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8
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手机网民应用状况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2012年上半年,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网民对手机微博和手机搜索的使用率有较大幅度增长;手机娱乐类应用中,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发展速度较快;手机商务类应用渗透率较低,但用户规模增长较快。
图 32 2011.12-2012.6手机网民网络应用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趋于稳定,但依然保持领先地位手机即时通信仍是使用率最高的手机应用,截至2012年6月,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3.22亿,手机网民使用该应用的比例达83.0%。
经过2011年大幅度增长后,2012年上半年使用率趋于平稳。
当前手机即时通讯发展特点:其一,众多互联网企业布局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在2012年上半年,新型手机即时通讯用户大规模增长;其二,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功能不断增强,能实现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通讯服务,并与社交应用不断融合,比如打通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产品,帮助用户整合和管理关系链,来满足用户移动社交的新需求;最后,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平台化,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平台,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寻找新的盈利点。
图 33 2011.12-2012.6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及其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搜索使用率排名第二,仍保持较高增速截止到2012年6月底,手机搜索用户规模达2.6亿,相比2011年,规模增长17.3%;使用率达66.7%,排名第二位,相比2011年,使用率增长4.6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手机搜索作为移动互联联网入口之一,价值进一步凸显。
当前手机搜索特点: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各大搜索引擎网站不断推出、优化手机搜索客户端,提升了用户移动端的搜索体验,促使更多用户使用。
另一方面,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相比,手机搜索有较好的便利性。
用户随时随地查找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手机搜索迎合这种需求。
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目录前言 (5)内容摘要 (6)报告术语界定 (8)第一章 农村互联网宏观情况 (9)一、经济发展状况 (9)二、电信发展状况 (10)三、农村互联网发展概况 (11)(一)农村网民总体规模 (11)(二)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 (13)第二章 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14)一、性别结构 (14)二、年龄结构 (14)三、学历结构 (15)四、职业结构 (16)五、收入结构 (17)第三章 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 (19)一、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 (19)二、农村网络应用概述 (19)三、农村网民的信息获取情况 (20)(一)搜索引擎应用情况 (20)(二)网络新闻应用情况 (21)四、农村网民的娱乐应用情况 (22)(一)网络游戏 (22)(二)网络音乐 (23)(三)网络视频 (24)(四)网络文学 (24)五、农村网民的网络互动情况 (25)(一)即时通信 (25)(二)电子邮件 (26)(三)论坛/BBS (27)(四)网络博客 (28)(五)社交网站 (28)六、农村网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29)(一)网络购物 (29)(二)网上银行 (30)(三)网上支付 (31)第四章 农村网吧发展状况 (32)一、农村网民的上网地点 (32)二、农村网吧上网现状 (32)第五章 农村手机上网的发展状况 (34)一、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 (34)二、农村手机上网现状 (34)第六章 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 (36)图目录图 1 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 (9)图 2 2006-2010年移动电话用户所占比重 (11)图 3 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12)图 4 城镇和农村网民增长率对比 (12)图 5 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13)图 6 城镇和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14)图 7 城镇和农村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15)图 8 城镇和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16)图 9 城镇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对比 (17)图 10 城镇和农村网民收入结构对比 (18)图 11 2009-2010年城乡网民上网时长对比 (19)图 12 城镇和农村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对比 (21)图 13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新闻使用情况对比 (21)图 14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对比 (23)图15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音乐使用情况对比 (24)图 16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情况对比 (24)图 17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文学使用情况对比 (25)图 18城镇和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情况对比 (26)图 19 城镇和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对比 (27)图 20 城镇和农村网民论坛/BBS使用情况对比 (27)图 21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博客使用情况对比 (28)图 22 城镇和农村网民社交网站使用情况对比 (29)图 23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情况对比 (30)图 24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银行使用情况对比 (30)图 25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情况对比 (31)图 26 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场所对比 (32)图 27 2010年农村网吧网民规模 (33)图 28 城镇与农村网民上网设备对比 (34)图 29 城镇与农村手机网民规模对比 (35)表目录表 1 2010年主要电信能力指标增长情况 (10)前言互联网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承担着信息整合、传播、共享与利用的使命。
中国网民总数达4.2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5日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亿关口,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我国网民达4.2亿手机网民2.77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5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增至31.8%。
