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土石坝施工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6.30 MB
- 文档页数:40
浅谈水利工程土石坝的施工技术【摘要】:土石坝因以土石为主要施工原料而得名,是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坝,也是目前世界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土石坝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技术1 土石坝概念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士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由于其具有就地取材,对坝基地质条件要求不高,结构简单,节约三材和易于施工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2 土石坝的分类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低坝:H70m。
土石坝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均质坝、土质心墙坝、土质斜墙坝、多种土质坝、人工材料心墙坝、人工材料面板坝。
3 土石坝的优缺点3.1 土石坝的优点土石坝有着许多其他坝型没有的优点,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历史悠久的坝型。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土石为主要原材料,充分节省木材、钢材、水泥等施工材料,减少施工过程中所用的远途运输费用,降低土石坝工程的施工成本。
土石坝的工序少,施工技术简单,便于组合机械快速施工,施工周期较短。
土石坝有着相对简单的结构,更加利于后期的维修、加高及扩建。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点,土石坝有较强的适应变形性能,坝身是土石散粒体结构。
3.2 土石坝的缺点但是土石坝也有着一定的缺点,例如:土石坝的坝顶不具有溢洪功能,一般情况下要另外设溢洪道;粘性土料的填筑受外界温度、水分等气候影响较大;较多沉陷及不均匀沉陷;施工导流方面较为不便。
如何控制和预防渗流已成为土石坝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渗流是土石坝施工建设中最大的危害。
4 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技术分析4.1 材料的布置首先是对于时间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就是施工的强度跟坝体的建筑部位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其次就是要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对材料的位置以及高程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其次就是对于施工现场质和量的规划,应该要对地址的现状以及形成因素等进行合理的检查测验等。
土石坝填筑的施工方法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水利工程,其主要功能包括调节水流、防洪和储存水源。
土石坝的施工方法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必须经过合理的规划和施工操作。
本文将介绍土石坝填筑的常用施工方法。
一、工程准备阶段:在进行土石坝填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工程准备。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确定坝的位置、高程和规模。
其次,需要清理施工区域,并提供所需的施工设施和材料。
二、坝基的准备:在填筑土石坝之前,必须对坝基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清除坝基上的杂物和浮土,确保坝基平整。
然后,需要进行坝基的强夯作业,以提高坝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最后,为了增加坝基的防渗能力,可以进行防渗处理,例如铺设防渗材料或进行防渗墙的施工。
三、原料的准备:土石坝的填筑主要使用土石料,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原料。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土石类型,并进行坝体材料的试验分析。
同时,原料的储存和提供也需要有合理的安排。
四、分层填筑:土石坝的填筑通常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
首先,将挖掘机或推土机用于开挖土石料,并平均分布在坝面上。
然后,使用压路机或振动器进行均匀的压实,以提高填筑物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根据设计要求和填筑进度,逐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高度。
在每层填筑之前,还应对每层填筑物的质量进行检测和验证。
五、边坡处理:土石坝的边坡处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坝体的稳定和安全。
通常采用坡面开挖、坡面加固或设置护坡等方法。
在坡面开挖时,应注意坡面的平整和坡度的控制。
在坡面加固时,可以采用土工格栅、石条、混凝土面板等材料进行加固。
同时,还可以在坡面上设置护坡材料,如草坪、绿化带等。
六、排水处理:土石坝在填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排水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排水管道或渗井的方式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管道需要设置在坝体内部,以及坝基和边坡之间。
渗井则可以设置在坝体的下游,以排除渗水。
七、坝面处理:土石坝的坝面处理对于提高坝体的防水性能和美化环境有重要作用。
土石坝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涉及到众多环节和工艺。
以下是关于土石坝工程施工的详细论述。
一、工程概述土石坝工程施工是指在河流、湖泊等水域边缘或水库库区修建土石坝,以拦截水源,形成水库,达到蓄水、发电、灌溉、防洪等目的。
土石坝工程施工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二、施工准备1. 内部准备:包括启动资金到位、施工图熟悉会审、人材机(人员、材料、机械)准备、料场选址布置安排、施工临时用房选址建设、三通一平安排、标高基准点确定等。
2. 外部准备:包括建设业主衔接,合同签订、备案,施工许可证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备案等。
三、施工工艺1. 料场规划:合理规划料场,确保原材料的供应。
料场规划不仅关系到坝体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甚至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农林业和环境保护。
2. 坝体填筑:土石坝的主体工程,包括黏土、砂石、碎石等原材料的填筑。
