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拉丁美洲学案-教育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644.00 KB
- 文档页数:11
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设计第一篇: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设计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设计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设计本节内容是美洲中和北美同样重要的一部分,重点掌握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1、知识目标(1)、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古巴岛、火地岛、麦哲伦海峡的位置,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的位置(2)、拉丁美洲东西地形是差异。
(3)、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4)、拉丁美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5)、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2、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
(2)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4)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教学重点1、拉丁美洲的范围和国家分布2、拉丁美洲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分布教学难点拉丁美洲范围分布的空间概念本节概况也是学生在初中就已涉及过的知识,关键是读图要求比初中有所增强,希望通过本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世界地理的更好掌握。
1、传统式的讲授法和启发式方法运用。
2、现代电化教学法尝试。
3、趣味性教学法探讨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进行新课看拉丁美洲地图,首先我们来看拉丁美洲的位置。
1、位置:(板书看拉丁美洲投影片)师:拉丁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上?(西半球上!)师:(板书西半球上)看图: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它的西边靠什么(太平洋!)师:东边临什么洋?(指图)生:大西洋!师:南端隔什么海峡与南极洲相望?生:德雷克海峡。
师:本区大部分在南纬50°和北纬30°之间,赤道穿过本区南部?北部?还是中部?生:中部!师:(板书:赤道横中),从本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同学们不难判断: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热五带中的那一带?生:热带。
拉丁美洲概况复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识别该区域内部的地理事物。
2.学会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
3.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4.掌握巴西的自然及经济状况重难点:拉丁美洲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学法指导:会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地图分析拉丁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主预习:一、位置与范围1.范围: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指_______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_______以南的墨西哥、______地峡(中美7国)、_________群岛(12个地区和13个国家)和整个的______洲(12个国家和1个地区)。
由于多数国家的语言属于拉丁语系,所以泛称______美洲(图)。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位置:(1)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道横穿北部,大部分为热带,温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
(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邻_______,西濒_______,北部为__________海和_______湾,南部以_________海峡为界与南极洲相望,是各大洲中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高原:________高原、______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高原山地:____________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平原:________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平原。
岛屿:北部:_________群岛;南部:______岛地峡:_______地峡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2.气候拉丁美洲湿热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其原因:(1)______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面积位于热带。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世界区域地理拉丁美洲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2.了解拉丁美洲主要国家及其首都3.掌握巴西的自然及经济状况◆图表落实1.在拉丁美洲图中填注:(1)标出经纬度;(2)用代号标出所在位置:A.巴拿马运河、B.墨西哥湾、C.加勒比海、D.西印度群岛、E.火地岛、F.麦哲伦海峡、G.德雷克海峡;(3)填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四国及其首都;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巴西高原、安第斯山、潘帕斯草原。
(4)用//////表示热带雨林的范围;标注石油、银、铁、铜、剑麻、咖啡、蔗糖的主要出产国。
用\\\\\\表示人口分布较集中区。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填注下列地理事物序号:①亚马孙平原、②巴西高原;③亚马孙河、④巴拉那河;⑤圣保罗、⑥里约热内卢、⑦巴西利亚、⑧伊泰普水电站。
(2)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B地的气候是____气候。
(3)试分析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2)热带草原热带雨林(3)流域面积广,汇人的支流多,降雨量大3.标出典型区域名称加勒比海麦哲伦海峡巴西东南沿海学海导航一、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约在30ºN~55ºS之间,这种纬度位置决定了该洲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海陆位置: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部有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位置的重要性:其陆地是联系南、北半球的陆上通道,巴拿马运河与麦哲伦海峡又是联系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上通道。
二、范围[读图识记]1.范围(南美洲、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2.赤道,南、北回归线;3.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4.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水电站北美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与拉丁美洲、中美洲等概念的区分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为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高二文科地理——拉丁美洲学案一、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河流:①河,②河。
运河:③运河。
海峡:④海峡;⑤海峡。
2、岛屿:a 岛,b 岛,c 群岛。
3、图1标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4、图1用红笔描画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40°S、60°W等几条经纬线,并熟悉穿过本区的地理事物。
5、写出图2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国家 A B C D城市 E F G H J二、读拉美地形图1、地形名称:A ,B , C ,D 。
