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历史”,有些“新意”
- 格式:pdf
- 大小:895.14 KB
- 文档页数:2
无声的中国【中国】鲁迅以我这样没有什么可听的无聊的讲演,又在这样大雨的时候,竟还有这许多来听的诸君,我首先应当声明我的郑重的感谢。
我现在所讲的题目是:《无声的中国》。
现在,浙江、陕西,都在打仗,那里的人民哭着呢还是笑着呢,我们不知道。
香港似乎很太平,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舒服呢还是不舒服呢,别人也不知道。
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国人还做不到。
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那文字,先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可怕的遗产。
人民费了多年的工夫,还是难于运用。
因为难,许多人便不理它了,甚至于连自己的姓也写不清是张还是章,或者简直不会写,或者说道:Zhang。
虽然能说话,而只有几个人听到,远处的人们便不知道,结果也等于无声。
又因为难,有些人便当作宝贝,像玩把戏似的,之乎者也,只有几个人懂——其实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数的人们却不懂得,结果也等于无声。
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别,其一,是文明人有文字,能够把他们的思想、感情,借此传给大众,传给将来。
中国虽然有文字,现在却已经和大家不相干,用的是难懂的古文,讲的是陈旧的古意思,所有的声音,都是过去的,都就是只等于零的。
所以,大家不能互相了解,正像一大盘散沙。
将文章当作古董,以不能使人认识,使人懂得为好,也许是有趣的事罢。
但是,结果怎样呢?是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我们受了损害,受了侮辱,总是不能说出些应说的话。
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如中日战争,拳匪事件,民主革命这些大事件,一直到现在,我们可有一部像样的著作?民国以来,也还是谁也不作声。
反而在外国,倒常有说起中国的,但那都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是别人的声音。
这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
待到满洲人以异族侵人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
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众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
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读《太平天国史》有感罗尔纲,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完所研究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
1901年生。
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及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调入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一级研究员。
罗尔纲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40多种、发表论文400余篇。
出版有《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等。
1997年5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太平天国史》是罗尔纲先生在太平天国史学研究领域集大成之顶峰力作,也是新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总结。
全书八十八卷,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论”;第二部分为“纪年”;第三部分,列前后期百官职爵表;第四部分为“志”,内含上帝教、政权、政体、食货、刑律、外交、文艺等二十节;第五部分为“传”,共四十七个方面,收太平天国领袖将领八十三人,女官十三人,省郡行政官五人、洋兄弟三人,会党领袖二十四人,叛徒二十三人,合收169人小传,共154万余字。
观点重加琢磨、内容愈加丰硕,它不仅是量上的飞跃,而且是质上升华的结晶体。
创作特点独特鲜明,简略分析,可分为七个方面:(1)通篇翔实可信,结构缜密、行成于思,论必有据、言之有理,具有权威性。
(2)内含林林总总,精于广征博引、丝丝人扣,显得博大精深。
(3)眉目井然有序,缕月裁云,恰到好处。
(4)注重吐故纳新,如政权志、政体论等独辟蹊径。
作为重点的“志”和“传”,颇富新意,有的则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5)列表科学规范,一目了然;文字朴实精炼,阅之耳目一新。
(6)吸收近代当代学者之成果,不论其职位高低、勿计年龄大小,均署名致谢;虚怀若谷,对与己有分歧之观点,公布无误,亦列名称谢。
形容历史悠久的四字成语历史悠久的四字成语是指早已存在且流传至今的成语,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以下是几个形容历史悠久的四字成语:一、源远流长源远流长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某些东西或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源头可以追溯很久以前,而且历史一直延续至今。
例如古老的宗教文化、传统民俗等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久负盛名久负盛名意味着某个事物、人物或地区非常著名,并且这种名声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和积淀,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颐和园、太极拳等都久负盛名。
三、千古流芳千古流芳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某个人物具有卓越的业绩、品德或成就,被后世传颂流芳百世。
例如孔子、李白等都是千古流芳的名人。
四、历久弥新历久弥新意为历史长河中,一些事物、文化传统等不断流传,并在漫长的岁月中得到新生,即使经过了很多年代,仍旧具有新生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传统的文化艺术、习惯等即使经历了时间的冲刷,依旧历久弥新。
五、独领风骚独领风骚这四个字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具有创新精神或独创思想,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某种领域的代表。
例如鲁迅是文学界的独领风骚者。
六、举世闻名举世闻名即是极为著名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广泛传播, 不分种族、国界、信仰等。
例如长城、故宫等,举世闻名。
总结:历史悠久的四字成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和价值,形容着各种事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成语中的每个字,都是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结晶。
历史悠久的四字成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寓含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和智慧。
城市介绍词200字有新意
城市介绍词
引言
欢迎来到我们富有新意的城市!本文将为你介绍我们城市的独
特之处,包括其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景观等方面。
历史文化
我们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200字不足以概括
一切,但你可以期待在我们的博物馆、历史建筑和古老街巷中探索
我们城市的古代遗产。
自然环境
我们城市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拥有壮丽的山脉、湖泊和
河流。
你可以在城市附近的自然公园徒步旅行、观鸟或进行水上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空气。
经济发展
我们城市以其繁荣的经济而闻名。
我们拥有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和先进的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这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繁荣。
人文景观
除了自然美景,我们城市还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
这包括各式各样的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化节庆活动。
我们的城市鼓励创意和艺术发展,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结论
以上仅是对我们城市的简要介绍。
我们相信,当你亲自踏上这片土地时,你将会发现更多令人惊叹的特色和新奇之处。
欢迎你来探索我们的城市,享受其中的乐趣和奇遇!
