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及规划管理_陈舣亦
- 格式:pdf
- 大小:151.73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地下空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成为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一道新时代课题。
城市地下空间广泛的应用领域,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地面的拥堵状况,还可以填补城市地面规划的不足,使城市的空间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地下空间所进行的统筹、规划、设计、管理以及开发工作。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包括了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的所有方面,如交通、地下商业、给水排水等等。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相关利用细节及日常管理也应加以重视。
当前,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仍未得到有效整合或是规划。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内部建设与管理。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不仅是一片僻静的“地下世界”,它还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在许多领域中被看到。
首先,城市地下空间可以用于交通。
例如,城市地铁的设计就是典型的城市地下空间项目。
另外,在传统城市四通八达的道路繁杂且拥堵的情况下,地下道路或隧道工程应用也日益成为可能。
其次,以商业为例。
现如今透明玻璃、不锈钢、灯光宣传和多媒体信息的运用、还有雕塑、艺术特效的加入,使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功能和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不少城市已经或正在致力于打造地下商业街,以改善城市商务氛围。
另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可以是一种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的方式。
例如,在地下建设水利设施,使得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都得到了改善,从而达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社会保障的目的。
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风险随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深化,相应的风险与安全问题也亟待被关注。
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后期的实施中,应注意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和维护等问题。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还需考虑其与地上的协调。
地下空间对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一来,规划者们必须更好地平衡地下利用与地面现实的关系,把握时机并加强沟通,避免因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造成地面绿地、城市景观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与日俱增。
面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一)发展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空间的需求日益旺盛。
传统地面空间的限制,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的进展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地铁、地下管网、地下商场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城市空间压力,也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一)规划滞后当前,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过于集中,部分区域则未得到充分开发。
(二)技术难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水文、环境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如何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实践探索(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某大型城市为例,该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制定了科学的规划方案。
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分布、交通、环境等因素,实现了合理布局。
(二)技术创新,保障安全在开发过程中,该市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地质、水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监管,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权益该市还加强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了各方权益和责任,为开发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实践效果与展望(一)实践效果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该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地下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地下商场、停车场等设施日益增多,有效缓解了城市空间压力,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利用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利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首先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和潜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储备,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地上空间的规划布局和发展需求,做到上下协调,实现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
最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要充分考虑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布局和利用方式,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品质。
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中,需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和监督。
相关部门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导和支持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序发展和利用。
除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地下工程专家等专业人员应加强协作,共同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和规划方案,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同时,广大市民也应增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认知和关注,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中,不仅要注重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的多样性,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衔接和互动。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应与城市地上空间的规划建设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空间体系和功能布局。
同时,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应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面的空间越来越紧张,这时候,人们开始关注起了城市的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力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地面以下的各种空间,如地下室、地下通道、地下商场等。
这些地下空间,以其特殊的位置和特点,在城市规划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城市地下空间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供额外的空间供人们使用。
其次,地下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市政设施等问题。
最后,地下空间可以保护城市景观和历史遗迹,保持城市的整体美观。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是保证地下空间有序利用的关键。
首先,必须制定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和政策,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地下空间的功能,并将其与地面空间相协调。
其次,在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地下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不影响地上建筑的正常使用。
此外,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还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契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交通、商务、文化、娱乐等方面。
首先,地下交通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一大利用方式。
地下车站、地下通道等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地下商务是另一个重要的利用方式。
