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09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43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Al型题】1、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性情改变B头痛、呕吐C结核中毒症状D嗜睡、双眼凝视E感觉过敏2、结核性脑膜炎最简便的确诊方法是:A.脑脊液作结核菌培养B脑脊液作豚鼠接种C脑脊液沉渣或薄膜涂片找结核菌D.头颅CT E结核菌索试验3、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有开放性肺结核接触史B结核菌索试验阳性C胸部X线发现结核灶D.CSF有结核性脑膜炎典型改变E以上都不是4、在脑脊液检查中,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最有意义的项目是:A.脑脊液的透明度B脑脊液的压力C糖和氯化物是否降低D.脑脊液细胞数E蛋白质增高的程度5、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A.急起高热、惊厥、昏迷B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C脑膜刺激征阳性D.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增高E脑脊液中检出化脓性细菌6、1岁患儿,己诊断为“化脑”,曾用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疗,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3天又发热、抽搐,体温39.5°C,神志欠清,前因紧张。
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12X106∕L,氯化物IIOmmO1/L,蛋白质450mg∕L,糖4mmol∕L0应首先考虑:A.脑水肿B硬脑膜下积液C脑脓肿D合并结核性脑膜炎E脑膜炎复发7、2个月女婴,拒食、吐奶、嗜睡3天,面色青灰,前因张力较高,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该患儿最关键的检查应为:A.脐分泌物培养B血常规C脑脊液检查D血气分析E头颅CT8、9个月女婴,发热、轻咳10天,惊恻2次,1个月前患麻疹,患儿嗜睡状,OT试验(+),脑脊液:白细胞数880X106∕L,蛋白质2000mg∕L,糖1。
52mmol∕L,氯化物质99mmol°应诊断为:A.病毒性脑炎B化脓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乙型脑炎E隐球菌性脑膜炎9、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有急性颅高压、脑疝症状时,最好首先选用:A.20%甘露醇静推B50%葡萄糖静推C吠喃苯氨酸肌注D.50%甘油口服E地塞米松肌注10、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是由于:A.脑膜炎症反应轻B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C机体反应差D.囱门及颅缝未闭,对颅高压可起缓冲作用E颈部肌肉不发达11、2岁男孩,2个月前患麻疹,疹后间断咳嗽、发热,精神差,偶有气促,近1周来呕吐、嗜睡。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1、3个月内的小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是【E】A、拒食,吐奶,面色发青灰B、嗜睡,凝视,尖叫C、惊厥D、脑膜刺激征常阳性E、以上都不是2、对脑水肿,何者疗效为佳【E】A、可的松B、氢化可的松C、去氢化可的松D、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E、地塞米松3、小儿化脓性脑炎的脑脊液变化为【B】A、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降低B、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降低C、细胞数正常,蛋白正常,糖降低D、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升高E、细胞数升高,蛋白正常,糖正常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的原因是【C】A、机体的反应能力差B、脑膜炎症不如年长儿强C、颅缝及前囟未闭,对颅内压升高起缓冲作用D、颈肌尚不发达E、大脑处于抑制状态5、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脑膜炎在CSF检查中有根本区别的项目是【E】A、脑脊液透明B、脑脊液压力C、脑脊液细胞总数D、蛋白增高程度E、糖减少6、6个月的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疑有硬膜下积液,为明确诊断,首先需做下列哪项检查【E】A、做腰穿,观察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B、做腰穿,观察脑脊液细胞数升高否C、拍摄头骨X线平片D、头颅超声波检查,观察中线有无移位E、颅骨透照检查7、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是【D】A、加大青霉素剂量B、加大地塞米松C、用甘露醇脱水D、应做硬膜下穿刺放液E、以上都不是8、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原因是【D】A、由于炎症累及下丘脑和垂体B、由于不规律用药C、由于血脑屏障功能差D、由于炎性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而致E、以上都不是9、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D】A、脑脊液外观混浊或脓性B、脑脊液细胞数显著增加C、糖定量降低D、脑脊液检菌阳性E、脑膜刺激征阳性10、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区别为【E】A、病史B、OT试验C、胸部X线检查D、周围血象变化E、脑脊液检查来11、婴幼