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占地小耗电少的污水污泥处理新工艺 - 副本 (2)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
该工艺最早在国外应用,为了更好地将其引进,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新工艺,有关科研机构在实验室进行了整套系统的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CASS 工艺处理常温生活污水、低温生活污水、制药和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机理和特点以及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设计参数和对工艺运行的指导性经验。
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种工业废水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并开发的CASS工艺与ICEAS 工艺相比,负荷可提高1-2倍,节省占地和工程投资近30%。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在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
CASS工艺的结构原理2.1 CASS基本结构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
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2.2 CASS原理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
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CASS原理图CASS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污水处理创新工艺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寻找更为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污水处理创新工艺解决方案,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MBR工艺MBR,即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集生物处理和膜分离于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它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添加膜组件,将活性污泥和净水膜分离,有效提高了固液分离效果。
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净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逐渐成为了污水处理领域的热门选择。
二、MBBR工艺MBBR,即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结合了生物膜工艺和悬浮生物反应器的创新工艺。
它通过在反应器内引入悬浮填料,增加了生物膜的附着面积,提高了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和生长速度,从而加快了有机物的降解。
MBBR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项目中。
三、电氧化法电氧化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水处理的新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氧化、电解、电催化等过程。
通过电化学方法引入电流,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降解有机废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电氧化法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四、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孔滤膜进行分离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和浓缩。
通过超滤膜的孔隙大小,可以有效截留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微小颗粒,提高了水的透明度和净水效果。
超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备紧凑、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五、生物炭吸附技术生物炭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多孔结构和负电性表面特性进行吸附的新兴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生物炭通过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功能团,可以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
生物炭吸附技术具有再生性强、吸附容量大、对水质影响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0种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10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处理工艺、物理处理工艺和化学处理工艺等。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在容器中培养活性污泥来分解有机物质。
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进入活性污泥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该工艺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水。
2. 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一种利用厌氧菌分解有机物质的处理工艺。
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进入厌氧消化池,在无氧环境下,厌氧菌会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该工艺适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质的污水。
3. 植物湿地法植物湿地法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工艺。
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进入植物湿地,湿地植物和微生物会吸收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该工艺具有景观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物质的污水。
4.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质的物理处理工艺。
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进入活性炭吸附池,活性炭会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该工艺适用于处理有机物质浓度较低、含重金属的污水。
5.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分离污水中的物质的物理处理工艺。
常见的膜分离工艺包括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该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质和海水淡化等。
6. 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利用氧化剂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化学处理工艺。
常见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等。
