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总论-硕士生理论课
- 格式:ppt
- 大小:41.15 MB
- 文档页数:116
肿瘤放射治疗总论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的报道,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70%左右,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都需要作放射治疗。
有些肿瘤单纯放射治疗能够治愈,如I期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95%左右,局部晚期鼻咽癌选择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同步放化疗5年生存率也提高到60-70%左右。
早期声门型喉癌、口腔癌、宫颈癌可首选放射治疗,同时放射治疗与化疗/手术综合治疗在头颈部肿瘤器官功能保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放射物理概述(一)电离辐射有两大类: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1.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负介子和氦、碳、氮、氧、氖等重粒子,除去中子不带电外,所有其他粒子都带电。
它们的物理特点之一就是在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射程,即达到一定深度后,辐射能量急剧降为零,形成Bragg峰。
这一特点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位于射程以外的组织可以免受辐射的作用,认识这点有利于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2.电磁辐射由X线和线组成,前者由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后者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过程中产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钴-60,铯-137,铱-192。
(二)放射治疗中常用的放射线剂量单位为吸收剂量,即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按照SI单位制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ray),以符号Gy表示,1Gy=1J/kg,1Cy=100cGy。
R(伦琴)则为照射量的单位,1R=2.58x10-4C/kg。
(三)临床实践中应用的X线按其能量高低可分为:①接触X线或浅层X线:10-125KV,适用于治疗皮肤表面或皮下1厘米以内病变。
②深部X线:125~400KV,适用于治疗体内浅部病变。
③高压X线:400KV~1MV。
④高能X线:2~50MV,主要由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为目前放射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治疗设备,它可治疗体内各个部位的肿瘤。
X线能量增加穿透能力亦增加,高能X线骨吸收与软组织吸收相近,最大剂量点在皮下,有保护皮肤作用。
第一章肿瘤放射治疗学总论第一节概述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后,1899年放射开始用于第一例病人治疗。
直到1922年Coutard和Huntant在巴黎国际肿瘤大会上介绍了放射治愈晚期喉癌且不伴治疗后严重后遗症,才标志着放射治疗领域正式开始。
30年代主要是用天然镭针或管作放射源治疗恶性肿瘤。
50年代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问世,如Co-60、Cs-137等,同时医用加速器也开始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以来人们对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治疗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由于计算机在放疗中的应用,放射治疗新技术不断层出,治疗设计由二维向三维空间转变,计算机在放疗摄影处理中有新进展等,使治疗原则进一步深化。
精确定位(Precision Location)、精确计划(Precision Planning)和精确治疗(Precision Treatment)的“3P”概念得到重视。
立体放疗逐渐兴起,治疗手段开始跨学科融合,如立体放射外科、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使放射治疗再次飞跃。
目前,常规放射治疗与立体放射治疗的正确结合运用使放射治疗更趋完美,对疾病(恶性肿瘤及部分良性病变)的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二节放射治疗基础现代肿瘤治疗要求多学科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医师必需具务以下知识:1、一般临床知识:是放射治疗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份,放疗医师需要有内、外、妇、儿科、影像诊断等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
2、肿瘤学知识:包括了解肿瘤病因及流行病学;掌握肿瘤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对现有各种诊断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可靠性应有很好认识;掌握各种肿瘤的生长规律和转移方式和途经,临床分期、国际分期,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症、优缺点和预后等知识。
牢固树立综合治疗的观念,治疗的同时注意功能保全,提高生活质量。
3、临床放射物理学:对选择放射源,放疗质量的保障与控制,最大剂量,最均匀地照射肿瘤和最好地好保护正常组织有决定性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