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对中药片剂质量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二.片剂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中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治病良药。
但是,中药片剂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1 生产工艺糖衣片的常规打光方法是在闷锅结束后,打蜡粉加入片子中(每万片用量3~5g),开动糖衣锅打光,一般需15min完成。
但生产时,常因一些因素掌握不好而导致打光困难,甚至被迫停止。
报道可改用“布袋-糖衣锅”法打光,该法只需5~10min,且应用广泛。
生产复方冬凌草含片,老工艺是将冬凌草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到稠膏状后,直接与其他浸膏混合置烘箱中高温烘干,新工艺将提取液经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后,溶解在乙醇中,制粒前喷入干粉中,制粒后在鼓风机中低温烘干。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新工艺制得的含片中冬凌草甲素含量比老工艺制得者高,临床疗效更显著。
2 崩解片剂崩解迟缓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片剂崩解迟缓主要是受主药!赋形剂和生产过程的影响[3]"最佳解决办法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2%~5%羟甲基淀粉钠;在保证片剂成品质量的前提下,可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均匀压片;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另外,改进制粒方法也可改善片剂的崩解性能,如紫花杜鹃片(浸膏在颗粒中占80%)分别用混合机与喷雾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60,20~30min;感冒清片(浸膏在颗粒中占40%)用上述两方法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55,23min。
结果表明,改用喷雾制粒压片,崩解时限明显缩短,产品质量提高。
3 包衣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片芯易失水,且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片子的爆裂。
一般认为,糖衣片所发生的龟裂砚象主要是包衣层中搪层和有色搪层水份挥发引起的,然面过份干燥还会析出糖的结晶,而形成龟裂,所以当羞片水份在30%-50%时,包衣温度在50℃以下干操,不会导致片芯的膨胀,低温放置也不会龟裂。
由于包衣时衣层的厚度、颜色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片面花斑、片面高低不平、光亮度差异等外观质量问题也很常见。
分类号:B J624中国医药报/2001年/02月/03日/第006版/传统医药中药糖衣片变色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刘京 沙鸥中药糖衣片在药品贮藏过程中,其表面易产生斑点、褪色或发膏、变黑等现象,现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浅释如下。
一、湿是糖衣片变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衣片内部水分的渗出或其表面吸附的水分均可破坏色衣层。
中药片剂为浓缩剂,临床为提高疗效多生产成浸膏或干浸膏片,水提成分广泛,收率高,成本低廉而多采用,但浸膏在提取过程中含大量淀粉、糖、粘液质、无机盐等吸湿性成分,制成糖衣片后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提取工艺最好采用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以除去成分中的精、粘液质、树胶等吸湿性成分;另外,片剂生产过程中多用糖浆作为粘合剂和包衣物料,糖浆在加热过程中因时间过长或在酸的作用下,可使转化糖含量增加,而转化糖也有较强的吸湿性。
所以在熬制糖浆过程中,以煮沸5分钟为宜。
避免因加热时间过长而导致转化糖量的增加。
又市售色素中有的含盐类等杂质,易吸潮而加速片剂的破坏,故在使用时应用水洗脱盐类成分及杂质。
若片芯本身含水量较大,在贮存过程中的部分水分易渗出,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片芯中的水分,一般不宜超过5%,并在包衣过程中层层干燥,控制含水量。
若在包衣过程中忽略了隔离层或隔离层所用明胶水解头胶、包衣后打光不好,以及在包衣过程中水分不能很好烘出,使糖衣片本身含水量过大,均可降低片子的防潮性能,导致糖衣片变色。
故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原料,包好隔离层,注意打光质量的控制及上糖衣时应层层干燥。
若片子贮藏的环境潮湿、包装材料防潮性能不好,密封不严,均易导致片子吸潮变色,因此应选择防潮性能好的包装材料,封口严密或在包装内放入硅胶等吸湿剂。
二、光、湿度、P H值、挥发性成分均可引起糖衣片变色。
故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片子应存放于低温、干燥、避光处保存;减少药片与酸碱药物的接触;在材料中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可见光阻断剂等以减少或避免光对片子的影响,至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可采用β-环糊精包合或用微囊包合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从而阻断挥发油与周围环境接触,减少湿度影响,使挥发油得以保留,增加药物稳定性,又防止挥发油成分的外渗。
中药材的水分控制对其品质的影响都有哪些中药村的品种繁多,属性复杂,主要来源是植物、动物、矿物;其中以植物类的药材最多,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其本身性质的关系,都含有一定的水分,而含水量又因其组成成份和内部结构不同各有差异。
