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沧桑感震耳欲聋奋发图强B. 振振有词走头无路前仆后继C. 喜出望外倾盆大雨狼狈不堪D. 震天动地呕心沥血草率从事答案:C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B.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C.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D. 振振有词(zhèn zhèn yǒu cí)答案:D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D. 这里,绿色蔬菜、有机食品应有尽有,是个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B.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
答案:D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字经”是指《大学》、《中庸》、《论语》三部儒家经典。
B.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C.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儒家经典。
D. “七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传》、《公羊传》七部儒家经典。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补充完整下列名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学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分斋教学制度是北宋著名教育家的发明。
A.王安石B.朱熹C.范仲淹D.胡瑗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3.语文学习重在。
A.理性分析B.多读多背C.分析操练D.感性把握4.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A.工具性与实践性B.人文性与实践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D.可读性与实践性二、名词解释1.参考性阅读2.语言得体三、简答题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2.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的主要区别何在?试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谈谈新教材的功能。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累运用22分1.单选题7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讲师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C.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上光荣仗义执言波澜壮阔气势磅礴B.故步自封鸠占鹊巢委屈求全融汇贯通C.人才汇萃针贬时弊一愁莫展老羞成怒D.毋庸置疑脱颍而出不径而走纷至踏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科学,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沉思默写喧哗铁轨B. 融洽慷慨装帧铺张C. 演绎联系颠簸震颤D. 调剂聚焦纠葛精炼答案:D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轻车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n)答案:A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C.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大收获。
D.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现豪放情怀的诗歌。
B.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C.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诗。
D.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壮丽山河的诗歌。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
请分别写出其中一个部分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雅、颂7. 请补全下列名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最新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纠葛纠纾纠纷B. 奇货可居奇货可贾奇货可卖C. 鬼鬼崇崇鬼鬼祟祟鬼鬼怏怏D. 奋发图强奋发图强奋发图强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由于他患病住院,所以未能按时完成这项任务。
D. 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答案:D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C. 《西游记》是元末明初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答案:B4.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拟人是将人的特征赋予事物,使事物具有人的情感、性格等特征。
B. 比喻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C. 夸张是为了强调事物的特点,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
D. 对比是将两个性质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答案:B5. 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标题后面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B.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籍、文章、报刊等名称。
C. 引号用于引用他人的话语或表示特定含义的词语。
D. 顿号用于列举时,各项目之间用逗号分隔。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离骚》是我国古代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被誉为“屈赋”。
答案:屈原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__________首诗歌。
答案:3058. 李白的《将进酒》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答案:夸张9.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分别居住在大观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迫不及待B. 破斧沉舟C. 变本加厉D. 按部就班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海内”指的是()。
A. 国内B. 国外C. 地球D. 宇宙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
A. 个人主义思想B. 爱国主义思想C. 悲观主义思想D. 乐观主义思想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C. 《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没落。
D.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宋江。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名句。
4.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唐僧。
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文中“武陵人”指的是哪里的人?2.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描述了桃花林的什么特点?3. “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字是什么意思?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描绘了桃花源的什么景象?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和“垂髫”分别指什么?四、作文题(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B. 恣意(zì yì)踌躇(chóu chú)谄媚(chǎn mèi)C. 箴言(zhēn yá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饕餮(tāo tiè)D. 峥嵘(zhēng róng)旖旎(yǐ nǐ)缱绻(qiǎn quǎn)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独自在天空中飞翔。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C. 他的话语如同泉水般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D. 以上都是。
答案:D4-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答案:明月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处是______。
答案:《金瓶梅》3-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答案: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取曹操军箭的故事。
诸葛亮利用迷雾天气,用草船装满稻草人,假装进攻,诱使曹操军射箭。
由于迷雾,曹操军无法看清,结果射出大量箭矢,诸葛亮因此借得大量箭矢。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谨严(jǐn yán)偏僻(piān pì)演绎(yǎn yì)B. 漏洞(lòu dòng)挥霍(huī huò)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C. 悲切(bēi qiē)倾覆(qīng fù)奋发(fèn fā)D. 模糊(mú hú)调侃(diào kǎn)纠缠(jiū chán)答案:B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纷至踏来破釜沉舟面黄肌瘦B. 狐假虎威青出于蓝奋不顾身C. 胸无点墨草率从事水落石出D. 前仆后继草长莺飞震古烁今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耗的加剧和环境状况的恶化。
B. 通过对大量的古诗词进行阅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C.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校园的安全管理。
D.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
B. 《水浒传》是一部以梁山好汉为主角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B.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C.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是指: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离骚》是古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zì)矜持(jīn)剽悍(piāo)荼毒生灵(tú)B. 箴言(zhēn)叱咤(chì)蹊跷(qī)呱呱坠地(gū)C. 拮据(jū)缱绻(qiǎn)蹒跚(pán)栩栩如生(xǔ)D. 瞠目(chēng)囫囵(hú)踟蹰(chí)锲而不舍(qiè)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耻下问,向老师请教。