2、说明本区地形特征三、读拉美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1、气候类型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洋流流向3、结合亚马孙流域地形图,探究亚马孙流域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及亚马孙河是世界最大河的原因。
4、简述图中大陆西岸的气候带F、G、H特别狭长的原因5.指出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的主要因素。
6、P处气候类型与A相同,但原因有何不同?7.据下图说明南美洲400S以南大陆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其原因8、与非洲相比,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何不同?为什么?例析1下图表示南美洲部分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所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为、。
说明造成A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温19.8℃,7月月均温8.5℃,年降水量912 mm。
简述B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因素。
1.图中①处是一个大型能源基地,它是()A.油田B.煤矿C.核电站D.水电站2.该国与印度相比较,相同的地理特征是()A.全国气候炎热,一年中干、湿季节分明B.高原海拔不高,适宜发展种植业C.工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D.都是世界茶叶和咖啡主要出口国(2008年南京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回答3~5题。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拉丁美洲学案拉丁美洲学习目标1.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2.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3.主要河流: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
4.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5.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6.巴西的人口、城市和经济||。
7.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的河流、地形区||。
8.能够在图上指出主要气候区的分布||,能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9.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的重要地位||。
10.能够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一、位置与范围(P55 2-2-65拉丁美洲政区图)1、范围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美国以南的墨西哥、中美地峡(中美7国)、西印度群岛(12个地区和13个国家)和整个的南美洲(12个国家和1个地区)||。
由于多数国家的语言属于拉丁语系||,所以泛称拉丁美洲(图)||。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位置(1)经度:位于35oW-80 oW—115 oW之间||,纬度:55 oS -32 oN之间||。
赤道横穿北部||,大部分为热带||,温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
(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邻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部为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南部以德雷克海峡为界与南极洲相望||,是各大洲中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南北多岛屿(东西分异||,南北相间)(1)南北两端岛屿众多:拉丁美洲有众多的岛屿||,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①北部:以西印度群岛为主||,广泛散布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之间||。
其中最大的岛屿为古巴岛||,岛上盛产甘蔗||。
其次为海地岛||。
海地岛西的国家海地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东部国家多米尼加西班牙语意为“星期天、休息日”第三大岛牙买加岛||,牙买加也是世界上第三大铝土矿出产国||。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与其他地区的接壤;(2)掌握拉丁美洲的主要国家、首都及人种特点;(3)了解拉丁美洲的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4)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拉丁美洲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资料,分析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拉丁美洲的发展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拉丁美洲地理、文化和历史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心拉丁美洲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地区的接壤;(2)讲解拉丁美洲的名称由来及范围。
2. 拉丁美洲的主要国家、首都及人种特点(1)列举拉丁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2)分析拉丁美洲的人种特点,如混血人种的比例等。
3. 拉丁美洲的经济特点(1)介绍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历程;(2)分析拉丁美洲的资源丰富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3)讲解拉丁美洲的主要农产品和出口产品。
4. 拉丁美洲的文化特点(1)介绍拉丁美洲的文化交融现象;(2)讲解拉丁美洲的主要文化节日,如狂欢节、桑巴舞等;(3)分析拉丁美洲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5. 拉丁美洲的历史特点(1)讲解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历史;(2)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过程;(3)介绍拉丁美洲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首都及人种特点;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拉丁美洲的经济特点,文化交融现象,历史发展脉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
2. 教学手段:地图、图片、多媒体课件、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拉丁美洲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地理分区——拉丁美洲【知识构建与应用】一、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围(1)在图中标出东西经符号(2)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美洲的、、群岛以及洲。
(3)写出海域名称:A________洋;B________洋;C_____________海;D湾;E 海峡;F___________海峡。
一、在上图中标出以下信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西风带、拉丁美洲附近海域的洋流二、填写图中数字代表的气候类型:1、气候【课堂练习】(2016年高考课标3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分)(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分)【课后练习】(2011年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00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 .技术力量较雄厚 B .气候条件较优越 C .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 .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 .专业化水平较高B .科技投入较大C .劳动生产率较高D .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 .加大科技投入B .扩大种植面积C .增加劳动力投入D .