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9
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了!”《纲要》精神告诉我们:“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形成与发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歌唱、吟唱童谣、拍手、跺脚、舞蹈与游戏等来知道孩子对音乐的了解与喜欢,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它的主要形式有:语调节奏、歌唱、身体乐器、即兴创作。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对孩子内心世界发展的关注,在轻松的学习中,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行为、语言、器材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那么对于乐感、表演及语言文化就能够更轻松自然地掌握,并且牢牢记住。
在课堂上,孩子用小鼓模仿夏天的雷声,用碰铃击打出春天的细雨,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演绎节奏。
奥尔夫音乐给孩子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有趣的奥尔夫音乐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乐趣。
二、音乐活动选材应贴近幼儿生活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
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幼儿,促进幼儿个性的自主发展。
幼儿教师必须研究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将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去。
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通过合理地安排,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还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同时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
在幼儿园大班的音乐课程中,奥尔夫音乐教育无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它作为一种德国音乐和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所提出的音乐教育理论,旨在将音乐与游戏、动作、语言等元素相结合,创造一个以“寓教于乐”为思想基础的音乐教育课程。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堂中,幼儿不仅会通过动手做、合唱、舞蹈等形式去探索音乐的世界,还会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去培养自己的语言、感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程中,教师通常会将音乐元素、音律、节奏和韵律等元素拆分开来,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文学作品、画面等元素,让幼儿通过“整合”的方式去完成一段有意义的音乐创作。
以大班音乐教育为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程可以从幼儿自身出发,以“身、心、语、声”为主线,引导幼儿通过举手投足、鼓掌呼啦、模仿各种动物、运用各类乐器等形式,去感受和领悟音乐的魅力。
如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呢?以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设计:1.欣赏音乐:先让幼儿听一段选好的音乐,在这段音乐中指出一些节奏、韵律、语调等元素,引导幼儿加以感悟。
2.教唱音乐: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独特教唱法来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唱出这段音乐。
3.创作音乐:引导幼儿根据在前面学到的知识,在这段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编曲创作,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
4.表演音乐:在音乐课结束时,让幼儿通过清唱、合唱、舞蹈等形式,来展示他们所学习到的音乐作品。
这样的一套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既让幼儿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学习音乐,也让他们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提升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中,还有很多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比如说,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口琴、手风琴等乐器来丰富音乐的元素,也可以让幼儿在听音乐的时候,通过画画、做简单的手工等方式,来达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教育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90教育版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幼儿音乐教学要让幼儿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语言充分协调下,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够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从而获得音乐艺术的快乐体验。
”因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的作用愈发凸显。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倡导“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理念。
他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辨别自然,辨别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辨别对事物的感知和对自己情感的体验。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音乐教学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是由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教学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音乐课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视了大学生从事高等音乐课程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人特点和创造力。
目前我们己经建立起了较为健全完善的现代化音乐艺术教育制度,对于我们在全球许多国家的教育事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奥尔夫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学",即通过融合音乐、舞蹈、语言、动作等教学活动为一体,让音乐的参与者能够充分地融入或运用到原本性的音乐中,倡导"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
它的教学思想可以归纳为:即兴、参与、综合、以及对人本思想的回归。
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是目前最适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音乐教育现状长期以来仍以歌唱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体的旧模式,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国儿童音乐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的深刻影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幼儿音乐技能的过度要求导致幼儿教育质量低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目录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意义 (5)1.3.1理论意义 (5)1.3.2实践意义 (5)1.4研究方法 (5)1.4.1 文献分析法 (5)1.4.2观察法 (5)1.4.3访谈法 (6)1.4.4问卷法 (6)第2章文献综述2.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6)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6)2.3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7)2.4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8)2.5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8)第3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现状3.1教师组织奥尔夫音乐活动的现状 (9)3.1.1教师的节奏教学不科学 (9)3.1.2教师对声势教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 (9)3.1.3 教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方式单一 (9)3.1.4教师指导幼儿运用乐器的机会较少 (9)3.2 幼儿对奥尔夫音乐活动的主动性较低 (10)3.3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影响 (10)3.3.1.幼儿园对奥尔夫乐器投放基本满足 (10)3.3.2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材不足 (11)3.3.3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不够支持 (11)第4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4.1教师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水平较低 (12)4.2教师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欠缺 (12)4.3教师的奥尔夫音乐活动组织能力不强 (13)4.4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支持不够 (13)第5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解决策略5.1提升幼儿教师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知识 (13)5.2改变幼儿教师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14)5.3改善奥尔夫音乐教学相关条件 (14)5.4家长对奥尔夫音乐活动的理解与支持 (14)结论 (15)附录 (15)参考文献 (17)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被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教授传入我国。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幼儿园音乐教学对于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开放性与先进性对幼儿园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借鉴,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教学;应用幼儿园是一个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机会的空间,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与思想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指导者。