手机网民则增至2.77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此外,随着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彰显,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新增网民中,超过半数使用手机上网。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近5000万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提升至11.7%。
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加深,台式电脑仍居上网设备首位,占73.6%,手机上网攀升至65.9%,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到36.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表示,手机在未来将逐渐赶超电脑成为主流上网方式,值得期待。
商务应用快速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
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仍是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网络应用。
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
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新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电子交际一卡通”的研究开发院(系)名称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年级2009级学生姓名董麦圈学号0917021003指导教师姓名黄娟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4)Key words (4)1. 市场调研 (4)1.1产品受众人群的需求程度调查与分析 (4)1.2产品受众人群的消费程度与可接收价格分析确定产品成本 (4)1.3受众人群对此项相关技术的展望以规划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向 (2)2. 主要相关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1)2.1短距离通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2)2.2电子交际卡体材质的选择与应用 (2)2.3电子交际卡可拓展功能的研究 (2)2.4电子交际卡与其他交互设备的交互方式研究 (2)3. 支撑平台的建设与链接 (1)3.1可交互平台的选择与应用 (2)3.2可交互辅助设备的发展空间与电子交际卡的发展交集 (2)3.3电子交际一卡通的通用意义 (2)参考文献 (1)致谢 (1)内容摘要:现代社会缔造商业价值的“关系论”日益突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和交际渠道,但由于其地域跨度的广度使其过于虚拟以至于终究无法取代现实交往的真实性。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与互联网相辅助的侠域范围内的交际工具,并且希望这样的工具能够更加现实化,精准化,并且依旧不乏互联网的虚拟的成分。
“电子交际一卡通”正切合了当下人们的不时之需,本文以目标人群的市场调研为开发依据,以短距离信息交换技术,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等为开发基础,并通过第三方支撑平台的拓展和可利用技术的拓展空间概述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交际卡智能信号处理短距离信息交换Abstract:Modern society creates commercial value of the" relationship" is outstanding day by day,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t is self-evid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to some extent widened people's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ut due to their geographical span the breadth of its overly virtual that eventually can not replace the real communication authenticity. Therefore, people need urgently a and Internet Aided man within the domain of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hope that this tool can be more realistic, accurate, and still there is no lack of Internet virtual component. "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ard"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people's possible period of want or need, this paper Market Research as development basis, before end of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by third party suppor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expansion of space and summarize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Key words: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ard 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short dist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1. 市场调研1.1产品受众人群的需求程度调查与分析商务型电子交际一卡通的受众人群主要为商业领域的业务经理,主管,销售人员等对交际范围和交际渠道比较看重的商务人士。
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报告艾瑞咨询近期发布了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调研系列报告,艾瑞通过2010年2-3月对10家主流手机W AP网站投放问卷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群体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低龄化渗透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成明显变化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选择方面,用户对于应用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调研数据同时也反映了用户对各项服务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以下是对手机上网用户群体结构,以及手机即时通讯等四项热门应用调研数据的详细解读:一、用户属性性别比例:手机上网用户以男性为主,性别比例差距依然较大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移动互联网网民男性性别的比例为80.3%,女性比例仅为19.7%,性别比例的绝对差距超过60%,差距明显,但女性比例较去年已经上升1.9个百分点。
根据CNNIC历年统计调查显示,互联网男女用户性别比例由2000年的3:1发展到2009年接近1:1,女性用户比例逐年上升,这是由于互联网宽带化促进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改变了互联网用户男女比例构成。
遵循传统互联网发展历程,结合移动互联网所处阶段特征,艾瑞预计随着3G商用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带宽增长、手机功能增强、上网资费下降、用户认知度提高,将促进手机网民性别比例逐步均衡发展。
年龄结构:18-24岁网民占比过半,低龄化成用户群体重要特点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18-24岁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超过半数,达到57.0%;25-30岁的网民占比为23.2%,居于第二位;40岁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仅为2.1%,占比最小。
从2010年和2009年调研数据的对比来看,24岁及以下的用户群体占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25岁及以上的用户占比则呈现阶梯型的下降,显示出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当前移动互联网网民的低龄化特征明显,而在未来三到五年,年轻用户作为移动互联网主体用户的特征将得到延续。
