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的运行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的运行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的运行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的运行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的运行效率

作者:邓学军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1283 更新时间:

2008-12-09 10:49:55

摘要:写字楼电梯的运行特点是上

班早高峰和中午用餐时间段内上

行的客人非常多。根据这一特点,

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对写字楼电梯

的运行程序进行调整,在高峰时段

内,五部电梯中的三部不响应标准

层的外呼,而直接返回首层接客

人,这可以大大提高电梯的运行效

率。

写字楼的物业管理与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有着很大不同,电梯就是其中一项。本文就写字楼电梯运行的特点及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做一简要论述。

写字楼员工上班及中午就餐的时间非常集中,在这一时间段内,大量的员工需乘座电梯上下,在短时间内对电梯的需求量非常高,而过了这一高峰段,电梯的载客量则明显下降。一般写字楼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这一问题,设计的电梯数量也不少,但在高峰时段内,客人等电梯时间仍显太长,客人经常投诉,这一问题已经是写字楼的通病。

笔者所在公司接管的两栋写字楼中,对电梯的运行程序进行了改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所接管的两栋写字楼( B 、 C 栋)建筑面积 5 万多平米,各有电梯 5 部( 8#-17# 梯),每部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为 850KG ,服务楼层数为 20 层( B3-17 层),每天高峰时,首层的客人最多。根据这一现状和特点,我们在两栋写字楼的首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客流量统计,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给出周一和周三两天的统计数据

调查及测试时间

调查的测试数据及统计曲线的说明:

2003 年7 月 21 日星期一,8:00-18:00 ,

B 座、

C 座首层客流量统计图表及相关数据如下:

B 座首层客流量统计

C 座首层客流量统计

B 座首层8:00-18:00 电梯乘坐及等候人数共计:6870 人,最长等候时间为:

4 ’59 ’’

C 座首层8:00-18:00 电梯乘坐及等候人数共计:5490 人,最长等候时间为:

4 ’4

5 ’’

2003 年7 月 23 日星期三,8:00-18:00 , B 座、 C 座首层客流量统计图表及相关数据如下(具体数据略):

B 座首层8:00-18:00 电梯乘坐及等候人数共计:4910 人,最长等候时间为:

2 ’3

3 ’’

C 座首层8:00-18:00 电梯乘坐及等候人数共计:4370 人,最长等候时间为:

2 ’25 ’’

经过对上述数据所进行的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平时的运行效率及候梯时间符合电梯运行管理规范。

2.相对候机时间较长、客流量较大的时间段为上班高峰中的8:30-9:30 ,午餐高峰中的12:30-13: 30 。

3.每周周一客流量是最大的,电梯的使用也是最频繁的, B 座的客流量达

到6870 人,最长候机时间出现了 4 分59 秒, C 座的客流量达到5490 人,最长候机时间出现了 4 分45 秒。

4.解决办法:改变 B 、 C 座电梯高峰期间运行方式

为提高运行效率,力争做到使电梯等人,经调查、测试,对原运行模式的系统软件进行调整:运行高峰时段内, B 、 C 座各有三部电梯,首层接送客人至各自的目的层,待到达最后一个轿厢内指令层后,返回首层,返回途中不响应外呼。高峰时间段过后,所有电梯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具体方案:

B 座:8# 、 9# 、 10# 、11# 、12# 电梯

其中:10# 、11# 、 12# 电梯8 :30- 9 :30 、 12 : 30-13 : 3 0 时间段内不响应各标准层的外呼,自动返回首层,不到达B1- B3 层;8# 、

9# 电梯为自由停靠,并协助10# 、11# 、 12# 升降机完成高峰时段的运输。

C 座:13# 、14# 、15# 、 16# 、17# 电梯

其中:15# 、16# 、 17# 电梯8 :30- 9 :30 、 12 : 30-13 : 3 0 时间段内不响应各标准层的外呼,自动返回首层,不到达B1- B3 层; 13# 、14# 电梯为自由停靠,并协助15# 、16# 、17# 升降机完成高峰时段的运输。

按上述程序对系统软件改动后,经两年多来的实际运行、测试,平均运输效率提高了65% 以上,在高峰期内,平均候梯时间缩短为45 秒,最长候梯时间不大于110 秒。这次改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参考资料:

1.梁柱,《中国物业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

2.周宏泉,《物业管理新思维》,海天出版社

电梯运行效率的探讨

http:https://www.doczj.com/doc/5c12740982.html, 电梯的运行效率是电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近年来市场上不断增加的投诉热点。本人认为目前电梯运行效率问题也是我国民族电梯工业技术发展的 软肋之一。在运行效率的看法上,业内人士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仅针对单台电梯的情况对目前市场典型电梯进行分析比较,望通过比较能够让产品开发调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电梯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 《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1997)早已颁布多年,各国内电梯企业也都知道该标准,并纷纷地标榜本企业产品标准符合《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1997)。但实际上早期部分企业没有深入进行《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1997)中关于电梯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早期由于测量手段的原因,检验机构在《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1997)相关项目的部分试验设备或分析处理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对企业样机的检测结果不能清晰反映出样机实际状态。随着市场的发展,客 电梯运行效率的探讨 文/刘东洋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 户对电梯产品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价格却是节节走低,相比之下,国外技术产品在电梯成本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外资厂家纷纷降 价争夺市场的情况下,国内电梯民族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如何做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产品成了当前占有市场重之又重 的任务。 电梯是垂直输送乘客或货物的交通工具,抛开电梯开关门时间控制和系统响应时间,可以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单位时间运行的距离,即为运行平均速度的定义,V=S/T。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电梯运行中对效率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以下图1和图2两台电梯运 行速度曲线图举例。图中横轴为时间轴(单位s),竖轴为速度轴(单位m/s)。两台电梯基本参数相同,额定载重量为1000kg,额定速度为1.75m/s,各速度运行曲线图依次为全程上行和单层上行。 现场测试结果,两台电梯全程运行距离均约为17米,图1电 梯全程运行时间为15.3秒,图2电梯全程运行时间为12.6秒。单层运行距离均约为3米,图1电梯单层运行时间为10秒,图2电梯单层程运行时间为5秒。图2电梯全程运行时间是图1电梯全程运行时间的82%,图2电梯单层运行时间只有图1电梯单层运行时间的一半,假设开关门时间是一样的,两台电梯同时从1楼起动,每层均停层,则到达顶层6楼时,图1电梯要比图2电梯多花25秒钟。在现在高节奏的生活环境,其对乘客体能和心理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同样

