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56
一、二队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号:采13032号工作面名称:13032编制人:陈宇飞施工负责人:孟锁军、赵来峰批准日期:2012年3月20日17011工作面作业规程会审签字生产科:安全科:机电科:调度室:技术科:通风队:副总工程师:分管矿长:总工程师:(注:题目为2号宋体,单位为小2号宋体)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三、会议纪要四、会审意见原始记录(注:标题为小三号宋体)目录(小二号宋体字)第一章ⅩⅩⅩⅩⅩ (1)(小四号宋体字)第二章ⅩⅩⅩⅩⅩ (3)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工作面煤层情况表第三节煤层顶底板附: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工作面断层情况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含水层分析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直接充水层位煤层基本顶砂岩,厚0.5m,富水性弱。
根据18061工作面的实际揭露的水文情况预计,该含水层对开采17011工作面造成一定威胁。
二、其它水源的分析17011运输巷掘进过程中所揭露,不导水,因此1701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不受断层水害威胁,本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洒水降尘后积存的水,水量较小,对钻采无影响。
三、涌水量1、正常涌出量:2、最大涌出量: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受采动影响,17011上付巷范围内矿压显现明显,老采区18061工作面侧向支承应力作用,使17011上付巷工字钢支护变形严重。
三、地质部门的建议要及时观测顶板围岩的变化,发现顶板破碎严重要及时加强支护。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1、地质储量2、可采储量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第二章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情况工作面设计共布置2条准备巷道,下付巷运输顺槽内安设一部SP J—800带式输送机,一部40T型刮板输送机。
15508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地质概况一、概况:1、井下位置该工作面位于开拓主运输巷东侧、西北部为断层、陷落柱;东北部为白墙距保安线70米;西南部为运输大巷;东南部为断层。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80m,倾斜长度80m。
(见图一)。
2、井上位置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本矿矿区中部,开拓主运输巷道东侧。
地表为荒山、农田,地势较平缓,无积水区、裂缝,无任何建筑物。
二、地质构造:开采煤层为15#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5.5米。
该工作面煤层结构稳定,无大型地质构造,对回采无影响。
煤层倾角一般为4—6度,平均为5度,断裂构造不发育,构造简单。
主要为褶曲和陷落柱,大部为单斜构造,地质构造与区域基本一致,部分地段顶板将比较破碎。
三、煤层与顶底板:15#煤为含夹石约2——4层的复煤层,总厚度约5.5米。
伪顶为碳质泥岩,厚约0.3米,直接顶板为泥岩,厚约6.7米,老顶为石灰岩,厚约3.1米。
底板为砂质泥岩,厚约7.5米。
四、水文地质:工作面地表无积水、裂缝,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对回采影响不大。
但工作面必须安装完善的排水设备,预防雨季地表水的渗入,如发现异常出水情况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附综合柱状图:见(图二)。
六、附储量计算表:见(表一)。
第二章: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一、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工作面巷道布置、开切眼位置。
可采长度、大巷煤柱宽度以及运输、通风等系统如(图一)所示。
二、供电系统和设备配备:1、供电系统见(图八)。
2、设备配备见(表二)。
第三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一、采煤方法:本工作面为短壁后退式单体液压柱n型钢梁人工放顶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二、回采工艺:工作面使用n型钢梁配单体液压支柱人工炮采下层,放中上层顶煤生产。
炮采高度2.0米。
放顶煤高度3.5米。
1、铺联网:工作面初采时全长铺设单层金属顶网。
联网时要与开切眼顶网相互连接牢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依次进行。
金属网用12#铅丝编制,规格为10米*0.8米。
网孔规格为30mm22、铺网方法:金属网长边平行于工作面,短边垂直于工作面,长边对接,短边搭接,搭接找度不小于20cm,用长50cm的14#铅丝对折成双股,使用专用联网钩人工联网,每20cm联一扣,一扣压一扣的尾巴,每扣捆结不少于三匝,将网连接牢固。
综合机械化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提要万利煤炭分公司万利一矿×××综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单位:年月日队长:年月日编制:年月日工作面作业规程会审记录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第二章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第三章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生产组织第四章顶板管理第五章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及煤质管理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工作面灾害防治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规章制度第十章作业规程学习及考试记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一、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工作面位置,指工作面所在煤层、盘区。
2、开采范围,包括工作面走向、倾向、工作面推进长度、面积、煤层倾角及平均厚度、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可采期限。
3、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四邻情况、地面对应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物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二、煤层地质构造特征叙述工作面波状起伏、断层、节理、裂隙等,其中要对断层进行详尽说明,同时要说明其对工作面回采和煤质的影响。
三、煤层特征1、煤层赋存情况2、煤质情况3、瓦斯等有害气体、煤尘及煤层自燃发火情况四、围岩特征1、煤层顶板特征分伪顶、直接顶、老顶分述,包括分布情况、厚度、岩性及稳定性。
2、煤层底板特征分直接底、老底分述,包括分布情况、厚度、岩性及稳定性。
五、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含、隔水情况、地表水、潜水、采空区积水情况及对工作面回采及煤质的影响。
