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比热容公式初中物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比热容”,它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用来描述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对热量的反应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初中比热容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比热容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C = Q / (m * 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二、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通常是J/(kg·℃),即焦耳/(千克·摄氏度)。
这个单位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也是不同的。
比热容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或者释放能力。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18 J/(g·℃),表示单位质量的水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4.18焦耳。
四、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比热容来计算物体的热量变化。
当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可以计算出热量的变化量。
比热容还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现象。
比如,在夏天我们可以感觉到热量,这是因为太阳照射在我们身上,我们的身体吸收了热量。
而在冬天我们则感觉冷,这是因为空气中的热量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了,导致我们感觉到寒冷。
比热容还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状态变化。
当物体从固体变为液体或者从液体变为气体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
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在状态变化时需要克服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这种吸引力。
五、比热容实验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比热容实验来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一般来说,比热容实验需要用到热量计和恒温水槽等设备。
通过测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取(或放出)热量Δ 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Q/ΔT。
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Q/mΔT。
关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Q/dT,c=1/m*dQ/dT。
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T 2的有限过程中,吸取(或放出)的热量Q=∫(T2,T1)CdT=m∫(T2,T1)cd T。
一样情形下,热容与比热容均为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
因此有Q=C(T2-T1)=mc(T2-T1)。
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
这是中学中用比热容来运算热量的差不多公式。
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pecific Heat Capacity(SHC)。
用比热容运算热能的公式为:能量=质量×比热×温度变化可简写为:Energy=SHC×Mass×Temp Ch,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运算公式:Q=cmΔT 即Q吸(放)=cm(T初-T末) 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Q为能量热量。
吸热时为Q=cmΔT 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Q=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
或者Q=cmΔT=cm(T末-T初),Q>0时为吸热,Q< 0时为放热。
比热容的运算公式一样为Q吸=cm(t-to)Q放=cm(to-t)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o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t:物体变化温度,即t-t0)这是用来运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容的计算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容的计算方法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涉及到物质的热性质。
其中比热容和热容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中与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相应的计算方法。
一、物质的比热容1. 定义:物质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1焦耳(J)热量时所升(或降)的温度。
2. 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3. 计算方法: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Q=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J),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克,g),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ΔT表示温度变化(单位:摄氏度,℃)。
二、热容1. 定义:热容是指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升(或降)温度的能力。
2. 热容和物质的质量相关,与物质的种类无关,相同质量的物质具有相同的热容。
3. 计算方法: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mc,其中C表示热容(单位:焦耳/摄氏度,J/℃),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克,g),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
三、比热容和热容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比热容强调单位质量物质的热性质,而热容强调整体物质的热性质。
2. 联系:比热容和热容都与物质的质量有关,可以通过物质的质量来计算。
四、比热容和热容的应用1. 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可以用来判断不同物质的热传导性能,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以了解它们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大小。
2. 热容的应用:热容可以用来计算物质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的温度变化,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热性质。
五、总结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容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热性质概念。
比热容强调单位质量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而热容强调整体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专题08 热学计算【考点分析】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内能比热容计算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 热值计算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 热效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比热容计算:1.公式:tm Q c ∆⋅=放吸/2.变形:Q 吸=cm △t【例题1】质量为2kg 的水温度升高5℃。
求:水吸收的热量Q 吸。
[c 水=4.2×103J/(kg •℃)]【变式1】完成以下计算:(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将2kg 水从20℃加热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 (2)将2kg 汤从20℃加热到100℃,需要吸收6.4×105J 的热量,求汤的比热容。
【例题2】质量相同的A 、B 两金属块,把它们都加热到100℃,然后分别投入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0℃的C 、D 两杯水中,测量的结果:金属块A 使C 杯的水温升高了10℃,金属块B 使D 杯的水温升高了20℃.设两金属块比热容为c A 和c B ,则c A 与c B 的比值为( ) A .4:9 B .9:4C .19:9D .9:19【变式2】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 .0℃ B .6℃C .6℃以上D .4℃二、热值计算:1.公式:mQ q 放=(或VQ q 放=一般用于气体、液体燃料)其中:m 为燃料的质量,V 为燃料的体积,q 为燃料的热值 2.公式变形:(1)qm Q =放 (已知热值及燃料质量,求燃烧放出的热) (2)qQ m 放=(已知燃烧放出的热及热值,求燃料的质量)【例题3】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 3,完全燃烧2.1m 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J 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这些热量可以使500kg 的水,温度升高℃。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在吸收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能力的物理量。
它
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对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传导过程具
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C)是指单位质
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C = Q / (m ΔT)。
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
温度变化。
现在让我们来推导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假设物质吸收了热量Q,在温度上升ΔT的情况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的热量Q等
于物质内能的增加,即:
Q = m c ΔT.
