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杰作,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剧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
一、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它一方面颂扬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崇高赞美。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成为了永恒的主题。
另一方面,剧本又联系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祸害人民的罪恶,抒发出国破家亡的感慨。
这种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于现实的尖锐批判,使得《长生殿》具有了很高的思想价值。
二、艺术结构的精巧和严密《长生殿》的艺术结构非常精巧,整个剧本采用了“一生一旦”的双线结构,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安史之乱”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为副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又有序的艺术结构。
同时,剧本中的情节安排也非常巧妙,情节之间的转折和衔接都非常自然,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既符合逻辑又充满了戏剧性。
三、音乐表现的丰富和多样《长生殿》的音乐表现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剧本中的唱词采用了多种曲调,既有激昂高亢的唱腔,也有婉转悠扬的曲调,使得整个演出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同时,剧本中的音乐还与情节和人物性格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
四、表演艺术的精湛和传神《长生殿》的表演艺术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唐明皇和杨贵妃等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演员们还通过丰富的表演手段,如唱、念、做、打等,将剧本中的情节和冲突呈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演出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长生殿》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精巧的艺术结构、丰富的音乐表现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1. 引言1.1 概述明代戏曲《长生殿》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
这部戏曲以唐代皇帝李世民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基础,展现了唐朝宫廷乱象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并通过悲壮、缠绵的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人性的美好与无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深入评析该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明代戏曲《长生殿》的文学价值评析、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明代戏曲《长生殿》在历史与文学上的价值,并通过研究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与演变的影响。
通过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长生殿》在不同时期的受众反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长生殿》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进行综合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长生殿》这一经典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2.1 戏曲发展背景: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剧种如京剧、越剧、昆曲等相继形成并盛行。
这一时期,戏曲演出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经常在宫廷和民间进行演出。
明代的戏曲创作以及演出文化水平都达到了高峰。
2.2 《长生殿》的创作背景:《长生殿》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所创作的一部杂剧。
该剧创作于万历年间(1573-1620),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洪升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改编,表达了对人性善恶、权力斗争以及爱情美好与悲剧等主题的思考。
2.3 剧情梗概与主要角色介绍:《长生殿》的故事取材自唐代宫廷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动人而悲壮的爱情为主线。
剧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唐玄宗、杨贵妃以及一些权臣和宫女等。
故事发生在唐朝,杨贵妃自河南进京后被选入宫中,逐渐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洪昇和《长生殿》研究洪昇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的《长生殿》是一部古典爱情悲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戏曲研究的不断升温,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始对洪昇的《长生殿》进行研究。
洪昇一生创作很多作品,有传奇、诗集、杂剧,但最著名是传奇《长生殿》。
《长生殿》是借离合之情,反映兴亡之感,故事是以李、杨二人的爱情为主线索,安史之乱为副线的双重结构,通过对《长生殿》的源流与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这部史诗般的巨著。
戏曲音乐一直很少被人们关注,尤其是伴奏乐器的运用,通过对《长生殿》戏曲音乐的综合分析,总结出规律,有助于加深了解这部作品。
洪昇进行《长生殿》的创作,从一稿《沉香亭》到二稿《舞霓裳》再到《长生殿》历经十余年。
第二稿“李泌辅肃宗中兴”的故事《舞霓裳》,正是洪昇早期思想创作上的一个反映。
当现实生活一再使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以李白自诩那样的锐气遭到严重的挫伤的时候,再加上他父亲在政治上受到迫害,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感情、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把《舞霓裳》再改写为《长生殿》,从总结历史的角度,突出了政治的方面,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洪昇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人,他不仅擅长词曲,同时对宫商五音,也非常精通,在《长生殿》中洪昇运用了南北曲牌交替的形式,一支南曲、一支北曲,在一出戏中可以形成两种不同人物的性格,另外在宫调的运用上也使用了两种相同的笛色。
《长生殿》在艺术上还具有鲜明的舞台艺术特色。
