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实验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87.67 KB
- 文档页数:2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高洁(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成方制剂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第四代降脂宁高、中、低剂量组,以二甲双胍和血脂康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脂质含量,同时采用光镜和电镜检测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第四代降脂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脂质含量明显减少,同时肝脏病理切片显示第四代降脂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脂肪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第四代降脂宁颗粒能有效地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肪肝;第四代降脂宁颗粒;病理组织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9)05—0061-0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行为模式的改变,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I D)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高。
NAFLD 目前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在肝脏的表现形式,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四代降脂宁颗粒为纯中药制剂(山楂、(制)何首乌、决明子、荷叶按20:1:1:3配制而成),收载于国家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3册。
本品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的功效,临床资料口显示其降脂疗效肯定。
本实验进一步观察其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
1 材料1.t 药物第四代降脂宁颗粒:洛阳君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50417;二甲双胍: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40716;血脂康: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50121。
1.2 动物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由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第11卷 第3期 2009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No. 3Mar .,2009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病理学定义为:肝脏脂肪含量(主要是甘油三酯)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3型,根据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脂肪肝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形成和脂肪代谢障碍有关,通常认为是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和氧化减少所致。
脂肪肝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及静止的病变,但可在较短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古文献中并无与“脂肪肝”相对应的病名 ,但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瘕、积聚、肝痞、胁痛、痰浊、肥气、臌胀等范畴 。
现代医学目前对脂肪肝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传统的中医药学在本病的防治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和研究方面非常活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针灸三方面就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单味药物防治脂肪肝的研究1.1酒精性脂肪肝的单味药物防治的研究 丹参是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
实验研究证实丹参能降低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以及抑制三酰甘油含量的增高,有明显的防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2]。
水飞蓟素是中药水飞蓟的有效成分,研究证实其能够直接清除活性氧而对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O的产生;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优先抑制5'-脂氧合酶;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李宝龙; 王娇娇; 段婷婷; 黄家鹏; 高彤; 李松滨; 孙劲晖【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21【总页数】5页(P4281-4285)【关键词】肠道菌群; 肠-肝轴; 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内毒素【作者】李宝龙; 王娇娇; 段婷婷; 黄家鹏; 高彤; 李松滨; 孙劲晖【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化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
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1]。
持续性的脂肪性肝炎能够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3]。
Kwak等[4]的研究显示,美国成人中NAFLD的总体患病率为21.9%。
NAFLD的发病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人和动物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5-6]。
因此,对肠道菌群与NAFLD的相关性研究是防治NAFLD的一个新的角度和策略。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NAFL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肠道菌群与NAFLD的联系,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达到治疗NAFL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NAFLD的发病机制NAFLD是一种除饮酒和其他肝损害因素(药物损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7],主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目前,对于NAFL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二次打击”学说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第一次打击”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导致的肝脂肪变性,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导致肝脏中三酰甘油堆积,肝脏对内外源性损害因子、缺血、缺氧等的耐受能力下降。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患者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一种特殊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肝病的一种情况。
这两种肝病的合并,不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抗病毒药物和改变饮食结构等。
近年来,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中医药治疗这一特殊类型的肝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就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肝病”范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肝脏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等。
具体来说,肝郁气滞型以肝胆气机不畅、情绪不畅等为主要表现;肝肾阴虚型以肝肾阴虚、热邪内蕴等为主要表现;湿热蕴结型以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病情的特点,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肝病的核心内容,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来说,中药治疗在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益肝肾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调节脂肪代谢等功效,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显著的疗效。
如何调和气血、清肝热、解毒利胆等功效,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调节脂肪代谢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中医药学认为,中药具有调节肝脏功能的潜力,且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保护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期对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药对肝脏保护的意义肝脏作为人体内的化工厂和解毒器官,具有代谢、分泌、解毒等多种功能。
然而,内外环境的影响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肝脏受损,引发各类肝脏疾病。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物体系和调节机制,在肝脏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中药对肝脏代谢的调节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促进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的正常代谢。
例如,黄芪具有增强肝细胞糖原合成和葡萄糖释放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血糖的稳定。
另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提高肝脏代谢的效率,减轻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2. 中药对肝脏纤维化的抑制肝纤维化是各种肝脏疾病进展的共同路径。
中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能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并促进纤维化组织的逆转。
此外,人参皂苷等其他中药成分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3. 中药对肝脏氧化应激的抗炎作用肝脏氧化应激是导致肝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药中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造成的伤害。
例如,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和黄连中的黄连素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二、近年来,关于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涌现。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1. 中药对肝炎的治疗研究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威胁。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疾病进程。
茵陈蒿中的茵陈蒿素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能够有效治疗乙型肝炎。
2. 中药对脂肪肝的干预研究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