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329.52 KB
- 文档页数:34
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时辰药理学( chronopharmacology)又称时间药理学,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为近年来在研究上取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药理学的范畴,也是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的一个分支。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同一活性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
而药师运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按时辰规律给药可减少盲目性,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价值。
1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的意义根据药物特点及人体生物节律,合理运用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可达到以下效果: 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 ②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峰浓度; 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④降低给药剂量; ⑤促进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资源; 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 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的药物2.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生理状况下,皮质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即每日上午6~8点为分泌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午夜12 点分泌最低。
每日上午7~8 点给药,可产生两个有利影响: 给予外源性皮质激素时,正值生理分泌高峰,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较小;外源性激素药峰时间与内分泌高峰时间重叠,产生药效协同作用,可以减轻对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不良反应小。
2.2口服营养药人参、鹿茸制剂、蜂乳以及其他一些对胃肠刺激小的滋补药宜空腹服用,达到小肠部位时不受食物影响,吸收快,疗效显著。
2.3抗组胺药早晨7 点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最强,对病毒或易致过敏药物的侵袭的抵抗力最强; 抗组胺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与此对应,凌晨时作用减弱。
以赛庚啶为例,如19 点用药,其对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仅持续6~8 h,但7 点给药则可持续15~17 h,因此赛庚啶合理的用药方法应该是早晨服药,并可在间隔较长时间后,到临睡前再服用第2 次药。
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时辰药理学( chronopharmacology)又称时间药理学,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为近年来在研究上取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药理学的范畴,也是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的一个分支。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同一活性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
而药师运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按时辰规律给药可减少盲目性,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价值。
1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的意义根据药物特点及人体生物节律,合理运用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可达到以下效果: 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 ②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峰浓度; 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④降低给药剂量; ⑤促进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资源; 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 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服药时间的药物2.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生理状况下,皮质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即每日上午 6~8点为分泌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午夜 12 点分泌最低。
每日上午7~8 点给药,可产生两个有利影响: 给予外源性皮质激素时,正值生理分泌高峰,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较小;外源性激素药峰时间与内分泌高峰时间重叠,产生药效协同作用,可以减轻对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不良反应小。
2.2口服营养药人参、鹿茸制剂、蜂乳以及其他一些对胃肠刺激小的滋补药宜空腹服用,达到小肠部位时不受食物影响,吸收快,疗效显著。
2.3抗组胺药早晨7 点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最强,对病毒或易致过敏药物的侵袭的抵抗力最强; 抗组胺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与此对应,凌晨时作用减弱。
以赛庚啶为例,如 19 点用药,其对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仅持续 6~8 h,但 7 点给药则可持续 15~17 h,因此赛庚啶合理的用药方法应该是早晨服药,并可在间隔较长时间后,到临睡前再服用第 2 次药。
根据时辰药理学提醒病人选择科学的服药时间作者:徐丽高淑琴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24期需要清晨或上午服用的药物糖皮质激素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高峰是上午8时左右,中午开始下降。
因此,必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的病人,应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的方法。
降压药人的血压在1天中不是恒定不变的,大多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最高,次日凌晨2~3时最低。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1天3次改为上午7时和下午14时2次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产生最好的降压效应。
利尿药氢氯噻嗪宜早上7时服用不良反应最小,速尿于上午10时服用作用最强。
抗肿瘤药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癌细胞在上午10时生长最快,第2个生长高峰在22~23时,而正常细胞则是16时生长最快。
所以肿瘤病人最佳治疗时间是上午lO时,这时进行化疗,用药最省,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小。
抗风湿药阿司匹林类在上午7~8时服用效力最大,下午6时至半夜效力最小。
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服药。
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服用。
抗焦虑药黛力欣、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抗结核药物雷米封、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以早晨1次服用为佳。
需要晚上服用的药物平喘药凌晨0~2时是哮喘病人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的时间,也是哮喘的好发时间,故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核心研究机体的生物规律、药物的代谢特点、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与机体作用的时间规律。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调节、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峰谷值。
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具有了昼夜节律性变化。
现在根据时辰药理学,临床对于一些药物选择最佳时间给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季节与临床用药[1]中国的传统医学对于时辰药理学也有着较早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许多古典医学专著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等都有着大量与季节有关的用药方法的记载。
比如“冬季不宜用白虎、夏季不宜用青龙”、“冬宜补中益气、夏宜祛风疏气”等。
在用药时间上,中医古方中也有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五更服用、晌午服用、不择时间服用等记载。
2.时间与临床用药2.1 早晨或上午起伏式给药2.1.1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高峰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开始下降,午夜0点降至最低。
如果把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与人体的生理节律性同步,既可获得最佳疗效,又减轻了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研究表明,将传统的每日分次给药方案改为每日上午7:00-8:00一次给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长期用药患者突然停药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
对于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可采取隔日疗法,将两天的总量于一天上午7:00-8:00一次给药,这种给药方法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患者尤为适合。
2.1.2 降压药正常人24h动态血压(ABPM)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即6:00-10:00、16:00-18:00血压最高,达到峰值,午夜02:00-03:00降至最低谷。
传统的一日三次等剂量等时间间隔的给药方法虽然能使血浆中药物浓度保持恒定,但是不能平稳降压。
患者在血压达高峰时,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易发生脑出血,而血压最低时又易发生脑动脉供血不足,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和冠脉血栓。
谈按照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按照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的报告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发展过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的学科。
药物的治疗效果除了与药物自身的性质密切相关外,还与药物的给药时间有很大关系。
因此按照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成为了近年来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
一、什么是时辰药理学时辰药理学是指根据生物钟学原理,在一天的特定时间进行药物给药,从而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药物治疗的成功率。
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物节律性,如睡眠、饮食、活动等都有一定的节律,这些节律主要与人体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理功能状态等相关。
人体所处的环境和进食、情绪、心理状态等也对生物节律产生影响。
所以,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人体不同的生理状态。
二、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为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理作用的时间特性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的时辰变化规律,来确定最佳给药时间以及该药的服用间隔等。
三、时辰药理学的药物研究意义时辰药理学提供了更科学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常见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心血管药、降糖药、免疫调节剂等,药效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这些作用会受到生物钟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时间段,药物的作用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不同的重症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病例的血清能够使干扰素(IFN)介导的信号通路产生不同的转录因子激活模式,预测具有IFN残留感染症状的患者反应更糟。
因此,给药时间成了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四、时辰药理学的案例研究1.降糖药物美国索诺菲公司推出的阿卡波糖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早早餐偏晚范围内较好。
阿卡波糖是一种半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延长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升高的血糖峰值时间,同时使血糖降低的持续时间延长,早早餐偏晚给药能最好发挥其降糖效果。
2.心血管药物拜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常规药物,给药时间与轻度心肌缺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