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22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21篇〕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21篇〕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星星》这个音乐活动简单又富有兴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小星星这首歌曲已经耳熟能唱,通过猜测、讨论,倾听,使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节奏。
在幼儿已有经历的根底上,我们通过巧妙提问,运用幼儿熟悉的奥尔夫音乐教具,让幼儿在游戏中从听觉感知节奏型,乐于用好听的声音和节奏去进展伴奏,感受声音的奇特。
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尝试制造简单的声音效果在增加幼儿乐趣的同时,使其对节奏的表现才能和创造才能得到开展。
活动目的:1、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2、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理解儿歌的含义。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气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开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分析^p活动重点: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活动准备:经历准备:熟悉歌曲《小星星》物质准备:1、串铃假设干,三角铁假设干2、黑色夜空,星星假设干活动过程:一、星星舞会1、老师出示黑色的夜空,讲述夜空孤单的故事2、出示一颗星星在黑色的夜空和夜空对话,决定请出星星家族举办星星舞会,让夜空不再孤单二、星星舞会筹备可是缺少音乐伴奏,介绍今天使用的奥尔夫乐器:三角铁和串铃,请他们来为我们的音乐进展伴奏三、练习舞会节奏1、那么怎么练?看老师想了一个方法,把舞会的节奏画下来了,小朋友请看× × ︳× × ︳× × ︳× - ‖2、集体拍手一起练习节奏;3、师敲三角铁,幼儿拍手,完毕局部加上串铃动作;4、出示图谱,师敲三角铁,请个别幼儿摇铃配合;三、合作表演小星星说小朋友敲出的节奏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吧1、老师和幼儿集体合作用音乐加伴奏(师用三角铁,幼儿用串铃)2、老师觉得串铃的声音很好听,也想试一试,和小朋友交换下伴奏3、舞会正式开场,请所有幼儿随音乐合作伴奏表演4、舞会真热闹,星星们可开心了,还想在跳一会,你们还可以再给它们伴奏吗?幼儿交换乐器随音乐伴奏。
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精选6篇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1、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3、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活动难点: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
五:活动准备: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六:活动过程:㈠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咱们幼儿园上个星期也举行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你们知道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要举行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音乐吧。
⑴师幼共同欣赏音乐一遍,提问:孩子们,你们听出了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吗?㈡出示图谱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请看我们的节目单。
第一个为我们表演节目的是谁?(青蛙),对,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节目是唱歌,他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X XX︱X XX︱X XX︱X XX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黄鸡),对,小黄鸡的脚尖尖的最喜欢跳芭蕾舞了。
他今天为我们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长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X X ︱X X ︱XX XX︱XX XX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X — ︱~~~︱X X︱X X1、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拍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1活动目标: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音乐、丝巾活动过程: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
(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
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
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2一、活动目标(1)通过歌曲“骑转马”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2)通过听钢琴伴奏、看音乐图谱,让幼儿听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3)通过语词替换,培养幼儿应变能力。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第一章:认识奥尔夫音乐1.1 教学目标: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奥尔夫音乐的乐器和演奏方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奥尔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演示奥尔夫乐器演奏技巧1.3 教学活动:观看奥尔夫音乐表演视频尝试演奏奥尔夫乐器小组合作创作简单的奥尔夫音乐作品第二章:声音和节奏训练2.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声音和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2.2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和节奏的基本概念演示声音和节奏的训练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声音和节奏的练习2.3 教学活动:听音乐并模仿声音和节奏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小组合作创作简单的声音和节奏作品第三章:歌曲学习3.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幼儿的音准和表达能力3.2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幼儿的奥尔夫音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演示歌曲的演唱技巧3.3 教学活动:听歌曲并模仿演唱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小组合作表演歌曲第四章:打击乐器演奏4.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和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打击乐器的种类和特点讲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演示打击乐器的合奏方法4.3 教学活动:尝试演奏不同的打击乐器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节奏小组合作进行打击乐器的合奏第五章:音乐游戏5.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反应能力5.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演示音乐游戏的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游戏5.3 教学活动:学习音乐游戏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参与音乐游戏并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进行音乐游戏表演第六章:音乐欣赏与创作6.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音乐创作潜能6.