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数字版权音乐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与价值——以二十四节气水墨风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
3 第3卷第01期传媒观察一、引言二十四节气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象征,能够维系中华儿女的情感,让国人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提高民族凝聚力。
但是近年来节气文化的传播效果不佳,传播方式古老,因此,新媒体时代下运用新的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利用新的传播策略改善年轻人印象中的节气文化。
二、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当下的传播意义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申遗成功代表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当时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指导生活、生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到现在气候变化、农事耕种等都没有脱离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科技不够发达情况下,仍然可以依靠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来安排农事和生产。
三、二十四节气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一)新媒体环境的特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有三个特性,开放性,迅速性以及交互性。
新媒体的开放性体现在网络的资源信息公开,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节气知识的良好渠道。
媒体的迅速性也是一个重要特征,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发布的信息时效性更强,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进行传播活动,节气当天可以直播不同地方、民族的习俗或者以发布视频的形式向大众传播,吸引大众重新关注节气文化。
新媒体的交互性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美国《online》杂志定义新媒体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受众的地位发生转变,只有让受众参与进来才能让节气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综合来说,新媒体为二十四节气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加便利。
(二)节气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途径新媒体的传播途径比传统媒体更具多样性,比如网站、论坛、贴吧以及手机移动端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途径。
二十四节气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精华,哲学和文化内涵,彰显中国文化天地人和的生态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
目前,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知识的专门介绍,有饮食养生、地理科普、文学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等几个方面,但是对其在自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与创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通过梳理二十四节气文化蕴含的价值,分析二十四节气文化在自媒体环境中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在自媒体传播的路径,以期为自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和有益启示。
文化Culture二十四节气文化概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文化内容丰富,除了直观揭示天象与物候的关系以外,还包括与节气相关的节日文化、祭祀礼仪、民间风俗、谚语歌谣、历史典故以及农业生产工具、陶瓷器物、书法绘画等。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多元文化意义和实际功用。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采用了二十四节气这一独特的文化元素,惊艳了全世界。
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价值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二十四节气的伟大哲学意义,就在于它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又向世人昭示出中国东方哲学的独特魅力。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如贵生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生产生活、融入自然环境、解读天地运行的集体智慧和美好追求,这对更好地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战国末年,其内容和思想无不体现着阴阳观念。
人们用阴阳解释四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变化形成宇宙,四时是阴阳交合的产物。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在一次访谈中阐释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里贯穿始终的哲学概念“气”和“阴阳”。
二十四节气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1. 引言1.1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时间知识体系,它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以立春为起点,每个节气间隔大约15天,全年共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农事活动,还与中国的民俗文化、饮食养生、诗词文学等方面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二十四节气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二十四节气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设计中,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二十四节气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其设计原理与方法,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期为设计师提供创作灵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二十四节气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发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黄河流域为观测背景,对一年中太阳运行周期及其对气候影响的总结。
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已基本定型。
随着历史的发展,二十四节气逐渐成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节气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每个节气都有了明确的日期和气候特征描述。
明清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体系更加精细化,成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重要参考。
2.2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了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天文、历法、物候、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一、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和气候系统。
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积累和总结而形成的一套时间知识和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含6个节气,共计24个节气。
每个节气都与特定的自然现象和生活方式有关,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表现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获取信息,并且对于图片和视频信息有了更高的接受度。
在新媒体时代中,视觉表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在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二十四节气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节气的图片,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比如制作关于节气文化的纪录片或短视频,向人们传播更多关于节气的知识和信息。
二十四节气还可以通过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现,比如制作关于节气故事的动画片,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在新媒体时代中,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视觉表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二十四节气,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视觉表现,可以让二十四节气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视觉表现,还可以让二十四节气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产业,推动其在新媒体时代中的传播和发展。
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视觉表现形式的接受度也更高,这为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也将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出发,探讨二十四节气在视觉表现上的应用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一、新媒体时代的背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传播渠道也更加便捷和高效。
这使得二十四节气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和表现得以更好地实现,并为其在视觉表现上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二、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1. 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习惯于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视觉表现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针对不同节气特点制作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配上寓意深刻的文字,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转发,提高节气文化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果。
2. 网站和客户端的呈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各类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形式,如展示节气的气候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丰富网站和客户端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同时也可以促进节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视频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视频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展示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视觉内容,如在节气的时间点进行户外直播、制作与节气相关的短视频等,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关注节气文化,拉近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4. 跨界合作和跨媒体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跨界合作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也在逐渐得到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时间的把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将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于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一个有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可以强化用户对时间感的认知,提高用户对节气的认知和理解。