中药材含水量的多少,是储存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顶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在库中药材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对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水分的研究和管理。
《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丁香、天冬、牛黄等30多种药材的含水量做了限量规定。
本文从虫害、霉变、走味、变色、潮解、风化等方面谈谈水分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以引起中药材生产、经营、使用人员的重视。
1. 水分与虫害的关系:中药材在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虫害的侵袭和污染。
在一般性害虫中,生长繁殖需要温度、水分、空气和养料,如果其它条件适宜,而没有害虫生长所需的水分,则害虫也不易生存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据实验,如气温在25℃含水量为25%以上的枸杞子易发生虫害,而同样的温度,含水量在15%以内时却不易生虫。
在气温20℃,含水量为25%的当归,发生虫害较重,而同样的温度,含水量在15%以下,则没有虫害发生。
在一般情况下,害虫生长繁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药材含水量超过15%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时,害虫易生长,虫害以6—8月份为害最严重,且富含淀粉、蛋白质、糖质、挥发油的药材最易虫蛀。
药材的含水量越高,造成的虫害越严重。
因此,如果把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就能抑制生虫或减少虫害的发生。
通常药材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5%以下,对杏仁、桃仁、紫苏子等籽实类药材则应控制在10%以内。
2. 水分与霉变的关系: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空气和土壤中。
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的表面,在遇到适宜的条件如温度25℃,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量超过15%)及足够的营养物质等条件,即萌发成菌丝(发霉),并产生酵素将药材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胶质等成分分解,致使药材霉坏变质。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一种加工形式,是将中药材经过研磨、调配、制成颗粒或片剂的药物形式。
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是评价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中药饮片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入手,对中药饮片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规的中药饮片应该具有一定的色泽、形状和大小。
色泽应该自然均匀,无明显色斑和异物;形状应该整齐,无碎屑和变形;大小应该符合规定的标准。
此外,中药饮片的气味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依据,应该具有相应中药材的特征气味,无异味和霉味。
其次,中药饮片的理化指标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内容。
包括含水量、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微生物限量等指标。
其中,含水量是评价中药饮片保存质量的关键指标,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药效。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则是评价中药饮片杂质含量的重要指标,合格的中药饮片应该有较低的杂质含量。
微生物限量则是评价中药饮片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合格的中药饮片应该无霉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
此外,中药饮片的药效成分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内容。
中药饮片的主要药效成分应该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同时应该没有明显的变质和降解现象。
对于一些特殊的中药饮片,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指标检测,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最后,中药饮片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期限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内容。
合格的中药饮片应该在干燥、通风、阴凉的条件下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同时,中药饮片的贮存期限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过期的中药饮片可能会出现变质和药效下降的情况。
总之,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是评价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依据,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药效成分、贮存条件和贮存期限等内容。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检测和贮存,才能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药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摘要】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化学降解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结构的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本文探讨了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关键词】中药制剂;稳定因素;稳定方法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化学降解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结构的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处方因素主要是指pH值、溶剂、离子强度、赋形剂与附加剂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制剂工艺、水分、空气(氧)、温度、光线、金属离子、包装材料等。
