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井出砂的危害及防砂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油井出砂是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地层中的砂颗粒进入井筒,导致生产井筒中的砂量增加。
油井出砂不仅会降低油井的产能,还会对油井设备造成损坏,影响油井的稳定性。
探讨油井出砂的因素分析和防砂技术对策非常重要。
油井出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地层力学性质、油井完井、地层流体动力学以及产层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地层中的力学性质是导致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中如果存在弱层、疏松层、脆性层等地质构造,容易发生砂粒脱离地层进入井筒。
地层中的水动力作用也是导致出砂的重要因素,水流对地层中的砂粒起到冲刷作用,使砂粒脱落进入井筒。
了解地层的力学性质,对油井出砂的预测和防治非常重要。
油井完井对油井出砂的影响也非常大。
完井中的水泥固井质量、套管完井质量等都会影响到油井的防砂效果。
如果完井质量不好,套管间存在裸眼区或存在裂缝,会使得地层中的砂粒从这些位置进入到井筒中。
提高完井的质量,采取防砂措施非常重要。
地层流体动力学也是导致油井出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层中的流体动力学主要与地层渗透性、井底流速、井底流量等因素有关。
如果井底流速过大,会使地层中的砂粒被冲刷进入到井筒中。
控制井底流速、流量,合理管理油井的生产参数,可以有效减少油井出砂。
产层特征也对油井出砂起到重要影响。
一些产层细颗粒砂岩、脆性砂岩等,容易发生砂粒脱离地层进入井筒。
在选择油井开发方案时,要根据产层特征合理选择防砂技术。
为了有效防止油井出砂,可以采取以下防砂技术对策:1. 合理选择完井方案:在完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套管的安装和水泥固井,避免存在裸眼区或存在裂缝,确保完井质量。
2. 使用防砂工具:如防砂套管、防砂滤管等,可以阻止地层中的砂粒进入到井筒中。
3. 调整井底流速:合理管理井底流速和流量,减小油井的生产参数,降低地层中的砂粒冲刷进入井筒的风险。
4. 人工增注剂:通过注入人工增注剂来改变地层渗透性或黏结砂粒,减少砂粒从地层中脱离的可能性。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油井出砂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地层中的砂粒被带上来并随着产出的油一起流出井口。
油井出砂不仅会造成生产设备的磨损和损坏,还会影响油井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
分析油井出砂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砂技术对策,对于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井出砂的主要因素分析1. 地层的力学性质油井出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层内在的力学性质。
地层中岩石颗粒有大小不一的孔隙空间,当油井生产时,地层中的砂粒会随着产油液一起流出井口。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地层的疏松砂岩和砾岩中,这些岩层的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存在砂化现象。
2. 油藏流体的性质油藏中的流体性质也是导致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油井生产时,油藏中的油、水和天然气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混合流出井口。
在油藏中,这些流体常常伴随着一定量的固体颗粒,这些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会随着流体一起被带上来,导致油井出砂的现象。
3. 井筒结构和操作方式油井的井筒结构和操作方式也会对油井出砂产生影响。
井筒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井筒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如果井筒的结构不合理或者工艺不当,容易引起井底发生砂化现象。
操作方式也会影响油井生产的稳定性,不当的操作容易导致井底压力变化剧烈,加剧砂化现象。
二、油井出砂的防砂技术对策探讨1. 地层工程技术地层工程技术是油井出砂的重要防治手段之一。
通过对油藏地层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层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结构分布,可以合理选择井眼位移和井口周围的封隔材料,从而减少地层砂化带来的影响。
2. 井口系防砂技术在油井井口周围,可以采用井口系防砂技术来减少油井出砂现象。
比如通过设置适当的井口防砂装置,合理利用固控技术,控制井口的流体压力和流速,避免砂粒的被带上来。
3. 井底环境改造技术井底环境改造技术也是防治油井出砂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注入固化剂、封堵剂等化学材料,改善井底环境,减轻地层砂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油井出砂现象。
4. 提高油井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油井生产管理水平也是防治油井出砂的关键。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油井出砂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地层中的砂粒被带入采油系统中,导致设备磨损、管道堵塞甚至井口堵塞。
