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新年的礼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16 新年的礼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自己进步的情况,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真诚虚心和积极进取的情感和态度。
2、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通过“为同学喝彩”,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尝试用多种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自己进步的情况,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教学难点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新年即将来到,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自己动手制作一张“新年贺卡”,现在我们来各自欣赏一下。
学生制作的贺卡展示。
(点评: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他们花了很多的工夫所完成的作品更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
所以设计这一开场,既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展示欲望,同时也为我们从上节课过渡到本节课做好了一个前后衔接。
)师:在这些精美的贺卡上怎么都没写字呀,那是为什么呢?生:想送给家人,让爸爸、妈妈给我写上几句话。
生:我想让同学给我写几句话。
生:我想让老师写几句话。
师:看来同学们都希望别人能在这张卡上写上他们送给你的希望和祝福,是吗?(点评:在上堂课布置制作贺卡时,特意规定学生只做卡不写字,其实也是为这节课作的准备。
)2、家长、老师眼中的你师:同学们,想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的老师在新年来临之际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吗?先来猜猜。
(播放采访录象)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老师特地在课前与你们的家长、任课老师进行了一次沟通。
我们一起去看看。
谈话的主题:在您眼里,您孩子从幼稚园升入小学一年来有些什么改变?有什么希望或要求吗?(点评: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在课前与部分家长沟通了一下,拍摄一段现场录象,也为了给孩子一些新奇一些惊喜。
要知道能在屏幕上看到、听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是很骄傲的,或许中间也会讲到一些缺点,这也正好可以以此来考察孩子对于批评的正确的态度,作好一定的引导工作。
16《新年的礼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学会总结和欣赏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方式祝福他人,懂得应该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3. 引导学生定出可行的新年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学会总结和欣赏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定出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设计意图:《新年的礼物》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总结一年的成长,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学会感谢帮助自己的人,送出新年祝福;树立可行的目标,对于新生活满怀期待。
它是对小学第一学期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小结,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整理和反思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准备:彩色卡纸、彩笔、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精美贺卡师:孩子们,你收到过精美的贺卡吗?收到时喜欢吗?你们想不想在新年到来之际,用美丽的贺卡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心愿呢?(设计意图:通过精美的贺卡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活动一:祝贺送给自己1.师:孩子们,我们上节课谈到了自己一年的变化和收获,你们为自己成长感到自豪吗?那么,我们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卡纸,给自己制作一张祝贺卡吧。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说“收获”的基础上,写“祝贺卡”给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
)2.想一想,我祝贺自己哪些方面的成长?3.看一看,祝贺卡怎么写。
(设计意图:进一步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总结自己的进步。
)4.读一读,自己的祝贺卡。
5.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自己的成长,认识自己的进步,进一步悦纳自我,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活动二:祝福送给他人1.过渡孩子们,在祝贺自己进步的同时,你还有想感谢的人吗?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什么呢?2.教师示范,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感谢帮助自己成长的人。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6《新年的礼物》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年的礼物》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中的第四个课题。
导学目标:1、主动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学会自我反思,探求收获的途径,感受身边的温暖。
3、勇于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激励自己前进。
导学重点:主动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
导学难点:勇于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导学用具:课件、自制一张“新年贺卡”,不要写任何的字。
导学课时: 2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新年即将来临,大家是不是挺开心呢?那么在新年里会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呢?最让你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对!新年礼物!可是文中的小学生收到的新年礼物却和我们不一样,大家是不是特别惊奇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16 新年的礼物活动一:新年的收获1、利用课件,展示文中的插图(66面),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小学生在新年之际都有哪些收获?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2、分组讨论交流3、每组抽一名学生发言,其余学生可补充说明4、教师小结:是呀!大家在这一年里都有很多收获,实际上这些收获都是我们大家辛苦的见证,也是我们新年的最好礼物!但愿大家每天都有一点儿收获,愿这些收获伴随着我们快乐的成长!活动二:收获哪里来同学们,我们时时都有收获。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这些是从哪里来的?1、利用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67面),引导学生感悟:图中的小学生,他们的收获分别来自于哪里?2、分组交流3、抽生展示,及时评价4、师生共同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收获都与自己的努力奋斗分不开,但更需要他人的帮助,比如说:爸爸妈妈的鼓励,老师的教育,伙伴的帮助及其生病时医生的看护等等。