这些因素对于中药制剂处方的设计、剂型的选择、生产工艺和贮存条件的确定,及其包装的设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将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讨论如下:1.1制剂工艺的影响药物的不同剂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同种药物即使制成相同的剂型,因制备工艺的差别亦可以引起药物稳定性的变化。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和成型等阶段,多数需经水、醇和热的处理,各阶段都可能发生一些重要阿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制剂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损失。
1.2水分的影响水分对中药固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特别重要,水分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媒介,固体制剂吸附了水分以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降解反应就在膜中进行。
微量的水分可加速许多药物成分的水解、氧化等降解反应。
1.3空气(氧)的影响氧化也是最常见的药物降解反应,药物分子失去电子称为氧化,有机化学中常把脱氢称为氧化。
制剂中药物的氧化分解,通常是在大气中氧的影响下进行的缓慢的氧化过程,称为自动氧化。
药物氧化的结果,不仅使含量降低,而且可能改变颜色或出现沉淀,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制剂的质量。
空气中氧是引起中药制剂自氧化反应的根本原因。
1.4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根据Van’t Hoff经验规则,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2—4倍。
由于不同反应增加的倍数可能不同,所以该规则只是粗略的估计。
水分对中药片剂质量的影响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发展,中药的给药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的煎服方式逐渐增添了注射剂注射使用。
近些年来,中药片剂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制作工艺日益完善,提取的中药成分纯度越来越高,但是,中药片剂在临床使用上意外事故频发,可见中药片剂的使用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存在很多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隐患。
笔者根据自己的系统研究,总结出本文,将中药片剂目前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对中药片剂的发展未来向广大的读者进行介绍,以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标签:中药片剂;发展现状;分析展望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在我国具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在西药传入我国之前,中药一直是我国人民使用的唯一药材,使用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经验。
近代以来,西医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中医,成为全民治病的首选。
随着制药工艺的发展,人们将中药中的药物加入水分成分提取出来制成注射剂使用西医的注射方法进行注射,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是将中医推向世界,发扬光大的突破之举[1-2]。
但是,不得不说,中药片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令人堪忧,接下来笔者将详细地对此进行介绍,以供广大的读者对中药片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1 何为中药片剂中医的整体观点认为人体的内部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则借助整体观念的指导,更为全面的把握人体的患病病源,将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一于感应至于重要位置,注重人体与内部、自然、社会的关联,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理疗方式,这些理疗对现今的复杂疾病具备有重大的作用,尤其是慢性病最具有明显优势与西医。
中药片剂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药物加入水分成分提纯出来,制作成为注射药剂,形式包括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床使用前配置成溶液的粉末等。
中药片剂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方式注入人的体内。
中药片剂是我国国粹中医中药与现代的制药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药制药方式的突破,是将中医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突破。