如何提高管理效益与效率

一.如何提高管理效益与效率 一则表现在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此乃公司发展之动力,凝聚人心之魂魄,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之精神。二则表现在清晰明了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因目标而组织、而部署,因架构而做事规则、而管控流程。架构如山,制度似水,水因山成型而动,山因水流淌而固。三则表现在强而有力的上下坚持与执行,制度是企业所有人的制度,是贯穿工作始终各个方面的制度,唯有上下的认同坚持方能贯彻施行,坚持是职,执行在责。四则表现在科学客观的监督问责与修正,好的结果是监督出来的,好的制度是不断修正完善出来的,工作因追究责任而促使员工严谨认真与加倍努力。五则表现在适度合理的人岗匹配与人才培养,人是企业发展行为的主体,人岗匹配使得公司良性发展,人才能让公司加快发展,适度的人才理念催生更多有用之才,合理的人岗匹配造就持续竞争实力。一方面是开源,一方面是节流。开放拓展,创新进取,做大做强市场,做优做实项目。优化流程,优势发展,提高效率,降低空耗。管理是统领企业发展的手段,工作是施行企业发展的举措,盈利是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管理出效果,工作要效率,盈利促发展。投资经营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直接动力。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投资经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当企业诞生后,若不持续投资经营,这个企业就会逐步丧失掉原有的竞争能力,就会被同行业其他企业挤出市场,从而走向灭亡;二是投资经营是企业调整产品方向和产品生产结构的物质保证力量; 二.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先要管好自己”这一说法 没有天生的管理者,只是你在管理上的天分有多少,没有天分的人可以经过后天的培养而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管理上我认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只有自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够把习惯传承,带进企业,带进你旗下管理的人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靠自己努力去适应、去改变、去征服。首先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知道自己在企业是什么角色,职责任务是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担其任、负其责、享其利。企业为每一个员工都提供了平等演出的舞台,但这仅只是创造了外部环境,究竟你能不能表演得好,还得靠个人的能力。讲究仪容整齐清洁是自律的表现,谁都能理解贫困的人包装选择不多,到能选择自律态度的人,更容易倍受欣赏。学会管理自己。古人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我们在管理大事之前要先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规则和解决的技巧,正如一件件的小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宽度,对每一个管理的细节的体会成就了人生高度。的确,“正人正心,修人修己”我们在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之前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使它有轻有重,条理分明。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搞的一团糟,那就更不用说管理别人,其结果可想而知。当你管理好了自己,再回过头来看看,恍然大悟:其实,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计划、决策都已在生活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好或坏的管理事例并进行分析评价 在我家有2个弟弟,他们并不团结,相反的是怎天为了一些小事情吵架,在某一天他们有为的一件小事情各自握着自己的观点而吵了起来,在这个时候我加入了他们的争执,但是我的观点与他们2人的截然不同,然后的结果就是他们2个联合起来推翻了我的观点。 这在管理学上叫做“鲇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为沙丁鱼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叶何文 工作是要讲效率的,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兵”对职工而言就是我们手头负责的工作,工作的好坏影响到企业的前途和个人的收益,所以工作效率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要深入谈好这件事,吾感才疏学浅,所以在此只是向大家总结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以期抛砖引玉。 处于不同岗位的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做法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着各自的工作特点,然而也有其共性之处和应遵循的规律。 一、身体方面 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保持在一定水准上的高效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支持是不切实际的。日常注意饮食平衡适量和锻炼身体,每周安排有晨练,晚上散步或游泳池开放时去游游泳或每周不少于一次半小时的慢跑等适合自己健身的活动。戒除以工作忙为由而未安排时间锻练身体的做法,不管您多忙,请一定安排时间来锻炼,并持之以恒去做。保持精力充沛,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物质基础。 二、心理方面 热爱自己的工作,内心深处想把工作搞好,对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做法有信心,但信心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说有就有,也不应该这样,这得靠自己用心去培养和巩固,靠点滴积累起来的对问题探索了解并解决后所产生的一对种自我能力的认可和更高期望的把握,投机取巧培养不了健康的信心。信心对工作着的人们太重要了,没有它,谈不上提高工作效率。有信心把工作搞好,就能调动人的潜能投入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此外还应锻练自己对工作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注意力能在一段时间上集中而不分心。对任何事情拥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心理,养成一种淡泊明志,坦然处世之良习。 三、时间管理 谁也不会认为工作时间长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工作和休息时间要分开,如果在休息的时间也要工作的话,不是任务安排太多,就是时间利用率低或工作能力差,否则就没有必要,那可是一种浪费!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对时间按职责要求进行规划管理:⑴、早上上班首先计划当天工作重点及时间顺序和比例的安排。⑵、安排有足够的时间比例去完成有优先价值的事项。⑶、给自己订下完成工作的期限。⑷、不安排时间去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项。⑸、上班就干工作之事,不浪费时间在闲谈上。⑹、每天最后留点时间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当天的工作得失并审视一下自己在增进工作效率方面该做那些改变。⑺、思考并养成适合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和行动习惯。 四、工作方法和要求 我们要想提高工作效率,主客观条件和时间都具备后,关键就在方法上了,这里分几方面来说明:⑴、实事求是,这是做事的基本方法。“实事”说明要对任务本身进行研究,然后“求是”找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规律。⑵、目标明确,知道那些行为是有价值的,减少多余的行为动作和去掉不良习惯。⑶、训练自己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每天书面写个简单的计划,晚上检查并简短写上完成情况。⑷、将日常工作按其重要性分成A、B、C类,先做重要的A类事情,少做和不做C类事情。⑸、思路要清晰有序,将工作从头尾想清楚,先搜集齐全必须的资料和备齐要用到的工具,开始后便全神贯注做下去。⑹、耐心,有些事情并不是靠智商高或才干来完成的,而是靠耐心,靠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往往成功就从这里突破。工作要有始有终,一旦接手了就要有完成的决心,不必给自己留后路。⑺、

