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中国电影产业报告(摘要)

2007:中国电影产业报告(摘要)

2007:中国电影产业报告(摘要)
2007:中国电影产业报告(摘要)

一中国电影产业艰难爬坡

2007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5%,这已经是中国GDP 增速连续30年超过9%,连续5年超过10%,由改革开放所启动的中国经济大变革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2~2007年,进入产业化改革快车道的中国电影,也连续5年在电影生产数量、电影票房收入、电影综合收入等主要指标上保持快速增长。

1 2007年,中国电影产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2007年1~6月,经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国产片有132部,同比增加了13部,而1~8月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影片达到246部,比2006年同期的191部增加55部,增幅达30%,全年拍摄故事片总量有望突破400部,在2006年创纪录的330部之后,再次增加70部,增幅达21%。中国电影年产量排在印度、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

2 内地电影票房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2007年1~6月,全国电影票房已经超过16亿元,截至8月,已经达到近20亿元,其中主流院线17.6亿元,二级市场1.8亿元,农村电影市场上半年也获得2.1亿元票房,增幅31.3%。全年票房有可能达到历史性的32亿~35亿元,这意味着较之2006年的26.2亿

元,2007年度票房增幅将有可能超过30%,增幅居全球电影市场之首,票房总量在全球市场排名第11位。

3 影院观影人次继续上升

2007年1~7月,全国电影院线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均同比增长超过30%,尤其观影人次同比增长了34%。“五一黄金周”期间,观影人次同比增长99.5%。而暑期档6~8月观影人次增长了84.7%,达到3485.4万人次,三个月的观影人数就达到2006年全年的48.1%。

4 电影票价出现回落趋势

长期制约中国电影影院市场规模的票价问题,2007年开始出现新变化,首次出现小幅回落态势。4月,全国平均票价22.62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9.4%;暑期档全国平均电影票价25.26元,比2006年同期的27.22元下降了7.2%;9月,全国可统计平均票价不到20元,同比下降32.6%。继“周二半价日”之后,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开始出现了“周三半价日”,受到观众欢迎。票价下降,对于扩大电影观众规模,提高观众观影频次,吸引青少年观众成为影院常客,起到了促进作用。

5 影院建设与改造成效显著

继2006年银幕数增长366块之后,2007年上半年,全国影院建设以平均每天1.5块银幕的速度增长,全年新增影院可能超过110家,新增银幕数可能突破520块,院线银幕总数超过3554块,增幅

17.1%,创四年来新高。影院建设发挥着“终端为王”的作用,为电影市场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6 国产片仍然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各种措施和政策的管理和激励下,一方面进口电影的数量以及覆盖范围和规模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另一方面国产电影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以推向市场。2007年1~6月,进入院线上映的国产片共48部,其中规模上映的34部,少数院线或局部上映的14部。6~8月进入院线市场的国产影片34部,占暑期档上映新片总数的2/3以上。1~7月国产影片放映了77万场,同比增加24万场,增幅45%。1~8月,国产影片票房同比增加1 1亿元,增幅32%。

7 中国电影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夺得200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继2006年贾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夺得威尼斯金狮奖后,中国电影连续第二年夺得欧洲最高电影奖。由李安导演的合拍片《色〃戒》获得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是华人导演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的三连霸。贾樟柯的纪录片《无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而他的《三峡好人》自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又斩获7项国际电影节大奖,创造了在欧、亚、拉美、非、大洋洲全部获奖的纪录。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格局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8 电影社会影响力继续扩展

电影华表奖颁奖、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颁奖活动声势浩大,舆论传播广泛,电视转播也受到广泛关注。各地举办电影节,兴建电影城的热情居高不下。电影“雷声大、雨点小”的经济特点被社会所认知,许多电影活动都并不直接依赖“雨点”创造经济价值,而是借助“雷声”的影响力创造附加价值。2007年度的重要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色〃戒》、《投名状》、《集结号》等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甚至成为社会公众话题。通过百度引擎,搜索“色戒”,可以出现超过4000万的搜索条目;影片上映一周后,在新浪博客上以“色戒”为关键字便可以搜索出相关博客文章150万篇,还有超过百万的网民评论。

当然,应该看到,2007年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扩大的基础上,尽管进口电影在投放节目数量、投放节目规模、投放节目时间等方面都受到诸多制约,但《变形金刚》直逼3亿元票房大关等现象表明,进口片市场份额有迅速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张艺谋、陈凯歌“超级制作”的缺席,加上缺少成规模、多层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产电影投放,使国产电影产量的增加不能满足电影市场需求的增加;国产电影在国际贸易以及多媒体、多市场和多窗口经营方面突破不大;电影资本、电影市场、电影生产和发行资源还不能完全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配臵;电影产品、电影类型、电影明星、电影制作人的品牌创新遭遇困境……这一切,都制约了中国电影产

