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中医治疗进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脂肪肝中医证型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
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证型;职业;年龄;性别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已成为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及饮酒过度,导致肝失疏泄、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而导致痰湿、瘀血互结等问题,将其归属于“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人体体质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直接相关。
本研究对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等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脂肪肝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12月就诊于沈阳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的263例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诊断标准依据[1] :B 超检查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边缘钝,左右叶呈弥漫性、密集的细小光点,肝区回声分布欠均匀,前段增强,后方衰减,整个肝区透声性差,似云雾状,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
中医证型判定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主要症候积分由医师进行统一辨证分型[3]。
并参考相关文献[4-6]制定:①肝郁脾虚型: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②脾虚湿滞型: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胖淡,脉沉。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愈脂调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摘要] 目的观察愈脂调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法。
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45例,采用中药愈脂调肝饮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肝得健胶囊。
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症状疗效,肝脏b超变化,相关指标变化等。
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b超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均有改善(p0.05)。
结论愈脂调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愈脂调肝饮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 r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55-01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据报道其发病率可达10%左右,发病年龄日趋提前,需长期治疗;笔者于2008年3月-2011年5月采用愈脂调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afld)45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9-65岁,平均45.7岁。
对照组35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2-63岁,平均43.4岁。
治疗组感乏力13例,伴消化不良14例,伴肝区隐痛5例;血清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正常、轻度、中度升高者分别为15例、20例、10例;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轻、中度升高者分别为15例和30例。
对照组感乏力9例,伴消化不良7例,伴肝区隐痛3例;血清alt、ast正常、轻、中度升高者分别为8例、23例、14例;血脂(tc、tg、ldl-c、hdl-c)轻、中度升高者分别为13例、22例。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1. 引言1.1 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
吴明志是一位在中医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他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其中,他尤其擅长运用柴胡郁金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柴胡郁金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经典方剂,对于调理肝气郁结、肝火上升、脾胃失调引起的脂肪肝有一定的疗效。
吴明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过辨证施治,结合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脂肪肝的症状,改善肝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吴明志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的临床经验,对柴胡郁金汤的具体运用进行介绍,总结其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副作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并为更多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
2. 正文2.1 临床经验总结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患者选择:经过严格筛选,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或治疗失败。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配方、剂量和治疗周期等。
3. 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征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
4. 综合治疗手段:除了药物治疗外,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5. 密切随访管理: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定期随访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风险,确保患者的健康。
吴明志医生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实践中,注重个性化治疗、综合治疗、严密观察和随访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2.2 治疗方法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表明,该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一般来说,柴胡郁金汤的剂量为每天3次,每次服用150ml左右,疗程为1个月。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疏肝为主脂肪肝概述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含量超过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脂肪肝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FLD)两种类型,其中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中医理论与脂肪肝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是肝脏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
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
当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时,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核心思想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1. 中药治疗(1)疏肝理气的中药:柴胡、青皮、香附、枳壳等,能疏肝解郁,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