预计工作面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本章插图及附图:(1)、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比例:1:2000或1:5000)(2)、工作面综合柱状图(插图)(3)、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切眼煤层素描图(比例:纵1:200;横1:2000或5000)(4)、工作面煤质预报图(比例:1:2000或5000)第二章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一、工作面巷道布置工作面巷道与大巷或盘区巷道的关系、切眼位置、停采线位置、风门位置、巷道支护情况。
附: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插图)二、生产系统(一)运输系统1、运煤系统能力确定及系统介绍2、辅助运输系统(运料、行人系统)附:工作面运输系统图(插图)(二)通风系统1、叙述通风系统2、工作面通风系统供风量确定及验算:按公司综采工作面风量计算进行计算。
编号:XXXX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名称:编制人:区队长:施工单位:批准人:编制日期: 年月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目录矿审批意见 (3)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4)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5)第一章概况 (6)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6)第二节煤层 (7)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8)第四节地质构造 (8)第五节水文地质 (9)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10)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10)第二章采煤方法 (11)第一节巷道布置 (11)第二节采煤工艺 (12)第三节设备配置 (13)第三章顶板管理 (13)第一节支护设计 (13)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6)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17)第四节矿压观测 (18)第四章生产系统 (18)第一节运输系统 (18)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19)第三节排水系统 (22)第四节供电系统 (22)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3)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3)第一节劳动组织 (23)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4)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25)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6)第一节一般规定 (26)第二节顶板管理 (26)第三节防治水 (26)第四节爆破管理 (26)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 (27)第六节运输管理 (27)第七节机电管理 (27)第八节其它 (27)矿审批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生产科:年月日地测科:年月日通风科: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注:会审单位可根据本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部门设置决定。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第二节煤层煤层情况表表二附图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附图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断层情况表表四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附图二: 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采面切眼素描图。
第一篇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部分编制概要第二部分规程编制第三部分附件第四部分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第一部分编制概要第一条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在开工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二条规程编写人员在编写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施工任务和计划采用的主要工艺。
(二)熟悉现场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三)熟悉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
第三条作业规程一般应具备下列图纸。
(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三)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四)采煤方式示意图(支护平面图、炮眼布置图等)。
(五)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六)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
(七)通风系统示意图、运输系统示意图、防尘系统示意图、注浆系统示意图、注氮系统示意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避灾路线示意图。
(八)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九)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并按顺序编号。
第五条《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只需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未明确规定的,而在作业规程中需要规定的内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采用对拉、顺拉等方式布置采煤工作面时,应视作同一个采煤工作面编制作业规程,必须明确规定相关内容。
第七条特殊开采、“三下”开采,以及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必须编制专门开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条采煤工作面在以下情况需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二)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三)采煤工作面进行安装、撤面;(四)采用水砂充填法清理因跑沙堵塞的倾斜巷道前;(五)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六)《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中要求的其他需要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和依据为规范采煤工作面作业程序,保障工作面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全部采煤工作面的作业管理,包含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作业目标本规程的作业目标是确保采煤工作面作业依照规范流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煤炭质量。