油井出砂不仅会影响油田的产量和开采效率,而且还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油田的经济效益。
研究油井出砂的因素、防砂技术及对策,对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井出砂的主要因素1. 地层岩石特性地层中的砂粒含量、形状和大小是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
当地层中的砂粒含量较高、砂粒颗粒较大时,油井出砂的风险就会增加。
这些砂粒在采油过程中易被输送到地面,导致油井出砂问题。
2. 产量及采出液量油井的产量和采出液量也是影响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
产量过大或者采出液量过高会导致地层压力降低,砂层容易崩塌,从而导致油井出砂问题。
3. 井底流速井底流速是指地层流体在井底的流速,它是影响油井出砂的一个重要因素。
井底流速过高时,砂层容易被冲击破坏,导致油井出砂问题。
4. 井筒结构及完井方式井筒结构及完井方式直接影响到油井出砂的发生。
当井筒结构不合理或者完井方式不当时,容易引起地层砂粒的涌入和输送,从而形成油井出砂问题。
二、油井出砂的防治技术1. 人工堵砂人工堵砂是指通过添加一定的物质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地层中的砂粒固定在原位,防止其被输送到井口或者地面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方法包括注浆、注漏、封堵等工艺,通过固化地层砂粒,防止其对采油系统的侵蚀。
2. 防砂管柱防砂管柱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管柱,能够有效地阻挡地层中的砂粒进入油井系统。
这种管柱通常采用特殊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过滤掉地层中的砂粒,保护采油系统的安全运行。
3. 人工举升液柱人工举升液柱是通过提高井口液柱的压力,使得地层中的砂粒无法通过液柱的阻挡,从而达到防止油井出砂的目的。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地层砂粒对油井系统的损害,保护油井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井底提前砂化井底提前砂化是一种通过在井底注入一定的砂化剂或者添加一定的砂化剂,从而使地层中的砂粒得到固化和稳固的技术手段。
油井出砂的危害及防砂技术作者:石磊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8期[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整个油井出砂防砂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目前油井出砂防砂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整个油井出砂防砂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油井出砂;存在问题;防砂技术;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TE3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29-01就目前而言,我国油井出砂防砂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广泛应用石油井出砂防砂技术,从而优化整个油田的效果。
一、油井出砂防砂技术概述传统的油田石油钻井设备主要是会出现崩塌等问题,严重者还会导致整个工程无法正常平稳的运转,从而导致其出现严重的施工问题,但是如果使用配套的石油钻井机器和钻具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个油田石油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整个石油施工的效果。
(一)技术准备就一般油井出砂防砂技术而言其原理就是将动力传递给防砂设备然后再将动力传递给机械部分,结合相关套管书将钻井和下套管二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弥补其中的缺点,发挥其优势,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整个防砂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液压装置与控制开关二者进行调整,从而优化整个油井出砂防砂技术应用效果。
(二)技术施工在整个技术施工部分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油井出砂防砂技术优势,将防砂设备放下然后在下面安放一个连接的装置,将其二者进行螺旋装置,在连接的部分增加一个锁紧设备,这样能够将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连接装置安装轴将二者有机和结合,能够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设备损伤,这也是整个油井出砂防砂技术应用的关键和核心。
(三)技术应用在整个油井出砂防砂技术应用,其主体部分和普通部分二者是不相同的,其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整个套管内部存在一个平段,其目的就是为了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防砂和套管之间的连接,提高整个油井出砂防砂技术技术质量和水平。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油井出砂是指油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层裂缝内的砂粒从原有位置脱离,经过油井井筒沉积在井底或沉积管道内,严重影响钻井作业和生产。
那么,导致油井出砂的因素有哪些?又如何进行防砂技术对策探讨呢?一、导致油井出砂的因素(一)地层因素1、砂岩岩性差:砂岩岩性差,孔隙度高,岩石组织结构不稳定,易于破坏,所以砂粒容易从岩石间脱落。
2、同层夹嵌:沉积体系复杂,在地质过程中容易引起变形,同层内发生夹层、夹冻、夹泥、夹石等现象,造成砂性岩石的不连续性。