提高生产效率之方法

提高生产效率之方法: 提高士气 员工是每台机器的直接创造者,是直接影响单位产出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做为管理者如何尊重员工、用好员工,从而达到提升效率之目的,是非常重要早会: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个融洽的早会,适当的激励,能使每个人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员工参与管理:员工是直接作业者,全员品管、全员齐心合力,共同进步管理的公开化(资金、管理计划、工作重点、绩效考核)鼓励员工参与产量的时段管理,并以“传话筒”方式,让每位员工知道每个时段他们的努力的成绩¸鼓励员工与员工融洽的关系,能使员工积极主动;泼妇骂街,会让人反感与对抗¹活动工作与生活要结合,既要投入的工作,也要投入玩。 减少现场管理的浪费 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管理的不当,管理的经验不足,就如一艘船,缺少航标员无方向,直接造成了现场效率的损失。 现场的应变……现场主管的应变能力,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如何在异常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采取临时对策,使损失减少(之后由IE、PE采取长期对策。·团队精神……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队伍不是好队伍。前、中、后段,配合协调、主动协助;上工程.下工程,解决瓶颈;这条线才会发挥得最好。就如拔河,1/3人拔1;1/3人拔2;1/3人拔3,则该队只用了1/3的力气。¸合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使事情事半功倍¹用好…人?……没有最坏的员工,只是怎样将每个人用在最适合、恰当的位置,而发挥最大的效用。 提升直通率 提升直通率,使单位产出量提升(举例) 品质改善活动:举办QCC等活动,解决前三大不良 ·标准统一:统一作业标准与检验判断标准 成本意识:越前工程挡下品质不良,损失越少;越后工程挡下,则成本越高

电梯控制系统运行存在的弊端与改进.

电梯控制系统运行存在的弊端与改进 【摘要】随城市快速发展,高层楼房欲来欲多,多轿箱电梯随之也越来也越多。而电梯是高层楼房人们上下楼梯所必须的工具。而当今大多电梯存在着电梯走空现象,既当电梯接收到乘坐电梯人的呼梯信号后,到达该楼层位置停下,开门后没人乘电梯,电梯再关门、启动、加速、匀速运行,延长了乘坐在电梯里的人们的乘坐电梯的时间,影响了人们的情绪,也增加了电能损耗和机械磨损。改进后控制系统程序后,避免了电梯走空现象的出现。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损耗和机械磨损,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增加了电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乘坐电梯人们的等待时间,改善了人们的心情,提高了服务质量。【关键词】多轿箱电梯;群控多层电梯;电梯“停空”现象;电梯的控制系统改进 电梯是高层建筑,是人们上下楼必须的重要交通工具。怎么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电梯能耗、减少机械磨损、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电梯每停止一次都需要减速、停止、开门、关门、加速到匀速运行需8秒时间,而一直匀速运行,则减少了不必要的减速、加速增加的损耗,可直接运行5层楼,减少了不必要的频繁停止、开门、关门,节省电能、减少机械磨损。 公共场合的高层建筑一般具备两台以上的独立运行的电梯,想乘坐电梯的人,会把所有井道的电梯呼叫按钮都按下,等哪个先到就乘坐哪个,还有的等的不耐烦干脆就到下层去等电梯,这样必然造成其他电梯的“空停”延长了电梯里面人们在电梯里的时间,导致乘坐电梯的人们心情不愉快,同时增加了电能损耗、机械磨损,降低了电梯运行效率,减少了电梯的使用寿命。 人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各自独立运行的电梯,改为群控多轿箱电梯运行的控制方式,对于任意一层的、任何一台电梯的停层呼叫信号,综合处理,协调多台电梯的运行。既一个任意楼层不论有几个电梯的停层信号,都只有一台电梯进行响应,就避免了电梯的空运行,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乘坐电梯人们的等待时间,改善了人们的心情,提高了服务质量。 群控多层电梯控制系统是将可编程控制器PLC、各种功能的信号传感器、检测信号(电梯外呼叫信号、电梯内停层信号、平层信号)、位置控制信号(电梯门开、关位置信号、上、下极限位置保护信号等)、轿厢门防夹保护信号、变频调速、复杂的触摸开关量控制、时序逻辑控制有机结合成一体的控制系统。每个电梯都有独立的电气控制系统、变频驱动系统和轿厢门安全控制系统。实现每个楼层的当前轿厢所处的楼层位置、运行方向、电梯外呼叫信号、电梯内停层信号的综合控制。其实质是每部电梯控制系统都由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相互之间又通过控制模块进行交换数据;将电梯外呼叫信号综合、统一管理;统一调动,是距离呼叫信号比较近的电梯运行,比较快的到达呼叫信号楼层,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电梯控制目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我走过好多城市,乘过很多公共场合的电梯,发现一层多轿箱电梯的楼梯,需要乘电梯的人同时按了几个轿箱的上或下电梯按钮,既呼叫上行或下行信号,由于等待时间长,发出呼梯信号后离开