片剂质量控制要点摘要: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必须对药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
在片剂生产过程由于种种因素会产生药品质量问题,掌握片剂生产过程中控制要点对药品的质量控制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一些可能会影响片剂质量的原因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片剂质量控制要点片剂生产车间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规范》、GMP 及GSP等有关法规规定。
控制药品质量,首先要对原辅料严格执行验收、检验,一旦发现假劣原辅料,应立即采取停用停购等措施,把好药品质量关。
其次对片剂药品生产原料投放、软材制取、颗粒混匀、压片等全过程加强监控管理,完善生产工艺,从而保证片剂质量的稳定性。
一、原辅料控制药品生产企业要做好原辅料供应商的审计工作,把好原辅料进货渠道关,认真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关,杜绝从非法渠道采购原辅料。
企业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严格对其资质证明文件进行审核,查看其资质证明文件是否真实可靠,有时仅凭几份加盖公章的复印件是分辩不了真假的。
有的不法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很可能采用不良手段,在复印前更改一些内容,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慎重对待,认真复核其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及经营范围是否相符,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等等。
必要时应前去供应商厂家进行现场考察,对供应商厂家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状况进行现场调研,特别是对本企业需购其原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调研。
二、生产工艺控制1.粘冲与吊冲压片时片剂表面细粉被冲头和冲模黏附,致使片面不光、不平有凹痕,刻字冲头更容易发生粘冲现象。
吊冲边的边缘粗糙有纹路,原因及解决方法:(1)颗粒含水量过多、含有引湿性易受潮的药物、操作室温度与湿度过高易产生粘冲。
应注意适当干燥、降低操作室温度、湿度, 避免引湿性药物受潮等。
(2)润滑剂用量过少或混合不匀、细粉过多。
应适当增加润滑剂用量或充分混合,解决粘冲问题。
(3)冲头表面不干净,有防锈油或润滑油、新冲模表面粗糙或刻字太深有棱角。
中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发挥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药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经独特加工方式制备成可供中医治疗的直接药物,其优劣将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好坏,因而必须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1]。
本文主要围绕中药饮片吸湿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在中药饮片的干燥、存储及后续制备过程提供指导。
1 中药饮片高吸湿性的原因吸湿是指物质在一定湿度环境下,空气中的水分子因亲和力作用与物质表面结合,再进入物质内部与空白“吸湿位”物理键结合直至平衡的过程[2]。
中药饮片具有强吸湿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大部分中药原料本身含吸湿性强的淀粉、粘液质、多糖等成分,内部成分引湿性强,如牡丹皮(又称粉丹皮)、天麻等,内含大量淀粉粒,吸湿后易导致断面变色。
第二,中药饮片大部分细胞结构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含有大量羟基、羰基基团,该结构是引起中药吸湿的活性部位。
第三,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常加入具有吸湿性的辅料(蜜、盐等),辅料沉积于饮片表面,改变了饮片的吸湿性。
第四,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多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等塑料膜作为封装膜,其通透性差、包装封口不严,易导致中药饮片出现潮解、变色、霉变、风化等问题。
目前,中药饮片包装仍存在封装标准欠考究、包装材料无标准、包装装量差异大、包装技术单一等问题[3]。
第五,在贮存、运输过程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项目(2017A309);江西省科技厅应用研究培育计划项目(2018BBG78053);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项目(2019A079)作者简介:郑宇,本科,主管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E-mall :*******************通信作者:宋小玲,硕士,主管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E-mall :***************浅析吸湿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郑宇1,2,龚明2,郑龙金3,魏伯翠2,宋小玲2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3.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4[摘要]中药饮片作为中药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
片剂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裂开称“裂片”,从顶部脱落一层称“顶裂”。
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为:1、压片物料细粉过多,或颗粒过粗、过细;或原料为针、片状结晶,且结晶过大,粘合剂未进入晶体内部引起裂片,可采用与松片相同的处理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或药物含纤维成分较多时易引起裂片,可分别加用吸收剂或糖粉克服。