(2)活血化瘀的中药:桃仁、红花、当归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肝脂肪堆积。
(3)清热解毒的中药:黄连、黄芩、连翘等,对于肝炎导致的脂肪肝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养肝护肝的中药:枸杞子、山楂、白芍等,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可防止肝细胞受损。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方,建议在中医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脂肪肝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首先,应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和加工食品等。
其次,应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另外,益生菌含量高的食物,如酸奶、酸菜等,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脂肪代谢。
3. 中医推拿和针灸中医推拿和针灸也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肝脾胃,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
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肝脏功能,活血化瘀,缓解肝炎和肝纤维化。
4. 合理调节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身心放松。
5. 少量多次进食一次性大量进食容易造成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
中医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食物,减轻肝脏的负担。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注意事项(1)中医治疗脂肪肝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在中医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脂肪肝病的中医诊疗【摘要】现代生活饮食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了很多人体肝脏组织机能的紊乱。
脂肪肝,作为一种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形成的功能性病变,是严重侵蚀人体健康机能的一种常见性肝病。
一般来说,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中医治疗脂肪肝,有着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脂肪肝;病例分析;中医治疗现代医疗条件下,脂肪肝,是由于长期纵酒或营养不良、肥胖以及其他病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正常人体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百分之五,主要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及少量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成分。
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百分之十,或有半数以上的肝细胞组织发生脂肪变性时,则属于脂肪肝病症。
当前,脂肪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诱因,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本文针对脂肪肝的症状表现及病理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医治疗脂肪肝病症的应用方法。
1脂肪肝病的症状分析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脂肪肝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过量脂肪在组织内部蓄积,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量形成的功能性组织病变。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来说,脂肪肝轻度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
多数脂肪肝患者体型较胖,很多轻度脂肪肝患者感到疲劳乏力,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则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食欲不振、乏力疲弱、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等症状。
此外,脂肪肝病人还常常在舌尖、口角部位发生溃疡发炎,皮肤出现淤斑、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病状体征。
少数患者还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病理现象。
重度脂肪肝患者伴有肝腹水、下肢水肿以及低钠、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现象。
一般情况下,脂肪肝属于独立型疾病,但有时可以成为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症表现。
如胰腺炎、贫血病、神经炎、肝硬化等。
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常出现肥胖症、高脂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发,其他还可有男性睾丸萎缩、阳痿、女子闭经不孕等并发症。
中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中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并且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中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对肝炎的治疗作用肝炎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药在肝炎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例如,黄芪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枸杞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
二、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的异常积聚。
中药在脂肪肝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促进脂肪酸氧化和代谢,减少肝脏内脂肪的积聚。
例如,山楂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脂肪合成,对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效果;茵陈蒿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三、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纤维化是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其特点是肝脏内纤维组织增多。
中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并且能够促进纤维组织的再生。
例如,柴胡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当归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减轻肝脏纤维化带来的损伤。
四、中药对肝功能保护的作用除了直接治疗肝病之外,中药在肝功能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能够降低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清除自由基,减轻肝细胞的损伤,提高肝功能。
例如,丹参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川贝母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优秀的进展。
从治疗肝炎、脂肪肝到肝纤维化,中药都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
此外,中药还能够保护肝功能,预防肝疾病的发生。
然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探索中药对肝功能的作用机制,以及挖掘更多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中药。