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甚至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喜忧参半的艰难爬坡期由于大量社会制作主体的进入,也由于电影审查标准和程序的调整,加上电影投资来源的多样性、资本诉求的复杂性,特别是行业外资金和机构以及海外境外资金和机构的进入,带来了中国电影制作业的活跃。

1 多元制作主体

当前的中国电影制作,多主体生产、多元化投资已经成为常态。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共11个月期间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获得电影放映许可证的234部影片作为对象,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第一,国有制片机构实力分化,中国电影集团逐渐成为行业领导者。国有制片机构主要包括中影、上影、长影、西影、峨影和珠影六大电影集团,八一厂以及二十多家省级制片厂。成立于1999年的中影集团是国有制片机构中实力最为雄厚的龙头企业,是唯一管理、审核中外合拍影片立项的单位,还是仅有的两家享有电影进口业务的单位之一。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以及使用中央电视台品牌的电影频道(CCTV6),总资产28亿元。中影集团每年生产影片25部左右。在承担主旋律影片制作任务之外,近两年来中影积极投身商业大制作拍摄,2005年以2500万元投资《无极》,获得良好市场回报。2006年投资《云水谣》,也获得了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回报。2007年投资了《赤

壁》、《长江七号》、《投名状》、《梅兰芳》、《新宿事件》,等等。

上影集团成立于2001年,以上影厂、上美厂、上译厂等为核心单位组建,拥有5家大型制片企业、14家影视制作公司和大型拍摄基地、中国最大的电影院线上海联和院线,以及东方电影频道,总资产近21亿元,是中影集团之外规模最大、最为活跃、最具实力的拥有制、发、放全产业链的国有电影集团。上影集团年产影片10部左右,制片类型广泛,与海外制片机构的合拍片(如《面纱》、《伯爵夫人》、《色〃戒》、《蓝莓之夜》等)也是上影集团的特色产品。

中影、上影之外的其他国有制片机构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较小,或者刚刚走出转制的阵痛,进入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新阶段,更多的国营电影制片厂都还在困局中挣扎。成立于1998年的长影集团以老牌制片厂长影为龙头企业,直到2006年才完成国企改制,包括13个子公司以及2004年开播的吉视电影频道,制片类型以可获得政府直接间接补贴的主旋律影片为主(如《大道如天》、《大东巴的女儿》、《春天的热土》等),近来也开始尝试低成本艺术片拍摄(如《十三棵泡桐》)。西影集团成立于2003年,以老牌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核心组建,包括西影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电影频道、西影华谊发行有限公司等6个部分,改制后集团年现金收入和总资产分别从2003年的596万元和1.7亿元增长

到2006年的5500万元和3.7亿元,旗下的西影华谊是与民营公司华谊兄弟公司的合资企业,西影集团也以主旋律和小成本影片生产为主。

在我们统计的全部234部影片中,国有制片机构共参与93部(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合作拍片,独立生产总量应远低于此数字),占40%。其中,中影集团及其子公司参与制作影片共23部,占国有厂制作总量的24.7%,中影集团在当前中国电影制作中占据着绝对龙头地位。上影集团参与的只有5部(仅占5.4%),近年来有所恢复的长影达到9部(占9.7%),西影集团3部,潇湘电影集团9部,峨嵋电影集团3部,珠江电影集团仅1部,八一厂为2部。6家中型厂总制片量为27部,占国有厂总量的29%。在小型国有制片厂当中,山西以8部的数量成为当仁不让的排头兵,居全部国有制片机构中的第3位。其他各省级制片厂的制片量都极低,所有小型厂制片总量为38部,占40.9%。这种份额基本显示了目前国有制片厂的生产结构。

第二,民营制片公司良莠不齐,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保利博纳等渐成行业骨干。仅从数量上看,民营制片公司已经是当前电影制作的主体力量。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投资电影制作的民营公司和其他性质的社会机构多达277家。民营企业的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234部影片中,民营制片机构参与的共181部,占77%。华谊兄弟集团仅2部(《墨攻》、《心中有鬼》),制片量并不高。保利博纳

达9部,制片类型多元化,既有商业类型片(《伤城》、《门徒》、《森冤》),也有文艺片(《父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苹果》),但这也有可能属于“贴牌”产品的小片。橙天娱乐共2部(《神枪手与智多星》、《复仇的子弹》)。其他民营公司几乎没有成规模的制作,比较有年度连续性的公司主要有星美传媒、上海思远、杭州今古时代,等等。