3、颗粒过干或药物失去过多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喷洒适量稀乙醇湿润,或与含水量较大的颗粒掺合后压片。
4、冲模不合要求,如模圈因磨擦而造成中间孔径大于口部直径,片剂顶出时易裂片。
冲头摩损向内卷边,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可更换冲模解决。
5、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颗粒中空气未逸出造成裂片,可调节压力或减慢车速克服。
一:松片松片是压片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影响压片与包衣。
松片主要与颗粒质量、压片机运行有密切的关系。
颗粒质量是压好片子的关键,因此,制粒工艺对于片剂质量尤为重要。
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中药材成分的影响。
如有些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纤维成分。
由于这些药材弹性大、黏性小,致使颗粒松散、片子硬度低。
对此,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适宜的溶媒及方法,将此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再进行颗粒制备,以降低颗粒弹性,提高可压性,进而提高片剂硬度;对含油脂量大的药材,压片亦易引起松片,如果这些油脂属有效成分,制粒时应加入适量吸收剂(如碳酸钙)等来吸油,如果这些油脂为无效成分,可用压榨法或其他脱脂法脱脂,减少颗粒油量,增加其内聚力,从而提高片子硬度。
2. 中药材粉碎度的影响。
如果中药材细粉不够细,制成的颗粒黏结性不强,易使片剂松散。
因此,药粉要具有一定细度,这是制好颗粒、压好药片的前提。
3. 黏合剂与湿润剂的影响。
黏合剂与湿润剂在制粒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品种的选择和用量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颗粒质量。
选择黏合剂、湿润剂应视药粉性质而定,如是全生药粉压片,应选择黏性强的黏合剂,如是全浸膏压片,而浸膏粉中树脂黏液质成分较多,则必须选用80%以上浓度的乙醇作湿润剂。
煎中药水量标准一、引言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药煎剂作为中医药的主要给药形式,其煎煮过程中的水量控制对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煎中药水量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煎煮提供科学依据。
二、煎中药水量的重要性1.影响药物成分的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通常以生物活性物质为主,其溶解度、煎出率与水量密切相关。
适当的水量可以提高药物的煎出率,从而提高疗效。
反之,水量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影响药物成分的提取,降低药效。
2.影响药物的浓度和口感煎煮过程中,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水量过多会导致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
此外,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使药物的口感发生变化,影响患者的服药体验。
三、煎中药水量标准探讨1.煎煮前的浸泡在煎煮前,药物需要进行适当的浸泡,以提高药物的煎出率。
一般情况下,浸泡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浸泡过程中,水量的控制应在药物的吸水膨胀后,再进行煎煮。
2.煎煮过程中的水量控制煎煮过程中,水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第一煎的水量应为药物重量的5-8倍,第二煎为3-5倍。
具体水量还需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和煎煮器具进行调整。
3.煎煮时间与水量的关系煎煮时间与水量成正比关系。
一般情况下,煎煮时间越长,所需水量越多。
但需注意,长时间煎煮可能导致药物成分氧化、分解,降低药效。
因此,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煎煮时间和水量。
四、结论煎中药水量标准是影响药效的关键因素。
掌握合理的煎煮水量,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煎出率,发挥最佳疗效。
临床煎煮过程中,应根据药物性质、剂型和煎煮器具,灵活调整水量,确保药物煎煮质量。
同时,加强对煎煮人员的培训,提高煎煮水平,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煎中药水量标准的探讨,有助于规范临床煎煮操作,提高中药煎剂的质量和疗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应对煎煮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药制剂的吸潮是影响其质量的棘手问题。
除了在提取分离环节降低中药浸膏的吸湿性外,在辅料、制粒工艺、包衣技术以及产品包装环节采取有效对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药浸膏及产品的吸湿性。
在这些方面,药剂学研究人员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选择合适的辅料在制粒时,将浸膏细粉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可降低其吸湿性。
如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无水乳糖、甲壳质、磷酸钙等均可调节制剂的吸湿性,特别是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由于本身有强吸湿能力,且吸水后形成不容易扩散的结晶水,从而减少水分对药物的影响,因此可作为强吸湿性药物的辅料。
辅料之间的比例恰当也能够减少吸湿性。
研究人员富志军等考察了乳糖、微晶纤维素、淀粉等几种辅料对风湿灵胶囊内容物吸湿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乳糖吸湿程度虽最小,但单独用乳糖作辅料时,其一旦吸湿则不能维持药粉的粉末状而致使药粉液化成与纯浸膏相似的半固体状;微晶纤维素虽较乳糖吸湿程度稍大,但吸湿后药粉仍维持其粉末状,药粉防潮性和流动性增加。
