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分析入门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5
模态试验分析方法简介1 试验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试验模态分析一般分为如下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建立测试系统所谓建立测试系统就是确定实验对象,选择激振方式,选择力传感器和响应传感器,并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校准。
第二步:测量被测系统的响应数据这是试验模态的关键一步,所测量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模态试验的结果。
在某一激振力的作用下被测系统一旦被激振起来,就可以通过测试仪器测量得到激振力或响应的时域信号,通过输血手段将其转化为频域信号,就可以得到系统频响函数的平均估计,在某些情况下不要求计算频响函数,只需要时间历程就可以了。
第三步:进行模态参数估计即利用测量得到的频响函数或时间历程来估计模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模态阻尼,模态刚度和模态质量等。
第四步:模态模型验证它是对第三步模态参数估计所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它是对模态试验成果评定以及进一步对被测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必要过程。
以上的每个步骤都是试验模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具体的介绍如下:2、建立测试系统建立测试系统是模态试验的前期准备过程,它主要包括:被测对象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测试方案的确定(包括激振方式的确定,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分析仪器的选择等),按照方案要求安装和调试,测试系统的校准等工作。
接下来对激振方式,传感器的选择和数据采集仪器的选择的具体介绍如下:2.1激振方式的确定:激振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天然振源激振和人工振源激振。
天然振源包括地震,地脉动,风振,海浪等;其中地脉动常被使用于大型结构的激励,其特点是频带很宽,包含了各种频率的成分,但是随机性很大,采样时间要求较长,人工振源包括起振机,激振器,地震模拟台,车辆振动,爆破,张拉释放,机械振动,人体晃动和打桩等。
其中爆破和张拉释放这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在工程实际中应当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激振方式。
2.2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是测试系统的一次仪表,它的可靠性,精确度等参数指标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质量。
ANSYS模态分析教程及实例讲解ANSYS是一款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于执行结构分析、热分析、流体分析等多种工程分析。
模态分析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功能,用于计算和分析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动模态,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和优化结构的动态响应。
以下是一份ANSYS模态分析教程及实例讲解,包含了基本步骤和常用命令,帮助读者快速上手模态分析。
1.创建模型:首先需要创建模型,在ANSYS界面中构建出待分析的结构模型,包括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等。
可以使用ANSYS的建模工具,也可以导入外部CAD模型。
2.网格划分:在模型创建完毕后,需要进行网格划分,将结构划分为小的单元,使用ANSYS的网格划分功能生成有限元网格。
网格划分的细腻程度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时间,需要根据分析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3.设置材料属性:在模型和网格创建完毕后,需要设置材料属性,包括弹性模量、密度和材料类型等。
可以通过ANSYS的材料库选择已有的材料属性,也可以自定义材料属性。
4.定义边界条件:在模型、网格和材料属性设置完毕后,需要定义结构的边界条件,包括约束和加载条件。
约束条件是指结构受限的自由度,例如固定支撑或限制位移;加载条件是指施加到结构上的载荷,例如重力或外部力。
5.运行模态分析:完成前面几个步骤后,就可以执行模态分析了。
在ANSYS中,可以使用MODAL命令来进行模态分析。
MODAL命令需要指定求解器和控制选项,例如求解的模态数量、频率范围和收敛准则等。
6.分析结果:模态分析完成后,ANSYS会输出结构的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动模态。
可以使用POST命令查看和分析分析结果,例如绘制振动模态或振动模态的频率响应。
下面是一个实际的案例,将使用ANSYS执行模态分析并分析分析结果。
案例:矩形板的模态分析1.创建模型:在ANSYS界面中创建一个矩形板结构模型,包括矩形板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等。
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模态分析机械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的学科。
其中,模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研究机械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模态分析是研究机械系统振动模态的一种方法。
模态是指机械系统在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振动形式和频率。
模态分析通过分析机械系统的初始条件、约束条件和外力等因素,确定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进一步得到机械系统的振荡特性。