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演示如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6.3 教学活动:欣赏各种类型的奥尔夫音乐作品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要素小组合作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第七章:音乐与舞蹈7.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与舞蹈的综合表现能力7.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演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表演引导幼儿进行音乐与舞蹈的练习7.3 教学活动:学习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进行音乐与舞蹈的组合练习小组合作进行音乐与舞蹈的表演第八章:音乐与戏剧8.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戏剧的兴趣和表现力提高幼儿的音乐与戏剧的综合创作能力8.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演示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表演引导幼儿进行音乐与戏剧的练习8.3 教学活动: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进行音乐与戏剧的组合练习小组合作进行音乐与戏剧的表演第九章:音乐与绘画9.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音乐与绘画的综合表达能力9.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与绘画的关系演示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创作引导幼儿进行音乐与绘画的练习9.3 教学活动:学习绘画技巧与音乐主题的配合进行音乐与绘画的组合创作小组合作进行音乐与绘画的作品展示第十章:综合音乐活动10.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综合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表现能力10.2 教学内容:讲解综合音乐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玩法演示综合音乐活动的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参与综合音乐活动10.3 教学活动:学习综合音乐活动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参与综合音乐活动并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进行综合音乐活动的表演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奥尔夫音乐重点环节: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难点解析:奥尔夫音乐涉及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操作较为广泛,需要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有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准确传递给幼儿。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教案(全套)第一章:认识奥尔夫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奥尔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音高、和声、旋律。
三、教学活动:1. 观看奥尔夫音乐表演视频。
2. 教师示范演奏奥尔夫乐器。
3.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演奏奥尔夫乐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奥尔夫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对奥尔夫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节奏训练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 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 学习简单的节奏练习。
1. 观看节奏训练视频。
2. 教师示范节奏练习。
3.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节奏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 评估幼儿对节奏练习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音高训练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音高感和听觉能力。
2. 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音高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 学习简单的音高练习。
三、教学活动:1. 观看音高训练视频。
2. 教师示范音高练习。
3.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音高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的音高感和听觉能力。
2. 评估幼儿对音高练习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和声训练1. 培养幼儿的和声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 学习简单的和声练习。
三、教学活动:1. 观看和声训练视频。
2. 教师示范和声练习。
3.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和声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的和声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2. 评估幼儿对和声练习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旋律训练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旋律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3篇)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一、培养幼儿对4|4拍强弱的规律和感受二、利用说白节奏进行语词的创作游戏三、感受顽固节奏活动准备:教学CD、幼儿用书、节奏卡活动过程:一、律动感受1、故事导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吗?天,老师也带来一只小狗。
”2、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3、结合音乐律动。
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5、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音乐练习,并在说白的时候拍手。
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身体乐器的创编。
二、强弱规律的游戏1、教师做出强弱的声音。
如跺脚与拍手。
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白并结合强弱。
如:跺脚时说小、拍肩时说眼睛。
3、引导幼儿创编强弱的动作。
(1)身体乐器---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2)生活乐器---地板、桌子、等物体为节奏型伴奏。
4、结合音乐练习。
三、感受顽固伴奏1、语词创作:运用幼儿用书的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语词的创作。
如:小黄狗,眼睛花天天都要去看花,我爱花我看花就是不要去摘花2、语词的呼应:问:小黄狗怎样叫?答:汪汪汪汪汪汪汪叫3、出示节奏卡,结合节奏卡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1)先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2)分组练习一组:说白节奏型一组:顽固伴奏四、乐器合奏1、出示乐器2、乐器练习1)一起练习说白节奏型2)一起练习顽固伴奏3、乐器合奏:说白节奏型与顽固伴奏。
幼儿用书使用说明:1、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节奏型转化为音符节奏型,画在小狗的下面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的语词创编。
3、请幼儿把小狗的节奏型演奏出来,并注意强弱拍的表现4、请家长在右上角记录小朋友的创作表现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活动准备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奏游戏“动物快车”中的复杂节奏,音乐故事“小猫钓鱼”中的角色分配和表演。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铃铛等)、动物头饰、小鸟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节奏。