其中,c为比热容。
将上述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C = Q / (m ΔT) = (m c ΔT) / (m ΔT) = c.
这就是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这个推导过程可以看出,比热容是物质内能变化与温度变化的比值,是一个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物质在吸收热量时的温度变化,然后利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来求得物质的比热容。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物质的热性质,以及对比热容进行定量分析。
总之,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物质热性质的重要途径,它对于研究热传导、热能储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有所启发。
比热容计算考点一:计算公式Q=cm△tQ放=mq〔固体〕Q放=Vq〔气体或液体〕考点二:利用公式简单计算首先要明确四个物理量的意义。
Q表示物质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m表示物质的质量。
△t表示温度的变化。
根本公式:Q=cm△t引申公式: c= Qm△t ;m=Qc△t△t=Qcm例1:2kg的水在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由15℃上升到90℃,求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³J/〔kg·℃〕】解:Q=cm△³J/〔kg·℃〕X2kgX〔90℃-15℃〕=630000J例2: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³J的热量,那么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水的比热容为³J/〔kg·℃〕】解:△t=Q cm =℃考点三:热值与比热容固体或液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例:每到夏收季节,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随意燃烧,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等.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浆煤.假设燃烧秆浆煤(热值为×107J/kg)使50kg、20℃的水温度升高到80℃.求:(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2)如果秆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有30%被水吸收,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秆浆煤? 解:〔1〕:Q=cm △t=³J/〔kg ·℃〕X50kgX 〔80℃-20℃〕107J〔2〕:Q 吸107106Jm=Q 吸q = 3.78X106J 2.4×107J /kg考点四:热机效率与比热容例:天然气灶烧水,燃烧3的天然气,使100kg 的水从20℃升高到70℃。
水的比热容为10³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107J/m ³,求:〔1〕³天然气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Q 放;〔2〕水吸收的热量Q 吸;〔3〕燃气灶的热机效率。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
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
即。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单位:KJ/KG.K)压力x10 5 Pa温度(摄氏度)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1 4.217 4.182 4.181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J/(kg·℃)比热容量(25℃)J/(kg·K)氢H 2 气14000 14300⒌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同,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
比热容所有公式及推导式
嘿,朋友!咱来聊聊比热容那些事儿啊!比热容的基本公式就是 c = Q / (mΔT)呀。
这就好比你去买苹果,c 就是苹果的单价,Q 就是你花的总钱数,m 就是苹果的重量,ΔT 就是温度的变化量。
比如说,加热 1 千克的水,吸收了 4200 焦耳的热量,温度升高了 10 摄氏度,那比热容不就是 4200
除以(1 乘以 10)等于 420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嘛!
还有个推导式哦,Q = cmΔT。
这不就像你有一定数量的钱,知道单价和要买的数量,就能算出总共要花多少钱一样嘛!举个例子,已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是 200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有 2 千克,要让它温度升高 5 摄氏度,那吸收的热量不就是 200 乘以 2 乘以 5 等于 2000 焦耳嘛,是不是很好理
解呀!
咱再说说另一个推导式,ΔT = Q / (cm)。
这就好像你知道花了多少钱,也知道苹果的单价和重量,就能算出价格变化啦。
好比有 3000 焦耳热量传给 3 千克该物质,比热容为 300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那温度升高不就是3000 除以(3 乘以 300)等于 10/3 摄氏度嘛!哎呀,这么一解释,是不
是觉得比热容的公式也没那么难啦!。
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1. 引言:热量的魅力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跟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话题——热量,或者说热量是如何被物体吸收的。
在这浩瀚的宇宙中,热量就像一位调皮的孩子,随时准备跑来找你玩。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热量究竟是怎么和物体“交朋友”的呢?这就得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比热容。
别担心,听起来复杂,其实简单得很,咱们慢慢来。
2. 比热容:热量的“调味料”2.1 什么是比热容?首先,什么是比热容呢?简单来说,比热容就是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
有些东西对热量特别“饥渴”,比如水,它的比热容高得吓人,简直就是“热量大胃王”。
而有些金属,比如铁,就没那么能吃,吸收热量的时候速度相对慢点儿。
可以这么说,比热容就像是一个物体的“热量身份证”,告诉我们它对热量的吸收能力。
2.2 比热容的公式好了,讲了这么多,咱们再深入点。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Q = mcΔT。
这里的Q代表热量,m是物体的质量,c是比热容,而ΔT就是温度的变化。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其实你只需要记住这个公式,就可以轻松搞定很多热量相关的问题。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锅里的水开始变热了,你只需要用这个公式就能知道水吸收了多少热量,简单吧?3. 实际应用:生活中的热量计算3.1 烹饪中的比热容说到厨房,咱们来举个例子。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煮汤的时候,水开得太慢了?这时候你就得考虑水的比热容了。
水的比热容高,吸热慢,所以你得耐心等候。
但是如果你换成油,哇,油的比热容就低得多,热得飞快。
下次煮汤时,不妨试试加点油,让它更快沸腾,顺便还能增添风味,多一份美味,何乐而不为呢?3.2 科学实验中的比热容除了做饭,比热容在科学实验中也是大显身手。
想象一下,小朋友们在学校做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吸热的能力,结果发现水、沙子和铁的表现截然不同,真是让人惊叹。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比热容的知识,还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两得呀。
