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会计调整
- 格式:pdf
- 大小:139.43 KB
- 文档页数:5
中职基础会计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概念解释会计的定义,说明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用于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
强调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解释各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1.3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
解释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1.4 会计方法和原则介绍会计方法和原则,包括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录、收入确认和费用匹配原则。
第二章:账户式记账法2.1 账户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解释账户式记账法的原理,包括借方和贷方的概念。
强调账户式记账法在记录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
2.2 记账规则和会计分录介绍记账规则,包括借方和贷方的记账规则。
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2.3 会计凭证和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解释账簿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
2.4 试算平衡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第三章:资产3.1 资产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介绍资产的分类,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3.2 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解释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介绍应收账款的概念和计量。
3.3 存货的核算解释存货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成品。
介绍存货的核算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
3.4 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解释长期投资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
介绍固定资产的概念、确认和计量。
第四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4.1 负债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介绍负债的分类,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4.2 应付账款和应付工资解释应付账款的概念和计量。
介绍应付工资的概念和计算。
4.3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特征。
介绍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包括资本、盈余和未分配利润。
4.4 留存收益的计算解释留存收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十二章财务会计报告习题一应收账款=5000+20000+7000=32000应付账款=5000+12000+10000=27000预付账款=45000+13000=48000预收账款=15000+38000=53000习题二1、2007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 000 000+12 000 000×9/12-3 000 000×3/12=48 250 000(股)基本每股收益=45 000 000÷48 250 000=0.9326(元)2、分子调整数:8 000 000×4%×(1-33%)=214 400(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8 000 000÷100×90=7 200 000(股)分母调整数:为7 200 000股稀释每股收益=(45 000 000+214 400)÷(48 250 000+7 200 000)=0.8154(元)习题三(1)购入甲商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以存款支付200000元,其余部分暂欠。
商品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甲商品 3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贷:银行存款 200000应付账款 151000(2)销售乙商品收入400000元,增值税68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该批商品进价成本300000元。
借:银行存款 468000贷:主营业务收入——乙商品 4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借:主营业务成本——乙商品 300000贷:库存商品——乙商品 300000(3)以银行存款购进管理用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款注明价款150000元,增值税25500元,另以存款支付运杂费4300元,设备已验收并投入使用。
借:固定资产 179800贷:银行存款 179800(4)将综合楼出租给外单位经营,租金收入3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第十二章股份支付【案例】股权激励成为美的集团的最大优势自美的集团上市以来,面对不同激励对象采取了不同的股权激励措施,至今一共进行了四次股票期权,一次限制性股票,三次合伙人激励,每次都将美的集团推向更高的巅峰。
在2018年授予的限制本章框架考情分析本章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考试既可以考客观题,也可以考主观题(2009、2010、2014、2015、2016年考了主观题),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和差错更正等内容结合出题,属于重点章节。
重要考点(1)股份支付工具类型的识别(☆☆)(2)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处理(包括限制性股票)(☆☆☆)(3)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处理(☆☆)(4)集团股份支付的处理等(☆☆)第一节股份支付概述一、股份支付的概念(☆)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提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区分:股票期权:先授予权利、以后期间行权可以获得股票;限制性股票:先授予股票但是存在锁定期,满足解锁条件才可以解锁。
二、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2016计算)三、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类型(☆☆)(2014单选、2014多选、2013多选)【单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中,应当作为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的是()。
A.以低于市价向员工出售限制性股票的计划B.授予高管人员低于市价购买公司股票的期权计划C.公司承诺达到业绩条件时向员工无对价定向发行股票的计划D.授予研发人员以预期股价相对于基准日股价的上涨幅度为基础支付奖励款的计划『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BC,是企业为获取职工服务而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交易,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选项D,是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交付现金义务的交易,属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第二节股权支付的确认和计量一、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原则(☆☆)(2017单选)(一)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法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一次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
购买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或计入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不足抵减的,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对债务性证券,将其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教材例12-6】2×13年7月1日,A公司定向向B公司原股东发行本公司股票2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当前市价每股5.5元,不考虑股票发行费用)取得B公司90%的股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控制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
为核实B公司的资产价值,A公司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B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支付评估费用30万元。
合并日B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如表12-2所示。
表12-2若本例中A公司与B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应作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