《长生殿》创作成功的第二年,康熙二十八年已巳(1689)便发生了禁演此剧的事件,史称“《长生殿》一案”,当时受牵连的人有赵执信、朱典等。
《长生殿》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很多剧作家、表演艺术家的关注,被改编成京剧、弹评、川剧还有说唱音乐,为《长生殿》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十五贯》是昆曲的活化石,那么就可以这样说《长生殿》挽救了昆曲。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剧情解读与艺术特色一、剧情解读《长生殿》是明代戏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历史传说为基础,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
1.1 主要人物介绍•杜丽娘:花魁出身,聪明伶俐,与唐玄宗有一段深情。
•唐玄宗:唐朝皇帝,他爱上了杜丽娘。
•长孙无忌:唐玄宗的大臣,对杜丽娘抱有非分之想。
1.2 剧情梗概《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爱上花魁杜丽娘,并在她逝去后借助道士法力将她复活的故事。
但复活后的杜丽娘却变得冷漠无情,最终选择了自杀。
整个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着悲欢离合和人性困境。
1.3 内涵与主题该剧具有浓厚的历史情感色彩,探讨了爱情、权力、生死与复仇的主题。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它呈现了权谋斗争、深入揭示人性弱点等内容,反映了社会人文精神和历史风貌。
二、艺术特色《长生殿》在故事情节、表演方式和舞台形式上都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2.1 表演形式•花脸:扮演杜丽娘和唐玄宗的角色,采用花脸装扮,以突出角色的美丽与威严。
•唱段:剧中融合了大量的唱段,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达人物情感。
•功夫戏:剧中也有一些激烈的打斗场景,通过精湛的功夫技巧表现出来。
2.2 舞台布景•绣屏布景:为突出皇帝尊贵地位及宫廷氛围,在舞台后方设置华丽的绣屏。
•长长的舞台:剧中舞台呈现出长长的形状,使得剧情的推移更加有层次感。
2.3 寓意与象征•长生殿:长生殿是杜丽娘复活后所在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对永恒不变、追寻千年不朽的渴望。
•蝴蝶:在剧中,蝴蝶被用来象征杜丽娘的灵魂和过去的记忆。
通过以上艺术特色,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并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长生殿》作为一部明代戏曲作品,以其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和深刻探讨历史与人性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剧情解读和艺术特色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长生殿》艺术上的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但却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
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出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将《长恨歌》中虚化了的内容显露出来。
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男女都获得了殊荣,杨国忠做了右相,专揽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封做了夫人。
当他们经历过爱的波折达到感情的诚挚、对天上双星盟誓的时候,安禄山的兵马也就动地而来,随着发生了六军迫使唐明皇让杨贵妃自缢的马嵬悲剧。
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实、体察至微而合乎现实的逻辑。
其次,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
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
同时,剧中又巧妙地把宫廷内外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情景与李、杨爱情的线索组合成一体,写了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李龟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妇小民的活动,使剧情显得很丰富,又层次分明地展开。
《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第三,《长生殿》的曲词优美,尤为人们称道。
《长生殿》的曲文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曲文中也较多地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惊变》、《雨梦》等出的曲词,基本上是由《梧桐雨》的曲文脱化而来的,但却融化得极妙,如同自撰之新曲。
洪昇《长生殿》的艺术特点。
(1)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又吸取了《牡丹亭》运用幻觉情节把人物理想化的特点;作者将理想熔铸在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表现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和鲜明倾向性。
它在广阔的历史层面上展开情节,涉及到上上下下不少人物,有些人物即使出场很少也都有其个性,彼此难以混淆。
(2)《长生殿》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做到大方向上不背离历史真实,具体情节细节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
以杨国忠为例,历史上杨国忠拜相执政是在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七年之后,《长生殿》却写成了几乎是册封同时。
作者之所以改写史实,是因为这样重组之后便于集中矛盾组织故事、展开剧情,使人物饱满起来,获得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长生殿》前后两部分是不一致的。
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
从结构上说,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
没有前半部分现实的悲剧,后半部分鼓吹至真之情便无从生发,没有后半部分唐明皇杨贵妃忏悔、重圆,则成了《梧桐雨》式的悲剧,只是留下了一份历史的遗憾。
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虽然中间转换得有些勉强,但却正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并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充分地表现出剧作第一出《传概》里所申述的命意:“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子孝臣忠,总由情至。
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这与清初的启蒙思潮是息息相通的。
(3)场景壮丽,情节曲折,作者能根据剧情变化调剂场上气氛,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交错发展。
16海外文摘《长生殿》是清代剧作家洪昇在康熙年间所创作的一部传奇,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也是戏剧史上永恒的经典之一。