该工艺可以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质和色度等,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高浓度有机物质的污水。
7.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污水中的离子的化学处理工艺。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选择性吸附离子的特点,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硝酸盐等。
污水处理设计方案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4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污水处理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一、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1、格栅法:可分为人工清理的格栅(适用于中小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少时)和机械格栅(适用于大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多时)。
2、筛网法: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3、过滤: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4、离心分离法:它的作用是基于存在于水中的悬浮物和水的密度不同而产生的。
主要设备有:离心机、水力旋流器及旋流池等。
5、沉淀池法:用于废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次沉淀、生理处理后的二次沉淀及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池。
6、浮上法:适用于颗粒直径很小,很难用沉淀法加以去除时,主要有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和溶解空气浮上法。
二、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污水生物学处理具体来说是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污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直接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菌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再被菌体吸收,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微生物自身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C022、H20等简单的无机物,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氧化塘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的池塘,污水从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溢流出水。
在氧化塘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生化作用:(1)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主要由好气细菌进行;(2)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主要由厌氧细菌进行;(3)光合作用,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
好气细菌所需的氧气,除了来自大气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
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一、工艺介绍1.1技术简介高负荷地下渗滤是一种国际领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且地表可二次利用(公园、绿地、停车等)、投资小、运行费用很低、维护管理简便、运行稳定、无人值守、无二次污染、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小等优点,适用于城镇小区、农村、休闲度假村等各类人群聚居地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和回用。
1.2工艺原理地下渗滤其基本方法是将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散布到一定面积的人工土中,污水从上部包气带向下渗滤的同时,其中的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截留、吸附及微生物分解和转化而去除,渗滤系统之上的土地可用作绿地、旱地、停车场等。
将地下湿地与高负荷地下渗滤技术相结合,其日处理1吨污水占地地面积小于2㎡,而且永不堵塞。
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其适用范围,而且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整个系统为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之上的土地可规划为绿地、旱地、停车场、休闲运动场地等。
地下湿地与地下渗滤单元是处理系统的核心,以好氧为主,仅仅在进水时出现厌氧环境,其出水的COD、BOD、TSS、氨氮等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限值。
1.3主要优点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优点:占地小且不需要专用土地、投资小、运行成本很低、维护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可以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使用灵活。
克服了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SBR等)运行费用高且维护管理复杂的缺点;克服了传统地下渗滤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占地面积很大的缺点;克服了人工湿地运行受气候条件限制且容易滋生蚊虫的缺点。
我国土地资源珍贵,经济欠发达,缺少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机制,气候条件变化大,为了保障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该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优点明细:1、占地小且不需要专用土地:高负荷地下渗滤系统采用地埋式安装,总系统占地约2.5㎡/吨/天,地表在系统安装完毕后可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切实履行了我们“还田于民、换地于村”的承诺,适应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
10种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有许多种方法可以被应用。
本文将介绍10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物理处理工艺1.1 沉淀法:通过添加沉淀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然后进行分离。
1.2 过滤法:利用过滤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拦截下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3 离心法:利用离心机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通过离心力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二、化学处理工艺2.1 氧化法:通过加入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2.2 中和法:利用中和剂将污水中的酸性或者碱性物质中和,使水质中的pH值达到合适的范围。
2.3 氧化还原法: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使有机物被氧化降解,同时还原金属离子。
三、生物处理工艺3.1 厌氧处理: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气体。
