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8
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作为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地质勘察报告对于项目实施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个规范编写的地质勘察报告,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地质情况,也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要点,旨在帮助编写人员提高报告质量。
一、前言地质勘察报告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报告的编写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写报告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可以简要介绍勘察区域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情况等。
二、勘察区域的概况这一部分主要对勘察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概况进行描述,包括地形、水系、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补充介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及历史地质活动特点等。
三、勘察方法和过程这一部分详细描述地质勘察的方法和过程,包括野外勘探、室内实验和资料分析等。
需要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样品采集方法、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地质勘察结果地质勘察结果是报告的重要内容,需要准确、全面地描述所获得的地质信息。
这包括岩性描述、地层划分、断裂构造、岩溶地貌特征等。
在描述中要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海拔,同时可以结合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地质灾害评价针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详细评价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危险性等内容,同时还应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六、地质勘察意见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价,提出相应的地质勘察意见。
这一部分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续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和指导,有助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七、参考文献在报告的最后,列出勘察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这些参考文献应包括地质研究论文、地质图、规范标准等。
需要注明文献的作者、题目、出版年份和出版社等信息,以便读者查证使用。
八、附录根据需要,可以在报告的附录中添加一些补充信息,比如勘察过程中的照片、图表、统计数据等。
这些附录内容对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勘察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4.要注意表内的内容排列美观、紧凑、合理。
5、备注栏若无内容则删除。
尽可能简化表格,少用A3规格的表。
个别大表应高度综合,或分解为几个小表。
6、表序号按全文、章或节编排,如“表1”、“表1-1”、“表1-1-1”。
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格,不许用标点符号,置于表上,居中排写。
7、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但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四、插图的格式要求1.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美观规范,重点突出,图例等部件不能喧宾夺主,各类注记避让应合理。
2.一般绘制黑色插图,必要时采用彩图。
图名、图框、比例尺等必须用黑色。
而且有些图件全用黑色更美观。
3.图内文字一般略小于正文字号,不宜太大或太小。
但有些注记之间应用区别,便于体现不同层次的内容。
4.图号按章编排,如“图1-1”。
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位于图下方。
图名的字体、字号尽可能整个报告保持一致。
5.比例尺一般用单线、单向比例尺;一般放于图下方或者图内。
6.图例:图例位于图下方或图内,忌讳放于图上方;无需“图例”二字。
不能有责任签。
图例不宜太多,能直接标注者可以不用图例,而且直接标注文字更便于读图。
7.图框:多数情况下用单线图框,部分情况用双图框(需要经纬度、直角坐标时);还有一些情况不适宜用图框,如素描图、剖面图、流程图等。
8.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加参考文献的脚注,或者在括号中说明作者和年份。
9.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10.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必要时加辅助线条及文字说明。
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1.不许将附图简单缩小后当作插图,否则肯定不符合上述标准。
12.插图要与附图一样提交MapGis格式图,与附图和正文一道归档,否则后人难于修编和引用。
13、插图不能有责任签。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每个成果报告或学术论文,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才能体现基本素材、理论依据、技术方法的真实可靠,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及科学价值。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编写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 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为使年青同事们尽快熟悉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简要的讨论。
这些常见问题, 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地质论文的编写中。
因此,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同样适用于地质论文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地质报告的章节设置及章节内容, 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编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章节内容、附图、附表齐全;②行文规范、表述清楚;③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合理、数据正确;④资料完整、立论有据。
编写中问题较多的章节为: 摘要、关键词、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各章的章首语。
(一)摘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编写规则, GB/T6447-1986)。
地质报告都要编写摘要。
1.编写要求地质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 以“摘录要点”的形式, 反映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工作结果。
编写的主要方法是:将各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为“章首语”, 在“章首语”的基础上编写摘要。
在摘要中, 地质报告的每一章, 都有一段话与之对应。
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1)独立性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 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读者不需阅读地质报告正文, 也能完全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常见问题为:使用缩略语、略称、非专业代号, 使读者难于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2)全息性摘要要全面覆盖地质报告, 拥有与地质报告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完整的信息。
常见问题是:①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论, 把摘要写成书评, 缺少摘要所应提供的信息;②过多地叙述目的与任务, 把摘要编写为地质报告的引言, 仅反映了地质报告的部分;③由于字数所限, 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重要内容。
地质报告编制类实施方案一、前言地质报告是地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记录了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环境评价等工作的成果和结论,对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编制目的地质报告编制类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保证地质报告的质量,确保地质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编制范围地质报告编制类实施方案适用于各类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评价报告、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地质环境评价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等。
四、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地质报告的编制应当基于科学的勘察和评价成果,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真实性原则:地质报告应当真实反映勘察和评价结果,不得夸大事实,不得隐瞒真相。
3.全面性原则:地质报告应当全面反映勘察和评价成果,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环境影响等问题进行全面评价。
4.规范性原则:地质报告的编制应当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五、编制程序1.确定编制任务:根据勘察和评价的具体内容,确定地质报告的编制任务和范围。
2.收集资料:搜集相关的地质勘察和评价资料,包括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情况、地下水情况等。
3.资料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地质环境状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撰写报告: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撰写地质报告,包括报告的前言、编制目的、编制范围、编制原则、编制程序、评价结果等内容。
5.报告审定:报告撰写完成后,经过专家审定,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六、编制要求1.报告内容应当全面、准确、科学,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报告语言应当简练、清晰,避免使用模糊和歧义的词语。
3.报告应当附有详细的图表和数据,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4.报告应当注明编制单位、编制人员和审定人员,确保报告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七、总结地质报告编制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提高地质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进行工程决策的重要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报告的结构、内容和编制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报告的结构。
1. 封面,包括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内容。