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强调对学习者的情感培养,以及对创造能力的挖掘,从而使感性与理性平衡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内涵的分析,对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1。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原本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应该与动作、语言紧密地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本身。
原始的音乐需要人作为演奏者的参与,而不是作为听众.原本的音乐更加地贴近自然,可以充分地使人体验与学习音乐,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儿童。
通过对儿童进行原本音乐的教育,来达到综合提高儿童音乐、舞蹈、语言的目的。
2.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与语言结合、教学与动作结合以及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教学。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定的标志.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将语言教学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语言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创造力,对于音乐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动作的教学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也有很多的体现,通过舞蹈或声势与音乐的结合来对幼儿的节奏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与反应力.另外奥尔夫教学法中奥尔夫乐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操作简单的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可以充分地激发起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3。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特色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应从游戏中入手,通过即兴的教学来引导幼儿对音乐做出反应,通过即兴的节奏来培养幼儿的听力和音乐创造力.实践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幼儿亲自实践来对音乐进行体会,并增强幼儿的相互配合能力,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音乐素养。
幼儿园音乐乐园:奥尔夫音乐教学案例共享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声、律、动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案例1. 《春天的故事》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老师选择了《春天的故事》这首简单而优美的音乐。
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律动,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好。
老师先引导孩子们用手拍打自己的身体,模拟春天的风吹动树叶的声音,然后让孩子们使用木鱼和铃铛模仿春天鸟儿的歌唱声。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还锻炼了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2. 《小星星》在另一堂音乐课上,老师教授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星星》这首歌曲。
通过声乐和手语的结合,让孩子们在歌唱的用手指模拟星星闪烁的场景。
这不仅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协调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意义和启示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充分展现了其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通过律动、声音和身体的结合,让幼儿在音乐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创造性表达,激发幼儿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其音乐表现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教育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教育的乐趣。
在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音乐发展,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其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园应该积极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四、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一篇:学习笔记内容(奥尔夫)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孩子亲身体验、创造性和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感,重视教学过程中师幼的参与。
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种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以下论述。
关键词:亲身体验;创造性;节奏感;本土化尝试当今学习、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时尚潮流,很多幼儿园管理者会请专家来讲学或是派教师出去学习与交流,理所当然一些奥尔夫课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在课例《1+1≠2》中,利用音乐这一载体,老师充分地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10个阿拉伯数字,形式多样,有个人创编或两三人集体创作,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在音乐的氛围下整个活动始终保持了趣味性。
虽然至始至终幼儿和老师的兴致都很高,气氛活跃,但是老师给幼儿“说话”的空间很少,基本上是老师在“说”,幼儿“听”,机械地完成老师交代地任务,同时老师在活动中也没有给幼儿放松的时间,以致于师幼都很疲劳,感觉刚上完一堂体能课。
所以活动效果不是很好.通过这个课例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活动目标和中心的明确性。
在一个活动中目标和中心是最重要的。
整个活动的准备和过程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的,而评价活动效果也要目标是否较好地实现了。
而在这个课例中老师和幼儿虽玩得很开心,但教师却忽略了活动目标,让人不知道活动目标是什么,中心不明确。
活动名称主要涉及到音乐领域,可是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体能课。
活动目标中有“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但是在活动中老师并没有提供给幼儿感受音乐的机会,只是达到了“作出相应的动作”这个目标。
二、音乐应体现的价值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音乐”无疑是占主要地位的,没有音乐谈不上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鲜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其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源自德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那么,奥尔夫音乐教育究竟有何魅力,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又有怎样的启示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简介奥尔夫音乐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
它主张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感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即兴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感受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1.重视幼儿的即兴创造能力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师鼓励幼儿即兴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这种教育方式启示我们,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比如,在教唱歌曲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动作,或者改编歌词,让音乐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注重音乐与舞蹈、戏剧的融合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这为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舞蹈、戏剧的魅力。
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也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音乐教学。
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理念,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比如,通过布置教室环境,设置音乐角,让幼儿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感受音乐。
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温暖。
4.强调音乐教育的游戏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将游戏性与音乐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音乐。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可以借鉴这一做法,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园教育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本文将以一家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幼儿园为案例,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背景介绍1.1 幼儿园的基本情况这家幼儿园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较大,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师资力量。
幼儿园的招生对象主要是3-6岁的幼儿,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氛围浓厚。
1.2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该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合作精神,以及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该方法通过游戏、唱歌、舞蹈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促进幼儿在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该幼儿园的应用2.1 教学内容安排在该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被纳入了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计划中,并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了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