2. 节奏游戏“动物快车”(15分钟)a. 教师示范游戏,让幼儿跟随节奏击打奥尔夫乐器。
b.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扮演不同动物,按照节奏进行表演。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节奏错误。
3. 旋律探索“小鸟歌唱家”(15分钟)a. 教师演示旋律,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模拟小鸟飞行动作。
b.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旋律,并用小鸟道具进行表演。
c. 分组进行旋律探索,每组创作一句小鸟歌唱的旋律。
4. 音乐故事“小猫钓鱼”(10分钟)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音乐故事。
c.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动物快车的简笔画,标注节奏符号。
2. 在黑板上写出“小鸟歌唱家”的旋律,标注音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动物为主题的节奏旋律。
节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模仿小马奔跑)旋律:1 2 3 4 5 6 5 4 3 2 1(模仿小鸟飞翔)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10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贺琼一、生活活动1、午睡: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教学目标: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 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
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教学过程:一)、歌曲Old MacDonald: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4篇《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应乐曲特定节奏:tatatitita2.尝试和老师一起学做小马的动作。
活动准备:纱巾、图谱、铃鼓。
活动过程:一、暖身师生拍肢体问好二、故事导入从前,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果园,在果园里种着好多果树,有橘子树、苹果树、香蕉树等等。
这天,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个叫企企的男孩知道了,好想吃果园里的水果。
你们听,他骑着小马踏上了去果园的路。
三、肢体律动1.你们知道小马怎么走路的吗?还可以怎么走呢?2.讨论走累了可以怎么休息。
走累了,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休息可以怎么做呢?a:学小马散步b:擦汗、喝水四、道具律动1.引导幼儿用纱巾做骑马装。
你们看,知道我手上拿着是什么吗?这是马身上的绳子,拉着这绳子我们就可以骑马了。
2.用纱巾擦汗或用纱巾做水壶。
累了,我们用纱巾擦擦汗吧;口渴了,还可以把它变成水壶喝水喽。
3.听音乐用道具律动a:纱巾做骑马装。
b:纱巾擦汗、纱巾水壶。
五、乐器表演:铃鼓玩铃鼓,教师引导幼儿演奏铃鼓。
a:按拍上下摇奏b:铃鼓戴头上(遮阳帽)。
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活动,让儿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儿童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儿童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儿童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儿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2.让儿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精选9篇)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一只小鸡钻出来,黄绒绒,胖乎乎,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材料准备:成长鸡嵌版,自制蛋壳,毛绒小鸡,唱歌小鸡、上眩小鸡。
乐器准备:三角板操作过程:1、宝宝端正姿势,手起,问好,2、律动:丰收之歌3、复习:请宝宝上前做蝴蝶曲目的碰铃部分表演。
4、引题:教师出示一只鸡蛋,问宝宝这是什么?用成长鸡板讲解小鸡成长过程:小鸡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时是一颗鸡蛋,小鸡就藏在蛋里面。
等小鸡成大了的时候,它就敲破蛋壳,从蛋壳钻出来,并且渐渐长大。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就是讲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样子。
5、串联歌词:打开自制蛋壳,取出毛绒小鸡,边做边念歌词。
6、(收回所有道具)老师把小鸡出蛋壳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要把眼睛闭起来。
闭眼睛念一遍7、念唱歌曲: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首歌。
手起,注意问奏时手不打节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的提示语:摇头),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是节奏)8、乐器伴奏:出示哑铃,和着歌曲两拍一次:我们会唱这首歌了,现在可以用我们的乐器来给这首歌伴奏了。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乐器还是碰铃,因为我们要仔细复习碰铃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复杂乐器的学习打好基础。
出示:小小鸡蛋把门开,一只小鸡钻出来。
教师把乐器按宝宝人数放成一排,请宝宝上前取乐器提示宝宝随意练习敲打、刮奏乐器,同时在老师说“收”时停止和着音乐用乐器伴奏。
提示宝宝大声唱歌词请宝宝把乐器摆回老师,面前,老师收回乐器请宝宝坐在老师的位置,面对着家长进行乐器的表演,老师在对面做提示动作。
表演结束提示家长给予鼓励和宝宝鞠躬答谢,并坐回自己的位置9、体态律动:老师示范动作表演歌曲内容:首先讲解两手食指、拇指相对做小鸡尖尖的嘴,在示范两手合拢成鸡蛋的形状。
宝宝跟做。
老师念歌词,边做边作:两手合拢在打开,一只手钻出(小小蛋儿把门开,一只小鸡钻出来),双臂合抱摇摆身体(黄茸茸,胖乎乎)、手指做小鸡尖嘴的样子,按节拍点动(叽叽叽叽叽唱起来)宝宝跟老师学做。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摘自百度百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原理对小朋友进行的潜能开发课程。
其中包括:音乐聆听游戏、音乐语言游戏、音乐节奏快车、音乐小舞曲、音乐热身游戏、音乐歌唱游戏、乐器玩玩看、音乐律动游戏、音乐回声游戏等众多奥尔夫音乐经典内容。
幼师们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去上奥尔夫课了。
教案具体活动样本如下:小班音乐活动一《粉刷匠》●老师接待工作: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
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音乐活动环节: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二.音乐教学目标: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三.音乐教学重点: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四.音乐教具准备: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2.乐器:节奏棒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五.音乐教学内容: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B.音乐聆听游戏(10分)1.唱名字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贝贝贝贝在哪里?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2.音乐问候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老师好老师好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