李铜铃等考察了不同辅料对中药冲剂吸湿性的影响,结果也表明微晶纤维素防潮性能比较好;乳糖虽防潮性能也较好,但颗粒吸湿后液化成半固体状。
王秀良等考察了不同赋性剂及配方对中药喷雾干燥浸膏粉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微粉硅胶的配方引湿性最小,且随含量增高引湿性有减少的趋势。
冯翰等考察了3种不同配方的辅料对消炎胶囊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和聚维酮作为辅料可明显降低吸湿率(降低达27.3%)。
吕艳春进行了丹参冲剂最佳辅料选择的研究后认为乳糖是丹参冲剂最好的防潮辅料。
龚慕辛进行了消温饱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结果确定选用可溶性淀粉、糊精经适当配比作为辅料,使成型容易,且吸湿性降低,为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王地等进行了调肝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乳糖作辅料制得的颗粒优于以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作辅料制得的颗粒。
筛选制粒工艺不同的制粒方式制得的颗粒吸湿性也不同。
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一、松片1 原辅料原辅料的脆性大、可塑性差、弹性大。
如中药粉末片润滑剂用量过大,或润滑剂质重、不够细。
润滑剂用量不足,颗粒流动性不好,填充量偏低,原料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挥发性粉末直接压片导致原料中的结晶水失去过多。
2 工艺1)制粒时,搅拌时间不足,软材不够湿润2)粘合剂选择不当3)粘合剂浓度偏低或用量不足4)淀粉浆粘合力不够,如未冲熟或过熟5)筛网过稀或安装过紧6)颗粒水分过高或过低7)各种原因导致的颗粒疏松3 设备上冲下降不到位或下冲上升不到位原因1)冲头与模孔间隙太大,大量细粉漏下,吸湿后造成垢冲;2)冲模清洁、润滑不够上下冲长短不齐,短冲压力不足原因:1)压力不够、调压器未锁紧、下压轮下移;2)车速过快,压缩时间过短,或颗粒来不及填满漏斗、花盘堵塞或其中颗粒架桥,颗粒流动不畅。
堵塞原因:漏斗口子太小,颗粒中有异物(布片、大块颗粒、片子、油粉团);架桥原因:颗粒偏湿、滑料太少、细粉过多等。
4 环境与贮存贮存时间过久,露置空气中,片剂吸水膨胀5 其他压轮部分磨损或断续磨损,压片时部分压力减小换品种后未调整压力二、裂片手动压片速度慢,物料有充分的弹性恢复时间,例如:物料吸附的空气可以顺利排出,物料中弹性成分的应力不会突然集中释放;机动压片时,第一,物料在压缩过程要产热,压片机模具及机体产热后,物料吸附的空气比冷机时膨胀大。
第二,产生的静电积聚,又没有及时导走,粉体因静电同性相斥。
这样可能开始机动压片不裂片,打了一会就出现裂片。
发生裂片的原因:1)传统的解释是颗粒中的细粉过多,压缩前颗粒孔隙中有空气,由于压缩速度较快,又因冲和模孔壁间的间隙很小,压缩过程中空气不能顺利排出,被封闭于片内的空隙内,当压力解除后,空气膨胀而发生裂片,但这只是裂片的其中一个因素。
手动压片时,速度较慢,相当是有一个预压的过程使空气易于排出,而电动压片速度非常快,空气不能溢出,导致裂片。
2)是颗粒的压缩行为不适合,是由于颗粒有较强的弹性,压成的药片的弹性复原率高,也可能是压力分布不均匀等引起。
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药材加工成颗粒、片剂、粉末等形式方便服用的药品,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一种,市场需求非常大。
但是,由于人造假和偷工减料问题的存在,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中药饮片的鉴定非常重要。
中药饮片的鉴定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外观鉴别外观鉴别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初步判断中药饮片的真假。
包括中药饮片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气味等。
应该注意的是,颗粒大小要均匀,颜色应该与原材料一致,无异味等。
二、质量鉴定质量鉴定是中药饮片鉴定的重点。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定:1.水分含量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应在10%以内,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变质,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
2.挥发油含量挥发油是中药饮片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其含量也是判断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当检查是否存在缺失或添加,或者含量超过限制。
3.色泽中药饮片的颜色应该与原材料的颜色一致,含有杂质、不规则颗粒或异色颗粒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4.振实度振实度是一种检测饮片含量的常用方法。
应该检查饮片的振实度是否达标,以检查生产过程是否有误。
三、理化性质鉴定理化性质鉴定包括药材的脱色反应、碘酸钾反应、氯化铁反应、总灰份、可溶性灰份等。
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判断中药饮片的质量,也能有效地检测是否存在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混入。
四、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也是中药饮片鉴定的重要环节。
包括霉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这些微生物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检测不合格,此类中药饮片应该被淘汰。
中药饮片的质量是影响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在购买和使用中药饮片时,应注意不要盲目选择价格便宜的产品,应该找到信誉度高、质量保证的正规药店和生产企业。
