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83
101、下列疾病中,超声检查是首选且可靠性最高的是:( )D、肝内转移灶B、肝腺瘤E、炎性假瘤C、肝囊肿A、肝血管瘤102、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C、肝腺瘤A、海绵状血管瘤B、肝脏纤维瘤E、肝脂肪瘤D、肝错构瘤103、下列选项中,肝肿瘤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B、脂肪瘤D、错构瘤C、腺瘤A、海绵状血管瘤E、畸胎瘤腺瘤adenoma 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
见于乳腺、垂体、甲状腺、卵巢等内分泌腺和胃、肠、肝等处。
发育缓慢,形成局限性结节,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
由与正常腺细胞相类似的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
细胞排列也很规整,以其固有膜与周围的结缔组织间形成明显的分界,但缺少排泄管形成或异常分泌等表明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多少有些异型性。
腺瘤的间质由包括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
有不少肿瘤伴有显著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腺瘤fibro -adenoma)。
时而有恶性的腺瘤,实际上这是癌的一种。
腺瘤的发生、发育多受内分泌、神经等体内调节机构的支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些学者认为腺瘤仅是一种病理性的组织增生,而不是真正的肿瘤104、弥漫性脂肪肝的声像图表现主要有:( )①肝脏增大;②回声增高密集;③远区回声衰减;④肝内血管模糊不清D、④E、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A、①②③105、若发现患者有多囊肝,应特别注意检查的其他器官是:( )B、胰腺D、心脏E、胆囊C、脾脏A、肾脏106、肝包虫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棘球蚴和包球蚴,其声像图特征为:( )A、肝内一个或多个圆形液性暗区,壁厚而清晰,有的壁可见钙化,外壁光滑,内壁不整,大的囊腔内可见子囊孙囊,呈“囊中囊”征D、肝内管道可见挤压现象C、肝包膜可见驼峰样E、肝增大B、肝实质回声正常107、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①前者比后者大。
②前者为强回声,后方声影明显;后者为强回声,后方声影模糊。
③前者常伴胆囊壁增厚;后者无。
④前者常为多发,沿胆管分布,并可引起远端肝管扩张;而后者则单发,不一定沿胆管分布,无胆管扩张C、②④A、①②③B、①③E、①②③④D、④108、肝囊肿与肝脓肿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①脓肿是实性的,囊肿是液性的;②脓肿边缘不规则、壁模糊不清而厚,囊肿边缘清晰、壁薄;③脓肿为低回声肿块,囊肿为透声佳的液暗区;④早期脓肿内可见血流,囊肿内无血流E、①②③④D、④B、①③A、①②③C、②④109、肝癌组织发生坏死时,超声可见的特点是:( )D、肿块的后方有衰减效应B、肿块中出现边界不规则的液暗区E、肿块的后方有增强效应C、肿块中出现高回声团A、肿块中出现边界整齐的液暗区110、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多种多样,其声像图分为:( )C、等回声型A、低回声型E、以上均是D、弥漫型与混合型B、高回声型111、下列哪种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指标:( )E、AFPB、AKPC、GOTA、γ-GTD、GPT112、肝癌结节外周暗环(声晕)的病理学基础是:( )①提示肿瘤周围水肿;②提示肿瘤生长速度快;③提示肿瘤外周浸润;④提示肿瘤外周血管生长明显D、④B、①③C、②④E、①②③④A、①②③113、原发性肝癌是指:( )A、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D、肝内间质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C、肝细胞或肝内间质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E、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B、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114、转移性肝癌的声像图特征有:( )A、病灶多发、大小相近D、除病灶外肝实质的背景回声可正常E、以上均是C、病灶血供相对比原发性肝癌少B、病灶多分布在静脉侧端115、肝癌除癌灶超声表现外,最常见的继发声像图表现是:( )①压迫周围血管,肝门区病变常压迫胆管及门静脉;②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中癌栓;③肝内转移卫星病灶;④肝门和腹腔淋巴结肿大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④E、①②③④116、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要点是:( )D、前者CDFI示门静脉周围小动脉增多、增粗,部分可见搏动性细小血管进入癌栓中,后者无C、前者回声高,后者回声低E、以上说法均正确A、前者门静脉增宽明显,后者不明显B、前者不完全堵塞血管,后者则完全堵塞血管117、肝脏占位性病变二维超声不能肯定诊断时,最好用的检查方法是:( )A、多普勒超声C、M型超声B、三维超声E、内镜超声D、超声引导穿刺活检118、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见超声表现是:( )C、面团征A、牛眼征E、类囊肿征B、地图样征D、周缘裂缺征119、膈下脓肿常见并发症为:( )E、脾脓肿C、心包积液A、门静脉增宽B、右心衰竭D、胸腔积液120、在国内下列化学制剂中,最常用于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治疗的是:( )C、热蒸馏水E、无水乙醇A、蒸馏水D、冰醋酸B、热生理盐水121、肝脏回声呈地图样改变常见于哪种肝脏疾病:( )C、血吸虫病肝硬化A、肝豆状核变性B、坏死性肝硬化D、弥漫性脂肪肝E、华支睾吸虫病性肝病122、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临床表现是:( )①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傻笑;②超声表现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③血清铜蓝蛋白和游离铜减低;④角膜可见色素环(Ksyer-Fleischer)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④E、①②③④123、BuddChiari综合征的概念正确的是:( )C、肝段下腔静脉、肝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高压综合征D、肝静脉阻塞引起尾状叶增大B、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下腔静脉高压E、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闭塞A、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综合征124、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是:( )C、DSAB、超声D、MRIA、CTE、ECT125、以下选项不会引起肝脏上移的是:( )A、结肠重度扩张E、肠梗阻B、腹水D、膈下脓肿C、腹部肿瘤126、患门静脉高压症时患者可有:( )C、脾肿大A、门静脉扩张D、腹水E、以上各项均是B、在门静脉与体循环中有侧支循环吻合127、肝门部的三结构是:( )E、肝动脉、门静脉、肝门B、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C、脾静脉、门静脉、肝静脉A、肝动脉、肝静脉、肝门D、总胆管、胆囊管、左右肝管128、肝脏的四叶是:( )D、内叶、外叶、方叶、后叶B、上叶、下叶、方叶、尾叶C、前叶、后叶、方叶、尾叶A、左叶、右叶、方叶、尾叶E、左叶、右叶、前叶、后叶129、右季肋部的肿块多见于:( )①肿大的胆囊;②肿大的肝脏;③右肾上极A、①+②+③E、②D、③B、①+②C、②+③130、肝肿瘤的临床特征为:( )①腹水;②黄疸;③肝肿大;④脾肿大D、①+④E、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A、①+②(合并肝硬化可出现腹水,脾大)131、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内径超声测值参考数为:( )B、上限值为1.6 cmC、<1.4 cmD、上限值为1.5 cmE、1.2~1.5 cmA、<1.2 cm132、超声图像上,发现肝脏内部出现一个高回声团,境界清,边界不大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后方出现衰减。
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尹桂亭;闫灵芝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16(025)003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运用各种不同的影像检查手段对常见肝脏肿瘤显像情况进行比较,进一步对肿瘤作出准确定性诊断.结果:根据不同肝脏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表现,各种肿瘤影像表现实质上是不同的.结论:要充分发挥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优势,仔细观察发现不同病变的特征性表现,从而对肝脏肿瘤病变做出准确、明确的结论.