浅谈如何提高生产效率(1)

浅谈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日期:2010-12-29 02:37:27点击:3523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5c12740982.html, 市场上硝烟弥漫的气息迫使各生产厂家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比如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或加强内部的管理与挖潜等手段,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最终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一、人员管理: 1、首先,每年度对生产班组长实行轮换及各岗位的人员在各班组中穿插调整.其一,避免人员长期在同一班组里时间过久后,极容易拉帮结派,产生小团体;其二,降低班组长感情管理的风险;其三,通过人员的合理调整与搭配,可平衡各班组公平性的竞争. 2、通过召开部门员工会议或生产板报的形式,让员工了解公司、部门的经营策略,实施目标管理,生产经营情况要定期进行公布. 3、人员的合理调配,依据熟练程度合理安排人员.每条生产线受生产品种的差异而使工作强度相差较大,有的人从上班至下班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人却很闲.要合理安排好、调配好此岗位的人员,亦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站线. 4、管理人员要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注意栽培和使用,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合理地发挥个人特长,快手、慢手心中有数,造就多面手,知人善用. 5、权力线要明确:员工(完成任务,报告问题)——组长(执行任务,处理问题,报告结果)——主任(执行计划,报告生产,处理问题)——主管(监督执行,总结计划,公布成果) 6、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人的效率,减少人员的无效时间,杜绝人浮于事.

二、机械设备管理: 1、做好日常维护,减少故障时间,对由于责任心不强,未按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而使设备受损者,依据程度给予调离岗位、考核降级等处罚. 2、设备故障时,生产班组长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机修人员在故障发生后15分钟内务必到场处理,部门领导亲临现场组织抢修与协调,争取最短时间排除故障,减少停机待机时间. 三、物料管理: 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注意把好生产过程中的“三关”(投料量、中途消耗量、包装量),制订奖罚规定,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三关”的数量要基本上保持正比的关系. 2、严格按制程条件实施操作,努力控制一次合格品.学会“把脉”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控制.设定不合格品的基数,超出基数部分实行产量倒扣处罚,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对每月各班一次合格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比、公布. 四、方法: 作为生产部门的主管要清楚地了解生产工艺,设备的性能,工序的瓶颈,主动与销售部门、内勤进行有效沟通,对生产计划灵活合理安排.每天的生产计划要亲自审核并记于心,且计划量少、时产较低的尽可能安排在小量生产,量身定做,因计划而异. 五、环境: 1、改善作业环境,使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员工作业的疲劳感和对工作的厌恶感. 2、加强5S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总之,通过加强车间员工管理和设备管理,从而提高员工的操作技术技能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全面地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尽最大努力达到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这个话题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提出,提出了这么久我想应该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吧?可是公司的内部管理者到底有没有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呢?在我为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少。很多管理者明明知道这样做下去没有效果,可是还是一定要做下去,就像古人所说的南辕北辙一样,可是他们做事就是那么执着。只有到了某一天自己累的实在不行或者被员工气的要崩溃的时候,才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到这里难免要问提高工作效率还要不要搞,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搞,国内很多民企的老总或者管理者之所以很累效率比外企低,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把员工的工作抢走了,最终搞得自己忙的不可开交,员工轻松的要命;老板和管理者准备要发脾气,员工到先有气了,我来你这里是老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工作难道我们不想干吗?是你老总经理不让我们干!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老板和管理者真的不想将工作交给员工吗?他们很想,可是他们更多的是不放心才造成今天结果。这也就是很多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或员工工作效率的方法为什么行不通了,因为他们的这个方法对这个情况根本不试用,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时间管理的课程,请问大家谁学过后有真的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我自己觉得没有,很多经营者也感觉到了。所以要想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就要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只有团队的效率提升了,管理者自己也就轻松了,效率也就提升了。

如何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呢?根据我的咨询经验来看,要想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和员工的利益切实的挂钩,比如经济利益和自我价值体现等等,然后再将团队的总目标细分到每个人的身上,,让每个人都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在分配任务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目前的情况是否能满足完成目标所必备的条件,比如完成此项任务所要具备的硬件资源、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与素质这些在执行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员工完成任务的信心所在。假如上面的许多因素都不具备,那么就可以很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为什么总是那么累,效率那么低了,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学会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队,只靠自己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将整个公司带到某个高度的,谈到这里可能很多管理者觉得自己要改变现状,但是回首团队的时候发现太麻烦太繁杂,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早就把工作给做好了,但是请不要忘记,自己如果不靠一个团队取胜,就算自己再有能力也有干不动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辛苦和健康换来的金钱和荣誉却被一场大病给夺了回去,到头来却是空欢喜一场。

