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蛋白血症的生化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4
血液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XX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血液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的知识,欢迎阅读。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4.血清碱性磷酸酶5.血清白蛋白测定6.血清白蛋白测定7.球蛋白8.A/G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13.ALT/AST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21.尿素测定22.肌酐测定23.尿素测定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25.乳酸脱氢酶测定26.血清肌酸激酶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29.钾测定30.钠测定31.氯测定32.钙测定33.葡萄糖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
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 H增高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清道夫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表面,介导修饰LDL(包括氧化LDL和BVLDL)从血液循环中清除。
其表达不受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调节。
2.残粒受体:能识别ApoE,是清除血液循环中CM残粒和β-VLDL残粒的主要受体,它也能结合含ApoE的HDL,又称为ApoE受体。
3.血浆脂蛋白: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难溶于水,不能直接溶解在血液里被装运,在血浆中它们是与特殊的载体蛋白和极性类脂(PL)结合成微溶于水的一类球形大分子复合物微粒而被运输,这种复合物称为血浆脂蛋白。
4.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出现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5.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时,称为水肿或水中毒。
6.P50:是指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7.酸碱平衡:机体会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排出体内多余的酸性和碱性物质,调节体液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体液PH在正常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8.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的能力,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9.心肌损伤:伴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疾病,主要包括AMI、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炎以及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10.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当心肌细胞损伤时,可大量释放至循环血液中,其血液浓度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的特异物质,其正确的检测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伴有心肌损伤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1.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游离脂肪酸(FFA)等2.氧解离曲线:以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PO2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简称氧解离曲线。
3.生物转化: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极性增加,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4.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TC和(或)TG水平升高。
1976年WHO建议将高脂血症分为六型:(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增加所致。
将血浆至于4℃冰箱中过夜,见血浆外观顶层呈“奶油样”,下层澄清。
测定血脂主要为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水平正常或轻度增加,此型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又分为Ⅱa型和Ⅱb型。
①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LDL水平单纯性增加。
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微混浊。
测定血脂只有单纯性胆固醇水平升高,而甘油三酯水平则正常,此型临床常见。
②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VLDL和LDL水平增加。
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微混浊。
测定血脂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增加。
此型临床相当常见。
(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为异常β-脂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浆中乳糜微粒残粒和VLDL残粒水平增加,其血浆外观混浊,常可见一模糊的“奶油样”顶层。
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明显增加,且两者升高的程度(以mg/dL为单位)大致相当。
此型在临床上很少见。
(4)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VLDL增加,血浆外观可以澄清也可以混浊,主要视血浆甘油三酯升高的程度而定,一般无“奶油样”顶层,血浆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水平可正常或偏高。
(5)Ⅴ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水平均升高,血浆外观有“奶油样”顶层,下层混浊,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升高,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
高脂血症的分类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1、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约占20%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生化检验应对高脂血症患者标本的处理措施及其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标本生化检验的处理措施及其价值。
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50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50名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记录两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结果:实验组处理前CK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其他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处理后的生化检验指标数据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
结论: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干扰性,通过高速离心等方法可减少干扰,保证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高脂血症;生化检验;处理措施前言根据临床研究证实,高甘油三酯症患者占高脂血症人群的70%左右[1],本文将分析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旨在探讨消除干扰的处理措施。
1 基线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本院接收50例诊断为高脂血症患者标本,作为本次实验组,此50例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浓度>3.0mmol/L。
纳入50名健康体检人员标本,设定为对照组,选入时间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
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40.61±2.2)岁。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年龄(40.5±2.2)岁。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空腹采取静脉血3毫升到真空管中。
两组基线资料如年龄以及男女比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应用日立(Hitachi)公司生产的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山东百欧DL-1000C型离心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沪械注准2017240061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沪械注准20172400609)、总蛋白(TP,沪械注准20172400607)、总胆红素(TB,沪械注准20172400637)、肌酐(Cr,沪械注准20172400617)、谷氨酰转肽酶(GGT,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1118号)、肌酸激酶(CK,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1294号)。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19作者单位:湖南 418000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罗祥青)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罗祥青[摘要]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收集的样本血清分为4份,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未稀释、稀释4倍以及稀释2倍的脂肪乳,对4份血清的生化项目进行测定。
结果 相较于第一份血清标本,另三份血清标本中白蛋白、尿素氮、血糖、r-谷氨酰基转换酶、碱性磷酸酶等值均有一定的改变。
其中第三份血清标本的总蛋白值90.3g/L 低于第二份120.8g/L,血糖值4.09mmol/L 低于第二份4.37mmol/L,r-谷氨酰基转换酶163μ/L 低于第二份171μ/L,尿素氮2.6mmol/L 低于第二份3.8mmol/L,尿酸1170mmol/L 低于第二份1950mmol/L,肌酐值45μmol/L 高于第二份32μmol/L;第四份血清标本总蛋白84.3g/L 低于第三份90.3g/L,白蛋白42.3g/L 低于第三份47.7g/L,尿酸801mmol/L 低于第三份1170mmol/L,而碱性磷酸酶160mmol/L 高于第三份150mmol/L,r-谷氨酰基转换酶172μ/L 高于第三份163μ/L,血糖4.45mmol/L 高于第三份4.09mmol/L、尿素氮3.2mmol/L 高于第三份2.6mmol/L,肌酐54μmol/L 高于第三份45μmol/L。
结论 高脂血症对于患者的磷、总蛋白以及尿酸等临床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为提供可靠检测结果,应对临床检验严格要求。
[关键词] 高脂血症;生化项目;测定结果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时,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能有效进行临床指导,但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本身疾病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生理检查结果,其中高脂血症对于临床部分生化项目检测有一定影响,如人体总蛋白、尿酸及磷等生理指标。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血清总蛋白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血清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血清前白蛋白(PA)升高:肾病综合症>500mg/L(此时ALB<30g/L)发作期 PA升高 ALB下降前白蛋白与肝病:* 早期肝脏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死亡指标降至零则预后极差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发生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热量摄入极少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进入负氮平衡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 此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中等100-160mg/L 严重<80mg/L降低: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诊断肝病,诊断急性相反应.血酯: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