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水和水蒸气》温度和水的变化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7
一、教学内容《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协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持续变化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和感知,协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实验“大杯子罩住盛热水的小杯子”的观察活动,协助理解水失去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气态变为液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手背上沾一水擦一擦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②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水的蒸发----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通过凝结更加理解到水蒸气的存有。
2.难点:自主探究,得出水无时无刻在蒸发到空气中。
四、学情、教法和学法1.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实行教学设计。
2.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观察中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3.学法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思考的科学习惯。
教学准备:小组:大烧杯1个、小烧杯1个、培养皿1个、一些热水、一些常温水。
教师:多媒体、两个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水字,转身问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字有什么发现?水都到哪里去了?学生推测,有的可能说不见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
【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水准,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因为温度变化,水和冰能够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个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本节课通过对“水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为下节课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水会蒸发,蒸发会变成水蒸气和水蒸气还能变成水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
比如地上的水干了,晾起来的衣服干了等等。
比如衣服上的水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他们对水蒸发后变成的水蒸气的特点是模糊的;他们对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是有误区的;他们对水蒸气重新能变成水的原因更是没有思考后。
所以我这节课设计时的着眼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这三个问题。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过程与方法: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4、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能够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多媒体,实验器材。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导入1、指导学生观看水蒸发的小视频,从而导入课题。
二、共同探究知识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刚刚我们做了一个活动,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水变化的过程,引出蒸发的概念。
)2、水蒸气的特点:能够流动,无色无味的,透明的,肉眼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