所以说我们身边处处有温暖,温暖无处不在。
我们要把拥有的温暖散发出去,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在感到寒冷。
5、拓展:把自己新年的收获及收获的来源分享在小组里,比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新年的礼物》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设计出既富教育性又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教案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新年的礼物》。
一、设计意图新年是孩子们非常期待的节日,因为它充满了欢乐和惊喜。
我将课程设计成以新年礼物为主题,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礼物的意义,学会感恩和分享,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新年的传统习俗,感受新年的气氛。
2. 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学会分享和祝福。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礼物的意义,学会感恩和分享。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感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新年礼物、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新年礼物,可以是自制的小作品或购买的小玩具。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收到的新年礼物,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新年的传统习俗,如拜年、送礼物等,让他们了解礼物的意义。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卡片和彩纸制作一份新年礼物,并写上祝福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礼物的意义,学会感恩和分享。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感谢。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新年的礼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学会了感恩和分享,也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祝福语的表达还不够流畅,今后我将继续引导他们进行练习。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们参与活动,让他们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氛,共同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是核心,我必须确保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新年的气氛,并能够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新年的礼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年的礼物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于礼物的尊重和感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新年的礼物的认识;2.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对于礼物的尊重和感恩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2.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物体展示给学生一个关于“礼物”的引入,引发学生对于礼物的思考。
Step 2:导入与情境分析(10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介绍新年的礼物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新年对于礼物的期待。
老师引导学生讲述在新年期间收到或赠送的礼物,同时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Step 3:阅读故事(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新年的礼物》故事,并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作者传达的信息。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进行朗读,并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理解。
Step 4:讨论与分享(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故事中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对于礼物的看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看待礼物的? - 为什么人们在新年期间互赠礼物? - 礼物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Step 5: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角色卡片,并布置角色扮演任务。
学生根据角色卡片上的信息,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角色理解和对于礼物的态度。
Step 6: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布置探究任务:“你愿意为朋友准备什么样的新年礼物?为什么选择这个礼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思考自己的回答。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讨论中选出一个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评价。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做一些小结和思考。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6《新年的礼物》新版教案教学设计《新年的礼物》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新年的收获,为自己和同学的成长感到快乐,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2、通过分享交流新年的收获途径,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同学。
3、知道自己的进步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收获的各种方法及途径,认识自我,了解同学。
教学难点:知道自己的进步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课件。
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新年收获。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收获哪里来做出初步了解,了解自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年的收获一、谈话导入(一)师:同学们,新年到来了。
