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论语》背诵(1)
- 格式:docx
- 大小:19.85 KB
- 文档页数:4
论语(下)摘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背诵内容(五)先进篇第十一【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通悦)。
”翻译: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11.7】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通无)。
”翻译:孔子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翻译: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11.15】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翻译: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
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11.16】子曰:“过犹不及。
”翻译: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翻译: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
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翻译: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11.2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11.26】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颜渊篇第十二【12.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规律去做,这就能得到仁了。
只要“克己复礼”,天下任何人能得到仁。
【12.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孔子说:“不合礼节的不看,不合礼节的不听,不合礼节的不说,不合礼节的不做。
太原市致远实验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国学背诵班级:姓名:【国学诵读篇目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国学诵读篇目二】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 六年级:**《论语》(泛读全书,要求背诵:学而篇第一、为证篇第二)、《新课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1-75篇、《唐诗三百首》积累课外成语不少于八十个、格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加起来不少于五十则。
《论语》第一篇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二篇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其他的名言名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年级:《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则【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yú jǔ)。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feǐ)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yú)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六年级下册国学《论语里仁篇》注音版第十二册论语里仁篇zǐ yuē lǐ rén wéi měi zé bù chǔ rén yān dé zhì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 yuē bù rén zhě bù kě yǐ jiǔ chǔ yuē bù kě yǐ cháng chǔ l è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 zhě lì 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 yuē wéi rén zhě 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 rén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 yuē gǒu zhì yú rén yǐ wú wù yě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 yuē fù yǔ guì shì rén zhī suǒ yù yě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 bù chù yě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pín yǔ jiàn shì rén zhī suǒ wù yě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 bù qù yě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jūn zǐ qù rén wù hū chéng míng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背诵与文化积累》复习题及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先生,他用充满的朴实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和。
2.《腊八粥》主要写了和喝粥这两件事情,这一部分写得详细,这一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3.《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鲁滨逊航海途中遭遇大风而,克服种种困难,在荒岛生活了年后,最终获救回到。
从中我们体会到了鲁滨逊的人生态度。
4.《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由到到再到的心理变化过程。
5.《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写父亲先生离开作者(女儿)已经16年了,但女儿对父亲牺牲前后的事情仍记忆犹新,于是就按照父亲、、的顺序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
文中的父亲在孩子面前是一位的父亲,在敌人面前是一位的共产主义战士。
6.《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引用的名言死,,”来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号召全党全军发扬的精神。
7.回忆课文《学弈》,看图完成练习。
(1)根据图中人物的表现,在方框内各写一个形容两人注意力的四字词语。
(2)同一个老师,两个学生的智力也差不多,但学习效果却大不相同。
你想对学习不专心的人说:“。
”8.《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围绕的问题进行争辩,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填课文原句):,第二个小孩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填课文原句):?“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对待知识持有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悟出的道理。
二、积累背诵。
1.,近山识鸟音。
2.路遥知马力,。
3.苟日新,,。
-《礼记》。
4.,子欲养而亲不待。
5.青青园中葵,。
,万物生光辉。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淮南子》7.虽与之俱学,。
?曰:。
8.春无踪迹谁知?。
百啭无人能解,。
9.“”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我们就采用了。
10.朱自清先生说:“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罢了,只有罢了。
小学生必背论语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四书五经”之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以语录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众多关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至理名言。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通过学习《论语》,能够培养正直、勤奋、诚信等优秀品质,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何小学生应该背诵《论语》1.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论语》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道理,通过背诵《论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这些高尚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论语》语言简洁明了,句式规范,背诵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锻炼记忆力:《论语》是一部经典之作,其中的名言警句往往字字珠玑,背诵对小学生的记忆力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锻炼其大脑。
如何教小学生背诵《论语》1.选择适当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容易理解的篇章进行背诵,如《学而》、《为政》等,不宜选择过于复杂抽象的内容。
2.用故事、比喻帮助理解:《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可以通过故事、比喻来解释,可以结合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
3.反复背诵:背诵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可以多次重复,通过不断地背诵,逐渐熟记于心。
小学生背诵《论语》的益处1.提升综合素养:通过背诵《论语》,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思想,还可以提升语言能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2.塑造良好品格:《论语》强调修身养性,弘扬诚信、孝顺、正直等美德,背诵《论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
3.积累经典文化:《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论语》让小学生积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结语《论语》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背诵《论语》,小学生可以不仅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养,还能够受益终身,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的人才。
六年级论语1一10篇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贡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3.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人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更难全面的领会知识。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
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
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7.当仁不让于师。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处世篇】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
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
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讲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43.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4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46.见义不为,无勇也。
【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讲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哲理篇】
48.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
【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
4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讲解】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讲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51.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讲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
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