从实力、规模和发展势头来看,向大型传媒集团方向发展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在整体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2000年以来,华谊兄弟的制片已经从贺岁片模式(如《大腕》、《手机》)发展为近两年的商业大制作模式(如《功夫》、《天下无贼》、《夜宴》、《宝贝计划》、《墨攻》、《集结号》),同时兼有小制作(《心中有鬼》、《鸡犬不宁》等)。2006年3部电影(《夜宴》、《宝贝计划》、《墨攻》)票房近3亿元,占国产片总票房的21%。华谊兄弟2006、2007年的总制片量均为6部,冯小刚的《集结号》更是2007年国产电影的救世之作。

从发行起家的保利博纳近几年已经一跃转型为当前中国电影最

活跃的制作公司。2003年首次投资拍摄影片《美人草》,2004~2005年投资拍摄《求求你表扬我》、《再说一次我爱你》、《诅咒》、《龙虎门》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片,2006年,保利博纳参与投资制作《伤城》、《门徒》、《长江七号》、《赤壁》、《导火线》等多达20部影片,2007年又投资拍摄《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导火线》、《铁三角》、《投名状》、《男儿本色》、《跟踪》等影片。

2007年,橙天娱乐成为嘉禾的第一大股东,将自身推到了媒体聚光灯下。香港嘉禾公司是最具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娱乐公司之一,与邵氏公司并誉为香港电影业的两大传奇。此次并购行为是中国内地公司首次成为香港上市电影公司的主要股东。起步于2005年的橙天在《爱情呼叫转移》取得成功后已经制作其续集,并已向大制作《赤壁》投入2500万美元。

曾经在中国电影业扮演重要角色的新画面、保利华亿、世纪英雄和东方慈文等民营、社会公司在2007年,似乎都没有重大的电影举动。在多达277家的民营制作公司中,有持续生产能力的仅占34%,即有近七成的都是“单片公司”,或者说是“手工作坊”式的电影制作主体。

第三,合资电影制作公司摸索前进,海外及境外公司特别是香港公司日趋活跃。合资机构主要包括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等,前者近两年增加了制片量,年出品4~7部左右,有《童梦奇缘》、《春田花花同学会》、《老港正传》、《生日快乐》等。后者参与制片的数量较小,仅有《疯狂的石头》、《面纱》、《醒狮》、《投名状》等几部。

能够稳定参与内地电影制作的,主要包括林建岳的寰亚、杨受成的英皇、江志强的精英娱乐和安乐、陈可辛的甲上娱乐,杜琪峰的

银河映像、徐小明的骄阳、周星驰的星辉、林小明的寰宇等等。台湾地区参与内地制片较少且不稳定,主要包括台湾龙祥影业公司(《云水谣》)、延平影业有限公司(《一石二鸟》、《大灌篮》)等。境外公司能够稳定参与制作的仅有哥伦比亚公司(如《手机》、《天地英雄》、《功夫》等),其他参与的公司虽不乏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宝葫芦的秘密》),但总的来看,其他境外公司(《面纱》、《伯爵夫人》、《色〃戒》等)的参与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我们统计的234部影片中,有海外资本参与的影片共24部,占10.1%。其中,与香港合拍的共16部,既包括大片如《伤城》、《墨攻》,中型片如《门徒》,也有商业小片如《每当变幻时》、《神枪手与智多星》等,合拍主体以寰亚、英皇、银都、骄阳等为主。涉及台湾的合拍片共2部,《云水谣》(中影、台湾龙祥、香港英皇)和《心中有鬼》(华谊、台湾南方)。境外资本参与的共6部(《墨攻》、《伤城》、《面纱》、《红美丽》、《宝葫芦的秘密》、《夜〃上海》)。与香港的合拍片是电影票房的绝对主体。

第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资源互补,合作制片已成为趋势。在制作形式上,两个以上制作主体联合出品已经成为常见的制作方式。国内制片机构之间的合拍片共104部,在234部影片中占44.6%,其中国有与国有合拍片为10部,占4.3%,以中影集团与电影频道之间的合作为主;国有与民营合拍45部,占19.2%;民营与民营合拍49部,占20.9%;与海外及境外的合拍片24部(严格意义上的合拍

片概念),占10.1%。总计联合出品影片比例为54.7%。单一制片主体的影片,国有制片机构独自拍摄共22部,占9.4%,大、中、小厂都有涉及;民营制片机构独自拍摄63部,占26.9%,基本上是完全不知名的小公司拍摄的低成本影片。

