威特的理论核心就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3、老威特还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
在这种培养理念下,小卡尔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同龄人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玩耍和运动上。
老威特的教育秘诀在于:发展孩子先天的个性,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提出问题,并培养他的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事物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人之初RAND GARDEN OF SCIENCE亚里士多德、贝多芬和爱因斯坦都是具有神童天赋的出身,他们的天才随作品千古流芳。
但还有许多天才儿童,其幼时的天赋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也有的则是在神童梦的诱惑中毁掉自己;更多的神童则是家长的错误而失落……令人扼腕叹息。
天赋,是指先天形成的包括性格、情感、能力等在内的各种特质,与才华、才干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并非后天所得,而且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
当然,任何一个人都至少拥有一种以上的天赋。
但是挖掘天赋的重点不是担心自己不具备哪些天赋,而是要用心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天赋,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核心能力,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的人博闻强记,但不善于融会贯通;有的人虽然记忆力差,但能记住最重要的信息,并精于思考;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真正聪明的人是那些了解并懂得发挥自己的天赋,取长补短的人。
神童的诞生之谜美国著名学者斯切蒙经过研究分析,画出了人类生理上的三条主要成长曲线———“斯切蒙曲线”,揭示了幼儿期是大脑发展最快、最敏感的时期,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天赋开发的最佳时期。
医学家则认为,儿童脑垂体、肾上腺和其他腺体的荷尔蒙分泌一直处于高水平时,便会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天分;生物学家则认为,神童的诞生是地磁波在胎儿发育阶段作用的结果。
科学家把这种事半功倍或者错过了就无法弥补的阶段称为“机会窗”。
正如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所言,作为父母,认识并准确地抓住这———“机会窗”打开的有限时段,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天赋打开闸门,它就会如泉水般奔流而出,当孩子懂得运用自己的天赋后,孩子就掌握了自学能力并最终成为天才。
然而,天才也是有好有坏的,有成为领导者的禀赋,但也有犯罪者的基因。
一个名叫施列科的犯罪“天才”,在12岁时便有163桩罪案缠身。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一本名为《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
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采用单一的、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
经过多年的研究,加德纳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理论,明确提出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田能、空间管能、身体运动若能、音乐智能、人际美东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认观亲者密配。
加德纳相信,相对于过去在智力发展中狭隘地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他的8种智能更准确地描绘了人类智力的面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方法和评价产生了广泛的冲击,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兴趣。
以下引用一些事例,以更清晰地描述这8种智能:桑伯格是美国著名的诗人。
他6岁那年第一次发现怎么勾画字母的形状时,就决定要当一名专职文字虽。
但他青年时未能通过数学及语法考试,没有进入西点军校学习。
尽管如此,他仍获得T 12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直到80岁高龄,还对动词和形容词的奥妙感到难以名状的兴趣。
这就是语言智能对人的成长起了关键作用的显著案例。
(你是否想起了中国的钱钟书、臧克家或韩家的例子?)丹尼尔2岁时就对数字产生迷恋,每当妈妈给他念一些数字串,他就高兴地尖叫起来。
一年级时,他就开始学习负数的概念,老师则将四、五年级的课本交给他。
在校外,他喜欢计算运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将物体分门别类、指出全球各地的时间差…··呼且乐于帮助家里作财政预算方面的决策。
(数理逻辑智能历来是备受推崇的智能。
但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程序机制、原理、功能等,不见得比其他智能更重要。
)波拉的基本技能落后于同班同学,被评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但老师发现波拉的动作姿势非常优雅。
他试图让波拉用肢体舞蹈动作来展示26个字母的形状。
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
有了天才的感觉,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就会成为好孩子。
1、看起书来废寝忘食。
2、能够迅速学习新知识,并且马上实际应用。
3、记忆力强。
4、能够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5、具有对他人的同情心。
6、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7、精力高度充沛。
8、喜欢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
9、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在一起。
10、常识性强。
11、兴趣广泛或者兴趣专一。
12、具有探索性,凡事总想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
13、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识别出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类型。
14、用语、词汇丰富。
15、具有幽默感。
16、具有拼快、迷宫以及猜数字的能力。
17、表现出比实际年龄成熟。
18、能够聚精会神。
19、对细节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注意或者是对细节完全不在意。
20、能轻易识别出规律模式。
21、能对权威提出疑问。
22、在感兴趣的领域中表现出追求不懈的精神。
23、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理智。
24、迅速领悟抽象的思想,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
25、表现出情感和体能方面的强烈敏感度。
26、被同学们当作领导者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