你们都期待收到了那些礼物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
(板书:新年的礼物)。
师:有的同学期待收到玩具,有的同学期待收到图书,我感觉还有的同学想收到父母长辈的表扬和鼓励。
二、家长眼中的你1、师:同学们,想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在新年来临之际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吗?2、(播放采访录像)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老师特地在课前与你们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
我们一起去看看。
3、送给学生父母给他们的贺卡,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每一份贺卡上面,父母都给予咱们那些肯定和赞许呢?4、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听了爸爸妈妈对你们的评价以后,有没有什么要说的?(可以选两个比较有典型性的学生)。
三、分享自己的收获收到了表扬和奖励呢?是因为你们长大了,收获了许多的知识,学会很多技能,有了自己的收获。
例如我们课本上的小朋友们学会了洗衣服、读了很多书、身高增长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收获。
1、师:你认为自己在一年中有哪些收获呢?(继续板书:收获)2、同学们拿出自己提前写好的收获星全班分享自己的收获,——学会唱歌的同学在现场给同学们唱一唱,学会朗诵的同学诵读一段诗歌等等。
师生给予评价。
3、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4、小结:真心为你们高兴,在不同的方面都有不同的进步,也请大家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同学的进步。
第16课新年的礼物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学习正值中国传统春节的时期,理解年节的文化背景: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能够理解和掌握“新年的礼物”这个主题的内容。
3. 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春节的意义和习俗。
2. 学生能够借助课本,或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一些中国春节的习俗。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新词汇,能够使用文本中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感觉。
2. 借助教师的启发,学生学会通过比喻和类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1、复习新年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春节的问题,展开讨论,梳理共同的认知。
2、介绍新年的礼物这一话题,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礼物方面的词汇:gift, wrap, ribbon, card等等。
3、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收到的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什么样的礼物会令他们的感觉到受到了尊重和认可。
二、阅读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阅读并理解篇章。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图片和发问的方式,向学生提供预备知识和背景信息,让他们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2、学生阅读文章,找出中心思想。
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直接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必过度关注意外的细节。
3、学生再度阅读文章,找出答案:为什么小猴子很喜欢收到年礼,他得到了什么样的礼物,对于这个新年礼物,他感觉到了什么?4、比较各组答案,让学生讲述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带领学生概括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身临其境1、草拟角色扮演的场景,让学生有主动地表达出自己的话语和行动来:小组合作完成小猴子收到了什么礼物和如何表示感谢的情景的模拟演示。
2、让学生上台,扮演小猴子,给观众展现他得到一份新年礼物的兴奋和感激。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新年的礼物》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年的礼物与普及爱心文化;2.正确理解“爱心的意义”;3.能够阐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带领学生认识爱心的种种表现形式;2.通过学习新年的礼物引发对于互帮互爱的认知;3.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心情感。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爱心的含义;2.如何让学生真正感知到爱心的存在。
教学策略1.以试探性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2.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礼物的兴趣;3.进行自由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信任感。
教学过程预先准备1.教师准备好道德与法治第16课新年的礼物;2.将新年礼物故事展示给学生。
活动一:引入1.老师问学生:“大家喜欢收到礼物吗?为什么?”;2.学生进行回答,并且,问一些追问的问题,比如:“你们收到礼物会有什么感受?”活动二:主题展开1.教师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导入,做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使学生对于新年的礼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老师让学生仔细看故事,归纳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情节;3.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新年礼物,让同学们自由品尝、评价;4.鼓励学生找出新年礼物中主人公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居民小区的爱心。
活动三:文化感知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究居民小区的人们是如何触发他们的爱心的;2.学生自由交流,寻找其中包含的道德意义、家庭互助和其他相关文化;3.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份新年礼物,准备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活动四:学习反思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互相评价,交流学习经验;2.教师鼓励学生谈论“新年的礼物”课程对于自己的意义。
总结本节课的重心在于从新年礼物中感知到爱心,明白爱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的种种形式。
让学生能够了解周围的互帮互爱,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心情感,从而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新年的礼物》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6、新年的礼物》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新年的礼物》是《道德与法治》第一册的最后一课,是对整册内容的整理与归纳。