2 厚今薄古的产品构成

从产品题材上看,在获得许可证的234部影片中,当代生活题材共195部,占83%;近现代题材30部,占13%,以主旋律革命题材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题材的只有9部,仅占4%,其中大制作影片只有1部(《墨攻》)。这一数据反映出制作成本对影片题材的制约。而大量的当代生活题材影片因为不具备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形态,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大制作影片更愿意选择古装题材,这种题材相对现实性弱化,一方面有可能降低国际文化贸易间的文化折扣,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规避题材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在当代题材中,农村题材为45部,占23%;城市题材为150部,占77%。城市题材比例占据绝对优势,这与电影的城市定位有关。事实上,已经拍摄出来的农村题材影片绝大多数是主旋律或低成本影片,很少能够进入主流市场。

我们通过对234部影片内容梗概的初步分析,勉强可以确定它们的类型划分。

爱情片约17部,如《夜〃上海》;警匪片7部,其中真正有市场性的都是香港合拍片(如《门徒》、《连环局》等),本土制作

基本以歌颂缉毒警察等为主,没有真正的犯罪片;武打片和动作片7部,除《墨攻》、《双子神偷》等几部合拍片,其他几乎都是小厂小公司的小制作;惊悚片7部,有合拍片(《伤城》、《心中有鬼》、《森冤》),也有纯国产片(中等制作《门》以及几部小制作影片);战争片约15部,如八一厂的《八月一日》以及《夜袭》;喜剧片约5部,《大电影》以及后来的《天下第二》等是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影片。

在这些影片中,除合拍片之外,绝大多数所谓类型片都缺乏真正的类型片意识和制作模式。类型片并非只意味着题材选择,还对应着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叙事模型和影像技巧。然而,我们发现,哪怕在最宽泛的选择标准、最粗糙的制作水平上,多少具有类型片形态的影片合计也只有约58部左右,仅占全部影片的24%。而且,目前的许多类型片也未能充分挖掘出特定的类型张力,发挥足够丰富甚至出位的想象力,娱乐强度与市场效果因此受到较大限制。在类型当中看不到近几年作为国际性大片主体的魔幻题材,这与中国文化的特色有关系,因为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类型即武侠片或功夫片。但是,近两年在亚洲国家已经成为重要题材的科幻与灾难(《日本沉没》、《D-War》、《汉江怪物》)没有在2007年中国电影中出现,在好莱坞低成本影片中占据最高比例的恐怖片也几乎完全缺失。

2007年,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建军80周年,主旋律影片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比例估计可能接近40%。自1996年长沙会议推出“9550工程”以来,2007年可能是主旋律影片最多的一年。《八月一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军人本色》、《东方大港》、《青藏线》、《生死托付》、《真水无香》、《村支书郑九万》、《山乡书记》、《女检察官》、《公仆》、《我的左手》、《小巷总理》、《冯志远》,等等,除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大多为“英雄模范”题材影片。

类型片、主旋律两大类之外,其他占36%的影片当中,约有10%勉强可以称为文艺片,其他26%的影片则基本缺乏定位,难以归类。

3 制作公司业绩

票房前10的影片当中,涉及的制作机构包括内地的保利博纳、中影、华谊兄弟、上影、橙天娱乐、中华横、新画面,香港的银都、寰亚、甲上娱乐、精英与安乐、寰宇,前10位影片全部是涉及香港的合拍片,其中《色〃戒》包括境外机构合拍。在票房前20当中,其制作机构仍然包括前10位的主要制作机构,另外增加了上海思远、广州盛时图华、派格太合、英皇、银河映像、骄阳、星皓、艺映、先涛等内地与香港机构。票房前30位中,增加了北京荣信达、北京其欣然以及香港美亚等公司。

国有制片机构除了中影、上影,其他数十家国有制片机构的影片连票房前30都无法进入。民营公司中,保利博纳后来居上,在制片

规模与产品质量上明显占据优势,已经成功转型为最重要的制作与发行公司之一。华谊兄弟保持了精品制作的一贯模式。香港公司中银都最为活跃,但寰亚参与的大型项目更多,排名因此占据第一的位臵。

