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鉴赏评论口技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课件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二单元鉴赏评论(第一、二课时)课前预习:阅读全文,查找生字词的读音和说明。
做好预习,自己疏通文意,熟读会写生字词。
了解作者情形,初步体会感受这两篇文章。
相关课程标准:“体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白得、分析要紧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文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朗诵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白得大体内容。
注重积存、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习目标:一、赏析《口技》正面描述与侧面衬托表现事物精妙的写作技术。
二、体味比喻、通感修辞的作用。
3、明白得《《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的观点,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赏析《口技》正面描述和侧面衬托手法及其表现成效。
教学难点:运用《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的观点,尝试评析其他文学作品。
评判任务:一、学习用比喻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的适应,提高试探能力。
二、体味比喻、通感修辞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播放视频《洛桑学艺》中口技仿照的片段。
)二.自主学习:预习功效展现:(导学案)1.什么是口技?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术来仿照各类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类音响,这种技艺,清朝属“百戏”之一种,演出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现代口技演出,演员没必要隐身,改成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类声响,而且能够借助于动作、手势。
2.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
著有《铁崖文集》等。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
3.生字注音:少顷()夫齁声起()曳屋声()无敢哗者()叱大儿声()中间力拉()犬吠()呓语()许许()声溺()狺狺()嘿()叹4.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当是时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人有百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退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5.一字多义坐满坐肃然口技人坐屏障妙众妙必备以为妙绝绝以为妙绝群响必绝呼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呼风声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起夫齁声起夫起大呼一又一大儿醒一时齐发6.词类活用一、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3、妇抚儿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4、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名词活用作动词五、妇手拍儿声用手名词作状语六、无不伸颈,侧目用眼睛看名词活用作动词7.翻译全文:重点语句:一、京中有善口技者。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2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教学过程一、作品、作者简介:1.《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
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的。
作者生平: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
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
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他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2.作者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学者。
1910年留学美国。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二、分组讨论1.本文开头,写了妓女的“造谣言”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引用这个观点是为什么呢? 答: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强调的文学要“写实”,作“实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语滥调”的观念。
第二单元鉴赏评论(第三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2.扫除文字障碍,解决文中生字词。
3.重点阅读第二回(“明湖居听书”)。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课程标准:理解《〈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的观点,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运用《〈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的观点,尝试评析其他文学作品。
评价任务:通过阅读全文,能用作者的观点品析文学作品,提高鉴赏文学的能力和水平。
一.导入展示:1、请两位同学讲一讲《老残游记》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
2、请两位同学讲一讲阅读《老残游记》的感受。
3、老师补充:《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
小说以一位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
作者简介:刘鹗,原名梦鹏,后改名鄂,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后寄籍山阳(今淮安)。
出身官僚家庭,其父刘成忠官至布政史,有政声。
鄂虽纵览百家,博学多才,从小有大志;但仕途不得意,遂转而留心经世之学,曾从事数学、医学、水利、机械、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还是我国最早收藏和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
他观察时事尤其犀利,早年曾在扬州行医,后改行经商,后因治河有功,被保荐以知府任用,曾上书建议修筑铁路,利用外资开采山西煤矿,兴办实业,时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责,视为汉奸。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自传体的未竞之作,也是他的传世名作。
解放前后国内出版的《老残游记》的版本多达46种,日、英、美、苏等国都有它的译本出版。
二.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讽(fěng)嘲虐(nüè)政陵(líng)嵯峨(cuōé)价(jie)嗤嗤(chī chī)溜(liù)澎湃(péngpaì)孑(jié)熨(yùn)斗千仞(rèn)周匝(zā)譬(pì)喻2、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