填筑过程中要注意密实度、压实度和干密度等指标的控制,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反滤料施工:在坝体填筑过程中,合理设置反滤层,防止土石颗粒通过,保证坝体的渗透稳定性。
4. 排水系统施工: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水平排水层、垂直排水层、排水沟等,以降低坝体内部的水分,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5. 防渗帷幕施工:在坝体两侧设置防渗帷幕,采用灌浆、喷锚等工艺,以防止水渗漏。
6. 混凝土面板施工:在堆石体上部设置混凝土面板,作为坝体的防渗结构。
混凝土面板施工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面板的防渗性能。
7. 施工监控与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安全:土石坝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施工进度: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工程质量: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坝体安全稳定。
简析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1.土石坝概述在近年来的坝工建设中,土石坝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土石坝主要指的是使用碾压、抛填等方法,利用当地的土料、石料以及混合料堆筑成的挡水坝。
土石坝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施工、节省三材等优点,它对坝基地质的条件要求也不高,在目前的坝工建设工程中,土石坝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坝型。
土石坝在我国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90%。
按照土石坝不同的筑坝材料,土石坝可分为筑坝材料为石渣、爆破石料和卵石的堆石坝;筑坝材料为土和沙砾的土坝以及由以上两种材料所占比例相当的土石混合坝。
按照土石坝不同的施工方法可分为冲填式土石坝、碾压式土石坝、爆破堆石坝以及水中填土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
按照土石坝不同的坝高可分为H<30m的低坝、30m≤H<70m的中坝以及H≥70m的高坝。
土石坝的类型见图1。
2.土石坝的优缺点2.1土石坝的优点在历史上,土石坝的出现相对较早。
从人类活动出现开始,土石坝就开始运用。
土石坝施工材料来源较为简单,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对材料的要求相对不高,作为土石坝的主要材料,土石发挥着一定作用。
在坝形修筑时,较少对木材、钢材和水泥等材料进行使用,从而将运输成本和修坝费用减少。
2.2土石坝的缺点土石坝存在较差的坚固性,由于土石是构成坝体的主要材料,缺乏粘性,无法将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预防,而且在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下,粘性土料的粘性失去,通过长期的雨水冲击,坝体上的土石会逐渐向坝中流入,从而产生淤泥,对清理造成一定难度。
具有不便的施工导流,在土石坝施工建设中最大的危害则是渗流问题。
3.土石坝施工技术分析3.1土石坝筑坝材料在选坝阶段一定要多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质量因素都应该在规划当中予以充分的考虑,料场的土料储备一般要比标准的储量高出1.5-2倍,在提供备用料时也应该对备用料的存放场地进行一定的检查,对黏性土质要按照要求进行取样,布孔之间的间距应该控制在50-100米之间,防渗材料需要经过专业的机构的检测,对其含水量进行检测。
土石坝工程施工要点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和发电等方面。
它由大量的土石材料建造而成,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施工周期。
以下是土石坝工程施工的要点:1.布置场地: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坝址和坝体的布置。
同时,还需要规划临时工地和材料堆场的位置,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开挖基础:土石坝的稳定性依赖于坝基的牢固和坝体的均匀压实。
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坝基进行开挖,并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以确保坝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进行挖掘和填充:土石坝的施工是通过挖掘坝体的一侧,并将挖掘的土石材料填充到另一侧来完成的。
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填充土石的质量和密实度,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坝体压实:土石坝的稳定性取决于填充材料的压实程度。
为了确保填充土石的密实性,可以使用振动器、压路机等工具进行压实作业。
同时,还需要对填充层进行水分控制和排水处理,以提高土石的稳定性和抗渗性。
5.坝顶建设:土石坝的坝顶是承载坝上各种设施和水体的关键部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坝顶进行平整处理,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加固和防渗处理。
同时,还需要建设排水系统和监测设备,以确保坝体的稳定和安全。
6.施工过程监测:土石坝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掌握状况和及时发现问题。
监测内容包括坝体的沉降、变形、渗流等情况。
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和处理,可以为坝体的稳定性评估和安全预警提供依据。
7.安全管理:土石坝工程施工涉及到大量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运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施工人员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危险源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8.坝体验收和验收:土石坝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坝体验收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坝体的稳定性评估、防渗性能测试、设施完好性等。
同时,还需要做好工程档案和验收报告的整理和归档,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石坝知识点总结土石坝是一种利用土石材料修筑而成的水利工程建筑,用于储水、防洪和发电等各种目的。
历史上,土石坝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水坝形式,它将土石材料紧密地堆积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可容水的大坝。
