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增长理论教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34
内生增长理论(总3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2章长期增长II:内生增长理论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所指出的,在索洛于1956年发表的经典文章之后,增长经济学经历了将近20年的繁荣,但却在上世纪60年代末沉寂下来。
究其原因,大概可以说是索洛模型的中心结论是让人失望的: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将最终停止。
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
因此,增长经济学需要注入新的理论活力才能有后续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入了又一次的繁荣。
在Romer(1986)发表2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都显著地改善了其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
现在,经济增长既是整个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和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候,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无论是在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的文章中,还是在各种级别的经济学教材中,关于经济增长的内容扮演的都只是次要的角色。
Romer(1986)和Lucas(1988)是今天我们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这一领域的两篇经典文章,尽管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分别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
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被赋予了新的解释,从而克服掉了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一导致了索洛模型的中心结论的关键性假定,进而长期的人均经济增长可以内生地实现。
但是,这一类型的内生增长模型并不需要真正的内生技术进步,经济的长期正增长来源于知识在生产者之间的扩散或者人力资本所带来的外部效应或替代效应。
众所周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竞争性。
因此,要想实现知识的连续进步的话,就必须赋予知识的发明者一定的垄断权利作为激励,即其在知识的使用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就要求研究增长的经济学家们突破传统的完全竞争框架来为知识或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建模,真正地将知识的这种特征引入增长理论的研究始于Romer(1987,1990)以及Aghion andHowitt(1992),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4)授课框架: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内生增长模型推导(重要)小结(包括巴罗的总结,“两个不变”假设并存的深层次原因阐释)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综合:经济增长陷阱——两部门模型解释一个高增长与无增长并存的模型具有内生人口增长的索洛模型索洛模型下的讨论——关于黄金律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索洛剩余),但未能解释影响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未能将技术因素系统内生化。
另外,来自于实证分析的数据表明:各国的储蓄率与增长是正相关的。
解决新古典理论在理论和经验上问题的关键在于修正原先假设的生产函数形式。
一定程度的容许自我持续的内生增长。
如果我们改变生产函数的假设形状,使得)(k f 变为线性的,资本边际收益不变通过图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存在可持续的稳定速率的增长,并且不存在所谓的索洛稳态点k 。
(内生增长与新古典增长的简单图形比较)内生增长模型推导关键假设:更优越的技术是资本投资的副产品。
投资不仅产生新机器,而且产生新工作方式,技术进步改善了劳动工作方式。
k NK A *=*=αα生产函数),(AN K F Y =满足规模报酬不变1。
对生产函数求全微分:)(A N N A ANF K K F Y ∆*+∆*∂∂+∆*∂∂=∆AA Y AN F AN N N Y AN F AN K K Y K F K Y Y ∆∂∂*+∆∂∂*+∆∂∂*=∆由于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及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结构。
运用欧拉定理得:θθ-=∂∂*=∂∂*1YAN F AN Y K F K AA N N K K Y Y ∆*-+∆*-+∆*=∆)1()1(θθθ人均产出增长率表达式:)1()()(θθ-*∆+*∆-∆=∆-∆AA N N K K N N Y Y)1(θθ-*∆+*∆=∆AA k k y y (1) 由于k N K A *=*=ααkk A A ∆=∆1 Y=F(K,AN),其中A 为劳动增广型技术进步,这样假定生产函数形式,主要是便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