《长生殿》中“钗盒”“霓裳羽衣”等意象多次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李杨两人感天动地的坎坷爱情,也令人动容。
1 意象内涵1.1 钗盒“钗盒”是《长生殿》在全篇的一个较为核心的象征,是唐太宗与杨玉环两人爱情的象征。
在剧情开始不久,唐太宗以金钗钿盒为信物和杨玉环信守终身,“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更是赋予钗盒美好誓言,“愿似他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
”而在最后部分,钗盒的出现又升华了两人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动人感情,“同心钿盒今再联,双飞重对钗头燕。
”两人又各自拿半个钗盒在月宫见面,“收拾钗盒旧情缘。
”[1]钗盒的重合也代表着两人感情的真正重逢。
而在《长生殿》中间的部分,金钗、钿盒出现八次多。
几乎在每个紧要关头与环节,都有金钗这个信物的出现。
如杨玉环自缢前,吩咐高力士把钗盒拿去和她一起殉葬,因为是皇上定情所赐。
作品借钗盒的聚散来比喻两人爱情的悲欢离合,从中也透露出其爱情的曲折,为后面写两人生离死别埋下伏笔。
1.2 霓裳羽衣(1)此意象是唐明皇和杨玉环两人感情进一步升华的产物。
第七出《制谱》,杨玉环被复召进宫后,两人可谓是小别胜新欢,杨玉环制谱给唐明皇听,唐明皇便道“好个‘霓裳羽衣!’非虚假,果合伴天香桂花。
觑仙资、想前身原是月中娃。
”这是“霓裳羽衣”第一次出现,它代表着两人感情的结晶,也是两人感情升温的催化剂。
(2)“霓裳羽衣”也是杨玉环靠自身才艺艳压梅妃、重得唐明皇欢心的重要法宝。
第九出《舞盘》“妃子诞辰,特设宴在长生殿中,与他称庆,并奏《霓裳》新曲。
”最后的效果当然非常成功,唐明皇直呼“妙哉,舞也!逸态横生,浓姿百出。
”更是将鸳鸯万金锦、丽水紫磨金和瑞龙脑八宝锦香囊解来给杨玉环跳舞,借此助兴。
作者除了描写当时为杨玉环庆贺诞辰时极尽华丽浮美的场面,还通过描写两人对话表现出甜蜜之感,为后来两人爱情的缠绵悱恻作铺垫。
长生殿基本介绍:《长生殿》,汉族戏曲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
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
历十余年始成。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目录该剧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共五十出。
剧情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寄情声色,下旨选美。
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
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
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
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
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
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
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
失机边将安禄山按律当斩,却因贿赂杨国忠,不但免于一死,反而升了官,从此骄横于朝廷,唐明皇失策竟将他调任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一到范阳(今北京),招兵买马,妄图进兵中原,夺取天下。
此时,唐明皇还沉湎在声色之中。
杨贵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惊鸿舞》。
自此,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唐明皇为她,不惜劳民伤财,从海南运来荔枝。
长生殿简介《长生殿》是中国明代戏曲作家郑光祖所创作的一部杂剧。
这部戏曲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通过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进行重新创作,将之延续并发展为了一出以杨贵妃身份命运为主线的悲剧。
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美妙的诗词描写和动人的音乐曲调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长生殿》被认为是郑光祖创作的最杰出的一部作品。
郑光祖生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的戏曲创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郑光祖的创作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韵文,结合音乐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给予观众强烈的艺术享受。
在他的作品中,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剧情线索紧密联系,引人入胜。
《长生殿》便是郑光祖最为经典的代表之一。
剧情主要围绕着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展开。
故事发生在唐代,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心中只有宠爱杨贵妃,在杨贵妃的协助下,唐玄宗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得天下安宁富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玄宗渐渐地放纵自己的私欲和享乐,导致朝政堕落,国家逐渐衰败。
同时,范进中的奸臣安禄山密谋篡位,杨贵妃洞悉了安禄山的阴谋,打算劝谏唐玄宗防止篡位发生。
然而,杨贵妃的善意却换来了唐玄宗的指责和逼宫。
面对唐玄宗对她的冷酷和刁难,杨贵妃心灰意冷,最终选择自尽。
痛失所爱的唐玄宗后悔不已,但却已无法挽回。
《长生殿》通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展现了权力腐败对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作品中对唐玄宗极尽描摹,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皇帝,但却因为心系个人私欲而无视国家大局,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而杨贵妃则是唐玄宗私心所害的无辜之人,她的美丽与聪明并不能保全她的幸福。
不仅仅是剧情和人物描写,郑光祖还通过精妙的诗词插叙和音乐配合,使得《长生殿》成为了一部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杰作。
在这部戏曲中,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戏曲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厚重。
《长生殿》不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它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一直以来都在世界各地的戏剧节目上演出和研究。
长生殿的开题报告长生殿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长生殿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话本,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情梗概、人物塑造、艺术特色等方面对长生殿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二、剧情梗概长生殿以唐宋八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为背景。
