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6.50 KB
- 文档页数:18
我眼中的马克思201213041302 周浩森我眼中的马克思是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马克思不仅以他的科学理论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以他们的伟大的人格为全人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这个新世纪,人类社会不仅需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更需要学习他的伟大的人格。
对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和人格是不可缺少的动力。
人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又是具体的。
马克思的人格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正是因为他的人格是在创立革命的理论和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长期过程中形成和得到发展的。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发起“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同年,英国广播公司也进行了同一命题的全球网上投票,结果仍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2002年,英国路透社搞了一次“千年伟人”评选,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又进行了“最伟大哲学家”的评选,马克思以近28%的得票率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休谟得票率仅为12%多。
英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发祥地,马克思则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尖锐批判者。
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也主要是在英国完成的。
然而,在资本主义历史最悠久的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最充分的欧洲,这位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者却获得精神和思想上的极高认可。
马克思是全面研究资本运动规律的第一人,他肯定了资本的力量,也发现了资本的痼疾。
只要有资本运动的现实存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分析和价值力量就会不时造访人们的头脑。
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研究,作为他创立的经济学的主要关注对象和核心之一,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概念、内容,从经济学的层面上做了科学系统的界定和论述。
可以说,马克思当之无愧地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学说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贡献者。
学习,这是马克思一再向他的战友们提出的口号,而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光辉榜样。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自从初中开始学政治课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这些名词时时刻刻在我的脑海了回响。
从事政界或对政治有了解的人,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识。
在政坛上,没有哪个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的时间之长。
在伟人的细数上,没有那个伟人能像马克思那样,给人赞许的和给人批判的人数之多。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影响着广大劳动人民,影响着世界,影响着时代。
尽管我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我心目中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既有批判的也有赞许的。
无可否认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于那些由马克思主义带领而成功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意义更为深刻。
说一句实话,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马克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直以来我所学的书,给我们介绍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观。
根本不对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只是讲些总结性的话语。
也许是马克思的内容太难懂,太庞杂,更本不适合放在我们的教材上面。
以我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我很赞许这二方面。
一、马克思的奉献精神。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他,本可以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他却选择了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病疼动摇不了他的决心,贫困消磨不了他的意志,饥寒冷却不了他的热血,政府打击不了他的勇敢,一生只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奋斗,试问谁能做得到,特别是当时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决心,这种毅力,这种奉献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性质。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能长盛不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是有了这些成果,中国逐渐繁荣富强。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在第二国际宣传影响下的马克思,是《资本论》的作者,是一位面孔严峻、目光锐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在列宁主义时代,马克思则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一位风尘仆仆、激情满怀的革命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学那里,马克思则又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一位悲天悯人、愤世嫉俗的“宗教先知”、“人道主义思想家”……等等。
这种描绘多少有些漫画化,但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
当前,我党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新的理论成果。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路仍然漫长而艰难,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的心目中,我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位治学严谨,思维严密的学者和智者,他首先是一位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哲学大师,然后又在他的哲学思想下孕育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花蕾。
我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已达到了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最高层次追求的人,他把思考作为最大的乐趣,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理想。
我利用马克思教给我的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的方法阅读了一些著作,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沉思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哲学和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与哲学的对立和统一,最终我不得不作一下深呼吸感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知识的渊博,眼光的敏锐,境界的高远。
在我看来,马克思对社会现象的本质的认识和精辟的分析,至今无人能敌。
问: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我准备怎样学这门课?
在我的心目中,马克思主义是一段长长的又难懂的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它诞生之际,已对欧洲甚至于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且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虽然我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晦涩难懂,甚至是提不起兴趣去了解,但还是有不少人去钻研马克思主义。
钻研过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见解。
从马克思主义延伸出来的其他理论,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可也有危言耸听的歪理。
一味地偏激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只会让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马克思主义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可以说它是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是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细细体会、深思,我们就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从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开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让我们多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
这样的机会不是经常有的,我们每一人都应该认真上课,用心了解马克思主义,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融汇在生活中,推动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