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伴发热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66
10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是指儿童在发热的同时出现皮疹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由病毒引起,但也有一些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鉴别要点:1.麻疹-儿童发热,体温通常在39°C以上-皮疹先从头部开始,然后扩散到全身,包括面部、颈部和四肢-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可结节化-伴有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2.水痘-发热是水痘的早期症状之一-皮疹呈现为小水疱,多分布于头部和躯干,扩散到四肢-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的表面,随后结痂-伴有瘙痒、乏力等症状3.暗疮热(猩红热)-高热是猩红热的典型特征,体温可达40°C以上-皮疹通常在颊部开始,然后扩散到颈部、躯干和四肢,但不会出现在手掌和脚底-皮疹为鲜红色丘疹,有时会出现“桃红色翘翘”-伴有咽痛、红舌、咽部淋巴滤泡增生等症状4.溃疡性口腔炎-儿童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的小溃疡,通常伴有疼痛-口腔溃疡可伴随咽痛、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5.滴状状红斑(五性病)-儿童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皮疹呈现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皮疹常先在手部和足部出现,然后扩散到全身-伴有咽痛、结膜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儿童发热,通常伴有厌食、乏力等症状-皮疹不是主要特征,但可在一些患者中出现-可能伴有咽痛、咳嗽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7.第五病(红斑狼疮)-儿童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8.5°C-皮疹从面颊开始,形成“矮冲浪”状,逐渐扩散到躯干和四肢-皮疹为亮红色,有时伴有轻微的瘙痒-伴有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8.风疹-儿童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8.5°C-皮疹从面颊开始,然后扩散到躯干和四肢-皮疹为淡红色,通常不瘙痒,持续1-3天后消退-伴有头痛、咳嗽、喉痛等症状9.手足口病-儿童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口腔黏膜和皮肤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可伴有疼痛-可能伴有咳嗽、喉痛、腹泻等症状10.猴子疟(登革热)-儿童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皮疹不是主要特征,但可在一些患者中出现-可能伴有头痛、眼痛、肌肉痛等症状-有时可以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严重症状。
孩子发热本身只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信号,如果孩子总是反复出现发热,这让家长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出现伴随症状的小儿,如反复出现发热伴有皮疹等,那么,反复出现发热的小儿伴有皮疹怎么办?对于小儿反复出现发热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少见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疾病。
中医认为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可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也可由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
孩子反复出现发热,或伴有皮疹时,建议患儿家长需要细心观察以下几个要点,对治疗及护理疾病有利:1.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青、发黄、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2.如果孩子发热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说明孩子病情并非很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调养。
若孩子倦怠、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3.当孩子出现了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颅脑病变,应去医院。
4.您还需要注意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5.最后观察孩子的皮肤,如果出现了疹子,应首先考虑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另外,如果孩子反复出现发热时伴有皮疹,排除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时,还应考虑变应性亚败血症,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症,以儿童为多见。
其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主要有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疼、咽痛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温病”,“痹症”、“厉节风”的范畴,认为是寒邪为主,寒湿内闭,侵袭肌骨,阻滞经络,格阳于外,逼阴于内,久之化热伤阴而成本病。
西医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根据变应性亚败血症其传变的规律则可以按温病的卫气营血进行辨证论治,及早中医辨证中药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赵某,女性,21岁,以“发热22天,出皮疹、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诉前来就诊。
患者于2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8℃,在当地社区医院就诊,给予头孢、氧氟沙星静点治疗无效,第五天再次发热时躯干皮肤及颜面部皮肤出现皮疹,伴有痒感,同时出现颈后淋巴结肿大、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配合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热退后皮疹消失,考虑为变应性亚败血症,建议患者到当地中医院就诊。
变应性亚败血症(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综合症,主要有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疼、咽痛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中医认为认为其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归属于“温病”,“痹症”、“厉节风”的范畴。
常随发热出现皮疹热退而消怎么回事?发热可见于98-100%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患者,体温常在39℃以上,整个病程中几乎所有患者会出现皮疹,常随发热出现,皮疹可“忽隐忽现”短暂存在呈一过性,随热退而消散。