B. 这次比赛,他的表现真是出人意料,令人刮目相看。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学富五车,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B.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以鬼怪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圆规和直尺。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指的是复习旧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指的是三个人。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指的是迷惑。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他学习非常刻苦。
B. 这本书非常有趣。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D)A.我觉得你的问题是什么?B.“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她满怀信心地说道。
C.周琳同学问道:“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D.小明大喊:“今天是我生日!”答案解析:选项C正确使用了标点符号,用引号引住直接引语,并在最后加上了问号。
2.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法规范的是:(B)A. 孩子们的成绩优秀,而且进步快。
B. 老师昨天给了我们一项重要的作业,希望我们按时完成。
C. 她喜欢音乐,因为它使她快乐。
D. 他去商店买了一本书,还有一张CD。
答案解析:选项B符合语法规范,使用了并列连词“而且”连接两个句子,并使用了逗号隔开。
3. 下列句子中,语病的是:(C)A. 这个问题我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
B. 昨天考试后,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
C. 我们应该多看一些好书,要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D. 她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
答案解析:选项C存在语病,应改为“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好书,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4. 下列短文中,没有词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A)A. “爸爸,我去游泳,你来不来?”小明问道。
B. 这个星期,我们将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C. 在暑假里,我计划去外地旅游,看看不同的风景。
D. 妈妈花了半个小时给我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
答案解析:选项A没有词语使用错误,句子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位中学生,他在学校学习很努力,经常在班级里取得好成绩。
他对语文尤为热爱,经常参加各类语文比赛,并获得了很多奖项。
小明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想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问题】小明想将来成为什么?答案解析:小明想将来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判断正误。
小红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每天都在为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地工作。
她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每周都会布置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初中语文公招考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公招考试是选拔教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考察应试者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其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套模拟的初中语文公招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潦草B. 寥寥无几C. 狼籍D. 荒谬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B. 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答案:B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C.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
D.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所著。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
答案:各地的民歌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答案:春晓3.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
答案:忧国忧民情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就会变得空洞无物;反之,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么思考就会变得危险。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2.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著研读二.填空题(共10分)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8.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
(6分)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
(6分)四.鉴赏题(26分)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
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
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
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
”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吴融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分)(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
(8分)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
(10分)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分)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17.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
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
(6分)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
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
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
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
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
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1.网上拜访孔子。
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
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
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
这一项最有价值。
我这样安排: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
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4分)《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
(8分)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
(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C(该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2.B(“安土重迁”意为“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不合语境,应换作“搬离家园”。
)3. A(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的空间,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 4.B。
5.A。
6.C。
二.填空题(共10分)7. ⑴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了得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师之所存也。
(写对1空给1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8.《文心雕龙》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简答题(20分)10.①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精神漫游”的框架与主题。
②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艺术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
③《神曲》的结构宏大、严谨、匀称。
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
④《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11. ①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
②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并以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
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
③最突出的特点是,青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
(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③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四.鉴赏题(26分)>13.①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②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答对一项得3分,满分6分。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2分)(2)①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