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机械能和内能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6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机械能和内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一、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1.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在SI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势能:势能是物体在重力或弹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不同的情况,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重力势能:当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一定高度时,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在SI单位制中,重力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弹性势能:当物体受到弹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并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量的平方。
在SI单位制中,弹性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二、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内能包括物体的热能和分子势能两部分。
1.热能:物体的热能是与它的温度有关的能量。
热能可以使物体发生温度变化。
热能的计算公式为:热能=质量×热容×温度变化量。
在SI单位制中,热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分子势能:物体中的分子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其相互间发生位移,使物体内部的分子能量发生变化。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位移和分子数有关。
三、机械能和内能的应用1.机械能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例如,弹性势能可以用来解释弹簧回弹的现象。
-例如,重力势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高处具有的能量,在自由落体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内能在热学中的应用:-例如,内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相变现象。
-例如,内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热传导、热辐射等能量传递现象。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本章知识结构】【典型例题】一、机械能知识点一: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例1. (04烟台)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并的实验:(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 知道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 方法,使得铜球与钢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3)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 。
(1)物体运动的距离(2)控制起点高度相同(3)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知识点二: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例2.(08·湖北宜昌)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水的 能增大。
若一旦溃堤,奔流而下的水所具有的 能会给下游造成巨大的损失。
例3.(04··锦州)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人舱于2003年10月16日顺利地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舱在下落到地面附近的某一高度时,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其匀速运动,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载人舱( ) BA .重力势能增大B .重力势能减小C .重力势能不变D .动能增大知识点三: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物体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例4.如上右图所示,将一张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刀,然后将橡皮筋套在开口边,就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使这张卡片跳起来的做法是及 。
卡片能跳起来的原因是 。
例5.(07·深圳市)一架飞机在某灾区上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向地面投放救灾物资。
投下物资后,飞机的动能和势能发生变化是( )CA 、动能不变,势能减小B 、动能变小,势能不变C 、动能和势能都变小D 、动能和势能都不变知识点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例6.(08·佛山市)苹果从树上掉下的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 能。
例7.(04·江苏宿迁)(实验题)如图所示,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
初三机械能及内能概念第一节机械能一、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能够做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二、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1/2mv3、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动能的大小。
三、重力势能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公式:E=mgh3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
四、弹性势能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公式:E=1/2k△x3、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弹性势能的大小。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1、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2、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转化的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是守恒的。
3、做功过程的实质就是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4、机械能转化的例子:滚摆、单摆、卫星绕地运动第二节内能一、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物质的内部情况1、分子的直径约十的负十次方米,1埃=十的负十次方米。
2、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例:①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混合。
②水和硫酸铜的混合。
③金板和铅板压在一起。
3、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例:①两个铅块压紧不容易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②物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三、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1、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一倍,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分子只能在分子附近振动,不能来回移动,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一倍以上十倍以下,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液体分子在一个地方振动,然后移到另一个地方移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
且具有流动性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是分子直径的十倍以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为零。
中考物理知识点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基本,应用比较广泛,中考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填空、探究、热量的计算中。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中考物理知识点。
欢迎阅读与参考!中考物理知识点(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一、机械能1.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
2.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形式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 重力势能:当物体在重力场中,其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 = 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 弹性势能:当物体具有变形能力时,其变形产生的势能为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 1/2kx²,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变形量。
-化学势能: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能称为化学势能。
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或释放能量,以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和能量转化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变。
二、内能1.定义:内能是物体分子内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能量。
它包括物体的热能、化学能、核能等多种形式。
2.热能:热能是由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热能的计算公式为:热能= mcΔT,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物体的温度变化。
3.化学能: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能可以存储为化学能。
当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能可以被释放出来或被吸收。
4.核能: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的结合能可以存储为核能。
核能的释放会引起核反应,如核裂变和核聚变等。
5.内能守恒定律:在没有能量传递和能量转化的封闭系统中,内能守恒,即系统的总内能不变。
6.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对系统做功和系统吸收热量之和。
即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系统做的功。
总结:机械能和内能都是物体具有的能量,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机械能是由位置和运动产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
机械能和内能一、机械能1、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计空气阻力或摩擦力,即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二、内能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常见对物体做功的四种方法压缩体积(打气筒打气)、摩擦做功(如钻木取火)、锻打物体,弯折物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规律: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条件:存在温度差。
本质:内能的转移。
三、热量计算1、热量的定义: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
=cm(t-t);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2、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0=cm(t-t)Q放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放=mq效率;η=Q有效/Q完放= Q吸/Q完放(Q吸表示被有效利用的即被水吸收的,Q完放指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t为初温,t为末温,q为热值。
公式:c为比热容,m为质量,3、热量单位:焦耳,符号:J四、热值1、热值的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值的符号:q,单位:/J kg。
2、物理意义:表示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3、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1、热机的定义: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曲轴转两圈,活塞往复运动两次,对外做功1次。
机械能和内能● 1.机械能:和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 2.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叫。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质量越,动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叫。
物体质量越,被举得越,重力势能就越大。
●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而具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 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的。
如果只在动能和势能之间发生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
● 5.分子动理论: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分子之间有,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 6.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扩散现象表明和。
●7.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8.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9.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0.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
●11.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 ;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12. 叫做这种染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符号是。
一定质量的染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 。