土石坝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因此在古代就被广泛使用。
而如今,土石坝依然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
土石坝的类型土石坝有多种类型,根据其结构和材料可以分为土石坝、重力坝、砂石坝、砼面板坝等。
其中,土石坝是一种用土石料垒积而成的坝体,通常是采用采用天然土石料修筑而成的坝体。
而重力坝则是靠坝体自身的重力来抵抗水压力和地基稳定力的作用。
砂石坝由砂石混凝土组成,砂石拦河坝体可以用于固体废物填埋库的防渗线坝体、陡岸坝体等。
而砼面板坝则是由混凝土面板构成,它采用筏板基础的坝体、抛筑或摊铺混凝土表面的坝体、在碾压式混凝土底板上施工板体的坝体等。
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实施。
首先,工程师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坝址和种类,然后进行地质勘察和水文勘测,确定坝址和参数。
接下来,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土石坝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包括坝顶、坝体和坝基等要素,确定坝顶宽度、坝体高度、坝基宽度等参数。
最后,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坝体开挖和土石料回填等工程实施。
土石坝的特点和优势土石坝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水坝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土石坝有着灵活的建筑方式和廉价的建筑成本,能够利用周边丰富的土石料资源,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其次,土石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可以经受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山崩等。
再者,土石坝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土石坝的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长期的水利需求和发电需求。
土石坝的养护和管理土石坝的养护和管理是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首先,需要加强对土石坝坝址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坝址地质环境、地震状况、水文特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水力工程施工土石坝工程一、土石坝工程施工背景土石坝是指利用土石料作为主要材料建造的一种防洪、蓄水等水利工程构筑物。
土石坝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交通、防洪等领域,具有建设简单、投资低廉、保温隔音等优点。
而土石坝工程施工是指通过对坝基地质条件、坝体布置、坝顶设施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并根据设计要求对土方开挖、坝体筑坝、护坡、生态恢复等工序进行统一管理和操作的过程。
土石坝工程施工的主要背景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对水力工程建设有了更高的需求,土石坝作为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防洪蓄水结构逐渐受到重视。
同时,我国水力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提升,施工材料和设备不断更新,也为土石坝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二、土石坝工程施工的特点1. 坝基条件复杂:土石坝工程的坝基条件直接影响到坝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坝基条件往往受到地质构造、地层特性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2. 材料资源丰富:土石坝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为土石料,而我国土石资源丰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石坝工程的施工成本。
3. 施工周期短:相比于混凝土坝等其他坝型,土石坝施工周期较短,能够更快地完成水利工程建设,节省施工时间。
4. 工程造价低:由于土石坝的材料主要为土石料,相对于混凝土等其他坝型,土石坝工程的造价较低,更适合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5. 环保节能:土石坝的建造不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因此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优势,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土石坝工程施工流程土石坝工程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坝址勘察: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坝址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性等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编制: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土石坝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坝体形式、坝基处理、坝顶设施等内容。
3.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队伍、采购施工材料和设备等,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
4. 开挖坝基:根据设计要求,对坝基进行开挖,使其满足要求的平整度和承载力。
土石坝施工技术与应用1. 土石坝概述土石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土料、石料和混凝土等材料构成。
土石坝具有良好的蓄水、发电、灌溉等功能,同时施工相对简单,建设成本较低。
在我国,土石坝建设已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土石坝施工技术2.1 坝基处理坝基处理是土石坝施工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清基、基础处理和排水设施建设。
清基要求将坝基表面杂物、松散土层和不良土质清除干净,以保证坝体稳定。
基础处理方法包括压实、排水、防渗等,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排水设施建设是为了防止地下水对坝体的影响,包括水平排水层、垂直排水井等。
2.2 坝体施工坝体施工主要包括土料压实、石料铺筑和混凝土浇筑等。
土料压实采用堆土、平土、压实等工序,要求达到设计压实度。