第二章作业组织管理第四条组织结构采煤工作面作业组织结构应包含:采煤队、检修队、供电队、通风队、运输队等,各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
第五条责任分工1.采煤队负责采煤作业的组织和管理,包含矿井工作面的布局、煤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2.检修队负责煤矿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供电队负责矿井的供电工作,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4.通风队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和调整,确保工作面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5.运输队负责矿井内煤炭和物资的运输工作,保证矿井内的物流畅通。
第六条作业流程1.采煤工作面作业应依照指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确保作业的有序进行。
2.定期进行作业大会,落实各个作业队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3.作业队在作业开始前要进行现场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4.作业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5.作业结束后,要进行作业总结和事故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七条安全教育和培训1.员工入职前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的理解和掌握。
2.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和反应速度。
第八条安全设施和装备1.采煤工作面必需配备安全设施,包含无线通信设备、瓦斯检测仪、防爆灯等,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2.作业人员必需佩戴符合安全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安全帽、防尘口罩、安全鞋等。
第九条事故防备1.建立完善的事故防备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本领。
编号:****煤业公司梁家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名称:*****工作面编制人:区队长:施工单位:批准人:编制日期: 年月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目录矿审批意见 (3)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4)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5)第一章概况 (6)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6)第二节煤层 (7)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8)第四节地质构造 (8)第五节水文地质 (9)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10)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10)第二章采煤方法 (11)第一节巷道布置 (11)第二节采煤工艺 (12)第三节设备配置 (13)第三章顶板管理 (13)第一节支护设计 (13)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6)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17)第四节矿压观测 (18)第四章生产系统 (18)第一节运输系统 (18)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19)第三节排水系统 (22)第四节供电系统 (22)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3)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3)第一节劳动组织 (23)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4)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25)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6)第一节一般规定 (26)第二节顶板管理 (26)第三节防治水 (26)第四节爆破管理 (26)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 (27)第六节运输管理 (27)第七节机电管理 (27)第八节其它 (27)矿审批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技术科:年月日地测组:年月日通风:年月日煤管中心: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副总工程师: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第二节煤层煤层情况表表二附图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附图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断层情况表表四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附图二: 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采面切眼素描图。
采煤作业规程(模板)编号:JHY-WJG-ZF-2012-01 五家沟矿5203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制单位: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施工单位:总工程师:编制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5)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7)第二节煤层 (8)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8)第四节地质构造 (9)第五节水文地质 (10)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11)第七节储量及工作面回采期 (11)第二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11)第一节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11)第二节采煤工艺 (12)第三节设备的配置 (15)第三章顶板管理 (22)第一节支护设计 (22)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25)第三节运输巷和回风巷及上下端头管理 (26)第四节矿压观测 (28)第四章生产系统 (28)第一节运输 (28)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29)第三节供水、排水 (37)第四节供电系统 (37)第五节通讯照明 (47)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第一节劳动组织 (48)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9)第六章煤质管理 (51)第七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1)第一节一般规定 (51)第二节顶板 (53)第三节防治水 (57)第四节爆破 (58)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59)第六节运输 (65)第七节机电 (68)第八章灾害预防措施及避灾路线 (73)附图:综合柱状图(1:200)、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两巷剖面图、工作面巷道断面图(1:50)、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设备布置图、工作面支护示意图、工作面生产系统图、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工作面安全监控系统布置图、工作面供水及排水系统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通讯照明信号系统示意图、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喷洒阻化剂示意图、煤体注水钻孔布置图、顶煤预爆破炮孔布置图等。
回采作业规程会审表作业规程贯彻学习和考试(补考)记录作业规程名称: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位置5203工作面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与山4-1号煤层平均间距85.42m。
编号: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工作面名称:施工单位:编制人:区队长:编制日期: 年月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矿审批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技术科:年月日地测科:年月日通防科(组):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煤质科: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副总工程师: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注:会审单位可根据本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部门设置决定。
作业规程学习、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贯彻时间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施工单位复查时间参加复查人员签字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水平名称采区名称地面标高最低标高~最高标高井下标高最低标高~最高标高地面相对位置及建筑物说明工作面周边(含停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地面建筑物情况。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说明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及其他重要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说明工作面在井下采区的具体位置,附近采区的开采情况和工作面周围煤层的开采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走向长度(m) 倾斜长度(m) 面积(m2)第二节煤层煤层情况表表二煤层厚度(m) 煤层结构煤层倾角(º)开采煤层煤种稳定程度煤层情况描述对开采煤层情况进行综合描述,说明煤层的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变化情况,说明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变化情况,说明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并对煤种、煤质情况进行说明。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 岩性特征老顶说明其岩性、层理、节理、厚度、分类及变化情况。
直接顶说明其岩性、层理、节理、厚度、分类及变化情况。
伪顶说明其岩性、层理、节理、厚度、分类及变化情况。
直接底说明其岩性、层理、节理、厚度、底板比压、分类及变化情况。
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编号xx工作面煤层编号:9+10#编制人:xx队长:xx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九日一、概况1915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北部,本工作面总长度平均为80m,顺槽长度264m,可采长度239m,工作面煤层厚度为2.1-2.5m,。
(一)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示意)(二)工作面井上下位臵及邻近关系1、地面位臵及开采范围内影响因素地面对应位臵为一呈马鞍形的山地地形,地表多为荒地及荒坡,地表高程为+1300—+1350m,无地面建筑及水体,地表距工作面煤层底板垂深为50-95m。
2、井下位臵及邻近关系1915工作面位于矿井北部,皮带上山与矿区东部边界间,南部为1913工作面,西部为皮带上山,北部为正掘进的1917工作面。
工作面平面位臵图(三)主要地质构造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根据现掘进十七顺槽、十八顺槽巷道揭露,十八顺槽共揭露两条斜交断层,一条在142m处,另一条在182m处,断层走向49°—43°,落差1.8m—2.2m,附近顶板破碎,无法掘进,采取停掘。
改变方案从十七顺槽190m处向十八顺槽结通,在切眼60m处又遇一条斜交断层走向33°,落差1.8m。
从切眼断层处改变方位接替十八顺槽,向矿界停采线与十七顺槽二次切眼勾通,形成1915回采工作面。
工作面内有断层影响,对回采带来困难,作业时需加强顶板管理及相关措施制定。
(四)煤尘、瓦斯、水文、火对回采的影响煤尘:面内煤层干燥、煤尘大,直接影响回采。
瓦斯:煤层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小,绝对瓦斯涌出量0.3m3/分,无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对回采作业影响不大。
水文:工作面内煤层及顶板均不含水,无影响回采的水害。
火: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等级为三级,需加强防尘及防灭火管理。
二、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一)采煤方法(循环进尺、采高)依据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特性,决定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编制概要。
第二部分: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具体内容要求。
第三部分: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
第一部分编制概要
一、每一个采煤工作面, 必须在开采前, 按照程序、时间和要求, 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二、规程编写人员在编写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 一) 熟悉现场情况, 进行相关的生产技术分析研究。
( 二) 熟悉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
( 三) 明确施工任务和计划采用的主要工艺。
三、作业规程一般应具备下列图纸。
( 一) 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 二) 工作面平面布置图、剖面图( 1: 1000或1: ) 。