A公司对于合并形成的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1 000 000管理费用 300 000贷:银行存款 300 000股本 2 000 0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 000 000【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为非关联企业。
2012年5月1日,甲公司按每股4.5元增发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股票2 000万股,并以此为对价取得乙公司70%的股权;甲公司另以银行存款支付审计费、评估费等共计30万元。
乙公司2012年5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 000万元。
甲公司取得乙公司70%股权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初级会计实务电子教案完整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目标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1.4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基础2.1 记账方法与记账符号2.2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2.3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2.4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第三章:货币资金3.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3.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3.3 支票、汇票与本票的核算3.4 货币资金的清查与核对第四章:应收及预付款项4.1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量4.2 应收账款的核算与坏账处理4.3 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核算4.4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与分析第五章:存货5.1 存货的分类与确认5.2 存货的计量与核算5.3 存货的盘存与处理5.4 存货的减值与成本控制第六章:固定资产6.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分类6.2 固定资产的计量与核算6.3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6.4 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清理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7.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7.2 无形资产的核算与摊销7.3 其他资产的核算与处理7.4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审计与分析第八章:负债8.1 负债的分类与确认8.2 短期负债的计量与核算8.3 长期负债的计量与核算8.4 负债的审计与分析第九章:所有者权益9.1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与分类9.2 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9.3 留存收益的核算与分配9.4 所有者权益的审计与分析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10.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10.2 收入的核算与分类10.3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10.4 利润的计算与分析10.5 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审计与分析第十一章:财务报表11.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11.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11.3 利润表的编制11.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11.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11.6 财务报表的审计与分析第十二章:会计调整12.1 会计调整的概念与原因12.2 期末账项调整12.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12.4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2.5 会计调整的审计与分析第十三章:税务会计13.1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13.2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13.3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13.4 其他税种的会计处理13.5 税务会计的审计与分析第十四章:管理会计基础14.1 管理会计的概念与目标14.2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4.3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14.4 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14.5 管理会计信息的利用与分析第十五章:会计软件与应用15.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功能15.2 会计软件的种类与选择15.3 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15.4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15.5 会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会计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如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假设与原则等。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一、财务报表的定义和构成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下同)变动表;(5)附注。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
(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
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它主要用以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一)依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对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做出声明,只有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规定时,财务报表才应当被称为“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不应以在附注中披露代替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是说,企业如果采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不得通过在附注中披露等其他形式予以更正,企业应当对交易和事项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
(二)列报基础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对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等。
考点:预计负债的计量1.2×21年12月10日,甲公司因合同违约而涉及一桩诉讼案件。
根据甲公司的法律顾问判断,最终的判决很可能对甲公司不利。
2×2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接到法院的判决,因诉讼须承担的赔偿的金额也无法准确地确定。
不过,据专业人士估计,赔偿金额可能在19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含甲公司将承担的诉讼费2万元),且该范围内支付各种赔偿金额的可能性相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甲公司应在2×21年利润表中确认的营业外支出金额为()万元。
A.190B.193C.195D.188【答案】B【解析】甲公司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190+200)/2=195(万元),其中,诉讼费2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195-2=193(万元)。
2.20×9年12月17日,甲公司因合同违约被乙公司起诉。
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收到法院的判决。
在咨询了法律顾问后,甲公司认为其很可能败诉。
预计将要支付的赔偿金额在4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而且该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相同。
如果甲公司败诉并向乙公司支付赔偿,甲公司将要求丙公司补偿其因上述诉讼而导致的损失,预计可能获得的补偿金额为其支付乙公司赔偿金额的50%。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9年度因上述事项应当确认的损失金额是()。
A.300万元B.400万元C.500万元D.600万元【答案】D【解析】该未决诉讼应确认预计负债=(400+800)/2=600(万元)。
因可能获得补偿,尚未达到基本确定的程度,不能确认资产从而减少损失。
账务处理如下:借:营业外支出600贷:预计负债6003.20×8年7月,甲公司因生产产品使用的非专利技术涉嫌侵权,被乙公司起诉。