这体现在,一方面,手机尤其是新型智能手机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这形成了年轻一族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便捷、互动以及新型应用体验的特点,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将产生持续吸引。
2010年中国IT网民3G使用调查报告一、中国3G市场概述2009年1月7日,经过多年的等待,中国3G牌照终于正式发放。
中国出现了与世界其他3G国家不同的制式使用局面,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各获得一张牌照,三种3G制式并存。
2009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随着中国联通WCDMA标准的试商用,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5月17日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新增483万3G移动电话用户,至此,中国3G用户累计达到1808万。
这个数字相对于7.2亿的2G 手机用户,实属冰山一角。
不过这同时说明,尽管中国3G姗姗来迟,但可以预见的是,3G网络的到来将激发出一个巨大的市场,7亿多的手机用户将成为3G市场最大的支撑力量。
这一市场提供的服务及应用较2G更加多样、更加丰富。
3G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意味着这个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拼争,对中国3G未来的运营及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
经过一年的发展,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态势如何?中国移动重新上演一家独大?还是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3G用户又有哪些体会及现身说法?他们对中国3G是否充满信心?在3G契机下,手机市场格局出现洗牌的可能性有多大?随着3G市场的全面运营,上述问题一直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在2010年5.17电信日来临之际,对走在潮流前沿的中国IT 网民的3G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或许能够得到上述部分问题的答案。
不过,3G对于中国来说,毕竟是新生事物,未来仍存在很多难以预知的变数。
本次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国3G业务用户、3G手机用户(只用3G手机但未使用3G业务)、非3G手机用户这三类用户群体对3G的看法的分析,来展现经过一年的运营中国3G的发展现状及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态势。
二、报告主要观点3G手机用户:·国际大品牌的3G手机是中国3G用户的首选,仅诺基亚、三星两大品牌就占据57.1%的使用比例;国产手机厂商仍然命悬3G,用户使用比例与国外品牌相比,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3G手机用户的手机价格集中在1000-2000元、2001-3000元两个价格段,其中2001-3000元中高端价格区间手机占据了33.5%的使用比例;·从3G手机用户获取3G手机信息的渠道来看,手机类网站/门户网站的手机频道成为这一群体获得3G手机/3G业务的主渠道,一半左右用户采取这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运营商的营业厅/官网及手机专营店是第二大渠道,用户选择比例接近;国美、苏宁等卖场、数码电子产品卖场是第三大渠道;·高速无线上网是用户使用3G业务的主要原因,超过七成用户因为此才选择使用3G 手机;·目前使用3G手机的用户中仅有67.4%的正在使用3G业务,三分之一3G手机用户并未使用3G业务;·目前使用3G业务的用户中,一半使用的是中国联通WCDMA业务,另外还有三成选择的中国移动TD-SCDMA业务,15.1%使用的是中国电信3G业务;·用户选择中国移动TD-SCDMA 3G业务的主要原因是:2G就是用的移动的,这是中国移动携号转网政策的带来的结果。
浅析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作者:张彩霞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SNS社交网络是集成了博客、微博客、论坛、游戏、视频等多种互联网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国内以“人人网”为代表的校园SNS,其主要用户群体为在校大学生。
SNS网站在为大学生群体搭建起一个多样化的人际交往平台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SNS;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88-01一、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一)维持友谊、扩大人际交往圈《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显示,网民上社交网站的动机主要是人际交往、获得信息和娱乐,其中维持朋友关系、扩大交友圈是他们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原因。
国内以“人人网”为代表的校园SNS,用户年龄在20-29岁之间,其主要用户群体为在校大学生。
他们没有家庭的负担,可以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结交朋友,但是课业的繁重、交际费用的困难使得大学生的交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扩大交友圈、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成为大学生这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
SNS 在创立初期就采用了“实名制”的注册程序,网站可按照注册信息帮助用户发现可能认识的人。
SNS还有“好友”添加、查找功能,帮助寻找到熟识的朋友、失去联系的友人,并且通过信息的链接,结交到与自己有同样特征的同龄人。
(二)促进自我表露、增进人际互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往往开始于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发表出来的过程。
关系越密切自我表露的程度往往越高。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的交流具有高自我表露性,更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内心和生活状态。
SNS用户可以通过分享文章、装扮页面、设置音乐、上传照片、更新博客等形式来展示自我,与朋友产生互动。
社交网络用户的自我表露程度越高则更容易吸引他人注意。
3000字小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格式模板能够缩短排版时间,提高论文的质量。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3000字小论文格式模板,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3000字小论文格式模板栏目要求模板、范例页面、封面插页、页眉纸张A4,封面、插页(任务书、答辩委员会记录、评语)、页眉和正文每页32行×38个汉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等,见论文模板论文模板字体摘要、目录、正文用小4号字。
汉字用宋体,英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目录中的章名用4号字范例一标题行距 1级标题(包括目录、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用3号宋体,加黑,居中,段前0.5,段后1行2级标题(含目录中的章名)用4号宋体,加黑,左对齐,段前0.5,段后0.53级标题:小4号宋字加黑,左对齐,段前1行,段后0行层次名称示例说明章第1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节1.1□□……□ 节序、条序顶格书写条1.1.1□□……□项└┘1.□□…□└┘□□…□□…□□ 项序空两格书写,后续内容接排└┘1)□□…□└┘□□…□□…□□└┘(1)□□…□└┘□□…□□…□□└┘①□□…□└┘□□…□□…□□└┘a □□…□└┘□□…□□…□□注意:各层次不能有孤行公式、图与三线表图表与正文间要有1倍行距图表中的文字宋体5号与6号之间图(表)序、公式分章编号,5号字三线表:两粗一细范例二参考文献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范例三3000字格式小论文Facebook与开心网的SNS模式比较探析【摘要】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是一种能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它的产生时间虽短,但其影响力和普及率却十分之高。
本文选取了国内外的两大知名SNS网站――Facebook和开心网,通过对二者SNS模式的比较发现,开心网在很大程度上和Facebook相类似,但在具体的一些功能组件、市场定位、运作方式、核心能力等方面又存在某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