加大化肥使用量(2013年新课标卷I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拉丁美洲教案》篇一:拉丁美洲教案拉丁美洲考纲1、掌握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2、理解拉丁美洲气候类型的成因,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3、了解拉丁美洲矿产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热带雨林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考向分析1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2结合亚马孙流域的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3结合拉丁美洲区域图考察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洋流等知识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气候的分布和地形质检单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学生对气候特点的掌握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部分是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目标1、根据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2、结合拉丁美洲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出拉丁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3、通过拉丁美洲人文地理的学习,比较分析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评价设计1、通过作图检测学生对目标一的完成情况,方式是同桌互查的方式,使一半以上同学准确作图。
2、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目标二检测情况。
3、通过完成表格及做《导与练》P196页习题1,完成对学生目标三的检测。
教学过程导入:这里是古老而又神秘的大陆,这里气候特点是湿热,这里有热情奔放的舞蹈,有令人狂热的足球,是生物的世界,是探险家梦寐以求的地方,这里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和我们说的南美洲有什么联系呢?展示材料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拉丁美洲就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洲通过材料找到拉丁美洲的组成和纬度范围,理解拉丁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关系,拉丁美洲包括南美洲下面,我们就跟随地理的视角走近这片神秘而又古老的大陆展示学习目标1、根据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拉丁美洲学习目标1.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2.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3.主要河流: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
4.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5.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6.巴西的人口、城市和经济。
7.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的河流、地形区。
8.能够在图上指出主要气候区的分布,能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9.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的重要地位。
10.能够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一、位置与范围(P55 2-2-65拉丁美洲政区图)1、范围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美国以南的墨西哥、中美地峡(中美7国)、西印度群岛(12个地区和13个国家)和整个的南美洲(12个国家和1个地区)。
由于多数国家的语言属于拉丁语系,所以泛称拉丁美洲(图)。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位置(1)经度:位于35ºW-80 ºW—115 ºW之间,纬度:55 ºS-32 ºN之间。
赤道横穿北部,大部分为热带,温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
(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邻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部为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南部以德雷克海峡为界与南极洲相望,是各大洲中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南北多岛屿(东西分异,南北相间)(1)南北两端岛屿众多:拉丁美洲有众多的岛屿,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①北部:以西印度群岛为主,广泛散布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之间。
其中最大的岛屿为古巴岛,岛上盛产甘蔗。
其次为海地岛。
海地岛西的国家海地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东部国家多米尼加西班牙语意为“星期天、休息日”第三大岛牙买加岛,牙买加也是世界上第三大铝土矿出产国。
西印度群岛:分为三组(不同成因)类型:大安的列斯群岛多属大陆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多属火山岛;巴哈马群岛由一些小岛和众多的珊瑚礁组成。
西印度群岛上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面积较大。
西印度群岛种植甘蔗条件优越:位于低纬,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
每年6月—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5月为干季。
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
岛上广泛种植甘蔗、咖啡、可可、烟草、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特别以生产甘蔗著名。
西印度群岛具有种植甘蔗的良好自然条件,①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保水性和通气性良好,下层是肥沃的火山土。
②在甘蔗生长后期和收割期,适逢干季,既便于收割,又能提高甘蔗的含糖量。
古巴的蔗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蔗糖出口量占世界前列。
过去,古巴有“世界糖罐之称”。
②南部:南美洲南端岛屿也较多,最大的是火地岛。
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为麦哲伦海峡,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在海峡航行时,夜晚曾见南边岛屿上升起一个个火柱(这是印第安人点燃的烽火),因此这个岛屿也就被称为“火地岛”。
乌斯怀亚:位于火地岛南端港口城市,是阿根廷火地岛区的行政中心,世界最南的城市,该港是阿根廷和其他国家去南极考察的后方基地,考察船都在这里补充燃料和食品。
乌斯怀亚城(55°S、68°W)。
合恩角:南部群岛的最南点就是闻名世界的合恩角,其经过的经线67ºW)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
麦哲伦海峡: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有一条十分迂回曲折的海峡。
因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首先由此通过进入太平洋,而得名。
是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
因为航道曲折艰险,自从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来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一般不再经过这里。
(它的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东段又从西南折向东北,自西至东,拐了一个直角弯。
中、西段的海岸也很曲折。
两岸陡壁耸立、海岬、岛屿密布。
峡中风大多雾,潮高流急,多旋涡逆流,海上时有浮冰,不利于航行。
峡湾曲折,长563千米,最窄处宽仅3千多米。
风大流急,航行困难。
)(2)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巴拿马境内。
连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
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航程,有“世界桥梁”的美誉。
①中美地峡(中美洲):在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
它连接了北美和南美大陆,有“美洲大陆桥梁”的称号。
该地区又叫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7个国家。
它们以农业为主,盛产香蕉和咖啡。
巴拿马、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有“香蕉国”之称。