从总体上看,中国电影制作的投融资水平近年来有所提高,电影的生产数量仍然快速增长,企业的分化、重组正在进行,产业内外的兼并整合初露端倪,部分电影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有所提高。当然,中国电影制作的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多数国营电影制片厂仍然依赖非商业资金生产电影,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电影产品数量仍然稀缺,大量的电影制作带有偶然性、盲目性和投机性,电影制作的有序调节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市场投放时间、类型结构等严重不平衡。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中国小镇电影产业专题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小镇电影产业专题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产业环境:中国电影产业PEST整体趋好 (8) 一、经济环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影视娱乐支出快速增长 (8) 二、三四线城市逐渐成为票房增量引擎 (9) 三、政策环境:电影产业再获政策红利,引导市场走向理性繁荣 (10) 四、社会环境:观影习惯逐渐养成 (11) 五、互联网正在改变电影消费决策模式线上消费生态逐渐成熟 (12) 六、技术环境:影院技术壁垒消融提升观影体验 (13) 七、小镇青年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新力量 (15) 第二节行业概况:电影产业整体迈入量质齐增阶段 (15) 一、票房市场规模:中国电影产业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15) 二、影院及银幕:影院建设保持平稳增长 (17) 三、影院建设趋势:影院多厅化和高端化 (17) 四、电影内容生产:国产影片量质齐增 (18) 五、观影人数红利释放:用户增长空间巨大,市场日臻成熟 (19) 六、影院市场精细化运营,上座率回升 (21) 第三节发展趋势:小镇青年成增量引擎 (22) 一、“小镇”票房:份额快速提升城市分布均衡化 (22) 二、“小镇”青年:人次分布纵深化发展,小镇青年扛起票房增长大旗 (23) 三、“小镇”放映空间:城市全面下沉倒金字塔结构逐步修正 (25) 四、“小镇”影院:三、四、五线城市绩优影院发展潜力大 (26) 五、“小镇”影院建设:中型多厅影院成主流,升级换代潜力大 (27) 六、“小镇”影院运营:新增银幕收益率三线及以下城市表现抢眼 (28) 七、“小镇”票价:低票价助推四、五线城市发展,增长质量有待提高 (29) 八、“小镇”观影口味:一二三线爱进口片,四五线城市顶国产 (31) 九、重点“小镇”——二线城市:处于平稳发展深挖潜力阶段 (32) 十、重点“小镇”——三线城市:部分省会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3) 十一、重点“小镇”——四线城市:培育期已过,市场进入发展机遇期 (33) 十二、重点“小镇”——五线城市:市场空间较大但仍需培育 (34)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有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高增长、衍生品以及营销等方面,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电影的市场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影市场现状问题 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算起,中国电影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尝试、探索时期,中国电影是从市场开始的,这也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加上“礼乐”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电影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时常被扩大和突出,而它首先应该有的娱乐功能却时常被降低,甚至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全面否定。直到改革开放后期,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的产业性质得到确认,也逐渐移步于市场和主流意识领域,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才开始形成,中国电影也总体性的向常态社会回归。 电影市场是指从事影片版权交易活动以及提供电影放映活动的领域和场所。按照营销环节划分,分为电影发行市场和电影放映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我国文化服务市场中一度占据着“龙头”地位。1981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达到275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199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发行收入达到11亿元,均创咋了中国电影市场史上的最高纪录。到了90年代,随着娱乐、电视、网络和旅游市场的崛起和繁荣,电影市场曾受到巨大冲击并且逐渐陷入萎缩的境地。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影业管理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电影凭借着“大、光、声”的技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获得了新的生机,改善城市影院设施环境也开始激活我国的电影市场。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我国电影制作机构不断增扩,电影制作权逐渐放开,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 (2)电影产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总数不断增长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南京大学 下载使用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摘 要:一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经过上一年的结构性调整进入稳定增长 时期三电影产业涌现出的新企业二新平台二新影人二新类型二 新观众和新现象在本年度表现的更为明显三尤其是互联网和 资本颠覆了原有的产业格局,证明了中国电影产业具有不可 限量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三互联网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使得质量 成了电影产品的主导,多元和分化的观众与产品有了更多的 良性互动,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下,市场规范也日趋成熟, 中国电影正值最好年华三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从高速增长的非常态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新常态,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具增长势头的产业和市场地位三中国电影票房以超过全国GDP增长速度近一倍的数据,回应了前一年的拐点担忧,再次回到两位数的高幅增长上三环顾全球,世界电影市场增长低于5%,位居第一的北美电影市场观众人次和票房总量均略有下滑,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电影市场出现萎缩,中国电影市场凭借 中国速度 彰显出在全球电影版图中令人瞩目的位置三

一 数据解读:产业新常态 (一)产量:创历史新高 2017年我国生产故事片798部二动画电影32部二科教电影68部二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共计970部三故事片数量和影片总数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约3%和2 7%三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在有限的市场增量制约下,增速放缓三 图1一2002 2017年我国故事片产量 (二)票房:增幅回到两位数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 11亿元(约89 94亿美元),增速远高于前一年三对比之下,2017年全球票房399 2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111 2亿美元,较上一年114亿美元的总票房有所下滑三中国内地市场与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票房差距近一步缩小三本年度,国产电影海外销售收入42 5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三国产电影海外收入为国内电影票房总量的8%,总规模没有明显扩大三相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海外市场可提升潜力巨大(见图2)三