地下商场、地下超市等为人们提供了额外的购物场所,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此外,城市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如地下美术馆、地下博物馆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城市地下空间的问题和挑战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下空间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其次,地下空间规划和利用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和合作,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机制。
此外,地下空间的利用还会面临着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建设中用于运输、采矿、储存、仓库、石油/天然气储存、地下车库及其他设施等用途而进行的地下开发。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性、挑战和潜力,以及一些建议和措施来优化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
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 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 资源利用的优势:地下空间具有天然隔离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水、地下能源和地下空气等自然资源。
例如,利用地下水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利用地下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灾害防治的需要: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应急避难所,用于应对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
例如,地下避难所可以用于应对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地下车库可以用于应对恶劣天气和交通事故。
4. 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可以减少城市地表的压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例如,地下公园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地下垃圾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挑战: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利用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和设备,包括地下探测、地下开挖、地下施工等。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2. 管理挑战: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合作。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和权利。
3. 环境挑战: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功能布局、缓解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土地的稀缺性,使得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满足人们对住房、商业服务、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此外,地下空间还可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因此,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二、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因素,求取科学、合理、平衡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共识,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可持续性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节约性和环境的保护性。
在规划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地下空间的多功能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和能源的需求,降低碳排放。
3. 安全性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以安全为前提,确保地下建设的安全可靠。
在规划过程中,应进行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深度、面积和结构,采取科学的设计和建设措施,保障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
三、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开发1. 交通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建设地铁、轻轨站点、公交车站等交通设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地下空间可以规划为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2. 商业服务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商场、超市、餐饮店等商业设施的建设,丰富城市商业体系,提升购物和消费体验。
3. 文化娱乐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满足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4. 公共服务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建设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城市民生。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地面的空间逐渐变得有限。
面对这种情况,城市地下空间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应运而生,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功能和效益。
首先,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编制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分配方案,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下空间的地质、地下设施、地下水文等因素,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此外,规划还应考虑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将地下空间用于公共设施、商业用途、交通运输等方面。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研究是指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管理和有序运作进行研究。
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中,应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管理,避免过度利用和损坏。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地下设施的维护和监管,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缓解地上空间的压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通过将部分功能下沉,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的潜力,增加公共设施的供给,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
其次,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地下空间利用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规划和管理难度较大。
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地下设施的复杂性使得规划和管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与管理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的协调。
需要整合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技术,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为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发展,有几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性、规划原则、利用方式等方面论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性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地面以下的各种空间,包括地下建筑、地下道路、地下商业等。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以下重要性。
1. 资源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很好地利用地下水、地热、地下能源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 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地面的压力,增加城市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3. 生态环境:适当规划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空气、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经济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城市地上地下的各项功能和需求,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机整合。
2. 公益性原则: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该以满足公共需求为主要目标,如地下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促进城市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3. 灵活性原则: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能够适应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需求变化。