同时,对于有疑虑或发现问题的饮片,应该及时退还或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中药饮片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综合的方法来有效地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论有关药品养护知识《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中规定:门店应检查药品陈列环境和存放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门店养护员除了按规定对药品进行养护记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类药品的养护检查工作。
一、片剂:片剂除含主药外,尚含有淀粉等贝武形剂,在湿度较大时,淀粉等辅料易吸收水分,而使片剂发生质量变化,因此湿度对片剂影响最大,湿度、光线亦可促使某些片剂变软失效。
在片剂的保管养护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防潮1、一般压制片,吸潮后可发生松片、破碎、发霉、变质等现象,因此需封在干燥处保存。
2、某些吸潮易变色、变质、潮解、溶化、粘连的片剂。
如乙酰水杨酸片,复方甘草片等,需特别注意置干燥处保存。
3、包衣片(糖衣片,肠溶片、薄膜衣片)吸潮受热后,包衣退包退光,片面产生花斑、溶化、粘连,甚至膨胀脱壳、霉变。
因此,保管时较一般片剂条件更高,需置干燥、阴凉处保存。
4、含生药,脏器制剂和蛋白质类片剂,如甲状腺片、干酵母片,吸潮后除产生松散、霉变外,还会生虫、产生异臭,所以也应置干燥、阴凉处保存。
5、含糖片剂除一般辅料外还掺有大量糖粉,如含片、宝塔糖等,吸潮受热后易溶化粘连及变形。
(二)避光凡主药对光敏感的片剂,如维生素C片、磺胺娄片剂等均匀避光保存。
(三)防热含挥发性药物的片剂,受热后能使药物挥发,含量下降,影响疗效,如清凉润喉片,人丹等,应置阴凉处保存。
二、胶囊剂:胶囊剂制造的主要原料是明胶,吸潮受热后易变软、粘连、膨胀或囊壁表面失去光泽,严重时甚至软化变形,生霉。
胶丸由于制造时加有甘油,吸湿性较强,易生霉。
因此对胶囊的保管应以防潮,防热为主。
(一)防潮、防热1、一般胶囊都应密封,置干燥,阴凉处保存,注意防潮防热。
但也不宜过分干燥,以免胶囊过于干燥发生脆裂。
具有颜色的胶囊在吸潮按热后还会出现颜色不均,退色、变色等情况。
2、装有生药或脏器制药剂的胶囊,如复方胚宝胶囊、力勃隆胶囊、蜂王浆胶囊吸潮受热易发霉、生虫、发臭,要注意置干燥的凉处保存。
影响中药片剂硬度的因素1、中药粉末太粗能自接降低片剂的硬度。
压制中药片剂用的中药粉末必须经过100~120目筛。
若粉末太粗在压片时颗粒间的间隙就会超过10.8~10.7mm,从而降低颗粒间的内聚力,引起松片,降低中药片剂的硬度。
2、中药处方中含有一定量纤维性药材,如动物角质类,动物皮类,矿物类药材。
由于这此药材弹性大,粘性小,容易降低片剂的硬度。
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适宜溶媒及方法,将此类型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参与颗粒的制备。
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颗粒的弹性,提高颗粒的可压性,进而提高片剂硬度。
3、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脂肪油等,压片易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硬度。
应采用压榨法或石蜡脱脂法使这此成分成为无效成分。
随着颗粒的含油量减少其内聚力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片剂的硬度。
4、中药颗粒的粗细也会影响片剂的硬度。
中药颗粒的粗细由中药片剂的片重及直径来决定。
打片可以用相对较大的颗粒或小颗粒来压片,但小片只能用小颗粒来压片。
若中药颗粒粗细比例失调,颗粒太粗就会降低颗粒间的内聚力,从而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的硬度。
但若中药颗粒太细就会引起颗粒的流动性差,致颗粒在冲模孔中的填充量不足而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硬度。
5、中药颗粒的含水量直接影响片剂的硬度。
中药颗粒中水分对片剂的形成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完全干燥的颗粒弹性大、塑性小,难以压成片。
适量的水分存在能够增加脆碎粒子的塑性变形,减少弹性增强片剂硬度。
但如果颗粒的含水量太高也会使片剂硬度降低。
故每一种中药片剂其颗粒含水量必须控制在适宜范围。
6、与颗粒混合的润滑剂品种及数量能直接影响片剂的硬度。
若压片用的颗粒流动性差,填充到冲模孔中的数量不足也会引起片剂的硬度不够。
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使用几种润滑剂。
这样不仅能改善颗粒的流动性、润滑性,而且能改善片剂的外观。
7、压片机本身的机械原因也会引起片剂硬度下降。
若冲头长短不齐,片剂所受压力就会不同,受压力小硬度就会下降。
此时应立即停机,更新冲头。
水分对中药片剂质量的影响
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发展,中药的给药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的煎服方式逐渐增添了注射剂注射使用。
近些年来,中药片剂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制作工艺日益完善,提取的中药成分纯度越来越高,但是,中药片剂在临床使用上意外事故频发,可见中药片剂的使用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存在很多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隐患。
笔者根据自己的系统研究,总结出本文,将中药片剂目前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对中药片剂的发展未来向广大的读者进行介绍,以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标签:中药片剂;发展现状;分析展望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在我国具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在西药传入我国之前,中药一直是我国人民使用的唯一药材,使用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经验。