本课通过“会读很多书了、学洗衣服了、长高了……”等具体而细微的小事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生活技能、身体变化等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并能为此高兴。
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自己在这一年里的进步,发现新收获、悦纳新收获。
本课的教学要从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微观”事件出发,重在以整理、反思的角度开展教学。
让孩子意识到进小学后的新收获,分析原因,学习反思。
二、学情分析入小学第一学期是学生进步巨大的一个学期,每个孩子都收获满满。
但是,一年级的孩子缺乏反思、整理的能力,发生以上变化而不自知,或知之甚少,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意识到这种变化,并且由点及面、归类整理,让孩子进而产生正向激励,为进入下学期打好基础。
学生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对于他人的帮助往往容易忽视。
教学中要加以正确引导,通过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忆,从而学会感恩。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故教学中辅以手指卡、优秀作业展示等内容,支撑学生的回忆与反思。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生活技能、身体变化等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并能为此高兴。
2.知道自己的进步不仅来自自己的努力,而且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激励自己继续进步,逐步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学习反思,初步具有反思、整理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自己各方面的成长与变化,知道自己的进步有多种原因。
教学难点: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学习反思,初步具有整理生活的意识。
《新年的礼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互赠新年贺卡,感受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为别人送出祝福,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3.许下新年心愿,树立今后的成长目标。
二、教学重点许下新年心愿,树立今后的成长目标。
三、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感受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自己做贺卡1.引导:上节课,同学们都收到了新年礼物,也给新年送出了礼物。
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礼物记录下来,做成精美的贺卡呢?2.学生做贺卡: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一张给自己,一张给他人)3.小结:自己做贺卡,写上几句心里话,这是对一年来自己收获的祝贺,也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谢。
(板书:许下心愿)活动二:贺卡送给谁1.我们的许愿墙。
(1)把送给自己的贺卡,贴在班级许愿墙上。
(2)同学们在许愿墙前,分享许愿卡的内容。
2.小记者在行动:互送贺卡,(1)同学间采访:请问你把贺卡送给谁?为什么?(2)同学当堂把贺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3.邮寄贺卡:把贺卡放进课前在家写好的信封里,在老师和家委会的帮助下进行邮递。
4.小结:在大家的合作下,我们给自己,给他人送出了贺卡,说出了心里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新年的温暖吧。
(板书:送出祝福)活动三:心愿大比拼1.除了送贺卡,我们还可以怎样表达新年的心愿?2.小组合作:我们还可以……3.班级分享各自表达心愿的方式。
4.播放画面:国内外的小朋友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新年愿望的。
5.引导:你觉得在新年送出许下心愿,表达愿望,有什么好处?(感受浓浓的年味,在寒冷的冬季感受温暖。
)6.小结:是呀,冬天的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我们之间彼此帮助和关爱,能够使冬天变得温暖。
(板书:感受温暖)活动四:储存心愿卡1.许愿瓶。
(1)把自己的许愿卡从许愿墙上摘下来,放进班级的许愿瓶里封存。
(2)制定计划:为了实现心愿,我该如何做?(3)学期末打开许愿瓶,看看自己的心愿完成了没有。
《新年的礼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互赠新年贺卡,感受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为别人送出祝福,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3.许下新年心愿,树立今后的成长目标。
二、教学重点
许下新年心愿,树立今后的成长目标。
三、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感受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己做贺卡
1.引导:上节课,同学们都收到了新年礼物,也给新年送出了礼物。
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礼物记录下来,做成精美的贺卡呢?
2.学生做贺卡: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一张给自己,一张给他人)
3.小结:自己做贺卡,写上几句心里话,这是对一年来自己收获的祝贺,也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谢。
(板书:许下心愿)
活动二:贺卡送给谁
1.我们的许愿墙。
(1)把送给自己的贺卡,贴在班级许愿墙上。
(2)同学们在许愿墙前,分享许愿卡的内容。
2.小记者在行动:互送贺卡,
(1)同学间采访:请问你把贺卡送给谁?为什么?
(2)同学当堂把贺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3.邮寄贺卡:把贺卡放进课前在家写好的信封里,在老师和家委会的帮助下进行邮递。
4.小结:在大家的合作下,我们给自己,给他人送出了贺卡,说出了心里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新年的温暖吧。
(板书:送出祝福)
活动三:心愿大比拼
1.除了送贺卡,我们还可以怎样表达新年的心愿?
2.小组合作:我们还可以……
3.班级分享各自表达心愿的方式。
4.播放画面:国内外的小朋友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新年愿望的。
5.引导:你觉得在新年送出许下心愿,表达愿望,有什么好处?
(感受浓浓的年味,在寒冷的冬季感受温暖。
)
6.小结:是呀,冬天的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我们之间彼此帮助和关爱,能够使冬天变得温暖。
(板书:感受温暖)
活动四:储存心愿卡
1.许愿瓶。
(1)把自己的许愿卡从许愿墙上摘下来,放进班级的许愿瓶里封存。
(2)制定计划:
为了实现心愿,我该如何做?
(3)学期末打开许愿瓶,看看自己的心愿完成了没有。
2.情境辨析:他们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呢?
3.全班研讨,查找原因:
(1)半途而废;(2)没有按计划实施;(3)怕困难……
4.引导:怎样做才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
5.学生调整自己的计划。
6.小结:许下心愿不难,贵在坚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相信同学们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关爱下,在来年一定会实现愿望,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