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 建筑硕士 - 作品集6
- 格式:pdf
- 大小:195.31 MB
- 文档页数:32
两年半全日制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建筑设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工作。
2.掌握系统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具备建筑设计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专业的实践技能。
了解前沿的发展动态,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
3.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生;四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往届生。
三、考试方式考生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达到我校的复试资格条件,参加我院组织的复试(笔试和面试),综合考察入学考试和复试成绩后择优录取。
四、课程设置A类公共课(8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英语4学分B类学位课(任选3门。
如全选,其中1门可计入D1类学分)B01 建筑理论研究2学分B02 城市形态研究2学分B03计算机辅助技术2学分C类专业课(8学分)C01 建筑设计研究(1)——基本设计/概念设计2学分2学分C02 建筑设计研究(2)——建构研究/城市设计2学分C03 建筑设计实践选修课(包括D1-专业选修课程,D2-跨专业选修课程)D类专业选修课程D1类D01 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理论1学分D02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1学分D03 材料与建造1学分D04 中国近现代建筑1学分D05 中国建构文化(木构)研究1学分D06 现代建筑技术2学分D07 建筑体系整合1学分D08 建筑史方法1学分D09 GIS基础与应用1学分D10 景观规划进展1学分D1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方法1学分D12 建筑前沿理论1学分D13建筑史专题1学分D19 电影建筑学1学分D20 数字建筑设计2学分D21 设计工作坊一1学分D22 设计工作坊二1学分D23 设计工作坊三1学分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C)=20学分;选修课(D1)≧9学分;总分≧29学分。
王澍和他的作品(组图/请耐心看完)【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
王澍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也是年龄倒数第四的最年轻获奖者。
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奖金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勋章。
】据报道,发起这一大奖的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主席普里兹克(Thomas J. Pritzke)27日宣布王澍获奖消息。
他说,选中48岁的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将在发展建筑理念中的作用。
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普里兹克指出,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王澍提出的非常及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
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奖金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勋章。
这是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辛蒂(Cindy)发起,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
今年的颁奖仪式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
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这种特殊的属性从何而来:引用王澍本人的话来讲:“在当大家拼命赚钱的时候,我却花了六七年的时间来反省。
”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
这使得王澍的一些作品中具有和国画中相同的一些性质,例如:叙事性。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理学硕士
1、数学:数学、应用数学
2、物理学:理论物理、应用物理
3、化学:化学、应用化学
4、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
5、生物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
6、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
7、空间科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科学
二、工学硕士
1、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3、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4、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7、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8、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9、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10、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11、农业工程:农业工程
12、海洋工程:海洋工程
13、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14、矿业工程:矿业工程
15、核工程:核工程
16、冶金工程:冶金工程
17、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18、轻工技术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19、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20、能源动力工程:能源动力工程。
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1996年) 一、选择题(12分)1. ΔH =Q p 一式适用的过程是( )。
(A) 理想气体从10个大气压反抗恒外压1个大气压膨胀到终点 (B) 273 K ,1个大气压下冰融化成水 (C) 等温、等压下电解CuSO 4水溶液 (D) 气体从T 1,p 1可逆变化到T 2,p 22. 298 K ,Hg 2Cl 2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 6.5×10-3 mol· dm -1,且已知f m 22Hg Cl (s),298K G ⎡⎤∆⎣⎦= -210.66 kJ ⋅mol -1, 则从稳定单质形成浓度为c =c =1 mol·dm -1 水溶液时,该过程的Δf G m 应为( )。
(A) -246 kJ ⋅mol -1 (B) -210. 7 kJ ⋅mol -1 (C) 0 (D) 175.4 kJ ⋅mol -13.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达平衡(温度在900~1 200 K) 32CaCO (s)CaO(s)+CO (g) 222CO (g)+H (g)CO(g)+H O(g) 232H O(g)+CO(g)+CaO(s)CaCO (s)+H (g)该平衡系统的自由度为( )。
(A) l (B) 2 (C) 3 (D) 44. 298 K 时,当从H 2SO 4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从0.01 mol ⋅kg -1增加到0.1 mol ⋅kg -1时,其电导率κ 和摩尔电导率Λm 的变化将( )。
(A) κ 减小,Λm 增加 (B) κ 增加,Λm 增加 (C) κ 减小,Λm 减小 (D )κ 增加,Λm 减小 5. 298 K ,H 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 V ,20763ZnZnV ϕ+=-|.,电解一含有Zn 2+的溶液,为了不使H 2析出,溶液的pH 至少应控制在( )。
(A) pH>2.06 (B) pH>2.72 (C) pH>7.10 (D) pH>8.026. 若两个反应级数相同,且活化能相等,其活化摘相差50 J ⋅mol -1⋅K -1,则在300 K 时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k 2 / k 1的值为( )。
戴复东学历:本科最后毕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
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
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房屋产业化构配件产业化建筑体系主要成果[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1[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郑时龄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