何首乌白茅根煎剂辅助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探讨何首乌白茅根煎剂联合西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将本院80例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给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何首乌白茅根煎剂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情均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过高的热能摄入可使体重增加,因此,应坚持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减少高脂肪摄入,增加大量蔬菜水果,并且加强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戒掉酗酒等不良嗜好。
两组患者均给与肌醇片1次 0.5g~1g,1日3次,维生素c每次0.2g,每日三次。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服用何首乌白茅根煎剂(药物组成何首乌50g,白茅根(干品)100g),煎液每日两次分服,30日为一个疗程,需服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γ-ggt以及血脂tg、tc。
1.4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指导原则》[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酶学及影像检查正常,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相关指标控制正常,肥胖者体重较前下降;显效: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正常,b超、ct检查脂肪肝表现下降两个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指标基本正常,肥胖者体重有所下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肝酶学基本正常,b超、ct检查脂肪肝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没有改善,b超、ct检查没有明显变化。
2结果2.1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肝功能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alt,ast,ggt,tg,tc水平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郭庆生,主治医师,山东省济宁市传染病医院。
脂肪肝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脂肪肝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病变部位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是当前中医药界在肝病领域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脂肪肝的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探讨脂肪肝的证似规律及特点,深化对证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分析其病因病机,进一步了解利用可控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辩证治疗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治疗方法临床中,中医治疗本病,既要重视可能伴随的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或继发病的治疗,更要充分发挥中医的整体观综合治疗优势,以“证”为中心,辨证论治仍然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而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成果辨病选药则有助于提高疗效。
2详审病机,分清标本虚实脂肪性肝病是由于脂质大量沉积在肝脏,表现为形体丰腴、肝体肿大、厌油、胁痛、或见有黄疸等证,属痰浊痹阻、肝气郁滞、或湿热内蕴证;痰湿痹阻于肝,肝气不得疏泄,气郁日久,气滞血瘀;此为实证,乃为“标”。
但其体多笨重、懒言面白、大便时溏、脉弱等,故其仍有虚证的一面。
盖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司气化,人之一身气血沣液有赖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协调有节,否则,必然会引起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滋生本病;故其虚为本,其实为标“,本虚标实”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其病位在肝,与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随着病情的演变,不同患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病理因素的虚实多寡各有所侧重,因此在审证之际,特别应注意虚与实之间、以及痰、湿、郁、瘀、热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各自量的多寡。
3阶段治疗,辨清病机转化临床研究发现:在脂肪性肝炎向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转变过程中,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反而减轻,但病情却在加重。
△[通信作者]刘媛,女,博士。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E mail:liuy1015@126.com。
DOI:10.3969/j.issn.1000 9760.2020.06.002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张新宇 综述 刘 媛△ 审校(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济宁272067) 摘 要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脂肪含量的增加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由此引起的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MAFLD并非是一种良性和静止的病变,会逐渐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及可能发展成为肝癌。
现代医学对MAFLD的防治并无特效疗法,而中医中药防治MAFLD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人们对于MAFLD采用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的问题上争论不止。
本文就近几年西医、中医对MAFLD临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760(2020)12 385 04Advancesinthetreatmentof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by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ZHANGXinyu,LIUYuan△(College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JiningMedicalUniversity,Jining272067,China)Abstract:Metabolic 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asanewconceptproposedbythe2020inter nationalconsensushasaffectednearlyaquarteroftheglobalpopulation.Aspeople'slivingstandardsim prove,theincidenceofMAFLD,causedbytheincreaseofdietaryfatcontentandobesity,hyperlipidemiaanddiabeteswhicharecausedbyunhealthylifestyle,areontherise.MAFLDisnotabenignandquiescentlesionthatgraduallydevelopsintoinflammatorycellinfiltration,necrosis,fibrosis,andpossiblylivercancer.Asare sult,MAFLDpreventionandtreatmentresearchhasalsobecomethefocusofmedicalresearch.Thereisnospecialtreatment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MAFLDinmodernmedicine,andsomeprogresshasbeenmadei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MAFL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present,therearemoreandmoredebatesabouttheMAFLDof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 ment.ThispaperreviewedtheanalysisofClinicaltreatmentofMAFLDbywestern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recentyears.Keywords: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Western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fat tyliverdisease,MAFLD)曾用名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1]。