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影视产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影视产业环境分析 1.1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1.1.1经济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增长23.8%。农户投资9089亿元增长15.3%。东部地区投资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中部地区投资70783亿元增长27.5%,西部地区投资71849亿元,增长28.7%。东北地区投资32687亿元,增长30.4%。

2011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481个博物馆2571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25个文化馆3276个。广播电台197座电视台213座广播电视台2153座教育电视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2015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455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全年生产电视剧469部14939集动画电视261444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31部。出版各类报纸467亿份各类期刊33亿册图书77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0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376万卷件。电视剧行业作为文化娱乐行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GDP的增长水平相关经济增长将会推动电视剧产业的繁荣。因此电视剧行业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 1.1.2政策环境 加速电视剧广告由电视台向新媒体转移,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电视剧管理规定》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对电视剧业务的开展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 下表所示。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 3.6亿元,GOP增速7.3%,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6.9%。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 4.5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330.09亿元,同比增长50.3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97.55亿元,同比增长7 5.24%。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5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18.5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10.71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1)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 专业必修课程:服务经济学 指导老师:刘国平 1415000133 顾云婷 摘要:近年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拉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发力。其中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4.7%。幸福产业带动消费需求增长,且对吸纳就业的作用积极。文化产业中,电影产业发展尤为突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88%,这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已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产品购买意愿和消费能力。在国家拉动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消费需求早已超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阶段,而更多地进入具有满足精神需求特征的高层次消费阶段,逐年增加的文化消费规模正体现了这一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经济结构稳步调整,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对教育、文化、娱乐等的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已从2000 年的628 元,增长到2014 年的2142.3 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0%。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推动下,

人民群众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还将持续增长。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促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不断提升。2015 年,中国人均GDP 约为8280 美元,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目前,中国正处于文化消费发展的大好时期,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票房和银幕数仍偏小,电影市场还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关键词:市场广大潜力无穷 正文: 一.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1.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纵观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国电影行业可以说先后经历了“高峰—低谷—上升”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辉煌过,由于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票价低廉,再加上人民对精神食粮的渴求以及其他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看电影的人数和票房收入节节攀升,到了1991 年达到顶点,年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人均年观影10次以上。然而,自1992年之后,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节目质量的提升,再加上电影盗版猖獗,中国电影行业步入了低谷,到1999年,票房收入跌入谷底,票房收入8.1亿元。到了2002年,为了挽救濒死的电影行业,应对WTO 之后进口影片对国产电影的冲击,国家开始推行电影产业化改革,允许民营、外资进入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根据“数太奇”电影大数据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19~35岁的年轻观众

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报告

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x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XX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x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1. 政治环境:早在201x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x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 经济环境:201x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x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 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x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x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x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x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x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快速发展。 3. 人文环境: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人们的文化、娱乐及精神需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截至2013 年8 月初,国内VC/PE 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

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1.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背景介绍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国文化贸易的主要方式。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而电影产品本身的质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生产力水平,其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中国电影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方式。近年来,中国电影国内市场发展迅速,国内票房收入每年都在以平均35%的速度增长,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能力还较为薄弱,海外推广现状仍不太令人满意,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2.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述 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从2005年的16亿元票房至今,中国电影票房已多年保持20%到30%的年增长率。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的增长得益于中央财政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财政政策向文化倾斜力度加大。仅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就达到512.29亿元,比2013年预算执行数增加43.29亿元,增长了9.23%。国家鼓励文化央企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也为电影产业助力不少。事实上,走出去的不只有央企,各家互联网大佬也在争相涌入文化影视产业。电影市场担负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领头羊角色,还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地方借助产业的政策红利,通过国企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例子时有发生,百视通(600637)与东方明珠(600832)的合并就将创造A股市场的“文化产业航母”。腾讯在2014年6月份高调进入电影行业后,宣布投资拍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等6部影片。阿里巴巴也在2014年3月份宣布,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建立自己的影业公司。互联网企业进军影视,并非看中票房,而是借高度交叉融合的文化产业平台,补足互联网在内容方面受制于人的短板。此外,越来越多的民企也将投资目光转向文化影视。复星集团2014年10月份向美国传媒公司Studio 8投资了2亿美元,虽尚未得到双方正式确认,但业界认为该笔投资是截至目前中国公司对美国电影制片业最大的投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在中国所有文化行业中,电影行业几乎是全产业链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赵靖侃称,近年来行业外公司进行文化传媒领域的延伸扩展以提升自身估值的例子很多,未来与新媒体融合的文化产业将会有较大提升空间。 3. 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抓住四大发展新机遇实现电影强国梦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抓住四大发 展新机遇实现电影强国梦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亟需抓住发展新机遇实现强国之梦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乘风破浪,于改革中发展,在挑战中进取。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繁荣态势、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产业格局,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日益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化;电影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电影产业发展日益规模化,电影企业集团实力增强,头部电影不断产生;电影的衍生开发规模效益显现。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若能及时抓住电影技术创新、内容精品打造、分众与衍生消费趋势、智慧影院建设等机遇,就定会乘势而上,加速实现电影强国之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生产单位转企改制、组合院线、民资入影、融资上市、“互联网+”融合等重大产业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以法律形式体现出我国推动电影产业化、实现电影强国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认识到,在电影产业收益、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我国电影产业与世界电影强国仍有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在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把握电影产业发展新机遇。 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中国电影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电影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新老电影公司百舸争流、竞争奋进的局面。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通过“一带一路”交流、电影节、国际展映等方式,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 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蓬勃的产业活力: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已超6.6万块。在电影制作数量方面,我国稳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

