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74.29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对观察组207例不良心理状态的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207例患者在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不良情绪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每位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1.2.1 心理护理的基本要求1.2.1.1 护士的仪表仪容、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护士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到着装整齐、整洁,举止大方得体,着妆清新、质朴。
1.2.1.2 交流过程中,护士不得探寻患者隐私;保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放慢语速、声调适度,中途可根据患者理解情况做适当的停顿,给患者留有一定的消化理解时间;交流的形式要随和,尽量以唠家常的方式进行,语言要口语化、大众化,切忌告诫、说教;交流要全神贯注,说听配合,要善于倾听,对患者的叙述避免否定,在举手投足间让其感受到关心和真诚。
1.2.1.3 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开展工作交流,探讨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专题讲座,丰富护士专业知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点评,使护士掌握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技巧,不断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1.2.1.4 沟通与交流作为一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落实,做到沟通交流有记录、具体实施有计划、完成之后有评估。
患者资料要保密,不可泄露患者个人隐私。
责任护士坚持每日与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制定具有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及时总结评估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
1.2.2 心理护理对策1.2.2.1 人文关怀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医院和科室的基本布局(如厕所、水房的位置,床头牌的内容,床头呼叫器的使用,医院食堂的位置等),了解掌握患者的需求,在不违反医疗原则和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
一、引言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肱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护理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2)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床上活动等。
2.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3. 肢体护理(1)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管、神经受压。
(2)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有皮肤发紫、温度降低、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5. 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1)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光等。
(3)术前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等。
三、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2. 肢体护理(1)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管、神经受压。
(2)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有皮肤发紫、温度降低、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协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