脂肪肝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2-02
【摘要】:通过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诊断及中医临床疗效研究,为医师和患者提供参考,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脂肪肝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发,病理表现为肝脏出现脂肪性变化。
肝脏对人体消化和内分泌有重要作用,肩负着消化、吸收、气化、分解及转化脂肪等任务,使脂肪动态保持平衡状态。
肝脏内的脂肪在正常状态下,只占肝脏总湿重的 4%~7%,其中含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约占50%,其余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
若出现异常情况,肝脏脂肪含量增多,轻度脂肪肝脂肪含量为5%~ 10%,中度脂肪肝脂肪含量为10%~25%,脂肪含量超过25%则为重度。
1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脂肪肝属于胁痛、积聚、痞满等中医疾病范畴。
进食肥甘味重、肥胖症、嗜酒、感受湿热疫毒或情绪郁闷,会使肝脾受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痰浊内生,肝胆疏泄不正常,严重时升降失职,痰浊气阻,留而成瘀,形成脂肪肝。
现代医学将其大致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占大多数,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有以下致病因素:内分泌失调及代谢性失常,具体病症表现为糖尿病、库欣综合征及高血脂,有时肥胖、营养不良、妊娠、化疗和激素治疗也可引发此病。
2 脂肪肝的诊断
b超检测对脂肪含量为30%以上的脂肪肝有效。
根据诊断学标准进行b超检测:①肝实质点状高回声;②后场回声衰竭;③肝内脉管不清晰1。
弥漫性非均质性脂肪肝b超检测表现为肝脏高回声不均,边缘不规整,肝脏内夹杂的肝组织正常或近于正常,呈现出岛状相对低回声。
ct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断优于b超。
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技术最优,适用于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2。
3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无确切名称,因此将其称为胁痛、积聚、痞满等中医性疾病。
进食肥甘味重、肥胖症、嗜酒、感受湿热疫毒或情绪郁闷,会使肝脾受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痰浊内生,肝胆疏泄不正常,严重时升降失职,痰浊气阻,留而成瘀,形成脂肪肝。
肝脾二脏多生此病,经验证由于痰、湿、瘀邪引发此病,治疗时重在疏肝健脾、化痰利湿、化瘀降浊。
3. 1 辨证论治
中医的特色疗法为辨证论治,虽然脂肪肝到一定程度才显现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时具有难度,且有少数医师主张辨病治疗,但部分医师坚持根据病理特点进行治疗。
杨凯等3按中医辨证将该脂肪肝分为:肝气郁结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内阻型用柴胡疏肝散加二陈汤加减、湿热内蕴型用加味柴胡汤加减、瘀血阻络型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及阴虚肝郁型用滋水清肝饮加减5种病症。
3. 2 专方专用
临床对此病的研究主要依据肝脾肾虚损,痰,湿,瘀,浊的特点,使用疏肝健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软坚散结、清热解郁等其中一种治法或多种治法结合进行治疗,有时也以古方裁减进行治疗。
杨少军等4使用疏肝化脂胶囊(山慈菇、泽泻、山楂、丹参、土鳖虫、柴胡、黄芩、法半夏、决明子)治疗200例脂肪肝患者,80例患者口服血脂康胶囊。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刘玉启等5使用调脂胶囊(丹参、生山楂、郁金、三七、大黄、赤芍)治疗100例重度瘀血阻络型患者,100例患者口服东宝肝泰。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张炜娟6使用虎藻脂肝消(柴胡、泽泻、虎杖、丹参、赤芍、草决明、海藻、茯苓等)与肝泰乐治疗作对比。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胃活动水平使餐后胃排空延迟,从而减少胃酸分泌,减轻食欲。
此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灸不同的穴位,李怡7治疗此病的具体疗法为:痰湿内停型取穴肝俞、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公孙;肝郁气滞型选用肝俞、期门、内关、阳陵泉、太冲;脾虚痰阻型取穴脾俞、胃俞、中脘、气海、足三里等,对235例脂肪肝患者对症治疗,疗效显著。
3. 4 非药物疗法
心理疗法:治疗时间长,坚持运动和控制饮食,效果明显。
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
与患者及时沟通,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积极暗示,使患者树立信心,从而能主动配合治疗。
饮食疗法:饮食护理在肝病治疗中极其重要。
要控制患者总能量摄入,供给高蛋白、摄人低脂肪、限制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
日常膳食搭配保持合理,提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以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疗法:锻炼旨在消耗能量,增强脂肪代谢,保持正常体重,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避免引发并发症,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根据患者体重、体能、爱好制定运动计划。
每天运动量应在15-30 min以上,长期进行慢跑、骑自行车、步行、等有氧运动,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达到消除肝内过多脂肪目的,防治脂肪肝。
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得做家务、走楼梯、步行,以促进能量消耗。
脂肪肝伴糖尿病患者为避免低血糖,不可空腹锻炼。
4 结论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原则: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及内源性脂质合成、促进体内脂质运转和排泄进而影响脂质代谢。
中医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尽管如此,有些中药对肝脏的也存在潜在损伤。
中医治疗以辨证治疗为主,具有疏肝健脾、补肝益肾、化痰除湿、祛瘀健脾、理气活血等功效。
截至到目前,临床治疗脂肪肝的辨证用药标准还未确定。
与此同时中医治疗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大量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证实。
治疗脂肪肝要配合饮食调理、体育锻炼(有氧运动),临床效果才会较显著。
总之,中医治疗脂肪肝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艳华.198例脂肪肝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5):287-288
[2] 范竹平,曾民德.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8,18(1):20-22
[3] 杨凯,关广标.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6): 984.
[4] 杨少军,邱皓,马岚.疏肝化脂胶囊治疗脂肪肝200例[j].中国中西医消化杂志,2006,14(2):126-127.
[5] 刘玉启,王峰,姚刚.调脂胶囊治疗瘀血阻络型重度脂肪肝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 15-16.
[6] 张炜娟.虎藻脂肝消治疗脂肪肝60例临床观察.山西中医,20o9, 25(4): 16.
[7] 李怡.针灸治疗脂肪肝近况[j]四川中医, 2002, 2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