2020年电影的市场研究报告

电影的市场研究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渗透到电影产业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电影市场研究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一、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1、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部委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逐渐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 xx年9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首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做限制。同时减少了行政审批,强化了备案制在电影摄制、放映和对外展销环节的运用,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缩短投资周期;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强调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电影基本情况和放映环节经营单位 的情况,利于减少行业重复投资。《(草案)》在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将助力全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电影产业促进法》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经济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xx年中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长为其电影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xx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业地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影院投资的增长,xx 年底,中国影院数量达到5700家,银幕数量2.36万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视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因素。xx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视行业并购事件已超过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购案,而去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件为54件。xx年以来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延续了xx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运作模式包括影视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等。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视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通过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并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分。同时上市影视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丰富互动娱乐业务为目标,如华谊兄弟领投手游发行商咸鱼游戏A轮融资。 社会环境

影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6年影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目录 一行业简介 1定义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3电影产业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 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2产品的技术水品发展 3总结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2行业竞争者 3市场集中度 四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格局 2供应链分析 3产业格局的发展 五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行业的发展环境 2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3中国电影行业的投资机会 4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 5典型企业的分析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影视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各类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除原有的国有资本主导的影视剧制作市场外,民营资本、外资也相继进入影视制作行业,一方面促进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市场竞争。2009年随着广电总局逐渐加大对外资影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并陆续出台《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关注极大程度的缓解了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充满巨大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行业简介 1、定义:电影产业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和产业格局下,以电影产品为核心,以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指涉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各个功能主体的集合。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 而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广义的电影产业链突破了影院的空间,使电影经济超越了传统的票房经济并在明星经济、广告业、唱片业、游戏业等相关行业里辐射出持续的经济能量。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如下:

我国电影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电影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电影发展促进意见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9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6%。2015年票房继续高速增长,有望获得进一步突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电影产业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密不可分。2014年年中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为中国电影繁荣增添了新的动力。 1、政策发力,助推中国由电影大国向强国迈进 2014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开启了国家多部委联合扶持电影产业的先河。 通知明确了8项政策:加强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影产业发展;对电影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城市影院建设资金补贴政策;加强和完善电影发行放映的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对电影产业实行金融支持政策;实行支持影院建设的差别化用地政策。 政策覆盖了电影产业从制片、发行到影院投资的各个层面,指出了电影产业与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 电影业的腾飞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已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战略层面,将着力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国由电影大国向强国跨越。 政策发布一年来,中国电影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在全球电影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高速增长。 2、在政策推动下,中国电影产业成为新“蓝海”。 2014年以来,相关政策落在实处,各地还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使电影活力进一步释放。 (1)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 统计显示,2014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支出2.9亿元,资助故事影片、儿童题材影片、农村题材影片、科教影片、纪录影片、动画影片等共计217部,使得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推动电影产业发展”被纳入了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管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电影企业“走出去”、重要电影工业园区和高科技核心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影片、重点专业性电影网站建设等方面。该项目当年安排资金1.94亿元,支持项目25个,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组长:陈保新组员:陈敏毓陈晓青丁翠兰高银利高园郭鑫胡晓琪胡艳胡志伟刘丹阳 内容概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票房收入连年攀升。电影市场发展的形势貌似只一片大好,但是仔细看看去不难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关键词:电影市场、票房、发展趋势、特点。。。。 1、中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2、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中国电影市场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对比 4、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5、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国电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力有所提高,市场稳步扩展,国产影片的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电影业似乎正面临一个步出困境、再度振兴的契机。同时,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电影市场潜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的严重失衡,大城市市场与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对比,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的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我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 A、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 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行,中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 B、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 司买断国内发行权; C、国产(含合拍及港片)商业大片:投资金额在一亿元以上; D、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2000万到一亿之间; E、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低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万到2000万之间; F、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下的国产影片。