浅谈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的因素

浅谈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的因素 “所谓团队,是一群具有互补技能、致力于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员。”团队是一群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每个成员的心中都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那么如何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而尽快实现目标呢?个人工作效率的提高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再加上自己的坚持就能实现。而团队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计划,还要有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信任与支持,以及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其次还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及必要的激励机制;然后团队领导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计划中的事情做得越多,用的时间越短,并且事情能做的更好,那么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讲究个效率。效率是什么?简单的说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生产力。即“效率=成果/时间”,当我们能投入较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成果,也就是我们具有较高的效率。那么团队的工作效率如何来提高呢?一个团队顾名思义有许多人组成,有领导就有下属。一个领导如何带领自己的员工快速的出色的完成任务?作为团队的一员又如何配合领导及同事把工作干好呢?也就是说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作为一个团队领导人必须让自己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了解这个目标。 设定目标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为目标设定是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点,同时目标是可以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可以激发人类的潜能。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么能走到。走到一半时有人甚至坐到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

电梯运行标准

3电梯运行标准3.1技术标准 3.1.1参数标准 龙湖商业电梯运行参数按以下标准进行控制: 3.1.2运行方案 运行方案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和营运需求进行划分,具体方案如下: 自动扶梯(需设置变频控制系统) 启动:商场电动扶梯每天开启时间为9:45——10:00双向开启(根据实际营运需求再做调整)。 关闭:商场电动扶梯每天关闭时间为22:15上行关闭,22:30下行关闭(根据实际需求再做调整)。 直梯 启动:商场直梯每天开启时间为9:45——10:00(根据实际营运需求再做调整)。 关闭:商场直梯每天关闭时间为22:30(根据实际营运需求再做调整)。 消防梯

消防梯24小时运行。 货梯 货梯运行时间:07:50-09:30,09:45以后为禁止进货时间,紧急情况须打申请。夜间出垃圾货梯运行时间:23:00-次日02:00(根据实际运营需求做调整)。 娱乐楼电梯 娱乐楼扶梯运行时间:早10:00-次日04:00(根据实际运营需求做调整),具备群控功能; 电梯停运的规范 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跨过1次定期检验日期时,使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重新启用前,应当办理启用手续。 3.1.3监测与调节 电梯正常开启后,确认电梯机房内所有设备无异常声音后离开,检测机房内环境温度,详细记录及时校正参数。并通过梯控系统、视频监控和人工巡视3种方式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需立即查明原因解决并记录。 调节 1)扶梯上下行倒换频率为1月1次; 2)营运的需要和客流的动态流向,在大型活动期间可以将自动扶梯进行分组和时段的设置为入口全上运行和出口全下运行。避免人流交叉影响通行,提高短期内大客流的运输; 直梯采用闭店后娱乐楼电梯进行首层和顶层的直达设置,不需要逐层停靠。提高电梯使用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企业领导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摘要:无论在生活领域还是在工作领域,团队这种工作组织方式都是一种有效的作业方式。一个高效的团队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合格的领导者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建设出一个高效的团队,在组建时则需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在组建后应重视团队沟通;要正确处理团队冲突。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关键字:团队效率打造 正文: 一、对团队的认识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团队”的认识尚存在分歧。但是在管理科学与实践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团队一词的概念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有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 国外学者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由美国斯蒂芬?罗宾斯、美国卡曾巴赫与史密斯、英国海伊斯提出。斯蒂芬?罗宾斯是美国的行为学家。他认为,团队是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明确的成员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群体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卡曾巴赫和史密斯是美国的管理学者。他俩认为,团队是由少数技能互补、为了共同目标,采用共

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海伊斯是英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他认为,团队是以任务为中心、互相合作、从事工作的一群人。 从以上所引述的观点看出,学者们关于“团队”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差异的,但却又有一致的认识,这就是:团队是一正式群体;群体内成员间通过相互合作,以提高团队绩效,实现共同的目标。从学者们这一一致性出发,笔者认为:团队是由为提高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人们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二、团队的构成要素 1、目标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团队的目标必须跟组织的目标一致,此外还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具体分到各个团队成员身上,大家合力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同时,目标还应该有效地向大众传播,让团队内外的成员都知道这些目标。有时甚至可以把目标贴在团队成员的办公桌上、会议室里,以此激励所有的人为这个目标去工作。 2、人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定计划,有人实施,有人协调不同的人一起去工作,还有人去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人员选择方面要考虑人员的能力如何,技能是否互补,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最新整理)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机关干部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干部的工作水平,决定了工作进度的快慢, 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部门的形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一 些新问题新难点也不断地涌现,这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如何 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准确、及时、高效地完成繁重而艰巨的统计工作任务,在这里,我也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高效率工作意识。每个人一天的时间至多不过24小时,而一般我们的工作时间定义在8小时,如何在这8小时内做好自己的工作,更有效地工作,时间规划是非常重 要的因素。统计工作人员要在所要求的时间里把繁重的工作做好、把任务完成好,首先要 树立时间概念,认同树立高效率工作的意识就是树立珍惜时间的观点,有效地管理好自己 的时间,统筹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效率,让时间创造价值。 二、树立限时完成工作任务意识。优良的绩效取决于善于行动。对于工作,不要等待、拖沓,应该立即行动,积极地迎接挑战。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分轻重缓急,先做重要的事情,注重效率更注重效果。在限时完成统计报表、统计监测和统计分析等工作目标任务的 同时,对于大量的临时性统计工作任务和日常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树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约定工作任务的意识,养成准时完成约定工作任务的习惯,做到当天该完成的工作当天完成。 三、提高工作技能,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来源 于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一方面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活到老学到老, 做了这一行,就要喜欢和钻研这一行。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深入,不 断钻研,不断发展,这样,才不至于做事时被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溃乏所束缚,才不至于因 解决不了问题而困步不前。 四、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是为了有序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清楚什么时间必 须完成什么任务,并提前思考哪些方面可能会需要什么统计服务、哪些方面可能会有新的 工作任务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以缩短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质”的效果。要养成制定周、月、季度等工作计划的习惯,并坚持自查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 五、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法需要时刻都有主动改进的意识和行动,适应工作任 务量的变化,创新方法。 1、善于前瞻性思考。对于“事务型”的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对于“思考型”的工作,不要匆忙地去做,要提早认真地思考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思考成熟后再按照计划做。在按 时完成法定统计报表任务的同时,对于其它工作按轻重缓急分类做,将主项工作排在本职 工作的首位,做到在紧张中有序,在复杂中不乱,切忌操之过急。对于没有时间压力、随 时可做的工作,如查看网络信息、浏览报刊信息、阅读有益书籍、整理文档文件等工作, 利用空闲时间做。 2、收集适时信息。通过会议、文件、书籍、报刊、网络搜索、交谈等途径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途径捕捉所需信息。 3、善于积累信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的领导讲话、 文件精神、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方法制度、统计专业数据、统计分析写作方法、外地统计 工作经验等随时人库,并消化、利用、转化。