(二)生产因素1、初始生产压差不当:短时间内,高的井底流压和低的地层压力差,容易使砂粒产生剪切力和振砂的力,影响孔隙和砂岩之间的粘附力和摩擦力,引起砂岩中的砂粒从原有位置脱离或沉积沿井筒运到沉积管道内。
2、卡塞现象:井筒砂堵导致产量下降,产生气锁现象,触发后效应引起剧烈振动,再加上流速下降容易形成沉积,堵塞更加严重。
(三)井控因素1、井口堵塞:井渣等杂物在井口形成堵塞,孔隙狭小,使流体流速增大,容易拖动砂粒导致井底沉积剧烈出现。
2、抽油机工作不正常:抽油机工作不正常是导致井底产生剪切力和振动力的原因之一,同时引起井流并阻碍油气的正常流动。
二、防砂技术对策探讨为了防止油井产生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油井控制、井筒维修等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治油井出砂。
(一)地质投资1、加强勘探:通过深入的勘探,了解地质构造、岩性、结构、气水含量等详细信息,准确判断地质条件,提前设备和防砂措施,减少井口堵塞和产生砂的风险。
2、分层开采:通过分层开采措施,可将地下的砂和其他岩性分层开采,减少地下砂和岩石的折损破碎,减缓沉积物的堆积,减少井口砂堵。
(二)井口控制及维护1、井口清理:清理井口堵塞,及时清理井口积沙杂物,以降低井底剪切力和振动力,保证油井生产长期稳定。
2、防塞措施:通过采取防插器、串高断裂等措施防止油井卡塞,减少气锁现象的形成。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油井是石油工业的重要设施,其稳定运行对于石油开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出砂现象,给油井的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危害。
油井出砂不仅会导致设备损坏,增加生产维护成本,还有可能造成油层污染,影响油气生产效率及开采周期。
出砂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地层中的砂粒被生产流体冲蚀或者地层压力下降引起,随着地层深度加深和压力下降,这种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剧。
深入研究油井出砂的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总结分析油井出砂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砂措施,可以提高油井的运行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油井出砂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防砂技术对策及其有效性,为今后的油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油井出砂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油气田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研究意义油井出砂是在石油钻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导致油井设备磨损加剧、生产效率下降、生产工艺受限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针对油井出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井出砂问题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井出砂后,砂粒会随着油体进入管道系统,造成管道磨损、堵塞等问题,影响油田生产的正常进行。
研究油井出砂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砂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油井出砂问题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砂粒的堆积和磨损会对设备和工作环境造成损坏和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研究油井出砂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砂技术对策,可以保障油田的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深入研究油井出砂因素及其防治技术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对于探讨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油井出砂的原因和影响,找出有效的防砂技术对策,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油水井出砂危害油水井出砂是国内外各油田普遍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
从油、水井完井开始到采油、注水或修井过程中,每一步施工作业对地层出砂都有影响,其中有些因素可以避免,有些则无法避免。
如果地层出砂得不到有效防治,油水井出砂会越来越严重,致使油、水井减产、减注甚至停产、停注,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砂卡、套管损坏或油、水井报废。
因此,分析油水井出砂原因,掌握油水井出砂规律并适时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控制油水井不出砂或砂面基本保持稳定,以减少冲砂、检泵及大修作业,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油水井出砂原因油水井出砂是由近井地带岩层结构破坏引起的,与地层应力和地层强度有关。
地层应力包括地层结构应力(如弹性、塑性应力)、地层孔隙压力、上覆岩层压力、流体流动时的拖拽力和生产压差。
地层被钻开后,井壁岩石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首先被破坏,并且在整个采油过程中始终保持最大应力。