( 三) 机巷、回风巷断面图( 1:50) 。
( 四) 工作面( 采场) 及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 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支柱排距、绞接顶梁悬臂长度等, 1:100或1:200) 。
( 五) 采煤机进刀示意图。
( 六) 炮眼布置图( 正、平、剖示图, 1:50或1:100) 。
( 七) 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 八) 工作面、机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 平、剖面图) 。
( 九) 机巷、回风巷加强支护断面图( 1:50) 。
( 十) 运输系统示意图。
( 十一) 通风系统图。
( 十二) 抽采系统图。
( 十三) 防尘系统图。
( 十四) 注浆系统图。
( 十五) 注氮系统图。
( 十六) 消防管路系统图。
( 十七) 安全监控系统布置示意图。
( 十八) 排水系统示意图。
( 十九) 供电系统示意图。
( 二十) 照明、通信、信号系统示意图。
( 二十一) 正规循环作业图。
( 二十二) 避灾路线示意图。
四、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 并按顺序编号。
作业规程附图编号规定: 如附图5-3-16, 其中5——表示第五章, 3——表示第五章第三个附图编号, 16——表示作业规程从第一章第一
个附图到第五章的第三个附图的总顺序编号, 以此类推。
五、《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的, 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 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和关键内容, 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 《煤矿安全规程》未明确规定的, 而在作业规程中需要规定的内容( 如: 第49、51、52、53、56、57、58、 59、 63、 64、 65、 67、 69、 89、 159、 230、 317、 331条) , 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六、采用对拉、顺拉等方式布置采煤工作面时, 应视作同一个采煤工作面编制作业规程, 必须明确规定相关内容。
七、特殊开采, ”三下”开采, 以及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 必须编制专门开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八、采煤工作面在以下情况下需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 一) 采煤工作遇顶底板松软、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过冒顶区, 以及托伪顶开采。
( 二)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
( 三) 采煤工作面进行机电设备安装、采完撤除。
( 四) 采用水砂充填法清理因跑沙堵塞的倾斜巷道前。
( 五) 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 六)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中要求其它需要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 七) 采煤工作面施工溜煤眼、子风眼等。
九、采煤工作面在以下情况下需对原作业规程进行修改或补充完善。
( 一) 现场地质条件与提供的地质说明书不符。
( 二) 现场需要采用与作业规程规定不同的工艺。
( 三) 采煤工作面以及运输巷、回风巷加强支护方式、支护强度需要进行变更。
( 四) 发现作业规程有遗漏。
( 五) 《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的其它需要修改、补充的内容。
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要参照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进行。
十一、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作为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附件。
十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制作业规程。
( 一) 改变了原采煤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 二) 原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 失去可操作性。
(三) 原计划工作面开采, 作业规程编制完成并已审批, 但由于某种原因暂不开采, 时间满1年重新开采的。
十三、作业规程中的采矿、地质、通风、机电、运输等专业术语和图例、计算公式一律以《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煤矿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和《煤矿电工手册》为准。
十四、其它规定要求。
( 一) 作业规程实行各公司统一编号, 具体由各公司规定。
( 二) 作业规程内容的字体为宋体字, 字号为小四, 章节题目加粗, ”会审意见”、”处理意见”和”目录”为宋体, 三号, 加粗, 其它为小四宋体字, 文字部分行距为1.5倍, 上下章节间隔一行。
( 三) 规程封面”……作业规程”用黑体字并加粗, 字号为二号, 其它为黑体字, 字号为四号。
( 四) 作业规程用A4纸张双面打印, 文字和表格页面设置上下各为2.8cm, 左右各2.5cm, 页码设置在页面下端中间位置。
页码设置”第×页, 总×页”。
( 五) 作业规程施工前发放到以下部门并落实专人管理: 施工队、生产部门、矿调度室、安全部门、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等。
第二部分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具体内容要求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二、批准的采区设计;
三、批准的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四、批准的生产接替计划;
五、其它依据。
第二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的位置: 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 最高、最低) 、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二、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工作面及周边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 最高、最低) 。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 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 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影响程度。
四、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及煤层情况
一、采煤工作面几何尺寸: 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工作面煤层倾角、面积( 斜面积) 。
二、煤层厚度: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三、煤层产状: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