青壮年高发本病,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发热出现皮疹多昼隐夜现,有koebner现象,消退后不留痕迹,少数遗有色素沉着。
皮疹的显现常为发热的先兆。
发热和皮疹是变应性亚败血症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发热、皮疹也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临床特征。
对某些传染病而言,皮疹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因为被称为“出疹性传染病” ,尚须做好鉴别。
但变应性亚败血症皮疹的特点为反复发作性,多形性及多变性,皮疹的形态以散在的点状和小片红斑、斑丘疹为多见,可呈猩红热样、麻疹样、荨麻疹样、多形红斑、结节红斑等多种表现。
消退后常不留痕迹或有轻微色素沉着。
了解到变应性亚败血症患者常随发热出现皮疹热退而消怎么回事后,还应了解为什么接诊建议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抗菌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青年女性可出现肥胖、多毛、月经紊乱甚至不孕,男性可出现阳痿、早泄、精子异常甚至不育等。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 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
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 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 ,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 检查综合分析,将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
常见的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大致可分为 等,以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呈醉酒貌,皮肤黏膜可见 出血点、淤斑。
登革出血热患者四肢、面部、腋下、软腭散在淤点、淤斑,并可出现红斑、 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114猩红热I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突然高热、咽痛、 扁桃腺红肿,1d 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 ,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 ,可见帕氏线、 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疹48 h 达到高峰,呈弥漫性的猩红色。
病程 7〜8 d ,皮疹依出疹先 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皮样脱屑。
早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本病的 特点是高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115丹毒 病原菌为A 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小腿、颜面,多单侧发病,足癣、鼻黏 膜破损处细菌入侵是引起小腿及颜面丹毒的原因。
发病急剧 ,先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 症状;继而患处出现水肿性红斑 ,境界清楚,迅速扩大,红斑上可出现水疱、血疱 ;自觉疼 痛、肿胀、灼热,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5大类。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致。
起病 急,发热,24 h 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及躯干 ,两鬓角和耳后较早出现皮疹。
水痘 的皮疹特征:变化快,初起为红色小丘疹,很快变成小水疱,部分水疱可继发脓疱,较大水 疱或脓疱可见脐窝,继而点状结痂,在同一部位的皮肤上可同时见到这 3期皮疹,并常常 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成人水痘症状重,高热、皮疹多。
112 风疹、麻疹、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
10 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儿童发热时常常伴有皮疹,病因多为感染或过敏性因素,但皮疹表现形式多样,给临床诊治造成困难。
本文介绍一些常见儿童发热容易伴发皮疹的疾病其皮疹的主要特点,希望有助于鉴别常见感染性疾病1.幼儿急疹(1)皮疹特点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1~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
皮疹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皮疹大多数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热退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天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较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
2.手足口病(1)皮疹特点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润,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
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
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大,壁薄,易破溃。
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皮疹早期出现,多分布与手心、足心及口腔黏膜,躯干及臀部、肛周亦可出现,离心性分布,皮疹分布特点具有诊断意义;部分不典型病例为大疱性皮疹,伴有明显痛痒感,薄壁疱疹,较密集,可有破溃,与典型病例不符,需要结合季节及病毒检测。
3.麻疹(1)皮疹特点皮疹形态多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可融合成片。
疹退后可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2)鉴别要点前驱期为发热至出疹(3~4天),起病急,以发热、卡他症状、咳嗽、声音嘶哑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后2~3约90%患者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患儿出疹时多于发热3~4天开始,持续3~5天;皮疹出现具有明显顺序性,耳后-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出疹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亦可出现各种并发症;4.风疹(1)皮疹特点皮疹形态为淡红色的斑丘疹,疹间皮肤无充血、手掌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消退较快,不留色素。
一、皮疹的护理常规
1、休息:皮疹较重、伴有发热等症状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伴随症状的变化,治疗及护理效果等。
4、病室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定时空气消毒。