二、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模态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建模:根据实际情况,将机械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包括质量、刚度、阻尼等参数。
2. 求解特征值问题:通过求解系统的特征值问题,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3. 模态验算:将得到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代入原始方程,验证其是否满足振动方程。
4. 模态分析:通过对系统的振动模态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振动特性。
三、模态分析的应用模态分析在机械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模态分析,可以评估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共振现象或其他异常振动情况,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 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可以了解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阻尼特性和模态质量等指标,为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
3. 故障诊断与预测:模态分析可以用于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测。
通过对机械系统振动模态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
4. 振动控制技术:通过模态分析,可以了解机械系统振动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
比如调节系统的阻尼、改变系统的刚度等,来减小系统的振动幅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四、模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模态分析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方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模态分析需要对机械系统进行精确的建模,包括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参数的准确度和全面性。
目录目录 (i)第1章软件概述 (1)1.1 简介 (1)1.2 软件模块 (1)1.3 软件窗口介绍 (2)1.4 导入的数据类型 (4)第2章软件的安装、卸载、启动和退出 (5)2.1 运行环境的配置 (5)2.1.1 硬件环境 (5)2.1.2 软件环境 (5)2.2 软件的安装、卸载 (5)2.2.1 安装 (5)2.2.2 卸载 (12)2.3 软件的启动、退出 (13)2.3.1 启动 (13)2.3.2 退出 (13)第3章结构文件的生成 (14)3.1 创建三维模型 (14)3.1.1 模型的创建 (14)3.1.2 三维模型的构成和创建原则 (14)3.2 窗口功能介绍 (15)3.2.1 视图切换功能 (15)3.2.2 视角转换功能 (15)3.2.3 模型创建功能 (16)3.2.4 模型导入功能 (16)3.2.5 模型编辑和修改功能 (18)3.2.6 模型移动功能 (18)3.2.7 画图辅助板功能 (19)3.3 建模举例 (20)3.3.1 自动创建模型举例 (20)3.3.2 手工创建模型举例 (23)3.3.3 模型导入举例 (25)第4章导入数据 (27)4.1. 动画显示的需要 (27)4.2. 试验数据的获得 (27)4.3. 试验数据的类型 (27)4.4. 时域ODS数据 (28)4.5. 频域的试验数据 (29)4.6. 导入试验数据 (29)第五章振型动画显示及模态模型验证 (31)5.1 动画显示的需要 (31)5.2 测点编号 (31)5.3 动画资源列表 (32)5.4 动画约束方程 (32)5.5 显示约束方程 (32)5.6 开始动画显示 (35)5.7 数据块动画显示 (36)5.8 振型表动画显示 (36)5.9 动画显示速度 (37)5.10 动画显示幅度 (37)5.11.动画显示方式 (37)5.12 结束动画显示 (38)5.13 模态模型验证 (38)第六章文件处理 (39)6.1 DHMA其他应用程序 (39)6.2 从屏幕拷贝 (39)6.3 另存为 (39)6.4 打印 (39)第七章频响函数法模态分析(测力法) (40)7.1 频响函数法模态分析 (40)7.2 曲线拟合 (40)7.3 模态指示方法 (40)7.4 曲线拟合方法 (41)7.5 曲线拟合指导方针 (42)7.6 说明举例 (42)第八章环境激励模态分析(不测力法) (48)8.1 线性谱、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 (48)8.2 DFT和FFT (48)8.3 谱平均 (49)8.4 周期信号与泄漏 (50)8.5 自互谱综合函数 (51)8.6 自互谱综合函数与传递率 (51)第九章举例 (53)9.1 L梁测力法试验及模态分析 (53)9.2 L梁不测力法试验及模态分析 (56)第十章软件窗口命令 (58)10.1 主窗口命令 (58)10.2 几何建模窗口命令 (59)10.3 数据窗口命令 (63)10.4 振型表窗口命令 (69)第1章软件概述1.1 简介东昊模态分析软件,简称:DHMA(Dong Hao Mode Analysis),是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基于WINDOWS环境,利用C++语言开发的一套实验模态分析软件。
模态分析方法与步骤下面我将从模态分析的定义、方法、步骤和案例实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模态分析的定义模态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的不同动态模态(如结构模态、振动模态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揭示系统的特性、行为和潜在问题。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功能、性能、稳定性等,并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二、模态分析的方法1.实验方法:通过实际测试和测量,获取系统的模态参数(如固有频率、阻尼比、模态形态等),从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2.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以获取系统的模态响应和模态特性。