石料铺筑要求石块间有一定空隙,以利于土料填充。
混凝土浇筑分为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两种,要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3 防渗帷幕施工防渗帷幕是土石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防止水从坝体渗透。
施工方法包括灌浆、喷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等。
要求帷幕均匀、连续,且满足设计渗透系数。
2.4 施工监控与质量控制施工监控主要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监控。
质量控制要求对原材料、施工过程和成品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3. 土石坝应用实例3.1 小浪底水库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土石坝、溢洪道、发电厂等组成。
土石坝采用分区填筑法施工,保证了坝体稳定性。
工程于1994年开工,2001年竣工。
3.2 三峡水库三峡水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土石坝施工采用分期、分区、分层的方法,确保了施工质量。
工程于1994年开工,2006年竣工。
4. 结语土石坝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石坝施工技术也将不断创新,为我国和世界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
水利工程土石坝坝体施工技术要点摘要:土石坝是古代最常见的挡水结构,其施工质量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施工实践经验,对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和土石坝坝体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坝体施工;技术要点1.水利工程中土石坝的概念和优缺点1.1概念土石坝是将土、石、混料碾压成挡土坝。
对于坝体,主要使用的材料是决定其性质的因素,用土壤和砾石建造土坝。
如果这种材料主要用石料,那么大坝就建好了,但是把土和石料混合成大坝就建好了。
近年来,土石坝技术发展迅速,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土石坝建设的过程中,两种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一种土壤颗粒,另一个是沙子,在我们国家,地区资源丰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操作的实现,包括灌注耶和华必将填补,等,混合土和石头,形成的最佳形状保持水,水利大坝挡水工程应用。
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改进做好施工工艺和设计方案,并加大创新力度。
另外,土石坝的施工步骤简单,只有用简单的机械设备才能快速完成。
施工完成后,对坝体周围的压实土进行验算和碾压,保证压实度,以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和观念不断更新,土石坝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
1.2土石坝的优势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不同,土石坝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除了可以从当地材料采购外,还可以从当地的材料厂采购,因为需要采购的建筑材料体积和重量都较小,运输成本也较低。
此外,土石坝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难度,为今后的维护保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土石坝施工的主要原料为土石料或砾石土,其抗变形能力较强,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要求较低。
正因为土石坝施工技术具有上述优点,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1.3土石坝缺点土石坝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完全截住洪水,需要修建泄洪道作为辅助设施等。
此外,土石坝的施工难度比堆石坝或混凝土坝大。
土石坝设计的知识点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常用于水库、水电站、农田灌溉等领域。
它由堆积而成的土石材料组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流冲刷和渗漏,起到调节水流、灌溉和发电的作用。
以下是土石坝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坝型选择在土石坝设计中,坝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土石坝有重力坝、矮板坝、拱形坝等。
不同的坝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水利工程要求。
例如,重力坝适用于坝址地质条件好、安全要求高的场合;矮板坝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坝体高度较低的场合;拱形坝适用于两岸峡谷较陡峻的场合。
在选择坝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经济等因素。
二、坝体稳定性分析土石坝的稳定性是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坝体的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滑移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应力分析、滑动体分析和位移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坝体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坝体的安全稳定。
常见的增加坝体稳定性的方法包括设置坝体排水系统、改善坝基地基条件等。
三、泄洪设计泄洪是土石坝的重要功能之一。
泄洪设计需要根据工程需求、洪水特征和坝型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
泄洪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泄洪能力和泄洪结构,确保坝体的安全稳定,同时控制泄洪流量和速度,保护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大型土石坝,泄洪系统通常包括溢流坝段、泄洪洞和底泄洪排等。
四、渗流和防渗结构设计渗流问题在土石坝设计中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土石坝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坝体中的渗流和渗透问题,以避免坝前渗漏和坝体内部的渗流。
常见的防渗结构包括防渗墙、排渗管和渗水帷幕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有效地防止渗漏,保证坝体的稳定性。