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传达和展示。
在移动应用中,可以设计一个节气日历功能,每天向用户展示当前节气的相关信息和视觉表现,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感知当前的节气。
在研究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视觉表现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的需求和期望。
然后,结合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设计创新的视觉表现应用方案,并进行实验和评估,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推广和应用,收集用户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
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意义运用于新媒体平台,可以增强用户对时间感的认知,丰富用户的生活体验和娱乐享受。
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相信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传统文化体验和互动娱乐。
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保护与传承也成为了当下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将二十四节气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还可以为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和活力。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研究,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研究。
一、二十四节气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计量法,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气象学分节法。
在中国古代,由于农业生产对于季节和气候的高度依赖,因此人们对于季节和气候的划分非常重视。
而二十四节气便是中国古代人民根据日地月相对运动规律,结合气象、农业生产和节令风俗等因素所制定的一种时间划分法。
这二十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和小寒。
每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气候现象,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农民中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二、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表现新媒体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沟通途径。
视觉表现方式更是得到了革命性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向大众传达信息,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当下的时代,视觉表现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无论是新闻、广告还是娱乐,都离不开视觉的表现。
而针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保护与传承,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视觉表现更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视觉的呈现,可以使得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二十四节气的可视化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二十四节气的可视化表现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二十四节气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新媒体时代中,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信息来源。
视觉表现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了研究二十四节气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的视觉表现应用研究方面,探讨其在推广和传承中的作用。
一、二十四节气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24个节气,分为春分、清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公转为基础,依据太阳到达黄经的时间而确定。
二十四节气体现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色彩。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码媒体的日益发展,视觉表现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方式之一。
视觉表现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基础的表现方式,它包含了图像、动画、视频等视觉元素,形成了人们在新媒体时代最为熟悉和习惯的功能性表现形式。
视觉表现能够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并且能够在瞬间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具有高度的传播价值。
1. 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中的作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不仅以书本形式,还可以通过视觉表现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视觉表现可以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形象形成图像、影像等的表现形式,向公众直观的展示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视觉表现不仅能够很容易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而且可以使更多的观众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节气的传承需要依靠年轻人的知识、理解和传递。
新媒体时代下的节气传承,需要结合视觉表现,才能更好地唤起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
通过视觉表现呈现出的形式生动形象、易于传播,可以增强文化的教化性,提高文化的传播性,培养年轻人更好的识别、认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而节气的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息息相关。
融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的传播与策略作者:张璇来源:《今传媒》2022年第01期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开放共融环境有效促进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与社交平台,有关节气的内容在不同平台大放异彩。
随着关注它的人日益增多,有关节气的宣传内容出现同质化严重、传播内容不均衡等问题。
本文从学术严谨性、地域差异性、现代价值和综合传播方法等途径探寻在融媒体时代下,二十四节气的传播方法,为推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融媒体;文化传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天文历法和观察太阳运动总结出的自然节律变化。
它不仅能够指导农业生产,认知一年的时令、物候,还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民间习俗与生产生活文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夏商时期,在战国时期逐渐成型,秦汉时期基本完善定型。
出现地点最早在中国黄河中下游流域,后来慢慢延伸至长江流域直到整个中国。
中国东部平原可耕种地区大多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的特点。
这种受规律性季风影响的地区,万物变化规律更加明显,逐渐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季节节气文化和社会生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并于同年创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19年6月27日,“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目前学界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主要在饮食养生、通识科普、文学艺术、农业生产这四大领域,相关的传播交流、文化创意设计也有部分内容,但是对其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状和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
节气的设定主要看太阳运动角度和地表温度,但由于近代温度计的发明使得温度测量更加精确,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节气的作用逐渐被淡忘。
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在于它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四季轮转、节气交替及阴阳变化与中国的自然哲学吻合,是中国人宇宙观、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作用于农事活动,还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规律和养生习俗,社会价值极为重要。
24节气在传媒传播中的价值与创新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知,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媒传播中,24节气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创新潜力,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启示。
首先,24节气在传媒传播中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时间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日期和星期,很少关注到时间的更细微的变化。
而24节气则将时间的变化细化为每个节气的到来,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和周期性。
这种时间观念的转变,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也能够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其次,24节气在传媒传播中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通过传媒的传播,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比如,春分代表着昼夜平分,人们可以通过了解春分的文化内涵,来感受中国人民对平衡和和谐的追求。
而立夏则代表着万物生长,人们可以通过了解立夏的文化内涵,来感受中国人民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追求。
通过传媒的传播,24节气可以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24节气在传媒传播中还具有创新的潜力。
传媒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来传播24节气的信息,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传媒可以创新节气的表达方式,将其与当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比如,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每个节气的特点和庆祝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形式,让人们分享自己对节气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和交流。
传媒的创新将为24节气的传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之,24节气在传媒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创新潜力。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时间观念,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它可以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它还可以通过传媒的创新,将其与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