4. 安全性原则: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人们在地下空间的活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相应的利用方式。
1. 地下交通:地下交通是城市地下空间最常见的利用方式之一。
地下铁路、地下通道等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2. 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购物、娱乐等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可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提供方便的停车场所。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压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实践,以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1. 国内外发展概况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关注并实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地下交通、市政设施、商业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相继开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工作,包括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2. 地下空间的特点与优势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空间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交通便捷等优势。
同时,其还能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1. 规划与政策问题当前,部分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规划滞后、政策不健全等问题。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指导,容易出现盲目开发、资源浪费等现象。
2. 技术与安全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等技术问题。
在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措施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管理与维护问题地下空间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现象。
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1. 完善规划与政策体系为了科学指导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制定完善的规划与政策体系。
这包括制定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明确开发利用目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
同时,应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2. 提高技术与安全水平在技术方面,应加强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其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缓解城市空间压力、提高城市功能性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实践,以期为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地下交通设施如地铁、地下通道等,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地下商业设施、地下能源设施等也在不断涌现,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功能也日益凸显,如地下避难所、地下应急仓库等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的抗灾能力。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尽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规划滞后。
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地面规划脱节,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其次,技术难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地质、环境、安全等多方面技术问题,需要先进的科技支持。
再次,资金投入不足。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政府的资金支持尚不足以满足需求。
最后,社会认知度低。
许多市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缺乏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
四、实践探索针对上述问题,各地进行了多种实践探索。
首先,加强规划引领。
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将地下空间规划纳入其中,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
其次,引进先进技术。
采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多元化投资。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投资模式。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市民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认识和接受度。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大城市地铁建设为例,该市在地铁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将商业设施、公共交通、市政设施等有机结合。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7-0029-02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及规划管理收稿日期:2010-06-01作者简介:陈舣亦(1980-),女,硕士,工程师,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重庆 400020陈舣亦摘 要:从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着手,总结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特点分析,制定了相应规划控制要素、指标体系及图则表达方式,以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引导。
关键词: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开发控制中图分类号:T U984.113文献标识码:A1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1.1 地下防护工程穴居是人类为了生理安全而自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开端。
社会进一步发展之后,人们对地下空间的隐蔽、安全、防护等特性有了逐步的认识,出现了地下粮仓、地下陵墓、地下密室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战事的频繁,人防工程孕育而生,它是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有效的掩蔽人员和物资,保证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对于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2 地下交通设施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高度集约化的要求,城市交通的立体化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寻求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下轨道交通及地下停车设施的建设,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整洁城市环境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因此,城市化程度越高,地下空间在交通上肩负的使命也越重。
1.3 地下商业建筑地下商业建筑是指修建在城市繁华商业区域人流集散地之下的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地下人行道,并在其一侧或两侧开设商店和布置各种服务设施的地下建筑空间。
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地下公共活动场所,作为地面建筑功能上很重要的补充,地下商业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城市生活空间。
1.4 地下城市综合体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往往是防护、交通以及商业功能的综合:人防工程通常是平战结合,在非战时发挥其人行过街的交通功能,并与地下商业相结合,突显其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地下商业发展使地下交通网更富生命力,一方面,用商业的高额利润来吸引开发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的投资,利用商业的收入来弥补地下交通设施经济收益低的不足;另一方面,地下商业减少了地下交通沿线步行的封闭、枯燥感。
因此,现代地下综合体把地下商业街、地下轨道交通、地下休闲广场、停车场以及人防工程等结合在一起,发展一个完整体系的城市综合建筑。
2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面临的困境2.1 工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与地上空间开发不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客观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要求高,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并难以改造,建设成本巨大,存在防明显的环境效益。
按现有的经验,增加初期成本5%~10%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将节约长期运行成本50%~90%。
这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将带来设计、开发模式革命性的变化。