对于3-4岁的幼儿,主要开展简单的节奏练习、音阶训练和音乐游戏;对于5-6岁的幼儿,则进行一些复杂的听力训练、合唱训练和器乐演奏。
2.2 教学方法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这家幼儿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教师会通过唱歌的方式来教授幼儿简单的音乐知识,通过打节奏鼓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合唱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等。
2.3 教学成果展示在幼儿园每年的音乐展演中,可以看到幼儿们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学习而取得的丰硕成果。
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能够熟练地打击乐器,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等,这些都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该幼儿园的应用所带来的成果。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效果评价3.1 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通过对该幼儿园的实地观察和学习成果的评估,可以看到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应用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容提要:新颁布的《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
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恰恰与新《纲要》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也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
本文就奥尔夫教育理念如何应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做了论述。
当一个小生命还孕育在母亲的腹中时,外面嘈杂的世界最让他灵动的是——美妙的音乐;当远古时期的人们还茹毛饮血身穿草裙时,已知道击石奏乐载歌载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愉悦。
从古至今,音乐做为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现形式,经久不衰始终永恒。
但是当新闻报道5岁幼童因拒练钢琴而愤然断指的惊人事件后;当看到孩子们一秩嫩的小脸因枯燥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变的木然时,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音乐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把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我一直探询的问题。
奥尔夫音乐教育为我在音乐教学上观念的改变指明了方向。
下面是我以新《纲要》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奥尔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
回归于人的生命。
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
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
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
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
1、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
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
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
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
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容和方式的基础。
如在《介绍我自己》的游戏中,教师用匀速的鼓点做为掌握速度的标准,让孩子们以
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
例:栋玲巍正昊,孩子们会很惊奇、很有兴趣地进行游戏。
开始他们可能会越说越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可以匀速说出自己的名字。
而匀速是培养幼儿自控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
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序。
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幼儿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例:栋云磊正昊,孩子们会变的更加兴奋,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2、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
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
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
每个儿童都能自然地使用。
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
动作组成的。
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孩子们就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打出歌曲节奏。
例如:当唱第一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拍手的,有拍肩的,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跑的快”,孩子们不约而同用了跺脚,到“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有拍屁股的,有捻指的,还有拍肚子的;
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
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
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的原本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
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
,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
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
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
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
创性。
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
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让孩子都
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容以游戏为主。
如: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
可爱形象。
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
模仿小袋鼠呢?”。
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
接下来老师把提
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
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
子。
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
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
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
老师加上旋
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
同学们在游戏的快
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
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
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
在一年级的第
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
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
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
如:[我叫世红]按节
奏:[走走跑跑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
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走走走] 和[ 走走
跑跑走]。
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
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
如:[我叫王鹏]、[你叫小宁]。
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
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
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
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
(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
如:小猫,小猫,大老虎
,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
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
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
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在声势训练中
,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
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
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
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
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
这说明各自独立
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
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
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
值的节奏关系。
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
通过
这个教学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
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
“在音乐教
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