如何提升工厂生产效率

第一是文化引导性不强,没有企业归属感。第二,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不配套。第三,薪酬机制不合理。 实行工资性工资即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即表现情况,按时考核,让车间绩效和个人联系起来。制度是硬性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 设定一定的标准作业量,即每小时要求多少,这个标准要经过试验来定,完不成的扣工时,超标的加工时,算是半绩效式管理。 肂另外有一点员工经常旷工,你要分析原因,是员工个人问题,还是公司机制原因,比如薪酬没竞争力或整体工作氛围不好。这个需要分析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些时候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全怪员工,更多的往往是我们管理机制的问题。 有記件員工反映,即使他們已經達到昨天相當的產量,想早點下班休息一下,但是車間班長仍然要求他們加班到規定時間,致使他們雖然人坐在那裡,但是並沒有心思工作,效率要比正常慢一半以上。他們說他們理解公司要加班趕貨,但是也希望能關心其健康,一周能有一兩天晚上讓他們早點下班休息。筆者在此建議是:尽量避免疲劳作业,一周內可以有一晚上不加班自由,是否休息由各員工自己申請。 (培训) 蒇1、加強班組管理 螄班組是車間組織生産經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最基層的生産管理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經營層的決策做得再好,如果沒有班組長的有力支援和密切配合,沒有一批領導得力的班組長來組織開展工作,那麽經營層的政策就很難落實。所以班組管理應該是車間管理的重點,只有班組充滿了勃勃生機, 車間才能保持旺盛的生產活力。 膂2、提高員工士氣 膀提高生産效率關鍵是提高士氣,士氣越高,生産效率就越高。而士氣取決於家企業中人與人的關係,所以企業應採取新型的領導方式,實行人性化管理,对每一个员工的的身体健康水平、生活困难情况、业务水平能力等等一系列直接与员工生产、生活密切有关的情况都应该关心和帮助,消除其思想负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之感受到在工厂工作过程中也充满人性的真情,感受到来自工厂和领导的关爱,這樣他們也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生产工作中来。另外要想辦法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每個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都能進行真誠持久的合作,實行上下意見交流,允許下級提意見,尊重下級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於下面反映出來的問題,公司領導一定要盡快解決並回饋甚至公開給員工,否則員工就會認為這是形同虛設,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會有人提意見了。需要補充的一點是,由於車間員工他們素質存在差異,他們可能會有提出很好的問題,也可能會提出不恰當的問題,對於那些提得不恰當的意見,我們也必須向他們解釋清楚原因,因為既然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就說明可能有一部分人存在這種想法,我們切不可以嚴厲的批評來對待他們,否則就會堵塞言路。 羅強化制度化管理

数学建模--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数学建模--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运行效率 摘要:采用电梯三种使用模式分类,根据电梯运行位置列出电梯6 种运行情况,设计出电梯运行参数,进而建立出电梯运行数学模式,进而改善目前写字楼中电梯运行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目前写字楼电梯运行中,不同时点情况下电梯交通流量和载人量会有很大的变化。在一座典型的办公写字楼里,早上上班高峰会是上行高峰客流,即大量的人从基层出发去各自不同的楼层,这时会在基层出现人量的等待客流:而到了中午又会是各楼层的人员集中去休息楼层就餐和休息;而下班时是从各个楼层的人流向基层,变成下行高峰客流。 针对上述问题,大多数物业公司作法基本上是,引入电梯群控系统,同时采用分单双层设置电梯联动停靠站模式和划分高低层设置电梯联动停靠站模式,这样可能会基本解决部分电梯运行效率问题,但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电梯效率最大化。结合写字楼电梯电梯使用情况,将电梯运行分为三种模式:1、上行模式(上班高峰),2、下行模式(下班高峰),3、正常模式。

