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3课时小猫钓鱼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数字0-10的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1. 数字0-10的认识: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能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2. 数数和计算: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学会数数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字0-10的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猫钓鱼的故事书,数字卡片,计算器。
2. 学具:彩色笔,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新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数数和计算,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4.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 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小猫钓鱼2. 内容:- 数字0-10的认识- 数数和计算- 生活中的数学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0-10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3课时小猫钓鱼北师大版》的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的认识练习》(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练习》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倍”的概念,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加深对倍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5的乘法和除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倍”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倍”的概念,掌握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倍”的概念,掌握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倍”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摆放实物或者画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倍”的概念。
3.练习: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加深对倍的认识。
4.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倍的认识练习1.倍的概念:什么是倍?2.求倍数的方法:用乘法求倍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3整理与练习(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3整理与练习(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对于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自主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了解相关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每个人能吃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例子,如2/3 × 4/5和3/4 ÷ 2/5,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双彩乡中心小学备课活页
课 题 一个数乘分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
,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随堂反思
一、复习。
5101⨯ 185⨯ 27
3
⨯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5
3
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35
3
⨯ 问:35
3⨯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5
3或求
5
3
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5
3
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
21表示;式子为:2153⨯。
说明:2
1
53⨯是求53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53的21是
多少。
板书:求53的2
1。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53千克,3
2
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
3253⨯ ,问:32
5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53的3
2。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
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5375⨯ 4
38⨯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5
121⨯。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2
1
公顷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 问:
2
1
公顷的51是什么意思?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
21的5
1
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10
1
52115121=⨯⨯=⨯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 问:已经求
21公顷的51是521
⨯公顷,那么2
1公顷的53应
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
10
352315321=⨯⨯=⨯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5
235233253=⨯⨯=⨯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