【总页数】3页(P559-561)
【作者】尹桂亭;闫灵芝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73002;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J], 刘志兰;李晓娟;王巍;刘鹏飞
2.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Ⅱ)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陈九如
3.单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王羡国
4.单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王羡国;
5.肝脏炎性病变与肝脏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松;王琨;裴敏;陈方圆;朱明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肿瘤组织形态、影像学检查事项及良恶性肿瘤超声鉴别要点和彩色多普勒表现肝脏肿瘤是常见肿瘤之一,有良、恶之分。
良性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的结构与周围的正常细胞也差不多,用显微镜看很整齐,很有序;而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大差别,用显微镜看,细胞大大小小,结构也杂乱无章。
首先用二维声像图对肝脏大小、形态进行多切面扫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血管关系,回声,有无声晕。
再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肿瘤内部以及周边是否有血流信号,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肝脏超声诊断中二维超声是基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肝脏实质和病灶的血流进行检测及分析,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二者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鉴别要点良性肿瘤①高回声型:最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少许纤维条光带。
②低回声型:肿瘤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内部有不规则小等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③混合型:多见于大血管型,为典型的蜂窝状网络结构,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
彩色多普勒表现: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流丰富,但由于瘤体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到血流信号,故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
恶性肿瘤转移性肝癌常常有原发病灶,表现为:大小、形态不一,结节回声更多样化,边界多清晰,常有声晕,可呈“靶环征”和“牛眼征”,牛眼征即瘤体内部呈高回声,周围可见较宽的无回声环,其内缘与外缘分界清晰。
转移性肝癌以等回声多见,尤以肺癌和胃癌多见;低回声以胆道癌、胰腺癌、乳腺癌、鼻咽癌多见;高回声以直肠癌、结肠癌等消化道癌多见。
彩色多普勒表现:常显示瘤体有少量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常可探及动脉频谱,动脉频谱呈高速高阻。
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肝脏是身体最大的固体脏器之一,也是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
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肝脏良性肿瘤1.1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一般可以根据病史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
典型的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常见于肝表面,增强扫描呈强化或等强化。
大多数病例无症状,偶有肝区不适。
1.2 肝囊肿肝囊肿是肝脏中的一种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通常是无症状的。
影像学上可见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无强化。
肝囊肿可以根据大小、数量和壁厚等特征进行分类。
1.3 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多与肥胖、糖尿病等相关。
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可表现为肝脏密度增高,脂肪较正常肝脏明显升高。
二、肝脏恶性肿瘤2.1 肝细胞癌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
影像学上,肝细胞癌可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像,边界清晰,常见强化。
2.2 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来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
影像学上,胆管细胞癌可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肝脏增大,肝实质密度增高,边界模糊。
2.3 肝转移瘤肝转移瘤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而来。
影像学上,肝转移瘤可表现为多个低密度灶,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可有强化。
2.4 肝胆管综合征肝胆管综合征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肝硬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结石等。
影像学上,肝胆管综合征可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远端阻塞,肝内胆管结石等。
3.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4.法律名词及注释:●肝脏良性肿瘤:指肝脏中以良性特征为主的肿瘤,一般无侵袭性和转移性。
●肝脏恶性肿瘤:指肝脏中以恶性特征为主的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影像学诊断:通过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肝脏常见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戴嘉中;沈天真;陈星荣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肝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是继肝脏血管造影、超声、核素扫描和CT之后,80年代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
其诊断原理是基于病变组织的
T<sub>1</sub>、T<sub>2</sub>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而形成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对比。
肝脏MRI的主要优点有:(1)无创伤、无电离幅射。
(2)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戴嘉中;沈天真;陈星荣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200040;200040;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常见几种肝脏占位病变磁共振成像诊断 [J], 江同祥;张胜来
2.单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王羡国
3.单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王羡国;
4.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在小儿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J], 赵南南
5.肝脏炎性病变与肝脏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松;王琨;裴敏;陈方圆;朱明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