五、抗震设计土石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结构,其抗震性能的设计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地震活动性、坝址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以确保土石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抗震荡力,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抗震设计的常见方法包括增加坝体的自重、提高坝体的渐进抗滑能力和采取防震加固措施等。
土石坝施工的基本知识-页 (一)土石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建设构造。
由于它具有成本低、施工便利等特点,在一定的地形环境下能够有效地起到节水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土石坝的基本知识。
一、土石坝的定义土石坝,简称土坝,是指由土石等地质层构成的大坝。
它具有施工简单、边坡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土石坝建设场地不宽阔、土质较好的情况下。
二、土石坝的基本组成土石坝的基本组成包括坝顶、坝体、坝前、坝后。
1.坝顶:水平方向的坝顶是土石坝的上部平面,上面常设引水作用、监测与排水设备。
其距坝底高度为一定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弧度。
2.坝体:坝体是指从坝顶到坝底之间所有填筑材料所构成的大坝。
其总高度由坝顶到坝底的有效存水高度与坝顶以上的自由板块高度之和。
3.坝前:也称为上游侧,是坝体前沿,其面貌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防渗、防渗漏和稳定的能力。
通常用混凝土面板或者石质表层来做坝前的处理,可以保证坝前的稳定。
4.坝后:也称为下游侧,通常处理方式也与坝前相似,但部分地段可以采用绿化的方式来保证坝后的稳定。
同时,对于坝后的管理与巡查十分重要,以及对于落石、洪水等不安全的情况的预警推进和整改。
三、土石坝施工的基本流程1.确定位置:土石坝施工前需要先确定合适的位置,应选在地形高陡、施工容易、可控水级等因素满足条件的位置。
2.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先进行大坝基盘的开挖和砂石垫层的铺设,以便于基坑水平度和厚度的调整。
3.定型:坝顶定型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之一。
在基盘开挖和砂石垫层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坝顶的定形处理。
这一步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或人工的方式,使得坝顶的轮廓线以及坡度满足设计标准。
4.土石填筑: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石料的填筑、夯实。
这一步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多样的步骤,通常采用多种填筑材料,以保证填筑后坝的整体性。
5.固结:经过土石填筑后,需要对填筑材料进行固结。
有的项目采用压缩机器固结,有的则采用水固结。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土石坝设计与施工要点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能源开发和供水的重要举措,其中土石坝作为一种常见的大坝类型,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石坝是利用土石等自然材料进行堆筑,形成一个坝体来阻止水流并储备水资源的工程。
本文将介绍土石坝设计与施工的要点。
1. 土石坝的选择与类型在进行土石坝设计之前,需要先进行河流形态、地理和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
根据地形、土壤类型、坝址附近的地质结构等因素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土石坝类型。
常见的土石坝类型有重力坝、拱形坝、抗滑坝等。
不同类型的土石坝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以确保坝址的稳定性和坝体的安全性。
2. 坝体的稳定性分析坝体的稳定性是土石坝设计与施工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坝体的稳定性分析,考虑坝体的自重、抗滑稳定、坝基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采用现代计算机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结合相应的地质勘察数据,对坝体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确保坝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3. 坝体材料的选择与堆筑土石坝的坝体主要由土石等材料堆筑而成,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坝体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选择粘土、砂土、碎石等可堆积性好的材料作为坝体的主要材料。
在堆筑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施工层数和坝体的坡度,确保堆筑过程中不会发生塌方、滑坡等问题。
4. 溢洪道与泄洪能力土石坝在面临大型洪水时,需要通过溢洪道和泄洪能力来确保坝体的安全和洪水的顺利排放。
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洪水来水量、泄洪能力、溢洪道的布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溢洪道的防渗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以保证坝体在大洪水冲击下的安全性。
5. 坝基处理与渗透控制土石坝的坝基处理是确保坝体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坝基处理措施。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灌浆、加固等,以提高坝基的承载力和渗透控制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坝基的处理进行严密监控,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土石坝施工技术要点全总结土石坝是一种靠土石材料堆砌而成的大坝构造,它具备成本低、易于施工等优点,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保证坝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密实性。
下面将对土石坝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坝体选择与布局1.选择合适的坝址:要考虑地质条件、水力条件和工程经济性,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确定坝型和布置:要根据坝址特点采用合适的坝型,如土石坝可分为常见土石坝、心墙坝和卵石坝等,同时确定坝顶高程和坝体长度等。
