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德国的大学也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
10
二、二战后德国的教育发展
(一)《总纲计划》 (二)《汉堡协定》
(三)《教育结构计划》 (四)《2010年议程 》
11
(一)《总纲计划》
1959年2月14日,公布了《改组和统 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
1、初等教育:基础学校教育(4)+ 促进阶段教育(2)。 2、中等教育:主要学校、实科学校 和高级中学 。
9
(五) 高等教育国际化
德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高等学校、众多学 术组织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 仅与中国合作的项目 有363 个。高等学校几年前提出并坚持用英语授课, 利用高 校不收学费的优势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
近年来, 在德的外国学生数量增长很快, 从1977 年的5 万 人, 1991 年的10 万人, 1997 年的15 万人, 到2003年的23 万 人,2011年首次突破25万人。目前高校中, 外国学生占学生 总数的11%, 其中前3 位的分别是: 中国2.4万人, 俄罗斯1 万 人,奥地利8000人。
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 对学生进行扩展的普通教育。大部 分以中等学校毕业结束, 具有升入专业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 里深造的资格。
文理中学一般为9年制, 从5 年级至13 年级, 对学生
进行深化的普及教育。毕业生可获得直接升入高等学校深造 的资格。课程包括语言—文学 —艺术、社会科学、 数学 —自然科学 —技术3 个领域, 除此, 必修课 还包括宗教课和体育。
人才; 4、走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5、加强教育决策的政策咨询, 扩大高校
办学自主权利。
16
17
2. 强调革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建设精英大学 4. 集中资助重点研究领域 5. 改革贷学金制度 6. 加强职业教育,促进就业 7. 增建全日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