4. 结论:热量与生活的关系总的来说,比热容这个小概念,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溶液比热容计算溶液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溶液在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溶液比热容的计算对于研究热力学性质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溶液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溶液比热容的概念溶液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溶液在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它是描述溶液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溶液比热容与溶液的组成、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二、溶液比热容的计算方法1. 混合法:根据溶液的混合过程来计算溶液的比热容。
假设有两种溶液A和B,其质量分别为mA和mB,初始温度分别为TA和TB,最终达到平衡态的温度为T。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mATACAT + mBTBCT = (mA + mB)TCT其中,TA和TB为溶液A和B的初始温度,T为最终达到平衡态的温度,CA和CB为溶液A和B的比热容,mA和mB为溶液A和B的质量。
通过测量初始温度、最终平衡态温度和溶液质量,可以计算出溶液的比热容。
2. 加热法:根据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吸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来计算溶液的比热容。
假设有质量为m的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吸热量Q与温度变化ΔT之间存在以下关系:Q = mCΔT其中,C为溶液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通过测量吸热量、温度变化和溶液质量,可以计算出溶液的比热容。
三、溶液比热容的实际应用溶液比热容的计算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热能储存:溶液可以作为热能的储存介质,通过计算溶液的比热容可以确定所需储存容器的大小和材料。
2. 温度控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比热容可以用来控制反应温度,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3. 热力学性质研究: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溶液的比热容,可以研究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如热容变化规律、热容与浓度的关系等。
4. 安全措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溶液的比热容可以用来评估溶液的热稳定性,从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总结:溶液比热容的计算对于研究热力学性质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比热容及热量的计算内能的变化、热量、热值、热效率的计算【知识点分析】一.热量1.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有关。
温度升高(或降低)越多,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
2.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比焦大的单位还有千焦(kJ),1千焦=1000焦。
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低的物体【注意】(1)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放出或吸收了多少热,表示的是一个能量转化的量度。
(2)热量是转化能量多少的表示,不能说物体热量,温度高热量大。
二.比热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符号:c。
2.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读作:焦每克摄氏度。
3.不同物质的比热大小不同三.内能1.内能的定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1)分子动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影响分子动能的因素】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增加内能增加温度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减弱内能减少(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影响分子势能的因素】体积增加分子势能增加内能增加体积体积减少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减少(3)分子数目:温度体积相同,物体内的分子数越多,内能就越大3.改变物体内能大小的方法:二.热量的计算1.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2.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单位为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t 表示温度变化量4.燃料的热值:(1)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爱物理,从比热容的计算开始在物理学的世界里,比热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它告诉我们,单位质量的物质被加热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是描述物质在加热过程
中热量吸收的一个重要参数。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比热容的计算过程
和相关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比热容的公式:
Q = mcΔT
其中,Q代表物质吸收的热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c代表比热容,也就是单位质量的物质被加热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ΔT代表物质温度的变化量。
接着,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 水的比热容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热量守恒定律,用一个恒温水槽将水加
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放进一个具有热量计的容器中,并记录下水的质
量和温度。
然后将容器放入冷却水槽中,让水的温度下降,同时记录
下水的温度变化和所释放的热量。
通过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
得出水的比热容值。
2. 固体的比热容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恒热法或恒温差法来进行。
恒热法是将
固体样品置于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待其达到一定温度后,将固体样品
迅速置于水槽中降温,从而求出固体的比热容。
恒温差法则是将固体
样品置于一个稳定的恒定温度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其温度变化和所吸收的热量,从而求出固体的比热容。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比热容,并利用它在工程学上的应用,例如热传递和热工处理。
当然,要深入了解比热容,还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让我们热爱物理,从比热容的计算开始吧!。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
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
即。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单位:KJ/KG.K)
压力
x10 5 Pa
温度(摄氏度)
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
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
J/(kg·℃)
比热容量(25℃)
J/(kg·K)
氢H 2 气14000 14300 氦He 1 气5190 5193.2 氨NH3 4 气2055 2050 氖Ne 1 气1030 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