因此,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作用下,井壁岩石将首先发生变形和破坏。
地层强度大小则主要取决于地层岩石结构、胶结强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其他地层物理特性。
当地层应力超过地层强度时,地层结构受到破坏,油水井就有可能出砂。
由上可知,油水井出砂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内外因可划分为两大因素:地质因素与开发因素。
地层出不出砂与地质因素有关,什么时候出砂则取决于开发因素。
1.1地质因素1.1.1地层胶结疏松地层胶结疏松时,地层流体在生产压差作用下向井眼方向渗流,致使岩石颗粒间的胶结力不断削弱,地层结构破坏引起出砂。
流体密度粘度越高、含气量越大,流动阻力越大,就越容易出砂。
地层疏松与否主要取决于岩石颗粒间胶结力的强弱,胶结强度与胶结物的种类、数量及胶结方式有关。
容易出砂的地层主要是接触胶结,胶结物数量少,而且泥质较多。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渗透率越高,岩石强度越低,地层越容易出砂。
1.1.2地层构造变化地层在构造上发生急剧变化的区域,例如在断层多、裂缝发育、地层倾角大及边水活跃的地区,由于地层岩石原始应力状态被复杂化,极易引起地层出砂。
油井出砂的危害及原因油井出砂是指构成储层岩⽯部分⾻架颗粒产⽣移动,并随地层流体流向井底的现象。
出砂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1)油井出砂会将油层砂埋、油管砂堵,严重时会使井底坍塌,损坏套管,使油井停产:2)油井出砂会加速井下设备、⼯具等的磨蚀,甚⾄磨损。
3)油井出砂,会造成停产⽽影响产量、增加井下作业量,从⽽提⾼了采油成本。
⼆、油层出砂的原因及规律油层出砂是由于井底附近地带的岩层结构破坏所引起的。
它与岩⽯的胶结强度、应⼒状态和开采条件有关。
岩⽯的胶结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种类、数量和胶结⽅式。
通常砂岩的胶结物主要为粘⼟、碳酸盐和硅质三种,以硅质胶结物的强度为最⼤,碳酸盐胶结次之,粘⼟胶结最低。
对于同⼀类型的胶结物,其数量愈多,则胶结强度愈⼤,反之则⼩。
岩⽯胶结⽅式不同,胶结强度也不同。
对砂岩⽽⾔,基底胶结的强度最⼤,但其孔隙度、渗透率均很低,很难成为好的储油层;接触胶星-,结的胶结物中常含有粘⼟,其强度曲。
,最低;孔隙胶结强度处于上述两种谭o.2⽅式胶结强度之间。
⽆胶结物的流o.,砂地层依靠很⼩的流体附着⼒和周围环境圈闭的压实⼒⽽聚集,此种地层极易坍塌。
根据油⽥资料分析,在断层多、裂缝发育和地层倾⾓⼤的地区,因油层结构受到破坏,岩⽯强度降低,其原始应⼒状态被复杂化。
钻井前后井壁岩⽯应⼒发⽣变化等均能造成油层出砂,采油中其它条件相同时,⽣产压差愈⼤、渗流速度愈⾼,井壁附近流体对岩⽯的冲刷⼒就愈⼤,若液体粘度⾼就更易出砂。
相同⽣产压差下,地层是否出砂还取决于建⽴⽣产压差的⽅式。
这种⽅式是指缓慢还是突然(或急剧)地建⽴压差,因为在同样压差下⼆者在井壁附近产⽣的压⼒梯度不同。
⽯油⼈才⽹。
浅析油井出砂的危害及防砂技术
作者:王培凇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28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量巨大的国家,因此做好石油的开采工作,不仅仅能够继续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使我国的能源供应的战略更具安全性。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油井的出砂问题,出砂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对油井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还会影响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做好油井的防砂工作。
文章对油井出砂的危害、油井出砂的机理以及现阶段油井的主要防砂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油井的防砂工作。
关键词:油井开发;出砂危害;防砂技术
1 油井出砂的危害
在不断开发油田的过程中,随着地层的能量越来越低,就暴露出了明显的油井出砂的问题,而油井的稳产基础又是十分薄弱的,就会出现严重的出砂现象,而一旦砂进入到了井筒之中,还会导致泵无法工作以及油井砂埋等问题,并且当出砂问题较为严重时,还会大大的提升后续油井开发工作的难度,从而降低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油井出砂的危害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如果在开始没有有效的进行防砂工作,那么出砂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大大的影响油田的稳产和高产;(2)当出现了油井出砂问题时,会有很多油井停止工作,那么就会增加油井维护的工作量,同时还会提升其维护的难度;(3)油井所采用的抽油泵类型较为单一,其是无法满足出砂井的举升需求的。
2 油井出砂的机理
地层有弱胶结问题时会导致出砂。
一般情况下,此类出砂问题通常都是发生在油井生产的初期阶段或是关井后的第二个生产周期,当地层的胶结能力较弱时,那么剪切力就会远远的大于张应力,从而导致大量出砂现象。
如果地层不具备较强的胶结能力,那么即使是较小的采液强度,也是会导致油井出砂问题的出现的。
中等胶结强度的易出水地层。
在最初进行开采工作时,此类油井是不会出现出砂的现象的,而随着地层的不断出水,出砂现象也就出现了。
地层有弱胶结问题时会导致出砂。
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为随着地层的不断出水,原有固结砂粒的毛管力就会逐步消失,在地层的流体作用下,地层砂就会被剪碎,而切应力又是越来越大的,所以,油井出砂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明显。
随着油藏压力的不断下降,胶结性较好的地层也会出现出砂的现象。
如果主应力是非常大的,那么在油藏压力不断降低的过程中,胶结强度较高的地层就会出现出砂的现象,并且与胶结强度较弱的地层相比,其出砂的状况是较差的,同时也可能是时断时续的发生出砂现象的。