故事的主线是杨贵妃因宠幸而引起朝臣的不满,最终被迫离开皇宫,被困在长生殿中。
剧中通过杨贵妃与宫女、道士、僧人等一系列人物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杨贵妃的聪明才智、机智聪慧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三、人物塑造1. 杨贵妃:杨贵妃是长生殿的核心人物,她美丽、聪明、机智,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
她在长生殿中以聪慧和智慧与其他人物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话和辩论,体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对自由的渴望。
2. 唐玄宗:唐玄宗是杨贵妃的丈夫,他在剧中被描绘成一个纵情享乐的君主。
他对杨贵妃的宠爱和对她的思念,使得杨贵妃在长生殿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3. 宫女、道士、僧人:这些人物在剧中扮演了各种角色,既是杨贵妃的朋友和知己,也是她的对手和敌人。
他们通过与杨贵妃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四、艺术特色1. 语言风格:长生殿采用了典雅的文言文表达方式,语言优美、婉转动听。
通过对话和唱词的形式,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2. 音乐和舞蹈:长生殿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得整个剧目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和舞蹈的配合,增强了情节的表现力,使观众更加沉浸在剧情之中。
3. 情感表达:长生殿通过对杨贵妃和其他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爱情、友情、亲情等丰富多样的情感。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仅让观众产生共鸣,也让他们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结论长生殿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杨贵妃的形象塑造和剧情的展开,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性和情感。
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得整个剧目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对比摘要:在清初,是我国各类民族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当时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历史剧是主导,很多作家借用历史剧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而《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对《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表达进行对比。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艺术对比在清朝年间,我国的戏剧艺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便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戏剧,其中,尤其是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戏剧为主,在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长生殿》与《桃花扇》两部的结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主题特色分析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戏剧有着不同的主题创作背景。
其中,戏剧的主题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两部作品创作中,虽然说两部的戏剧作品都是采用《浣纱记》的艺术特色,并且在戏剧故事中的表现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历史剧形式。
同时,在描写男女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
但是,不同的便是这两部作品,一般来说,《长生殿》主要是以爱情离合为明线,将政治兴衰为暗线,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介绍了因为安史之乱所引发的社会动乱现状。
同时《桃花扇》也是以爱情离合为表象,从而更好地探讨南明兴亡的历史原因。
在两部戏剧作品中,所产生的重点是不同的,《长生殿》所表现的是唐明皇以自己的情感来荒废自身所担任的职责。
在戏剧结构中,不同的戏剧作品主题结局暗示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桃花扇》的作品中,主要展现了政治上的主题,利用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中,进一步展现了社会政治斗争中主要是以政治信仰为线索进行开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李香君的矢志守节,利用爱情来维护自身的政治节操,使得他们两人的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由于有共同的政治见识,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情缘。
关于《长生殿》的考点一、康熙剧坛最成功的作品—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二、洪昇,字思,号稗畦。
三、杂剧《四蝉娟》:折分写晋谢道韫、卫夫人、宋李清照、元管仲姬四才女故事,寄托婚姻美满的情怀。
四、《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贵妇故事,习称天宝遗事。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离合之情与安史之乱紧密联系,有深邃的历史内蕴。
1.杜甫《哀江头》抚今追昔,意多哀悼,感叹之情冲淡《丽人行》讽刺之意。
2.中唐时出现许多咏叹诗和追忆天宝遗事的稗史小说。
3.白居易《长恨歌》以才情,避开史书、杂史中所记李杨不伦之事,叙其爱情,采用民间传说,突出李的深挚思念,哀感动人;感慨中蕴含惋惜、慨叹和讽谕之意。
4.白朴《梧桐雨》杂剧借历史故事抒兴亡之悲。
(二)《长》基本继承白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
《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恶”指很伤感,情绪极坏)。
”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与白诗、白朴剧意蕴一致;但改变故事悲剧结局,让李杨“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
(三)剧中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有根据。
1.上半部写实,尊史重真,是爱情悲剧。
剧作重在表现二人“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却做如实描写,写出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情况。
(1)杨贵妃的妒意、手段,塑造具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
(2)伴随故事进展,交叉写出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显露《长恨歌》中虚化的内容,如《疑谶》《进果》《密誓》《埋玉》,合乎现实的逻辑。