20×8年12月31日,案件仍在审理过程中。
律师认为甲公司很可能败诉,预计赔偿金额在2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如果败诉,甲公司需要支付诉讼费20万元,甲公司认为,其对非专利技术及其生产的产品已经购买了保险,如果败诉,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很可能对其进行赔偿,预计赔偿金额为150万元。
2023注册会计师会计每章分值摘要:一、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简介1.考试重要性2.考试内容概述二、2023 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各章节分值分布1.第一章总论2.第二章金融资产3.第三章存货4.第四章固定资产5.第五章无形资产6.第六章投资性房地产7.第七章资产减值8.第八章负债9.第九章所有者权益10.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11.第十一章财务报告12.第十二章会计调整正文:2023 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涵盖12 个章节,各章节分值分布如下:一、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简介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是测试考生在会计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考试,考生可以证明自己具备从事会计专业工作的能力,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优势。
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内容广泛,涵盖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
二、2023 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各章节分值分布1.第一章总论(约10 分)本章主要讲述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
2.第二章金融资产(约15 分)本章涉及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减值和套期保值等方面的内容,是会计考试中的重要章节。
3.第三章存货(约10 分)本章主要讲述存货的分类、取得、发出、计价、减值和盘盈盘亏等业务处理。
4.第四章固定资产(约15 分)本章涉及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减值、清理和报废等业务处理,以及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修理等特殊业务。
5.第五章无形资产(约10 分)本章主要讲述无形资产的分类、取得、计量、摊销和减值等方面的内容。
6.第六章投资性房地产(约15 分)本章涉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计量、折旧、减值和转换等业务处理。
7.第七章资产减值(约10 分)本章主要讲述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减值损失的转回等内容。
8.第八章负债(约15 分)本章涉及负债的分类、计量、确认和偿还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其他负债等。
9.第九章所有者权益(约10 分)本章主要讲述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来源、变动和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第一章总论 (3)1、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2、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3)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3)第二章货币资金 (4)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2、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3、使用银行本票办理结算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4、使用银行汇票办理结算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5、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有何优点? (4)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5)1、应收账款的特点有哪些? (5)2、如何确认坏账? (5)3、带息和不带息应收票据在核算上有何区别? (5)4、应收票据面值、到期价值与账面价值三者之间有何区别? (5)5、应收票据贴现有何特点?为什么说贴现的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是一种或有负债? (5)6、坏账损失核算中的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有何区别? (5)7、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6)8、其他应收款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6)第四章存货 (6)1、发生存货的基本计价方法有哪些? (6)2、什么是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简要说明其内容? (6)3、什么是售价金额核算法?其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如何? (6)4、简要回答“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基本结构。
(7)5、简述存货发出的计价对利润的影响。
(7)第五章对外投资 (7)1、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有何区别? (7)2、短期投资的期末计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7)3、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7)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有何异同? (8)第六章固定资产 (8)1、固定资产有哪些特征? (8)2、固定资产如何分类? (8)3、哪些固定资产应当提取折旧?哪些不提折旧? (8)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通常有哪几种方法? (8)5、固定资产折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9)6、固定资产修理与改扩建有保区别? (9)7、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如何核算? (9)8、固定资产的出售和报废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9)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181-182 (10)1、无形资产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0)2、2、无形资产摊销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是什么? (10)3、 3、简述长期待摊费用的含义及核算规则。
附件: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会计调整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会计调整,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因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对其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报告日后事项等所作的调整。
本准则所称会计政策,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特定原则、基础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特定原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所制定的、适合于本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原则。
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准则所称会计估计,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对结果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
本准则所称会计差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计算或记录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产生的错误、财务舞弊等。
本准则所称报告日后事项,是指自报告日(年度报告日通常为12月31日)至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包括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类。
第三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本准则及相关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本政府会计主体具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并履行本政府会计主体内部报批程序;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应当报送有关方面批准或备案的,从其规定。
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本条第一款的程序,并按本准则的规定处理。
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第四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
但是,其他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