5、皮肤护理
(1)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轻擦皮肤,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2)有皮肤痛痒者应避免搔抓,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自制能力差,可将手包起来。
皮肤剧痒者可涂5%碳酸氢钠或炉甘石洗剂等。
(3)皮肤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不要强行撕脱,翘起的痂皮可用消毒剪刀剪去。
疹退后若皮肤干燥可涂以液体石蜡油润滑皮肤。
临床发热伴皮疹病例分享、皮疹特点、诊断思路,辨别各类特征及多形性红斑药疹、紫癜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等临床表现发热后出现多处皮疹患儿,女,7 岁,主因发热1天,伴躯干椭圆形红斑半天入院。
患儿于1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8.9℃,无寒战及抽搐,无喘息、呼吸困难,无恶心及呕吐,家人自行喂服「布洛芬混悬液」(具体量不详),效果欠佳,口服退热药半天后(约 4 小时),当天下午躯干部多处出现圆形、椭圆形红斑,伴有瘙痒,为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饮食一般,大小便未见异常。
查体:T 37.5℃,神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躯干部可见多个散在圆形、椭圆形约2~3 cm、最大5~7 cm 红斑,伴有瘙痒,压之不褪色,皮疹边界清楚,皮疹中央可见散在大、小水疱,无破溃,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据家属描述,患儿在3 月前因发热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也有过同样的皮疹,并且皮疹的位置与此次的位置大致相同,因瘙痒,自行涂抹激素药膏(具体名量不详),未及时就诊,约3~5d 左右皮疹消失。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4x10⁹/L,L 21%,N 61%,PLT 294x10⁹/L;CRP:8 mg/L,电解质大致正常,凝血四项正常,尿常规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皮疹原因待查上呼吸道感染查房诊疗时切记皮疹特点根据现有的症状、体征及皮疹特点,考虑患儿为固定型药疹。
1、患儿,女,7 岁,主因发热1 天,伴躯干椭圆形皮疹半天入院;2、患儿既往因口服同种药物后,在同一部位发生同一形式的皮疹;3、体征:主要表现为瘙痒的界限清楚的红斑,可表现为大疱、斑疹和斑块,多为单发,偶有多个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更正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固定型药疹查房分析明确诊断思路,辨别各类特征1、药疹诊断思路(1)有明确用药史;(2)特异性药物相关临床反应;(3)停用可疑药物后症状改善;(4)药物激发试验阳性。
小儿发热伴皮疹这 13 种疾病需掌握!众多儿科疾病均可能出现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
这些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后者包括炎症性/免疫性疾病等。
本文重点讨论一组常见或重要的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特征。
常见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分类细菌性1.猩红热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1-10岁儿童。
猩红热躯干皮疹皮疹特点:鲜红色斑丘疹,密集而均匀,压之退色,偶呈「鸡皮样」丘疹。
在皮肤皱褶处呈紫红色线状条纹,称「帕氏线」。
面颊充血,口鼻周围相比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其他特点:发热;多数伴有扁桃体炎或咽炎;草莓舌(舌乳头鲜红色,后舌部呈牛肉红);白细胞计数升高;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疹退1周后片状脱屑。
2.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性脓疱病,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进入血循环的表皮剥脱毒素,大多数发生于婴儿。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颈部皮疹皮疹特点:初为口周或眼周红斑,随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
红斑逐渐出现松弛样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
皮肤大面积剥脱后可有潮红糜烂面,似烫伤样,口周可有放射状裂纹,手足皮肤可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伴明显疼痛。
预后可有糠状脱屑,不留瘢痕。
其他特点:发病急骤;皮疹前有1-2天发热;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毒性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HHV)6、7型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大多数发生于6月-3岁儿童。
幼儿急疹后腰部皮疹皮疹特点: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热退疹出),呈玫瑰色/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疹间有正常皮肤。
几小时后皮疹开始消退,1~2天内消退,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其他特点:体温高达39℃~41℃,持续3~5天;可有软腭红色丘疹(N agayama点)、局限性眼睑水肿。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HHV-3)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文/ 郭永宁(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
皮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发热伴皮
疹是急诊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近100多
种疾病发热伴有皮疹,如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
病等。
本文将常见3种发热伴出疹性疾病作
简要汇总分析,以兹参考。
患者男性,25岁,发热伴皮疹3天来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经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小儿,尤其以5~15岁居多。
临床上亦可分为4期(潜伏期、
潜伏期多为
多突然高热恶寒,伴头痛、咽痛、不欲饮食、全身不适。
出疹期典型皮疹为全身皮肤充血发红基础上散布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常伴有瘙痒,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逐渐累及胸、背上肢,最后累及下肢。
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呈线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发热伴有皮疹的鉴别及疗法
导语:其实大部分的疾病会发生,都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漏洞,发热伴有皮疹也不例外。