2.后半部写幻,鼓吹真情。
马嵬后,一方面表现现实中的悲剧馀波,如野老“献饭”、雷海青“骂贼”、睹物伤人《看袜》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兴亡之感;另一方面表现李杨在真幻两个世界里感情交流,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实现“长生殿里盟言”(《重圆》),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长生殿》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长生殿》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2.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长生殿》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2. 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长生殿》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阅读分析1. 概述《长生殿》的基本情节。
- 描述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
- 分析李隆基、杨玉环、梅妃等人物形象。
2. 分析《长生殿》的情节结构。
- 强调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 阐述情节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三、讨论交流1. 讨论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分析其现实意义。
2. 分析李隆基、杨玉环、梅妃等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四、总结1. 总结《长生殿》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强调《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艺术鉴赏1. 分析《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 探讨其诗词歌赋的艺术魅力。
- 分析其戏剧结构的独特性。
2. 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 分析其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 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2. 分享自己对《长生殿》的阅读感悟。
四、总结1. 总结《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强调《长生殿》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长生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鉴赏《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长生殿》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作品。
之所以传到今天魅力不衰,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作品规模宏大,全景式反映历史,是一部史诗性的鸿篇巨制,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而复杂,人物命运烙印上时代悲剧色彩。
李隆基作为皇帝,却性格懦弱,放国事不管,沉湎于声色。
国事衰落,而他却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嗜好,命令从几千里外快马传送新鲜的荔枝。
一路上,飞马践踏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撞死了可怜的老人,官吏还沿途抢掠马匹,如土匪一样祸害百姓。
李隆基和杨贵妃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而百姓却哭天天不应,诉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痛不欲生。
这种鲜明的对照,预示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也为后来官兵哗变埋下伏笔。
而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有百姓老汉主动为他送饭。
虽然是粗茶淡饭,却让李隆基感慨万千。
皇帝不能爱民如子,只能害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献饭并不图皇帝所赐银两,而是希望他管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
另外,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幻景交错,史实与演绎结合,构思奇特。
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如安史之乱,如全军敢于在皇帝面前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等,都是忠于历史的写实。
同时,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现实与幻景交错,如写杨贵妃的香魂不散,最终与李隆基在天宫团圆。
这种奇特的构思,符合人们追求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人们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希望真善美永远不朽的心理,也是对因果报应论的一种升华。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不朽的艺术精品。
浓厚的抒情性是《长生殿》的又一显著特点。
作品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
在第十八出《夜怨》中,当扬贵妃得知唐明皇夜宿翠华西阁,召梅妃侍寝时,“三千宠爱在一身。
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怎生消受得了?她一方面对江采苹恨之入骨,暗暗发誓要予以报复:“唉,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另一方面,则从内心深处嗔怪唐明皇对她感情不专。
作者在这里,真切生动地抒发了扬贵妃心中的孤愤、苦恼和香宵袭人、孤裘独寒的难耐之情。
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
李、杨爱情是剧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属于交代性的第一出《传概》不算,剧本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他们二人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信物,而后经过一番波折,至七夕长生殿盟誓,形成一个高潮;紧接着安史乱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李、杨的爱情转化为悲剧,而作为信物的金钗钿盒成为随葬品;其后再描写他们“那论生和死”(《传概》)的深情,已成蓬莱仙子的杨贵妃拆金钗一股、钿盒一扇托道士转交唐明皇,又坚前盟;最终二人在天宫团圆,金钗再成双、钿盒又重合。
对“钗盒情缘”的刻意描写,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长生殿》因其宏大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歌颂爱情的古典文学杰作和艺术精品,值得我们珍藏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