3 现阶段油井的主要防砂技术
3.1 机械防砂技术
通常情况下,在油井的防砂工作中我们普遍采用两种防砂技术,第一种就是防砂管柱技术,在应用这种技术时,应在采油泵的下端挂接一些防砂设备,如多层筛管、绕丝筛管以及割缝衬管等,这样就会将地层砂阻挡开来,将其隔离在采油泵之外。
这种技术应有起来操作方便,在防止中粗砂岩层的出砂问题时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容易导致细砂井堵塞,并且会影响采油泵的使用寿命;第二种则是对第一种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其先将防砂管柱下到油井中,之后进行充填作业,从而形成一个多级的滤砂屏障,有效的防止出砂,通常采用果壳、砾石或是陶粒作为充填物,这种防砂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热采井、垂直井以及细中砂岩地层中的防砂工作中了。
3.2 化学防砂技术
这一防砂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向地层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化学剂或是砂浆与化学剂的混合物,有针对性的提高地层的强度,以起到固结地层的作用。
这一防砂技术也分为两种方法,分别为人工胶结地层法和人工井壁法,前者是指向地层中挤入树脂等化学防砂剂,从而有效的固结地层;而后者则是在井筒的周围地层中注入水泥砂浆、树脂砂浆、乳化水泥、水带干灰砂以及顶涂层砾石等物质,固结后就会形成一个具有较好渗透性和较高强度的井壁,从而起到防砂的作用,这一方法不受套管的限制,并且对于因为出砂而造成的亏空井有非常好的防砂效果。
在应用化学防砂技术时,必须保证固井具有较好的质量,严禁出现套管外串的现象,在具有较均匀渗透率的薄层段地层防砂工作中更适合应用化学防砂技术。
采用化学防砂技术时,施工后在井内不会留下杂物,并且可以应用在具有异常高压的井层中,而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会影响地层的渗透率。
3.3 复合防砂技术
这一技术就是将机械防砂技术和化学防砂技术的优点有效的结合,首先是利用化学防砂技术在油井地层的周围形成一个具有较好渗透性的人工井壁,然后是利用机械防砂技术再形成一个二次挡砂屏障,从而起到双保险的防砂效果。
这一防砂技术的防砂效果更好,并且使用时间也更长,并且适用性强,在任何复杂条件下的油井中都可以采用复合防砂技术,但是与单一的机械防砂技术和化学防砂技术相比,其施工的成本较高,并且工艺较为复杂,如果采用机械防砂技术或是化学防砂技术没有取得理想的防砂效果,那么才建议采用这种防砂技术。
3.4 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防砂新技术
(1)压裂充填防砂技术。
通常情况下,这一防砂新技术主要应用在高渗透疏松砂岩油层的防砂工作中,这类油藏的开发时间是很长的,在长期冲刷和溶蚀油层胶结物的过程中,就会逐步的降低油层的胶结强度,当油藏开发进入到中后期的阶段时,为了实现油田的高产和稳产,就必须提高油田的开采速度,那么油层的出砂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
而为了更好的实现油田的稳产,同时保证油井的防砂效果,就应将压裂和砂石充填防砂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具体的工作原理是用人工压裂的方式在油层内形成一个高导流裂缝,使流动的阻力得到降低,在增加油田产能的同时也有效的阻止出砂问题。
在裂缝内充填砾石后,也会形成一个人工的井壁,其便能够起到多级分选和过滤的功能,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很好的兼顾了保证油井产能和滤砂、挡砂的功能,其主要分为随着压裂的施工过程进行的地层尾追涂层砾石和采取套管内砾石充填工艺两种方法;(2)防排结合的治砂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防砂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阶段油井的防砂工作已经向着防砂和排砂相结合的方面发展。
出砂井的地层通常会析出地层骨架砂和游离砂两种砂,其中,游离砂对提高油井的产生还是很有利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港东油田对稀油油藏选取排量与地层供液能力相适应的螺杆泵排砂生产,螺杆泵具有携砂能力强、耐磨能力强以及运行平稳的优点,并且其对于地层出细粉砂的油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化学防砂技术时无法有效的控制这类油藏的渗透率,采用机械防砂技术则容易出现管柱堵塞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论述,文章对油井出砂的危害、油井出砂的机理以及现阶段油井的主要防砂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油井的防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我国油井的防砂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油井的防砂技术也不再是传统的维护性措施了,并且已经逐步的转变为油井增产和防砂相同步的进攻型配套设施。
在油井出砂的工作现场,应详细的分析不同开发阶段油层出砂的机理和发展趋势,采用有针对性的防砂技术,从而充分地保证油井的防砂效果。
参考文献
[1]饶远辉.综合防砂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石油化工标准,2013.
[2]郎帆.有杆泵高效携砂采油配套技术及应用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11.
[3]吴志勇.油井细粉砂防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07.
[4]孙勇.高压充填防砂配套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5]徐建忠.超深稠油出砂机理研究及配套防治对策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