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最常见的病原菌是【B】A、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C、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D、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E、绿脓杆菌,βˉ溶血性链球菌12、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膜炎是【C】A、病毒性脑膜炎B、流行性脑膜炎C、大肠杆菌脑膜炎D、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E、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13、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脑膜,以下哪种途径最多见【A】A、呼吸道侵入B、皮肤粘膜C、新生儿脐部D、消化道E、腰骶部皮肤窦道使脑脊液与外界交通14、血培养阳性率甚高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D】A、婴幼儿B、儿童C、学龄前D、新生儿E、所有的儿童15、治疗化脓性脑膜炎,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以哪种抗生素为最好【D】A、青霉素B、氨苄青霉素C、庆大霉素D、氯霉素E、先锋霉素16、治疗大肠杆菌脑膜炎首选抗生素为【C】A、青霉素+氯霉素B、先锋霉素Ⅴ+氨苄青霉素C、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D、红霉素+庆大霉素E、青霉素+庆大霉素17、对于病因不明的化脓性脑膜炎,首选治疗是【B】A、青霉素+氨苄青霉素B、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C、氯霉素D、大剂量青霉素E、大剂量氨苄青霉素18、用氯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最易出现的药物副作用是【D】A、皮疹B、胃肠道反应C、脱发D、骨髓抑制E、血尿19、脑脊液涂片找病原菌,是诊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找菌的阳性率是【C】A、40%~50%B、50%~70%C、70%~90%D、30%~40%E、10%~20%20、肺炎双球菌脑膜炎治疗首选药物为【A】A、青霉素B、氨苄青霉素C、先锋霉素D、红霉素E、青霉素+氯霉素来2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五天明显好转后,体温又复回升,嗜睡惊厥,前囟门隆起,头围增大,查脑脊液正常,可考虑为【C】A、继发病毒性脑膜炎B、并发脑积水C、并发硬脑膜下积液D、并发中毒性脑病E、以上都不是22、一个2岁的男婴,近4日来发热38~39℃,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喷射性呕吐,2~3次/日,体检:精神萎靡,目光凝视,心音纯整,有力,呼吸粗糙,双扁桃体Ⅱ°充血,肝,脾不大,颈轻度抵抗,克氏征(++),巴氏征(+),为确诊首先应做何种检查【C】A、血细胞计数和分类B、盐水灌肠查大便C、腰穿检查脑脊液D、结核菌素试验E、头颅CT23、2岁男孩因感冒2天伴发热来诊,查体:T39℃,P130次/分,神清,咽及右鼓膜中度充血,其余检查正常,在体检中,突然发呆,双眼上翻,出现四肢强直性阵挛性运动,对该患儿首先应该进行【B】A、全面体检B、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C、腰穿刺术D、静脉注射安定E、以上都不是24、8个月女婴,频繁抽搐,高热4天,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微混,细胞数1200×10的9次方/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糖2.2mmol/L,氯化物100mmol/L,该患儿诊断为脑膜炎,首选治疗方案是【B】A、雷米封+链霉素B、头孢三嗪C、二性霉素BD、青霉素+庆大霉素E、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5、9个月男婴,高热,呕吐3日,抽搐2次,查体:嗜睡,前囟膨隆,颈强(+),腰穿脑脊液的外观混浊,白细胞数5000×10的6次方/L,蛋白阳性,糖、氯化物正常。
神经系统疾病(含结核性脑膜炎)【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专业综合-儿科疾病-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概述】本章内容重点是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它们之间的鉴别;一、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1. 脑的发育: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特别是脑;2. 脊髓的发育:(1)胎儿时期,脊髓下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2)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腰穿时应注意;3. 神经反射:(1)出生时即有一些原始反射;(2)3~4个月时消失的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不消失则有神经系统疾病;(3)Kernig征:3~4个月为(+),>2岁消失;二、热性惊厥1. 特点:①突起高热,先发热后惊厥,>38.5℃;②多6个月~3岁发病,>5岁不发病;2. 临床表现:单纯性、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比较△注:为八版数据,七版数据为单纯性80%,复杂性20%;3. 惊厥患儿的癫痫危险因素:(1)复杂性热性惊厥;(2)直系亲属中癫痫病史;(3)首次热性惊厥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异常体征;4.