所有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提醒我们要开始关注自己的
其实大部分的疾病会发生,都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漏洞,发热伴有皮疹也不例外。
所有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提醒我们要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了,下面呢我就以发热伴有皮疹为例来介绍一下。
鉴别诊断
(1)发热伴寒战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急性溶血性疾病。
(2)发热伴眼睛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类似兔眼表现。
(3)发热伴出血
常见于重症感染和血液病。
前者如重症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
后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
4)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
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
如全身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
(5)发热伴关节肿痛
可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鲁菌病、结核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缓解方法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发热与出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3期主任医师刘静(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发热和皮疹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二者常常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观察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辨识不同类型的发热性皮疹。
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即体温异常升高。
正常小儿腋表温度一般为36~37℃,不同的人正常体温略有差别,且同一个人白天晚间的体温也会有波动,清晨最低,白天逐渐稍升,晚上最高,但一天中体温差别不超过1℃。
根据体温高低(以下均指腋表温度),将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41℃以上为超高热,超高热通常可引起脏器损伤,出现严重并发症。
根据发热的特点,发热的类型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波状热、间歇热、回归热及不规则热等。
常见的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
皮疹多种多样,常包括斑疹、斑丘疹、水疱疹、红斑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先发热,然后伴随皮疹出现,出疹期热度更高。
感染麻疹病毒后6~18 天内,孩子没有任何症状,这个时期称为潜伏期。
随后出现类似感冒样症状,如低热、轻微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红,一般为3~4 天,即前驱期,也就是发疹前期,这个时期经常被误诊为感冒。
起病第2~3 天,在脸颊内侧黏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针尖样的斑点,斑点外周有红晕,这就是特征性麻疹黏膜斑———费科氏斑,它会逐渐增多和融合,范围可以扩展到口唇内侧,常持续2 天左右消失。
前驱期后病情加重,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厉害,精神差,并出疹,进入出疹期。
皮疹通常先从耳朵后面、发际开始,很快波及面部、躯干,最后发展到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3~4 天出齐。
皮疹为细小的红色小丘疹,类似痱子,直径1~3 毫米,高出皮肤,压上去会有褪色,开始比较少,后面逐渐增多并慢慢融合成片,皮疹之间还可以看到正常皮肤。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
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将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
诊断青年女性反复发热伴皮疹的检查项目是怎样的?举例说明:患者女性,23岁,因发热伴皮疹、咽痛、关节痛27天入院。
病后曾在本地按“感冒”、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有效。
既往健康,无任何重要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9.3℃(腋下),皮肤可见不规则暗红色皮疹,略高出皮肤,以前臂较多,浅表淋巴结肿大。
建议性的检查项目介绍如下:1.发热首先应确定其原因,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通过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值来初步判断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等,白细胞正常成人值为4~10×109/L,前者多见于增高,后者多在正常范围。
2.发热、皮疹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临床特征。
对某些传染病而言,皮疹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因为被称为“出疹性传染病” ,认识这些传染病皮疹的特点,就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一般无需检查,如病情严重复杂,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行皮疹活组织检查,可有一定的病理诊断意义。
3.结合以上病例咽痛、关节痛、抗生素治疗无效,还可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培养及咽拭子培养等,有助于对患者类似疾病的排除诊断,需要明确诊断时,还要结合症状表现为主,并不可以此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通过病例分析,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伴皮疹、咽痛、关节痛,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有效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是变应性亚败血症,通过以上检查可有急性发作或发热时,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血沉明显增快;CRP升高;血培养及咽拭子培养阴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肝功能检查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等。
变应性亚败血症(成人Still病),女性较男性多发,平均发病年龄为29.3±11.8岁。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痛,常伴有咽痛、肌肉酸痛和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多数病人可同时出现前三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