在这三种电梯运行模式情况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引入部分参数,进而从整体上以提高运行效率。 一、创建数学模型参数 具体我们可设定如下数据和目前状态: 设定:电梯每层运行时间为T y; 一人进入电梯时间为T j; 一人走出电梯时间为T c; 电梯停靠时间为T k; 电梯启动时间为T q; 呼梯的所在楼层与人数以及要求到达的楼层为 R(x、y、z) 呼梯所在楼层为xi; 同时呼梯人数为yi; 要求到达楼层为zi;

可使用电梯总数为s 说明:1、每层设置呼梯装置包含到达楼层和乘梯人数输入工具,和显示乘梯提示; 楼层n 人数m 2、同层呼梯按先后次序设置 3、aT xi[ n、m(m1、m2、m3、…….)、p(p1、p2、p3、….)] ai代表电梯编号 xi代表电梯所在楼层 n 代表电梯额定乘梯人数 m代表时点停靠站数,m1代表楼层, p 代表时点乘梯人数; p1代表楼层出梯人数,p= p1+p2+p3+….对应于各停靠层 Xi<m1<m2<m3……<m i.,表示电梯上行 Xi>m1>m2>m3……>mj,表示电梯下行

浅谈提高工作效率

浅谈提高工作效率 概念 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工作效率是评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求正效率值不断增大。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意义 1、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增加二者利益。即有利于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活力;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实现多劳多得,增加收入。 2、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就可缩短工作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让员工自行支配,去从事学习、娱乐、旅游、社交和休息。 3、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可以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时间的现象。 4、提高工作效率之后,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1、保持最佳的工作激情。工作激情也可以说是工作意愿,就是想不想做,想不想又好又快的做,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还是敷衍了事、拖拖拉拉的工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使得工作效率的具体表现也大相径庭,因此工作激情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就是说提高和保持工作激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2、选择正确的工作方向。工作方向就是工作目标或工作目的,是一切工作的源头和指导,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向,但是正确的工作方向只有一个,一旦选错了工作方向,工作效率将无从谈起,或者说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对企业、对个人带来的只有损失,因此工作之前,一定要慎重选择、辨认正确。 3、选择最好的工作方法。做任何工作都有各种方法可以选择,也许也都可以殊途同归。就像解数学题,方法有多种,既然同样可以得出答案,那么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呢?自然是最简便的。这样,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解其他难题,才能保证试卷的质量。同理,找到最好的方法就能为我们节约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所以,在工作前,请认真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磨刀不费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 4、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好的工具能使得事半功倍,而工具的使用就要求我们不懂莫装懂,能够虚心请教他人。自己懂的,也能不因自己的私利而无视工作同伴的求教,毕竟,每个工作都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工作本是一个集体项目,愉快的合作才能提高效率。 5、懂得劳逸结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劳逸结合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人事半功倍。如果为工作操劳过度,影响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也会伴随工作效率的降

生产效率提高有方法

生产效率提高有方法 建国初期有一句名言这样说道:“理解了也要执行,没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我们必须严格根据工艺标准来操作,为了使操作者能够更加了解生产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把上下两道工序分别了解并仔细分析,坚持不断改良工艺的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作业方式。在我们作业时,我们是否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做某个动作是否有必要?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为什么要在此处做?有无更合适的地方? 3.为什么此时做,有没有更合适的时间? 那么,就如何提高生产率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工作现场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改良我们的作业习惯 1.保持良好的坐姿,使身体与工作台结合的更合理,有利于作业。 2.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双手从事生产工作。 3.操作范围内,尽量保持在短距离的移动,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4.工作区域内,一定要保持清洁,符合5S规范要求。 二、合理分配工作场所,注意原材料摆放位置 1.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正常坐姿手能够触及到的范围)。2.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能够看清作业点的状况。3.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方便一次拿的到。也可将最常用、重复使用率高的材料放置就近处,按照材料装配顺序依次摆放

三、工具和设备 1.工具和设备应放置在随手即可拿到的地方。 2.设计和使用简单的辅助工具或工装,使生产更顺利,更合理,方便作业。 四、材料搬运 1.为方便取拿,事先要有良好的设计。 2.是否考虑安排依重力原理设计一些工装将材料送使用地点。 3.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工序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五、节省时间 1.工作时应精神集中,这样既能改善人工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同时还可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如烙铁烫伤,刀片划伤,物品砸伤等。 2.对我们工作时的动作进行分析,那些动作是必须的,那些动作是可以合并的,这样既能减少步骤,又能缩短时间。 若一个己本身在各方面都会有所提高,公司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健与快速员工通过有效的方法一天能够节省一分钟,那车间100位员工一天就能节省100分钟,以此类推,那公司一年又能多生产多少产品呢?如果大家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每天都多思考一点点,不仅自己本身在各方面都会有所提高,公司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健与快速! 效率来自专业化的分工、流程的标准化、生产的柔性等等。只要扣住生产的关键因素就能事半功倍: 1.人,要有熟练技能、有职业素养的工人; 2.要有制度,把工艺的流程优化、标准化; 3.要有保障系统,保证辅助生产的优化,如材料供应、倒运、安全等;

