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 必修二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
教案
1.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
•掌握近代中国不同经济结构的特点;
•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学习难点
•经济结构演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习内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9世纪的中国经济结构
2.新旧经济结构的冲突
3.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变局
4.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1.传统农业经济的体制及其弊病
2.国民经济的新变化——大规模工业化和改造
3.农民的觉醒和资源的转移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
5. 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学习成果的评价
•测验
•期末考试
6.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7. 作业安排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2.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扩充对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
3.小组讨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
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
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
“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考纲要求》: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认知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分析探究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案教学,采用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看图、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变化 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的兴起。
2、教学难点:①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学案辅助教时:1课时导入新课:请将下列史实用一段话联系起来(通过图片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
引入新课)西方国家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对外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中国被迫走向近代化。
补充:什么是近代化?现代化:(又叫近代化)表现为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过度:中国是如何开启近代化的呢?其冲击表现为新课讲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变动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板书)合作探究一: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解体的原因表现或影响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①男耕女织(耕织结合);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变动二:自然经济的解体解体原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破坏性和建设性)内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展示材料: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方法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代表企业
教学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天仙配》组合版《夫妻双双把家还》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轻松一下,先欣赏一段视频,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一个问题,这段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多媒体展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师: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样的经济形态我们又把它称为自然经济,如果要给自然经济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特点是自给自足。
既然自然经济不是用来交换的,那什么经济是用来交换的呢?
生:商品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基本模式,它也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展示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师: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那么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40页第一子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多媒体展示图片:鸦片战争海战图、列强商品倾销图
师: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其实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在中国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开始解体。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
原因我们知道了,下面请大家在教材里找出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什么?
生:表现有(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多媒体展示表现:(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师:对,鸦片战争后,洋纱涌入,洋布输入,使中国的“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由于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产品,又使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师:请大家结合教材思考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会给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生: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师:总结的很好,我们都知道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的,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出现了大量以“洋”字开头的词汇。
大家举例说说。
生:洋油、洋钉、洋服、洋火、……
师补充:还有我们马上要学的洋务、洋务运动。
多媒体展示: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师:那什么叫“洋务”,什么是“洋务运动”呢?
生:发言
师:洋务:一切涉外事务。
如和外国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师:请大家注意我画横线的三个字,“洋务派”,什么是洋务派呢?
生: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师:对,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下有哪些代表人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快速看教材找出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目的。
生: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师:在背景里提到内忧外患,代表什么呢?内忧,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曾占据中国半壁江山。
外患,指西方列强侵略。
二次鸦片战争都使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
师: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请大家看教材41页,我请一位同学阅读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他同学就要快速找出它的内容到底有哪些?
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生: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生: 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生: 创办了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
师:给予肯定,由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是重点,下面我们就逐个来讲解
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内容、结局、评价
师: 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呢?
生: 失败!
师: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生:1894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师:那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呢?
生:讨论……
(教师提示,师生总结)积极意义: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刺激资本主义;抵制外国侵略;瓦解封建经济。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师:我们不管评价事件还是人物都要采用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
这个方法不仅要用在学习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比如你们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你在看到别人缺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就会减少同学间的矛盾、摩擦。
刚才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我们提到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那下面我们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多媒体展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师: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生:回答……
师: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设厂
多媒体展示:背景、时间、地点、特点
师:请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师: 请阅读P42 【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域分布不平衡、还要受外商排挤等特点。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既是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又是民族企业产生的条件之一。
)
二、洋务运动(重点: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60—90年代)、内容、评价(牢固掌握)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重点:标志中国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而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必将对近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
(19世纪60、70年代)、代表企业(牢固掌握)特点(难点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