4)对现有城镇建筑及农村房屋实行绿色改造。
我国现有近200亿m 2的城镇房屋,其中约有40亿m 2属于危房、旧房,在未来10年、20年之内部分建筑寿命将到期,部分建筑质量必须要改进。
现有农村房屋大多采用简单的办法来建设,没有推行商品化管理,很多时候是房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能耗和材耗很大。
如果能将这部分村镇房屋因地制宜地转变为绿色建筑,就可能创造巨大的绿色建筑需求。
3 结语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但绿色建筑的实践尚属初步阶段,缺乏可操作的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缺乏切实支撑绿色建筑设计、运行、管理的评估、检测技术平台;绿色建筑理论、教育与培训还没有开展;社会需进一步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
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要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 GB /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Z ].2005.[3] 杨玉华.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 ].山西建筑,2008,34(21):35-36.Some point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demostic green buildingsHU Jun -taoA bstract :A ccording to so me points o 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demostic g reen buildings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has a cautious ,rigorous ,careful scientific analy sis .I t propose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 reen buildings at demostic cultural backg round and social status to promote the demostic green building '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 tio n .Key words :g reen building ,whole life cy cle ,ev aluation system ,g reen reconstruction·29· 第36卷第27期2010年9月 山西建筑S HANXI ARCHITECT URE Vol .36No .27Sep . 2010灾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2.2 规划管理的薄弱性目前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管理工作还很薄弱,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
虽然近年来颁布的《物权法》(2007年施行)《城乡规划法》(2008年施行)和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01年修订施行)等,为城市地下空间的权属界定、相关投资建设和收益分配提供了一定法规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难以适应我国城市日益紧迫的地下空间开发的需要。
3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管理3.1 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特点1)应首先确保地下与地上的便捷联系,设置足够的地面出入口来保证地下空间的可达性。
2)地块关联性强和协调要求程度高。
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目的是形成完整的地下空间体系,涉及多个地块,既有开发出让地块等私有空间,也有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因此控制不同地块地下空间的合理连接,形成完整地下空间系统理应成为重点,否则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3)由于地下空间建设不可逆并难以改造,因此对必要性、开发规模、功能布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等预见性要求高,必须要加强前提研究论证。
4)基于地下空间更显著的“建筑”属性,并且更多涉及相互之间群体关系,因此在规划控制时会更需要强化地下城市设计的支撑,同时也会更多地与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相关联。
3.2 规划控制要素和指标体系控规体系中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和空间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建设开发管理四方面要素内容,每个要素由不同的可操作、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组成。
1)土地和空间使用。
其包括地下空间使用控制和开发强度控制两类指标。
地下空间使用控制是对地块地下空间建设用途、位置、边界范围作出规定,地下空间范围地下空间使用性质、使用兼容性是重要控制指标;开发强度控制主要是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进行控制,需根据区位、地面开发状况综合确定地下建筑规模、地下建筑密度是重要控制指标。
2)建筑建造。
地下空间在建筑建造方面控制的指标应重点关注地下与地上的联系、不同地块地下的联系,主要指标包括开发深度(层数)、竖向标高、用于地下与地上联系的步行地面出入口、车行地面出入口、为形成地下空间的系统完整性的地下步行联系通道和车行联系通道、下沉广场、天窗天井以及开发中可能碰到的地下历史遗迹与文物保护等而用于地上空间控制的建筑高度、建筑后退、建筑间距等指标在控制地下空间时其重要性降低,这方面控制内容可通过满足建筑设计规范实现。
3)设施配套。
它是指通过定位、定性,甚至部分定量的指标对地下空间各项设施进行控制,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和地下人防工程设施。
其中,地下市政设施的控制分为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和地下变电站、煤气站、能源站等指标,须重点控制处理好市政设施与地下空间的水平和竖向关系;地下人防工程设施的控制包括配套人防工程建筑面积总量和配套人防工程使用性质等指标,尤其确保地下防空指挥部、医疗救护站等专用空间。
4)建设开发管理。
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是个长期过程,依照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周全考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可能开发模式,强化对建设开发过程的管理控制,达到控规控制与规划实施管理层面的对接。
由此,建设开发相关的控制要求成为新的指标构成要素,包括开发步骤、管理方式、投资政策、开发模式和工程技术等方面。
3.3 图则的表达方式为便于地下空间控制可管理,需在现行控规图则中强化和深化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内容,有效方法是将地下控制内容整合进现有范式的控规图则,包括图纸、指标和设计引导条文三方面内容。
图纸可标注地下建筑范围控制线、地上地下步行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地下步行联系通道、地下车行联系通道、下沉广场、天井天窗、配套设施等。
图表需表达地下空间使用性质、地下空间规模、地下建筑密度、开发深度、配建机动车泊位数量、人防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等控制性指标设计引导条文可提出地块地下整体布局结构和功能组合、地下建筑标高与层高、地下联系通道和出入口、与相邻地块的关系等控制性要求。
4 结语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只有统一规划,综合有序地开发,我们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的巨大资源,来提高和完善我们的城市交通、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地下空间开发需求,迫切需要在控规层面加强对地下空间的控制。
基于现行控规的地位和作用,在控规层面强化和深化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内容,对促进土地合理开发,协调地上地下关系,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探索仅仅是初步的,还需要持续的理论探讨和规划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1] 吉迪恩S 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 ].许 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3] 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 童林旭.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研究[J ].地下空间,1991(3):90-92.[5] 王文卿.城市问题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J ].地下空间,1998(10):89-91.[6] 束 昱,彭芳乐.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12):20-22.[7] 张 安,闫 刚.控规体系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初探[J ].城市规划,2009,33(2):20-24.[8] 蒙小英.地下空间发展的时代性[J ].地下空间,2007,21(2):104-106.Moder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and planning managementCHEN Yi -yiA 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fo rm of underg round space to proceed ,summed up the moder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difficul -ties faced by control of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planning control elements ,indicators ex -pression system and plans to streng then the urban underg round space development use planning g uide .Key words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 tio 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 ntrol·30·第36卷第27期2010年9月 山西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