近代以来,西医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中医,成为全民治病的首选。
随着制药工艺的发展,人们将中药中的药物加入水分成分提取出来制成注射剂使用西医的注射方法进行注射,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是将中医推向世界,发扬光大的突破之举[1-2]。
但是,不得不说,中药片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令人堪忧,接下来笔者将详细地对此进行介绍,以供广大的读者对中药片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1 何为中药片剂
中医的整体观点认为人体的内部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则借助整体观念的指导,更为全面的把握人体的患病病源,将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一于感应至于重要位置,注重人体与内部、自然、社会的关联,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理疗方式,这些理疗对现今的复杂疾病具备有重大的作用,尤其是慢性病最具有明显优势与西医。
中药片剂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药物加入水分成分提纯出来,制作成为注射药剂,形式包括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床使用前配置成溶液的粉末等。
中药片剂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方式注入人的体内。
中药片剂是我国国粹中医中药与现代的制药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药制药方式的突破,是将中医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突破。
中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中药给药方式受限太多,中药片剂则在抢救神志昏迷,不能口服等患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 中药片剂加入水分后有哪些影响
2.1中药提取不纯即使现代制药工艺已经十分发达,但是从中药材中提取出高纯度的有效的药物加入水分成分还是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西药的人工合成方式可以保证药物加入水分成分的纯度为百分之百,而中药片剂的制药方式是从中草药中提取,老实讲,制药科技工作人员对所提取出的有效药物加入水分成分具体为何物往往不是全然了解,因此,中药片剂的成分往往不纯,相当的复杂,存在
很大的安全隐患。
2.2中药片剂的未知性太高正是因为中药片剂的成分相当复杂,很多成分为制药科技工作人员所不知,至于提取出来制成中药片剂后会有什么样的临床效果,也是不甚了了的。
中药片剂的未知性太高,它对于什么样的人不适用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在这一方面,中药片剂是不符合现代医学的严谨态度的。
2.3不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现代医学即西医传入中国的100多年,已经为我国人民所接受,所依赖,转而不信任中医中药了。
中药片剂因为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纯度不高,未知性太高等缺陷,因此在我国不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
此外,使用中药片剂的患者多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更严重的医疗事故,而且,中药片剂的成本更高,因此种种原因,广大的人民群众怎么可能接受这一新兴事物呢?
2.4国内中药片剂的制药企业水平不足我国国内的中药片剂的制药企业能够提纯制作的中药片剂种类数量有限,中药片剂的安全性能较差,企业之间相互保守,不正当竞争,中药片剂领域的发展缓慢。
而且,很多企业将中药片剂的配方保密,因此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存在很大的限制。
3 中药片剂的未来
从中药片剂的发展现状看来,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①中药片剂融合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具有十足的发展潜力;②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综合而言,笔者对中药片剂的未来发展还是持乐观的态度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中药片剂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同世界上众多的新兴事物一样,一开始都是为人们所不接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成熟,必将会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接受。
4 结语
尽管中药片剂的发展现状差强人意,意外频发,但是,笔者还是相信未来中药片剂会有所突破,会越来越成熟,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所接受。
中药有不同于西药的优势特色,将中药的特色与医药的特色相结合,中药片剂便是这样的产物,理论上讲融合了中西方优势特色的中药片剂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是明亮的,只要我们不断研究,以双盲实验为基础,使中药片剂越来越安全,中药片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剂治病良药。
参考文献:
[1]刘东枝.中医中药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浅谈[M].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晓红.中药片剂的功与过以及未来发展浅谈[J].中医中药杂志(学术研究),2014,11:418-419.
[3]高强,黄雪梅.中药片剂中常见问题的解决[J].今日药学,2008(04).
[4]邵金治,邓戈.中药片剂粘冲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河南中医,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