二、坝体建设工艺1.挖台阶:在坝基上挖取一定深度的台阶,并将台阶上部土方料推到坝身一侧,形成倾斜堆石坡。
2.石台阶建设:在坝基台阶上,从坝底向上铺石,选择合适的石块进行石台阶的铺砌,使之夯实,形成一个坝体的稳定基础。
3.坝体剖面建设:根据设计要求,按顺序堆石夯实,一般采用上层、下层夯实法,即先夯实下面一层,在搭建上层,保持坝体的稳定性。
4.坝顶施工:完成坝体夯实后,对坝顶进行修整,确保坝顶平整、流向合理,并进行密实处理。
三、坝体夯实工艺1.湿夯法:坝体土石混合料加水充分搅拌后直接夯实。
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坝体孔隙率低,但受天气条件和水分控制影响较大。
2.干夯法:将坝体土石混合料晾晒至一定干度后夯实。
优点是坚实耐久,施工过程不受天气影响,但施工周期较长。
3.湿干夯结合法:先进行湿夯,使土石混合料形成初步的稳定形态,然后再进行干夯。
具备夯实效果好、孔隙率低等优点。
四、坝体裂缝控制1.夯实质量控制:通过夯实频率和夯击能量的控制,保证坝体的夯实质量,减少坝体内部和表面的裂缝。
2.排水系统建设:适时设置排水管道,加强坝体内部和坝底的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对坝体的影响。
3.调整过程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调整过程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和夯实工艺,避免坝体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五、坝体的消力与排水系统建设1.坝体表面排水:设置坝体表面排水沟或排水管道,排除雨水和洪水对坝体的冲刷和侵蚀,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浅谈土石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摘要】本文针对土石坝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土石坝又称当地材料坝,所需土石料一般就地开采,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且具有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的特点,根据填筑施工方法,一般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抛填式堆石坝、定向爆破堆石坝、水力冲填坝、水中填土坝及砌石坝几种,其中抛填式堆石坝目前基本不用,定向爆破堆石坝存在着后期沉降大、不能在坝内埋设原型观测设备等不足,目前也用的很少,水力冲填坝、水中填土主要用在特殊地区的坝高较低的中小型工程,砌石坝严格说应属于圬工坝类。
1 土石坝施工内容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土石坝可分为干填碾压、水中填土、水力冲填和定向爆破等类型。
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包括准备作业,基本作业,辅助作业和附加作业。
1.1 准备作业:“一平四通”指平整场地、通车、通水、通电;架设通讯线路;建房(生产、办公、福利用房);排水清基。
1.2 基本作业:土石料开采,挖、装、运、卸;坝面铺平、压实、质检。
1.3 辅助作业:清除施工场地和料场的覆盖;从上坝土料中剔除超径石块、杂物;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
1.4 附加作业:坝坡修整、铺砌护面石块;铺植草皮。
2 土石坝料场布置2.1 在空间规划上,应该对料场的位置、高低作出合理的选择,合理的布置。
2.2 时间上要考虑到施工强度的变化以及坝体填筑部分的改变。
2.3 质量是一个工程的核心,在土石坝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察其地基的地质成因、深埋度以及各种物理力学的指标,进行全面的勘探和试验。
这样不仅在坝体总方量的方面满足要求,还满足了施工各阶段对坝体强度的要求。
做到料尽其用,把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建筑基础开挖渣料充分利用。
3 土石料开挖运输3.1 正向铲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上坝运距<10 km,正向铲一般都采用立面开挖,汽车运输道路可布置成循环路,装料时停在挖掘机一侧的同一平面上,既汽车鱼贯式地装料与行驶。
浅论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的施工技术高低,直接关系到土石坝的工程质量和后期功效的正常发挥。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土石坝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切实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的施工,不断探究其施工技术。
本文简单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的特点及分类,并对土石坝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以便更好的为国家的水利水电建设服务。
关键词:土石坝;施工技术;填筑材料2、土石坝的分类土石坝通常是指将土料、石料或混合料, 经过抛填、辗压等工艺处理堆筑成的挡水坝。
以土和砂砾为坝体填筑材料的水坝称为土坝;将石渣、卵石、爆破石料做为填筑材料的水坝,称堆石坝;如果这两类填筑材料比例相同时,称为土石混合坝。
依据施工时的填筑方法可以分为水力充填坝、碾压式土石坝、定向爆破堆石坝、水中填土坝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均质坝、土质心墙坝、土质斜墙坝、多种土质坝、人工材料心墙坝、人工材料面板坝。
根据土石坝坝高的不同,土石坝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低坝高度小于30m,中坝高度在30-70m之间,高坝高度大于70m。
3、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工艺技术3.1材料的布置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受到填筑材料布置的影响。
在布置材料的位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材料场所在的位置的交通状况是否良好,是否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到足量的填筑材料,且填筑材料是否有较好的质量等。
材料是否得到合理的规划关系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在施工前应当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对填筑材料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注意坝体的建筑部位与施工的强度是否会有变化,在空间上要对高程和填筑材料的位置要有合理的规划。
务必使填筑材料的总量能够满足整个坝体工程的需求,并且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可靠的工程质量保证。
无论是永久性的填筑材料还是临时性的填筑材料都应当被充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