3.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或采样数据的分析,探索系统的模态变化规律和概率分布情况。
三、模态分析的步骤1.确定分析目标:明确需要进行模态分析的对象、目的和要求。
例如,是为了定位系统的故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优化系统的结构等。
2.数据采集和处理:根据分析目标,确定所需的数据类型和采集方法,例如使用传感器进行采集或获取历史数据。
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时域变换、频域分析等。
3.建立模型:根据已有的数据和系统特性,建立适当的模型。
例如,对其中一结构物进行模态分析时,可以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4.分析模态特性:利用实验、仿真或统计方法,分析系统的模态特性,如固有频率、振型等。
可以绘制频谱图、振型图等,以便直观地展示结果。
5.识别问题和改进方案:基于对系统模态特性的分析,识别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例如,如果发现其中一模态频率太低,可能意味着系统存在过度振动或共振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
6.验证和优化:对改进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可以通过迭代分析和实验评估来逐步完善方案。
四、模态分析的案例实践1.桥梁的模态分析:对大跨度桥梁的模态分析可以帮助提前发现潜在的共振问题,并优化桥梁的设计和结构。
例如,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桥梁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预测桥梁在不同外界激励下的动态响应。
ANSYS模态分析教程及实例讲解解析ANSYS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于各种结构的模态分析,包括机械结构、建筑结构、航空航天结构等。
模态分析是通过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用于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振动响应。
以下是一个ANSYS模态分析的教程及实例讲解解析。
一、教程:ANSYS模态分析步骤步骤1:建立模型首先,需要使用设计软件绘制或导入一个几何模型。
然后,在ANSYS中选择适当的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并创建适当的网格。
确保模型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准确无误。
步骤2:约束条件在进行模态分析之前,需要定义适当的约束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固定支持的边界条件、约束点的约束类型、约束方向等。
约束条件的选择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
步骤3:施加载荷根据实际情况,在模型上施加适当的载荷。
这些载荷可以是静态载荷、动态载荷或谐振载荷,具体取决于所要分析的问题。
步骤4:设置分析类型在ANSYS中,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分析类型,包括静态分析、模态分析、动态响应分析等。
在进行模态分析时,需要选择模态分析类型,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步骤5:运行分析设置好分析类型和参数后,可以运行分析。
ANSYS将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运行时间取决于模型的大小和复杂性。
步骤6:结果分析完成分析后,可以查看和分析计算结果。
ANSYS将生成包括固有频率、振动模态形态、振动模态形状等在内的结果信息。
可以使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如模态形态分析、频谱分析等,对结果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二、实例讲解:ANSYS模态分析以下是一个机械结构的ANSYS模态分析的实例讲解:实例:机械结构的模态分析1.建立模型:使用设计软件绘制机械结构模型,并导入ANSYS。
2.约束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将结构的一些部分设置为固定支持的边界条件。
3.施加载荷:根据实际应用,施加恰当的静态载荷。
4.设置分析类型:在ANSYS中选择模态分析类型,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求解方法、迭代次数等。
ANSYS入门——模态分析步骤与实例详解模态分析是ANSYS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它用于分析结构的模态特性,如固有频率、模态形态、振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ANSYS中模态分析的步骤与实例。
1.准备工作:在进行模态分析前,首先需要完成模型的几何建模、模型的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设定和材料属性的定义等准备工作。
2.设置分析类型:在ANSYS中,可以使用分析类型工具条或命令行指令设置分析类型。
对于模态分析,可以选择"Modal"。
选中“Modal”选项后,会弹出新窗口,用于设置分析的参数。
可以设置计算的模态数目、输出结果的范围、频率的单位等。
3.定义约束条件:在模态分析中,需要定义结构的约束条件,以模拟实际情况。
常见的约束条件有固定支撑、自由边界、对称几何等。
可以使用ANSYS中的约束条件工具条或命令行指令进行定义。
4.定义激励条件:在模态分析中,可以定义激励条件,以模拟结构在特定频率下的振动情况。
常见的激励条件有振动源、压力载荷、重力载荷等。
可以使用ANSYS中的激励条件工具条或命令行指令进行定义。
5.执行分析:完成上述设置后,点击分析工具条中的“运行”按钮,开始执行模态分析。
ANSYS会根据所设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并输出相应的结果。