●13.把转化为的机器叫热机。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4.热机的效率:用来做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15.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例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球从a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到达b点时,受的合力为零B.小球到达c点时,受的合力为零C.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加,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D.在c点小球的动能为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例2.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如图所示的哪一幅图像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的关系()例3.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 b、d 两点动能相等B、在 a、d 两点机械能相等C、从 b 到 c 的过程机械能减少D、从 c 到 d 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例4.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它具有的能量是()A、内能和动能B、内能、动能和重力势能C、重力势能和动能D、重力势能和内能例5.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由静止释放,在左右摆动过程中,不计碰撞时的能量损耗和空气阻力,则()A.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左侧最高点的高度大于右侧最高点的高度D.左侧最高点的高度等于右侧最高点的高度例6.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当撤去水平作用F后,物体沿墙面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对物体的受力和机械能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减小B.物体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机械能减小C.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不变D.物体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机械能不变例7.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
机械能和内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焦耳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8、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9、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变大,动能变小,速度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10、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水能和风能。
11、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1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1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14、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17、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
1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一定。
19、水的比热容是:C= 4.2×103 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一、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的比较(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1)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2)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1)分析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怎样变化,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如何变化。
(2)注意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有没有能量补充或损失,判断机械能总量改变还是不变。
例如:“物体沿水平方向上滑动”,则机械能不变;“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机械能减少。
二、内能(一)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二)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三)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四)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物体状态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1)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 (2)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能的转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三、热量(一)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 (二)与热量相关的物理量1、比热容(1)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总结能量与热量的计算一.机械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说明它具有能量(做功必然有能量,但有能量并不一定正在做功。
就好比能花钱就一定有钱,但有钱并不一定正在花钱)。
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越大。
2.能量的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kJ3.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4.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动能的决定因素:质量和速度注意:(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具有动能的物体一定在运动(2)惯性是物体的属性,由质量决定;动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3)动能与参照物有关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质量和高速度(高度具有相对性,所以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高中再细讲)6.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形变和弹性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量不变。
二.分子动理论1.一切分子都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气体的空隙最大,固体的空隙最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这种运动称作分子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三.内能1.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综合称作内能,内能是物体的内能,只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意义的2.内能的特点:任何温度下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和做功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1)内能由分子间相对距离和无规则运动决定,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无关(2)内能研究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状态,机械能研究整个物体(3)内能和机械能相互独立(4)内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四.比热容,热量1.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可以用热量来度量2.注意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3.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体升高(或降低)1oC所吸收(或放出)放入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J/kg.oC,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一、机械能(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和。
(要求会探究,注意控制变量法)(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等)势能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量。
2、在一定限度内,形变物体的越大,其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物体具有的的能量。
4、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和。
(要求会探究,注意控制变量法)机械能(要求会指出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会从例子中指出能量的转化)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内能都不可能为零。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反之内能。
物体的内能不只与温度有关:对于同一个物体,可以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就越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得越快。
4、内能和机械能的关系:任何情况下,物体都具有内能;而在有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
物体的内能与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1、热传递(能量的转移)①发生的条件:有温度差。
停止的条件:温度相等。
②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③当物体由于热传递改变它的内能时:内能若增大,则它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内能若减小,则它的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晶体的凝固)。
④叫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吸收多少热量”、“放出/释放多少热量”,而不能说“有多少热量”、“含有/具有多少热量”、“···的热量是多少”。
)A、单位:焦(J)=∆B、计算公式:Q cm t2、做功(能量的转化)①机械能→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内能→机械能:物体膨胀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中考复习】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1.分子动力学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是由分子间有间隙的分子组成的;(2)所有物体的分子都不会停止不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排斥作用。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森发现了电子(1897);卢瑟福发现了质子(1919);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32);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想法(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引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人类在自然界中可以广泛使用的机械能包括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计算:① Q吸收=cm(t-t0)=cm△ t升(Q吸收是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C是物体的比热,单位为焦耳/(kg±2℃);M是质量;T0为初始温度;T是随后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热计算:q=QM;(q是以焦耳为单位的热释放;q是以焦耳/千克为单位的热值;m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质量。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它可以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阴影的形成、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指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一个箭头指示光的传播方向(光是虚构的,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结构】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热机、热传递的理解、热量的计算、改变内能的方法、能源、:?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1、知识结构: 弹性势能 重力势水能 拦河筑海水潮发电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决定其大小的因物体质量越大、物决定其大小的因物体速度越大、1. 2. 3. .是分子 和 .定义:.单位: .计算: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五、内能的初步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六、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④解释事例: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2-11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七、热量:1、比热容: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八、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九、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3、关于热值的理解: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 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6、炉子的效率:①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公式:η=Q有效/Q总=cm(t-t0)/qm′十、内能的利用1、内能的利用方式:⑴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
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 有用/Q 总=W 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典例详解】例1、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当飞船减速着陆时,“航天英雄”杨利伟的()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B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从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影响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入手,飞船减速着陆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减小。
答案:B例2、对以下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 、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 、两杯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往其中各加一块糖,过一会儿品尝,热水较甜--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解析:考点为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和热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代表分子平均动能。
答案:B例3、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
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静止在10米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