防治☆:(1)地西泮/安定:止惊首选;(2)苯巴比妥/鲁米那:新生儿止惊首选;(3)其他:物理降温、NSAIDs、甘露醇;(4)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三、化脓性脑膜炎1、病因:(1)<2个月:大肠杆菌;(2)2个月~12岁: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2、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颈强、Kernig征、布氏征)+皮肤瘀点瘀斑;3、实验室检查:CSF为重要依据;(1)脓性,米汤样浑浊;(2)WBC增多,≥1000×106/L,中性粒细胞为主;(3)糖减少,氯化物减少,蛋白增多;4、并发症:(1)硬脑膜下积液:①最常见,30~60%;②常发于经治疗后,体温退而复升;③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多见;④透露透光试验、CT有助诊断;④确诊→硬膜下穿刺放出液体;(2)脑室管膜炎;(3)SIADH;(4)脑积水:由于炎性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所致;特点:停药后头围增大,前囟隆起,叩诊头部呈破壶音,两眼向下看似落日(落日现象);(5)各种神经功能障碍;5、治疗:(1)抗生素治疗:①原则:用药早、剂量足、疗程够、要联合;②常用三代头孢i.v.drip: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特别是脑膜炎球菌)③疗程:一般14d,脑膜炎球菌7d,金葡菌、G-杆菌21d;△注:①易透过血脑屏障→氯霉素最好(副作用:骨髓抑制);②大肠杆菌脑膜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③肺炎球菌脑膜炎→首选青霉素;④原因不明的化脑→首选头孢;(2)硬脑膜下积液:大量积液致ICP升高时→硬脑膜下穿刺,每次每侧≤15mL;四、结核性脑膜炎1、病因:(1)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岁以内发生,特别是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2)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约占60%;2、临床表现:结核性脑膜炎的分期及临床表现(1)CSF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脑脊液中查到结核杆菌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的最可靠依据;①脑脊液压力升高;②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可呈黄色,静置12~24h后,结核杆菌检出率较高;③WBC多(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急性进展期,WBC>1000×106/L,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④糖减少,氯化物减少,蛋白增多,多1.0~3.0 g/L;(2)其它检查;4、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胸片证明有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对确诊结脑很有意义;5、并发症后遗症(1)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脑神经障碍最常见;其中前3者是导致结脑死亡的常见原因;(2)严重后遗症为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失明、失语、癫痫及尿崩症等;6、治疗:重点是抗结核治疗和降低ICP;1、一般疗法;2、抗结核治疗: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物;(1)强化:联合使用INH、RFP、PZA及SM,疗程3~4个月;(2)巩固:继用INH、RFP或EMB;RFP或EMB ,疗程9~12个月;3、降低ICP:脱水剂(20%甘露醇)、利尿剂(乙酰唑胺)、侧脑室穿刺引流、腰椎穿刺减压及鞘内注药、分流手术等;4、糖皮质激素:是抗结核药物有效的辅助疗法,早期效果好,用于防治并发症;5、对症治疗;△注:(1)脑及脑膜疾病时,都可导致CSF压力升高;(2)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增多;(3)细菌(化脓菌、结核杆菌)可释放葡萄糖分解酶使糖酵解增加,从而使脑脊液葡萄糖减少;(4)细菌性疾病氯化物减少,其他均正常;。
儿科主治医师:神经系统疾病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以下哪种疾病效果较好( )A.多发性抽动 B.脑白质营养不良 C.脑几天瘫痪 D.结节性硬化 E.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等症状( )A.痉挛型脑性瘫痪 B.混合型脑性瘫痪 C.肌张力低下型 D.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 E.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患儿女,9岁。
左侧肢体频繁抽搐4小时,昏迷1.5小时入院。
体检:浅昏迷,左巴氏征阳性,无其他阳性体征。
追问病史,1年前因昏迷伴反复抽搐1天在当地 医院以”脑炎”住院,治疗3天好转出院。
5个月前因步态不稳,再次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在当地医院诊治,1周后病情缓解。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6×109/L,N86%,L14%,肝肾功能正常;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IG指数0.59,寡克隆带阳性,MRI双侧额顶叶皮质下及半卵圆中心区域多发白质脱髓鞘改变。
下面几项中,应采用的治疗方案是()A.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B.丙种球蛋白400mg/d5天C.避免感染、发热、外伤、过度疲劳D.泼尼松口服维持E.以上都是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单项选择题女孩,13岁。
病前体健。
因发热2天伴反复惊厥发作1天,于2月5日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