3.2 好氧处理:通过通氧气,利用好氧细菌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3.3 生物滤池:利用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四、膜分离工艺4.1 超滤:通过超滤膜将污水中的大份子有机物和微生物截留下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2 反渗透:通过反渗透膜将污水中的离子、微生物等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4.3 微滤:通过微滤膜将污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截留下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五、电化学处理工艺5.1 电解法:利用电解设备将污水中的离子物质分解成气体和沉淀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5.2 电渗析法:通过电场作用,将污水中的离子物质迁移至不同极板上,实现分离和净化。
5.3 电化学氧化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总结:污水处理工艺种类繁多,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合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希翼本文介绍的10种污水处理工艺能为读者提供参考,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浅谈污水处理新工艺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讨论了研究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的意义;最后分析了几种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工艺。
关键词:污水;处理;新工艺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 in china,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ing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and finally analyzes several sewage treatment new technology.key 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new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城市污水处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百年大计工程。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是破解城市污水处理难题、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的规模和密度高速增长,同时造成了城市污水产生量的大幅度增加,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研究和探讨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对于解决我国的用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生活污水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洗衣、淋浴等的废水以及冲洗厕所水等的污水,污染物主要为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糖类、矿物油等有机物,cod、bod、tn、tp 等指标较高,是造成水环境污染及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21世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国的水资源得不到可持续利用,那么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污水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污水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污水处理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一、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的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格栅与筛网格栅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如树枝、塑料袋等。
筛网则用于去除较细小的悬浮物,其孔径通常比格栅小。
2、沉淀沉淀法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自然沉降。
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和压缩沉淀等。
沉淀后的污泥需要定期清理。
3、气浮气浮法是向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小气泡,使水中的悬浮物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气浮法适用于去除密度接近水、难以自然沉淀的细小悬浮物。
二、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污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使其从溶解、胶体或悬浮状态转变为沉淀或气体,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1、混凝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或气浮等方法去除。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
2、中和对于酸性或碱性污水,可以通过中和反应将其 pH 值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常用的中和剂有酸、碱等。
3、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污水中的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例如,用氯气氧化氰化物,用亚硫酸钠还原六价铬等。
三、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1、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将空气连续通入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污水中,形成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
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和分解。
一种占地小耗电少的污水污泥处理新工艺
冯生华黄晓东蒋慧敏
提要: 介绍了加拿大诺曼(NORAM)公司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项专利技术--双威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VT污水处理工艺和VD污泥处理工艺。
它利用潜置于地下的竖向反应器对污水、污泥进行超深好氧生物处理。
其主要特点是将普通深井曝气工艺中的三个分离处理区合并,使反应池体积更小、氧的利用率更高,从而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关键词: VT工艺VD工艺污水处理污泥处理
加拿大诺曼公司在污水处理方面推出了一项专利技术--双威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VERTREAT TM污水处理工艺(简称VT工艺)和VERTAD TM污泥处理工艺(简称VD工艺)。
在加拿大和美国已建有3座采用该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1 VT处理工艺
1.1 工艺概况
VT污水处理工艺利用潜置于地下的竖向反应器对污水进行超深水好氧生物处理。