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本科生课程建筑评论研究生课程建筑评论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2[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出版著作]黑川纪章[发表论文]“历史街区不利用就没有生命力”(建筑师2008-6)[发表论文]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2008-6)[发表论文]当代建筑批评的转型——关于建筑批评的读书笔记(时代建筑2006-5)[发表论文]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建筑批评的生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中国当代建筑的传统趋向探索(建筑学报2005-8)[发表论文]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实验与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时代建筑2005-1)[发表论文]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的主导(城市规划学刊2006-2)[发表论文]城市中的世博会规划和建筑(城市规划学刊2005-4)[科学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基于高科技时代的世博会主题演绎研究蔡永洁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职称:教授 (博导)职务:建筑系副系主任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12-城市更新与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简介:3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研究重点是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欧洲传统城市空间本科以来的教育简历:1986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博士学位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主持、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1本,译著1本。
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设置设计系列课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80000484 文物保护规划及复原设计4学分(建筑历史必修) (王贵祥)70000044 建筑与城市设计4学分(建筑设计必修)(导师)70000224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4学分(城市规划必修) (导师)70000474 景观规划设计4学分(景观设计必修) (杨锐)70000104 建筑物理环境工程设计4学分(建筑技术必修) (秦佑国)70000454 设计专题(一)4学分(专业学位必修) (朱文一)70000464 设计专题(二)4学分(专业学位必修) (朱文一)70000444 最终设计专题4学分(专业学位必修) (朱文一)建筑历史理论系列课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70000072 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制度2学分(王贵祥)70000512 西方建筑理论史2学分(王贵祥)80000731 西方当代建筑思想纲要1学分(张利)80000421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1学分(贾珺)80000332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论2学分(王贵祥)80000502 文化遗产保护2学分(吕舟)80000511 文物建筑保护技术1学分(刘畅)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历史理论方向)2学分(王贵祥)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70000012 现代建筑引论2学分(朱文一)70000022 环境行为概论2学分(庄惟敏)70000032 建筑评论2学分(关肇邺)80000021 建筑与城市理念1学分(朱文一)80000411 体验建筑1学分(吴耀东)80000271 室内设计1学分(尹思谨)80000302 建筑策划导论2学分(庄惟敏)80000432 建筑艺术专题2学分(王丽方)80000561 前卫建筑1学分(吕富珣)80000591 印度建筑1学分(单军)80000671 建筑理论与原创性思维1学分(李晓东)80000822 住宅精细化设计2学分(周燕珉)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设计理论方向)2学分(朱文一)城市规划理论系列课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70000212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2学分(吴良镛)70000142 城市历史与理论2学分(吴唯佳)70000152 近现代住宅2学分(张杰)70000261 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1学分(张杰)70000502 城市经济学2学分(邓卫)70000251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1学分(尹稚)70000521 规划研究方法1学分(顾朝林)70000491 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1学分(毛其智)80000061 城市规划方法论与技术应用1学分(尹稚)80000261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控制1学分(谭纵波)80000201 近现代城市规划引论1学分(毛其智)80000131 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1学分(杜鹏飞)80000221 城市政策与法规1学分(吴唯佳)80000351 城市生态理论与应用1学分(林文祺)80000371 数字城市概论1学分(毛锋)80000491 城市社会学研究专题1学分(张杰)80000471 区域规划概论1学分(武廷海)80000461 城市地理学1学分(武廷海)80000771 交通规划方法论1学分(段进宇)80000832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评析2学分(马强)80000581 20世纪巴黎城市规划实践评介1学分(刘健)80000791 城市规划实践1学分(邹德慈)80000802 规划理论与实践2学分(顾朝林)80000031 房地产开发与策划1学分(庄宁)80000382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2学分(周文生)80000342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与地图制图2学分(周文生)80000111 遥感技术原理及其规划应用1学分(党安荣)80000601 GIS空间分析及其规划应用1学分(党安荣)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城市规划理论方向)2学分(吴唯佳)景观设计理论系列课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80000622 景观学史纲(亚洲部分)2学分(贾珺)80000662 景观学史纲Ⅱ(欧美部分)2学分(朱育帆)80000632 景观生态学2学分(刘海龙)70000492 景观地学基础Ⅰ:地质、地貌、土壤2学分(党安荣)80000652 景观技术一:竖向和道路2学分(胡洁)80000741 景观水文1学分(刘海龙)80000781 植物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1学分(李树华)80000882 景观设计理论2学分(罗纳德亨德森)80000571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1学分(杨锐)80000012 建筑与风景绘画2学分(孙凤岐)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景观设计理论方向)2学分(杨锐)建筑技术系列课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70000303 建筑物理环境3学分(秦佑国)80000762 建筑环境模拟与辅助设计2学分(林波荣)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技术方向)2学分(宋晔皓)。
吕彦直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
安徽滁州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1894年生于天津。
吕彦直先生照片吕彦直的父亲名叫吕增祥,安徽滁州人,光绪五年举人,在晚清李鸿章幕府任文案知县。
曾任驻日使馆参赞。
历任临城、南宫、天津知县。
1900年,吕增祥任开州知府,1901年因脑瘤卒于任上。
吕彦直年仅7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随其姐吕静宜居巴黎数年。
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
回国后,先后入南京金陵中学、北京五城学堂学习。
1911-1913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
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后转入建筑)。
1918-1921年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
吕彦直曾担负北京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的建筑工程设计,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初显其才华。
1921—1925年9月回国后,先与过养默、黄锡林组织在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任职,设计上海银行公会等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后独立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期间,他的建筑设计多为小巧、舒适和花园式洋房,但已在研究中国古典式建筑,并努力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是年5月,总理丧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悬奖征集中山陵墓设计图案,轰动了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美术家,许多人纷纷报名应征。
当时吕彦直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建筑师,但他对自己的才学满怀信心,毅然报名,与众多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展开竞争,终于一举夺魁,荣获首奖。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
1925年9月—1929年3月接受“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聘请,任陵墓建筑师。
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聘请任总理陵园计划专门委员。
他潜心研究,周密构思,设计出的中山陵墓图案,具有鲜明的中国建筑风格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