(行业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最全版

(行业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姓名学号:周坤龙N09160 所在院系:文学院 学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目录 壹行业简介 1定义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和收入构成 3电影产业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 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 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2产品的技术水品发展 3总结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2行业竞争者 3市场集中度 四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格局 2供应链分析

3产业格局的发展 五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行业的发展环境 2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3中国电影行业的投资机会 4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 5典型企业的分析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影视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壹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各类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除原有的国有资本主导的影视剧制作市场外,民营资本、外资也相继进入影视制作行业,壹方面促进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壹方面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市场竞争。2009年随着广电总局逐渐加大对外资影视X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开放力度,且陆续出台《电影企业运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运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关注极大程度的缓解了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充满巨大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行业简介 1、定义:电影产业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和产业格局下,以电影产品为核心,以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指涉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各个功能主体的集合。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

2011年中国电影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电影行业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电影行业综合收入约160亿元,增幅48%。票房收入目前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电影行业增长的核心推动力。2011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约57亿。 图:2004-2011年中国电影行业营业收入构成(单位:百万元) 在电影制片领域,影片内容制作的70%由民营制片机构完成或参与投资。2010年中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位列世界第三;2011年电影产量预计较上年增长70%。但在影片制作在质量上未有大幅提高,加上中国电影银屏数量有限(当前不足9000块),电影放映数量仅占产量的1/3。 在电影发行领域,内地发行公司约300家,民营企业占90%,外资目前仍不被允许参与电影发行环节。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华谊兄弟等排名前10位的公司占据了发行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在电影放映领域,万达影院、中影星美、上海联合等10家院线排名前十位,且近三年排名基本无变化。中国已经成为IMAX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2011年中期已经建成48家IMAX影院,预计2015年将建成181家。全国银幕数量2011年预计超过8900块,3D 屏幕超过2500块。 华谊兄弟是中国最有名气的综合性娱乐集团,也是最著名的电影出品单位。2011年上半年收入3.3亿元,净利润0.63亿元,其中电影收入为1.41亿元。为进一步推高票房收入,公司推行H计划,在2012年计划上映8部电影,票房总收入将超20亿元。 保利博纳是中国当前最大的专业性电影发行公司,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601万美元,净利润为135万美元。2010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影院和购买电影发行权。 光线影业是中国三大民营电影公司之一,每年投资和发行15部以上的主流电影。2010年发行电影的票房收入为3.14亿元,约占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5%。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姓名学号:周坤龙 N09160 所在院系:文学院 学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目录 一行业简介 1定义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 3电影产业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 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 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2产品的技术水品发展 3总结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2行业竞争者 3市场集中度 四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格局 2供应链分析 3产业格局的发展 五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行业的发展环境 2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3中国电影行业的投资机会 4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 5典型企业的分析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影视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各类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除原有的国有资本主导的影视剧制作市场外,民营资本、外资也相继进入影视制作行业,一方面促进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市场竞争。2009年随着广电总局逐渐加大对外资影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并陆续出台《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

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关注极大程度的缓解了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充满巨大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行业简介 1、定义:电影产业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和产业格局下,以电影产品为核心,以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指涉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各个功能主体的集合。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 而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广义的电影产业链突破了影院的空间,使电影经济超越了传统的票房经济并在明星经济、广告业、唱片业、游戏业等相关行业里辐射出持续的经济能量。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如下: 主体构成:内容提供商(制片商、外包内容供应商)、发行商、组织渠道商(院线/影院); 收入构成: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收入、网络版权收入等。 3、电影产业分为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 制片:有投资意愿的制片商投入资金、设备及人力等必要资源,然后剧组根据剧本进行分镜头拍摄,再经过一系列后期制作合成标准拷贝与复制要发行的拷贝,影片成品完成。此过程统称为“制片”。制片都作为电影版权拥有者以票房分账和出售各种版权获得收益。 发行:发行商从制片商购买发行权后,在指定的范围和期限内,将已完成影片拷贝的使用权向电影放映单位输出(出租),以实现对制片方生成的电影产品进行有偿的传播。具体来说,发行商主要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制定、实以及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发行都以票房分账形式获得收益。很多时候,电影的制片和发行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放映:指获得拷贝使用权的放映商利用专业业设备,在影院等放映场所把影片拷贝转换为屏幕效果的过程,放映商以票房分成、食品饮料以及电影衍生品销售获得收益。 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