(字数:200+)。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体会一其实先前对这本书我了解并不是很多。
只是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经历不凡。
我想在读一读中国历史的初衷,所以就动了心翻看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确实觉得有点宽泛、不得要领的感觉,不过还好,坚持就是胜利,花了一段时间继续读下去欲有一种与从不同的感受:很新鲜,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次感觉到读史的趣味。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
这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文章。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黄仁宇先生在历史学中展示出来的眼光无疑是值得钦佩的。
在本书中他以地理条件来发展历史,尤其不同于传统历史书写方法,将历史事件以宏观的角度、综合条理,使读者随之眼界开阔,纵横千年。
特别是在本书起首,作者由中国历史的发源地来推展引领全文,而非一向认定的以年代来划分,让人了解围绕着地理发生的历史情景,对于历史的演化,更能产生具体而清晰的概念。
首先,应当说作者是非常专业的。
黄仁宇先生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
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
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着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着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着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
有新意的作文开头
走进时光隧道,解开历史秘密一篇关于历史通古达今、有新意的作文开头
如果能够穿越时光,以穿越历史的方式触碰到过去,一定会发现更多古今中外未被发掘的历史秘辛。
时光是一条不曾断绝的线,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画面,不断地涌动着历史各个时期的新意。
“过去不可追忆,未来不可知”,历史更久远、复杂而又神奇,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尝试追寻着古老时代的足迹;通过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未来的重要秘密。
这种对历史的探寻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和视野更明朗、更独特,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以及更多的认知。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和充分地感受到历史的伟大与浩瀚,我们可以将无形的时光变成有形的内容,走进历史的时光隧道,仿佛来到了过去,解开历史秘密,探索这些神秘的历史足迹。
从古老文明开始,我们便能看到有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过去,比如:中国汉朝时期的“宇宙大秩序”,古埃及文明的神秘万花筒,古希腊文明的奇特哲学,古罗马文明的精致古典,古波斯文明的迷人神话,以及古印度文明的宗教传说,更有古代文明中对未来的无尽思考。
一走进时光隧道,就不断的有个过去的气息在涌动,古老的智慧芬芳,不断激起我们的思维,我们仿佛穿越时光穿越历史,去探索更多的秘密,而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秘密,都会让我们的心更加好奇与热血沸腾。
能够穿越时光,感受属于过去的风景,探索未被发现的历史秘密,就好像走进了一本奇幻书籍,历史多变而又有序,我们可以跨越时空,触摸到古今中外不一样的历史秘辛,体验着来自过去的新意,不断的追求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与精髓。
因此,历史的时光隧道,不但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变迁的浩瀚,而且能够带领我们走向未来,为我们创造新的机遇,打开一扇精彩的窗口,走进时光隧道,解开历史秘密,挖掘有新意的奥秘!。
二、根据教材特点,设计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等选用恰当的阅读方式,努力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前,常常是从头到尾,把握不住要点读,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教材解剖成一个个基本的知识单位,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逻辑性强的阅读提纲,以指导学生钻研教材,让学生利用阅读提纲或提出的问题去读,做到读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强阅读信心。
如学习《花的结构》一节,可编写如下阅读提纲: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其作用各是什么?2.花蕊由哪几部分组成?3.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4.花的其他结构有哪些?作用呢?这种提纲,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很快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为一体,效果很好。
(二)有选择地读不少学生习惯于大段大段地背教科书,将生动的生物科学学成“死物学”,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有选择性,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必须让学生独立阅读、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凡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独立思考作出答案的则不要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现成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例如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意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没有必要让学生阅读得到现成的答案,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每一验证性的实验方法、步骤就应让学生独立自学。
(三)专题阅读对分散在不同章节里同类知识则进行归纳整理阅读,使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
让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把前后知识贯通。
(四)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为使学生提高阅读效果,防止遗忘,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善于积累资料,养成“看书必动笔”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理解。
总之,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逐步体会阅读的好处,享受自己通过阅读而掌握课本知识的快乐。
(作者: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责任编辑:江 城)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牟莉萍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