该工艺与普通深井曝气工艺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设有3个不同功能的处理区,使反应池体积更小、氧的利用率更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井式生化反应器从上而下分为氧化区、混合区及深度氧化区3个部分(见图1)。
该反应器深一般为75~110 m,直径通常为0.7~6 m。
图1 VT污水处理工艺示意
VERTREAT TM是一种高效率的生物反应器,可以广泛地用于高浓度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其他深井曝气工艺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VERTREAT TM工艺包括3个不同的处理区。
氧化区:这个区在井筒的上部,包括一个同心通风试管和供混合液体再循环带;混合区:这个区域直接位于氧化区的下部,恰好位于整个井深度为3/4的位置,上部区域高速率的生物氧化反应所需的空气注入到混合区,提供空气提升循环的运行动力;深度氧化区:这部分位于井的底部。
VERTREAT TM反应器可以通过普通的井钻和井凿技术来安装。
反应器深度通常可达110 m,其占地面积仅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个反应池的占地;其空气消耗量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0%。
井筒的直径一般可达3 m,其具体大小由待处理的污水的水质和水量来决定。
1.2 工艺流程
参见图1,工艺具体流程如下:
①起始阶段,空气通过入流管进入混合区以产生循环。
升起的气泡产生一个密度坡度,从而导致空气在氧化区内循环。
②一旦这个循环建立并稳定后,空气注入点转移到混合区的下部。
未处理的污水通过入流管在混合区空气注入点的同等高度进入液体循环。
③压力和深度导致了高的氧气传导速率从而保证混合区内的混合溶液中具有高的溶解氧量。
氧化区内高的反应速率保证了有机物能在垂直循环圈的上部被生物氧化。
④再循环液体沿着井筒的竖壁到达上部箱体中,在那里含有废气的气泡可以将废气释放进入大气。
去掉这些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态产物对于防止这些废气重新回到系统内而影响空气动力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⑤混合液体中比例较小的一部分从混合区进入下部深度氧化区。
这个区域内溶解氧含量极高,停留时间较长,因而有极高的BOD去除率。
同时饱含的溶气也有利于后续气浮澄清池中的固液分离。
⑥深度氧化区内的混合液体以极快的速度(2 m/s)进入气浮澄清池,这可保证砂粒和固体物质不会沉积在井的底部。
⑦混合液体行至上表面过程中的快速减压可以产生经过充分充氧的低密度的悬浮物。
再经过气浮澄清池中的有效分离,可以产生结合密实的生物絮体和高质量的待消毒和排放的液体。
1.3 工艺特点
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相比,VT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运行费用低。
通常只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半以下。
(2)占地少。
本系统结构非常紧凑,所需占地面积通常只有传统工艺的10%~20%。
(3)环境影响小。
和传统工艺相比,VT工艺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是最低的。
由于占地小,也便于根据特定需要将系统置于封闭的建筑之内。
(4)维修、管理方便。
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
(5)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BOD去除率≥95%;出水BOD<15 mg/L,SS<15 mg/L;去除1 kg BOD耗电≤0.8 kW·h。
对城市污水而言,每处理1 m3水耗电0.1 kW·h左右;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10%~20%。
2 VD处理工艺
2.1 工艺概况
VD工艺是一种高温好氧污泥消化技术,初沉污泥及剩余活性污泥经VD工艺处理后,可转化成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CFR?503条规定的A级生物固体。
A 级生物固体可直接用作土壤肥料,彻底解决污泥的最终处置问题。
该工艺的核心是深埋于地下的井式高压反应器( 见图2)。
该反应器深一般是110 m,井的直径通常是0.5~3 m,所占面积仅为传统污泥消化技术的一个零头。
图2 VD污泥处理工艺示意
VERTAD TM是一个高效的高温好氧污泥消化过程。
与其他高温消化系统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将3个独立的功能区放在1个反应器中进行。
井筒的最上部是第一级反应区,包括一个同心通风试管和用于混合液体循环的再循环带。
混合区在第一级反应区的下部,位于整个井筒的1/2深度处。
在井筒上部区域所发生的高速率生物氧化所需的空气注入区域,为空气循环提升提供动力。
第二级反应区域在井筒的底部,井径3 m,井深一般约100 m,是普通好气氧化所用气量的10%。
具体由污水浓度及污泥量确定。
2.2 工艺流程
参见图2,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①起始阶段,空气通过入流管进入混合区以产生循环。
升起气泡产生一个密度坡度,从而导致空气在氧化区内循环。
②一旦这个循环建立并稳定后,空气注入点转移到混合区的下部。
未处理的污泥通过入流管在混合区空气注入点的同等高度进入液体循环。
③压力和深度导致了高的氧气传导速率从而保证混合区内的混合溶液中具有高的溶解氧量。
氧化区内高的反应速率保证了有机物能在垂直循环圈的上部被生物氧化。
④再循环液体沿着井筒的竖壁到达上部箱体中,在那里含有废气的气泡可以将废气释放入大气中。
去掉这些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态产物,对于防止这些废气重新回到系统内影响空气动力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⑤混合液体中比例较小的一部分从混合区进入下部第二级消化区。
这个区域内溶解氧含量极高,停留时间较长,所以,污泥中剩余的有机物在此被高度氧化。
同时所含的溶气也有利于后续产物池中的固液分离。
此过程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有机物的氧化,污泥温度不断升高,并利用周围良好的保温环境使反应器的温度得到稳定。
⑥消化后的污泥以极快的速度到达地表的产物箱,这个速度可以保证砂粒和固体物质不会沉积在井底。
⑦混合液体行至上表面过程中快速的减压可以导致固体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并悬浮于表面。
分离出来的高浓度生物具有不同的用处。
废液循环至二级处理以便于达标排放。
2.3 工艺特点
VD污泥处理技术与传统的厌氧及好氧污泥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投资省。
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投资比传统工艺低。
(2)占地小。
本系统结构非常紧凑,占地面积小。
(3)处理效果好。
在处理过程中,挥发性固体要减少40%~50%。
经处理后的出厂污泥可达到US EPA污泥A级标准。
污泥经脱水后,可以直接用作土壤肥料,彻底解决污泥的最终处置问题。
(4)运行费用为传统高温好氧消化的一半以下。
(5)对经消化后的污泥,只需投加少量的有机絮凝剂进行污泥脱水,就可使污泥的含水率降至65%~70%。
(6)环境影响小。
采用VD污泥处理工艺,异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很低。
(7)在气候非常恶劣的地方,或者对环境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便于将该系统置于封闭的建筑之内。
(8)维修、管理方便。
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
(9)使用价钱不高的热交换器,即可实现过程的热量回收(收回的热量可以用来采暖),而不需像厌氧消化那样配置价格昂贵的气体净化装置和专用锅炉。
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氧传质效率约50%;经VD工艺处理后,挥发性固体至少可以降低40%;经离心机脱水可得到含水率小于70%的A级生物固体;去除每kg挥发性固体耗电小于1.4 kW ·h,对城市污水而言,相当于每m3水耗电0.06 kW·h,如果VT和VD工艺同时使用,污水和污泥处理系统总耗电约 0.16 kW·h/m3 水;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污泥消化工艺的10%~20%。
◇作者通讯处:518004 深圳莲塘鹏基工业区710栋6楼 深圳市中兴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755)57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