6.结果展示与分析:模态分析完成后,可以查看分析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ANSYS会输出各模态下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模态质量、模态参与度等信息。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简单的悬臂梁的模态分析为例进行详解。
1.准备工作:在ANSYS中绘制悬臂梁的几何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
设定材料属性、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
2.设置分析类型:在ANSYS主界面上选择“Workbench”,然后点击“Ana lysis Systems”工具条中的“Modal”选项。
3.定义约束条件:设置悬臂端点的约束条件为固定支撑。
可以使用ANSYS中的“Fixed Support”工具进行设置。
4.定义激励条件:在此示例中,我们只进行自由振动分析,不设置激励条件。
一、模型建立1、先建立连杆的二维平面模型,再建立连杆的三维实体模型。
(1)启动ANSYS,单击【Run】进入ANSYS图形用户界面。
(2)先创建两个圆形面。
在主菜单中选择【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areas】→【circle】→【by dimensions】。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参数,单击【apply】。
(3)接着创建两个矩形面。
在主菜单中选择【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命令。
在弹窗中输入参数,单击【ok】。
(4)平移工作平面在通用菜单中选择【workplane】→【offset WP to】→【XYZ location +】命令,将工作平面沿x轴正向平移9.75。
(5)用(2)中同样的方法再建立两个圆形面。
(6)在两组面上分别使用布操作,用【booleans】→【overlap】→【areas+】命令,将两组面中的面分别叠加。
(7)通过【work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ratesian】命令,激活总体笛卡尔坐标系。
(8)定义四个关键点,在主菜单中选择【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keypoints】→【in active CS】。
然后再在【work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ylindrical】命令中激活总体柱坐标系。
并通过创建的关键点创建一条拟合曲线,在主菜单中选择【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lines-splines】→【with options】→【spline thru KPs+】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关键点1和6处的半径和角度,单击【ok】。
(9)通过关键点创建一条直线。
使用Matlab技术进行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引言:模态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结构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以及结构的响应模态。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可以用于执行模态分析。
本文将介绍使用Matlab技术进行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准备在进行模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结构系统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结构的几何信息、材料参数、截面性能等。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矩阵或数据文件的方式存储这些数据,并将其导入到Matlab工作环境中。
二、建立有限元模型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是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专门的有限元工具或编写自定义的有限元程序来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将结构划分为一系列的有限元单元,并建立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定义单元的材料属性和截面性能,可以完善有限元模型。
三、求解结构的特征值问题模态分析的核心是求解结构的特征值问题,即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特征值求解函数如“eig”或“eigs”来求解特征值问题。
将有限元模型转化为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并通过特征值求解函数计算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代表结构的固有频率,特征向量代表结构的模态形态。
四、结果后处理通过求解特征值问题,可以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态。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绘图函数如“plot3”或“mesh”来展示模态形态。
绘制出模态形态的空间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结构的振动特性。
此外,还可以计算和分析结构的模态阻尼比和模态参与系数等参数,进一步分析结构的动态特性。
五、模态分析的应用模态分析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结构的模态分析,可以识别结构的固有频率,了解结构的振动模态,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例如,在桥梁工程中,模态分析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预测回响频率,判断结构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