2. 目录,列出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3. 前言,简要介绍编制本报告的目的、依据、范围和主要内容。
4. 主体部分,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勘察方法、勘察成果、分析与评价、勘察成果的应用等内容。
5. 结论,对勘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工程建议。
6.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7. 附录,包括勘察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程序、勘察成果的资料等。
二、报告的内容。
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用途等信息。
2. 地质概况,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内容。
3. 勘察方法,包括野外地质勘察、室内试验分析等内容。
4. 勘察成果,包括岩土样品的采集、试验数据的处理、勘察成果的分析等内容。
5. 分析与评价,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地基承载力、地震烈度、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6. 勘察成果的应用,对勘察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三、编制要求。
1. 报告应准确、清晰、完整地反映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隐瞒事实。
2. 报告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格式规范,文字表述准确、简练。
3. 报告中的数据应真实可靠,应标明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4. 报告中的图表应清晰、规范,图表应有编号和标题,便于查阅和理解。
5. 报告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公式过多,要求语言通俗易懂。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的质量,依据有关标准、要求和国土资源部成果报告评审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按本办法进行评审。
第三条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探矿工程、实验测试、测绘印制、信息技术等各类项目的成果报告。
第四条 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事、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五条 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及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
第六条 报告评审工作由地调局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重点项目由地调局直接组织评审,一般项目由地区地调中心(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或委托其它有关单位组织评审。
第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成果报告编写后,应按地调局统一安排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
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第八条 申请报告评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二)通过了野外验收;(三)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正规图件;(四)技术资料齐全。
第九条 报告评审前,项目实施单位应准备好以下资料:(一)野外验收意见书和补充工作的报告;(二)项目合同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三)文字报告(送审稿)及附图、附表;(四)初审意见。
第十条 组织评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及时确定评审形式,评审委员会组成,并与申请评审单位商定评审时间等有关事项。
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地调局聘任的监督审查专家不得少于总人数的50%,其中评审委员会主任必须由地调局聘任的监督审查专家担任。
第十二条 报告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审查形式。
ICS 75.010E90 Q/SH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Compiling & printing requirements of geological study reports on oil and gasexploration & development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目 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地质成果报告的组成 (1)5 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1)6 附件的编写格式及要求 (5)7 审批文件的编写格式及要求 (6)8 地质成果报告的印制要求 (6)9 电子文件制作要求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成果报告的编排式样 (7)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红雯、赵传玉、郭齐军、石恒、范凌霄、唐泉、朱金良、唐来洲、张玉萍、沈长山。
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的形式构成、层次描述、编写格式及印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物探、化探、钻井、油气田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等地质成果报告的编制。
也适用于总结性文字报告、规划、年报、小结等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Z1999002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成果报告 geological result reports o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按相应技术规范和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编制的一套地质科技文件材料。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是对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文件,它不仅对于项目的进展和成果提供了详实的描述,还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为了使报告具备规范性和可读性,以下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一、封面与目录地质勘察工程报告的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日期等基本信息,并突出显示。
目录应清晰列出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内容。
二、引言和背景在报告的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明确勘察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与该项目相关的地质背景知识。
三、勘察方法与工作进程勘察工程报告应详细描述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采样方法、测量方法、试验方法等。
同时,应附上工作进程图或流程图,清晰展示勘察工作的组织和进展情况。
四、勘察成果在报告中,应详细描述勘察工作的成果,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结果、测试数据等。
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有图表和图像以直观展示结果。
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五、风险评估和建议地质勘察工程报告还应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在评估过程中,应科学客观,并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结论报告的结论部分应对整个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并明确阐述勘察结果对项目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提出后续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七、参考文献报告中引用的文献和资料应列于参考文献部分,并按照统一的参考文献格式排列。
八、附录和图表如果有需要补充的资料、数据表格或图表,应附于报告的附录部分,并在正文中进行引用。
九、报告格式与规范要求在撰写报告时,应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和行距,并保持段落的分析和衔接的连贯性。
标题和副标题应清晰醒目,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报告结构。
此外,还应注意审校报告中的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错误。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对于项目整体的质量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可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项目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是地质调查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地质专业界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化技术报告。
准确、清晰、规范的编写地质报告可以表达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考察作者地学素养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讲解一下地质报告的编写提纲及要求。
一、报告编写提纲1.封面与目录:封面必须标注报告名称、属地及编制时间,还应注明报告编者姓名及分工;目录中必须明确各部分的页数。
2.总则:主要包括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报告的重点,简要介绍报告各章的内容。
3.地质基础:主要涉及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地层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
4.地质调查:主要涉及地质调查的过程、内容及结果。
5.地质环境评价: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环境问题,评价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
6.对策建议:对于热点问题,应有对策建议,提出合理建议和科学意见。
7.附录:包括各类资料、照片、平面图、剖面图、地质图、统计表格,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研究区域地质图,以及研究区域的专业术语列表。
二、报告编写要求1.严格遵循报告结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在编写报告过程中要注意报告完整、准确、合理和科学;2.报告的文字要求以简明、准确、清晰为原则;应使用常规和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化字体,对于术语、专业词汇、数字、计量单位、空间位置等要统一格式;同时要注意文章排版,字体大小一致,正楷或楷书常用于标题、正文等。
3.参考资料的规范性非常重要,需要遵守国家出版标准,如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4.报告中的图像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别致,注明图像内容及参数,图的标号放在含有该图的文字段前面;5.报告索引及附录的处理:需要将所使用文件或数据的名称、作者、年代等准确概括。
而对于附录内容的质量,同样也应该严格遵守报告的规范与标准。
总之,在编写地质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准确、科学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报告框架和研究对象的要求,使得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