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附手的律动: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C.音乐语言游戏(10分)1.猜谜语: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手)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2.能干的小手: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3.音乐语词节奏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D.音乐节奏快车(20分)1.动作节奏配音(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①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②请小朋友一起给我的刷子配上更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嚓、沙沙替换)③老师给粉刷时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老师边手做粉刷地面动作边跟唱歌词(双跪坐,双手随音乐节拍前后刷动)2.老师介绍乐器节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3.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节奏棒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重复2遍)E.音乐小舞曲(10分)1.音乐律动表演(重复4遍)第一个乐句:双手伸直于胸前做上下交替粉刷动作第二个乐句:双手叉腰,双肩做上下耸动动作第三个乐句:双手叉腰,屁股左右扭动动作第四个乐句:双手并拢,手心朝向脸部,做画圆式动作;最后双手于胸前摊开(变呀变了样时)2.身体不同部位创编粉刷律动①师:“小朋友,你们用什么粉刷啊?”(手)“大家想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粉刷呢?(胳膊、肩膀、后背、腿等)我们跟着粉刷音乐都试一试吧!“②小朋友模仿老师分别随音乐做不同部位粉刷的动作F.爱的叮咛(4分):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彩色贴纸G.再见歌(1分):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六.帮帮宝提示:1.音乐语言游戏环节老师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节奏的朗诵儿歌2.节奏棒敲奏时注意节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伤害幼儿小班音乐活动二老师接待工作: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
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音乐环节: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二.音乐教学目标: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2.音乐环境中锻炼小手精细动作,进行折、粘的动作训练3.进行语言、动作和表演创编,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三.音乐教学重点:1.进行语言、动作和表演创编,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四.音乐教具准备: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2.乐器:砂球3.彩色纸箱、旧报纸若干、双面胶五.音乐教学内容: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B.音乐聆听游戏(10分)1.唱名字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贝贝贝贝在哪里?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2.音乐问候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老师好老师好3.听听哪里不一样?①老师请小朋友认真听改编以后的音乐,说说哪里不一样?(放伴奏带)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呦!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呦!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呦!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呦!②小朋友说出不一样的地方,并跟老师一起唱唱改编后的音乐语词C.音乐语言游戏(10分)1.音乐语词创编①师:小朋友,动动脑筋,你们还可以把“呦”换成什么样的词呢?(啊、噢、咦等)2.老师和小朋友分别一起尝试唱出创编后的音乐语词例如: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啊!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啊!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啊!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啊!3.老师和小朋友分角色表演唱,(老师唱歌曲,小朋友念语气词)4.老师和小朋友跟伴奏带唱歌曲和语气词D.音乐节奏快车(10分)1.老师请小朋友分别用声势在唱语气词时拍出节奏(拍手、拍膝、跺脚等)老师示范,小朋友模仿例如: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啊!(拍手)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啊!(拍手)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啊!(拍手)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啊!(拍手)2.老师介绍乐器砂球,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3.老师请小朋友用砂球在唱语气词时摇奏出节奏老师示范,小朋友模仿例如: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啊!(摇奏)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啊!(摇奏)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啊!(摇奏)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啊!(摇奏)4.老师请小朋友用砂球摇奏出语气词节奏(不唱语气词)老师示范,小朋友模仿例如: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Ⅹ(摇奏)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Ⅹ(摇奏)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Ⅹ(摇奏)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Ⅹ(摇奏)E.音乐小制作(20分)(循环放《粉刷匠》歌曲)1、巧手折刷子①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和老师一样拥有一把自己的刷子吗?(每人发一张大小一样的旧报纸)2、教师教学生折刷子。
3、动手折纸帽。
4.用做好的道具(纸帽、刷子)进行装扮F.音乐小舞曲(10分)1.把用彩色的纸张包好的纸箱摆成一幢幢小房子。
(配班老师进行摆放)2.放《粉刷匠》音乐,小朋友分两组边唱边表演不同粉刷房子的动作(根据已有经验)3.比一比哪一小组的“粉刷匠”本领高G.爱的叮咛(4分):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彩色贴纸H.再见歌(1分):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六.帮帮宝提示:1.老师和小朋友常语词创编后的歌曲时,速度要放慢2.动手制作环节,老师要进行个别知道,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幼儿小班音乐活动三《王老先生有块地》老师接待工作: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
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音乐环节一.音乐活动名称:《王老先生有块地》二.音乐教学目标: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2.听辨和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3.体验“伊呀伊呀哟”的节奏×××××-三.音乐教学重点:1.体验“伊呀伊呀哟”的节奏×××××-四.音乐教具准备:1.CD:《蛙蛙快乐颂》、《王老先生有块地》、《再见歌》2.乐器:圆舞板3.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动物图片五.音乐教学内容: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B.音乐聆听游戏(10分)1.唱名字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贝贝贝贝在哪里?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2.音乐问候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老师好老师好3.小动物的叫声①老师分别模仿小鸡、小鸭、小羊、小猪的叫声,请小朋友说出它们的名字②小朋友模仿它们的叫声,并作出一些小动物的动作(叽叽、嘎嘎、咩咩、哼哼)C.音乐语言游戏(10分)1.讲故事导入①师:小朋友知道小鸡、小鸭、小羊、小猪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请你们仔细听一段好听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可爱的小鸡、小鸭、小羊住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