数学建模_电梯调度问题

写字楼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电梯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合理地调控使用现有电梯,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针对该写字楼在工作日里每天早晚高峰时期均是非常拥挤,而且等待电梯的时间明显增加的现象,分别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优化的电梯调运模型。 本文采用侧重于乘客等待电梯时间的优化的“时间最小/最大”群控方法,依据“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原则,先对电梯常见的几种运行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得到最优的运行模式——某部电梯直达某高层以上(分段运行方案)。然后对高层写字楼电梯运行管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求解。 由于电梯数目固定,为使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故只能通过优化电梯的调度方案,减少每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停靠次数来缩短电梯平均往返运行时间,以达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计算机仿真电梯运行情况,我们得到分区越多,电梯平均往返时间越短,电梯运行越高效。因此对楼层进行分区,每部电梯分别服务特定楼层,我们将整个楼层分为六个服务区,每区分配一部电梯。通过对各区域电梯平均往返时间的计算,得出每一区域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将各个区域作为动态规划的各个阶段,每个区域的最高楼层作为各阶段的状态变量,以时间作为权值,建立了两个模型。 在模型一中,以各电梯运完所负责楼层人员所需时间 TM的和最小为目标 i 建模,建模过程中,先给出一个可行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制条件:各电梯完 成运送所用时间 TM不应相差太大;来简化模型筛选数据,最终,建立动态规划 i 中最短路问题的模型,利用matlab与lingo,得出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最短条件下的最优路径,“无地下部分”下,即得到楼层最优分配方案为: 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5 6-9 10-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3096 4620 6300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29930 平均时间4988.3 TM的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建模,通过不断地筛选数据,简在模型二中,以使 i 化模型,最终得到9种方案,接着采用枚举法选出其中的最优解,最优解为: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6 7-10 11-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4585 4647 4966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30112 平均时间5018.7

如何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如何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何提高生产效率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生产主管经常问到的问题无非是效率、品质、成本之类的话题,而这三者本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现依据这些年在工厂生产合理化的经验,简捷的谈谈生产主管如何高效的促进生产效率大提升。生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尺度,即在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施等方面花费相同的成本,能够生产多少产品。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一.解除瓶颈生产工序:这是最简单的一招,但也是最厉害的一招,我自己的“名言”是,“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至就是绝招”。有一句格言:“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众所周知,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存在一个环节效率低下,那么99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进度落后的问题。因此,抓住瓶颈工序的生产节拍,不断予以改善,是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法宝。旧的瓶颈解决,新的瓶颈又产生,不断消除瓶颈,持续推动组合优化,实现生产效率大提升。那么,如何有效解除瓶颈工序呢常采用的是解除瓶颈五步法:①.找出系统的瓶颈;②.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③.给予瓶颈最优质的资源支持;④.给瓶颈松绑(绕过、替代、外包);⑤.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持续改进,重新寻找新瓶颈。 二.实施绩效、计件薪酬:记得一位管理大师曾说过:“如果一家企业员工的固定工资超过70%,这家企业就已经离死亡不远了”。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因为“旱涝保收”的员工根本就不可能有积极性,我们经常讲的一句俏皮话是“计时不要脸(摸鱼),计件不要命”。 实际上,管理就是利益分配,分配得好就是双赢和多赢。我曾到过一家上万人的企业,他们企业内部有10多名IE工程师,天天研究如何再提升效率,但效率就是提升不上来。我的说法非常简单,“现场效率改善不是牺牲员工利益达成公司的利益,这样的改善注定会失败”。意思是:“IE工程师是研究如何让员工做得更快更好,但员工做得更快更好相对于来讲就更辛苦,员工更辛苦如果工资没有上涨他肯定就不干了”。实际上,生产管理最宝贵的财富是员工,员工的核心是激励,激励的重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 生产现场作业部分(比如说点焊,焊锡等加工工序)必须采用计件制。在以往的咨询经历中,实施计件薪酬后产能效率一般都能提升10%以上。计件本来就是一种合理的薪酬方式,它鼓励员工多做多得,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确保流水线不待料,断料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实施计件薪酬,要重点解决以下六个问题:①.不良品返修、②.补制数量、③.新员工培训、④.计件单价核算、⑤.标准产能的合理化、⑥.生产线主管分工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目前企业的生产管理形态不适合实施计件工资,那么在某些工位上,如果把生产现场的秩序再理顺一下,工作方法再改进一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那么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实施绩效奖金制度则是必须的,而这时重点要关注的则是:①.考核项目、②.计算方式、③.项目内涵、④.目标权重、⑤.项目配分、⑥.评分规则、⑦.数据来源、⑧.考核周期、⑨奖金额配置。 三.鼓励员工自检与互检: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讲,只要品质好,效率自然高。不良品返修往往会影响3倍以上的效率。在以往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都花费大量的资源做好首末件、全检、专检,却忽略了员工的自检与互检。“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如何执行很多人就不懂了,我们的做法是有两点:一.员工自检,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①.“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②.“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③.“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二.员工互检,一般有两条质量管理原则:第一原则,当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的时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检测出存在不良产品,比如提供10个产品,被第二道工序检出来9个是合格的,1个不合格,那么,第二道工序有权对上游工序进行指数索赔。这里的索赔指数相当惊人,是成几何数递增的。第二个原则,在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之后,如果第二道工序没有检出已经存的不良品,而流到第三道工序去了,第三道工序就要扣第二道工序的奖金…… 通过设计一系列制度,让员工做好自检与互检,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削减品质检验员。 四.建立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以生产组织架构和运作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系列综合应用活动的形式和要素,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良好地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使全体人员得到以发展。 1.生产组织的职能将总体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单位或个人,并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关系。 2.按流程图排工位,依据作业时间量决定间距及复杂性,配置指导书工位,材料的投入,不良品的标识,工具夹具仪器设备的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