咖啡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的经济支柱。
②巴拿马运河:A.位置: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巴拿马境内,大致西北东南走向。
图巴拿马运河剖面B.通航能力:它是凿通河流的分水岭而建成的。
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
可通航5万一10万吨级轮船。
船只通过运河,先要经过三道水闸,把船只升高26米;离开运河时,再经过三道水闸,把船只降到与海面相同的高度。
船只航行在运河上,好像越过一座水桥。
这种运河被称为水闸式运河。
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
C.历史:巴拿马运河是 1880年由法国最先动工开凿的。
1901年美国与巴拿马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由美国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永久租让权”。
美国在运河区驻有军队,建立了军事基地。
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根据 1977年美巴两国签署的新“巴拿马运河条约”,巴拿马运河于 2019年底全部归巴拿马所有。
D.作用(意义):缩短航程14500千米。
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航程,有“世界桥梁”的美誉。
如使纽约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程缩短了约14500千米。
④世界三大运河比较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内部所属国家巴拿马埃及德国避免绕行航线麦哲伦海峡好望角缩短航程14500千米。
8000-10000千米370~650千米两端港口科隆、巴拿马城塞得港、苏伊士(陶菲克港)布伦斯比特尔科克港、基尔港沟通的海洋太平洋与大西洋(加勒比海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红海)北海与波罗的海凿通的地峡中美地峡(巴拿苏伊士地峡日德兰半岛南部马陷落带)(3)山地纵列分布,高原、平原相间排列(P56 2-2-67拉丁美洲地形)①西部安第斯山脉:拉丁美洲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高大、绵长,全长9 000多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它的形成是由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山间有盆地高原,并多火山和地震。
①南美大陆的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由北向南依次为:奥里(利)诺科(克)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其中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由亚马孙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铁矿资源丰富。
拉普拉塔平原主要位于阿根廷境内,草原广阔,有大面积的草原牧区,牧牛(肉牛为主)业发达。
2、气候:湿热为主的气候(1)拉丁美洲气候的突出特点是湿热。
(P56 2-2-68拉丁美洲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①热: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热,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20℃以上,除山地地区外,拉丁美洲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大于 0℃;②湿:拉丁美洲周围海洋面积广阔——湿,大部分地区降水在1000 mm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大洲东侧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使得湿热的气候特点更加突出。
(2)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P57 2-2-69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图)拉丁美洲热带范围广大,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东面迎风地带、巴西高原的东南迎风坡);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西侧),温带气候面积较小。
西部山区为垂直变山明显的高山气候。
拉丁美洲西侧太平洋沿岸有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
这是由于山地紧逼海岸,使得热带沙漠只能沿海岸南北延伸,西侧秘鲁寒流的影响使得沙漠大向北延伸。
30ºS-40ºS西岸狭窄地带为地中海气候,40ºS以南西岸狭长地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巴西高原南部和拉普拉塔平原东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拉普拉塔平原西部为温带草原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温带沙漠气候。
(3)拉丁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明显①安第斯山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气温、降水变化明显,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属于高山气候。
②受西部山地直逼海岸的影响,大陆西侧气候南北狭长,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只分布于大陆西侧的沿海狭长地带,呈现出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分变化规律。
③安第斯山脉南段(40ºS以南)的东西两侧气候明显不同,也是受地形的影响所致。
山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十丰富,为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山地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④广阔的亚马孙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气候湿热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温和。
试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四方面分析拉丁美洲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A.从纬度位置看:拉丁美洲热带面积广阔(南美大陆北宽南窄呈倒置的三角形,赤道穿过北部较宽广部位),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B.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赤道两侧的信风均来自大西洋,含有大量的水汽;C.从地形的角度看,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湿润气流受安第斯山的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D.从洋流的角度看:东侧为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⑤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与西印度东侧(还有澳大利亚东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气候,都是因为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和暖流增温增湿的同时,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3、水文:世界最大河流(1)水文特征:拉丁美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2)三大河流及分布:主要河流由北向南依次为: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
它们的中下游都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
(3)亚马孙河:世界上水量最大(尼罗河的50倍以上)、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全长6 400多千米,为世界第二年河。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向东注入大西洋,河口正好位于赤道上(50ºW,0º)。
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大,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但由于流域内人口稀少,利用率低。
(3)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它位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段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
海拔3800多米。
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为“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