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基本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8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最关键的装备之一,它用于加工各种金属板材零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效率高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1.上模座:上模座是支撑上模的主要部件,通常由上模板、上模座座块和上模座座架组成。
上模座上还设有工装传感器、液压缸和气动元件等。
2.下模座:下模座是支撑下模的主要部件,通常由下模板、下模座座块和下模座座架组成。
下模座上还设有工装传感器、液压缸和气动元件等。
3.顶针:顶针安装在上模座上,用于在冲压过程中形成凹槽、凸起等复杂形状的成形零件部位。
4.脱模装置:脱模装置是用来将冲压件从模具中顺利脱出的装置,常见的有弹簧式、气动式和液压式等。
5.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用于使模具上下有序地进行往复运动,保证成形零件的精度和模具的刚性。
常见的导向方式有滑块导向、直柱导向和斜柱导向等。
6.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用于使上下模座之间保持一定的压力,确保工件在冲压过程中的定位准确性。
7.护板:护板用于保护模具,防止模具在冲压过程中磨损或受到外力的损坏。
二、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冲压模具是通过将金属板材装入上下模具之间,进行精确的冲击、剪切和形变等操作,将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1.上模、下模闭合:在冲压加工前,上模和下模首先要闭合,使上下模具紧密接触,确保冲压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
2.材料装夹:将待加工的金属板材置于下模上,并确保其位置准确。
3.冲击:冲击是冲压过程的核心步骤之一、通过冲压机的运动,上模快速下压,与下模座上的顶针相碰撞,对板材进行冲击,使其产生变形。
4.脱模:冲压完成后,要将零件从模具中脱出。
脱模装置可以通过弹簧、气动或液压的力量,将成形零件从模具中推出。
5.循环功能:冲压模具通常设有循环功能,即在上模闭合后,连续进行多次冲击,以提高生产效率。
6.定位准确性:模具上常设有导向装置,以保证上下模座的定位准确性。
冲压过程中,导向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提高模具的刚性,保持零件的加工精度。
冲压模具的结构组成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它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板、下模板、导向装置、导柱、导套、压力装置、顶销、吹气装置、排屑装置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冲压模具的结构组成。
1.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是冲压模具的主要支撑部分,上下模座通常由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合金钢、铸铁等。
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冲压要求。
2.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是冲压模具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固定工件,并通过上下冲顶完成冲压过程。
上模板通常由高硬度材料制成,如合金钢、硬质合金等,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下模板通常由较硬的材料制成,如合金钢、钢等。
3.导向装置、导柱和导套:导向装置用于保证上模板和下模板的相对位置稳定,并在冲压过程中进行导向、定位。
导向装置通常由导柱和导套组成,导柱固定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导套则安装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通过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保证上模板和下模板的相对位置精度。
4.压力装置:压力装置用于提供冲压过程中所需的压力,通常通过液压、气压等方式实现。
压力装置通常包括液压缸、气压缸、气动千斤顶等。
5.顶销:顶销用于在冲压过程中对工件施加顶压力,以保证工件在冲裁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
顶销通常由合金钢等材料制成,其结构形式也因具体情况而异,如弹簧顶销、气动顶销等。
6.吹气装置:吹气装置用于在冲裁过程中吹松工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工件的顺利脱模。
吹气装置通常包括喷嘴、风管等,通过气压将空气导入模具中。
7.排屑装置:排屑装置用于清除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屑铁、碎屑等废料。
排屑装置通常包括排屑孔、排屑板等。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冲压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大批量金属零件的工具,是机械加工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是由上模架、下模架、上模、下模、导柱、导套、顶杆、活动部件、压床等多个部分组成。
上模架是由板材焊接而成,用于固定上模和下模的安装座。
下模架也是同样的板材焊接构成的底座,它是安装下模的基准平台。
上模和下模是构成模具的最重要两个部分,上模一般安装在上模架上,下模则固定在下模架上。
两个模具所制成的空间内,根据所需成形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的不同,可以加入自动送料机或手动送料机设施,用于料条的进给。
导柱和导套是起定位作用的配件,由导柱安装在下模架上,而导套则安装在上模架上,用于保证上模和下模的互相定位。
如果导柱或导套损坏或磨损过度,会导致模具定位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浪费和质量问题。
另一个重要的零部件是顶杆,它是套在上模架上的压紧零件,在成型时承受所需的顶压力。
顶杆的尺寸,直接关系到模具的压制力,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产品性能考虑来确定。
活动部件把模架的上、下模互相分离或结合在一起。
通过使用手动或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各自控制模具的运动和停止。
在整个成型过程中,模具的动作系统需要保持平衡,避免由于失衡而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和噪音。
压床是冲压模具的配套设备之一,它是为了满足从上模移动产生的压力而设计的。
在生产过程中,压力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而压床的控制设施可以根据所需移动距离、加速度和速度来确定。
总之,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是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设备,需要通过精细的设计、制造和调试来保证模具的高效率、高品质地生产成型。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相信冲压模具将不断走向更加完善和智能化的未来。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冲压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模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通信等行业。
它是通过对金属板料进行冲压、弯曲、拉伸等加工过程,将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下模座、下模板、导柱、定位孔、导套、弹簧、顶针、导轨等组成。
1.上模座:上模座是安装冲头的基座,负责固定上模板。
它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用于承受压力和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2.上模板:上模板是安装冲头的工作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金属板料进行冲压操作。
上模板一般由多种零件组成,如上模板板身、上模板底座、上模板导柱等,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与上模座连接在一起。
3.下模座:下模座是安装下模板的基座,负责固定下模板。
它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用于承受压力和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4.下模板:下模板是安装在下模座上的工作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金属板料进行冲压操作。
下模板一般由多种零件组成,如下模板板身、下模板底座、下模板导柱等,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与下模座连接在一起。
5.导柱:导柱是用于定位上模和下模的零件,它通常由钢材加工而成。
导柱一端固定在上模座或上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下模座或下模板上,使上模和下模在冲压过程中具有准确的定位。
6.定位孔:定位孔是安装在上模板或下模板上的孔,用于定位和固定工件。
当冲头下压时,工件被定位在定位孔中,以确保冲压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
7.导套:导套是安装在导柱上的套筒状零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上模和下模在冲压过程中的摩擦,使模具运行更加顺畅。
8.弹簧:弹簧是安装在冲床上的零件,用于控制模板的弹性运动。
弹簧一端固定在上模座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模板上,通过弹性回弹的作用,实现上下模板之间的自动复位。
9.顶针:顶针是安装在上模座上的针状零件,用于支撑工件并使其顶出模具。
顶针一般通过弹簧或气压控制,根据工件的形状和需要冲压的位置进行布置。
10.导轨:导轨是用于使模具滑动的零件,通常安装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
冷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冷冲压模具是一种用于金属冷加工的工具,它的基本结构包括模架、上模、下模、顶针和导柱等部分。
一、模架模架是冷冲压模具的主要支撑部分,通常由上座板、下座板、立柱和横梁等组成。
上座板和下座板分别固定在冲床的上、下工作台上,起到支撑模具和工件的作用。
立柱和横梁则连接上座板和下座板,使模具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二、上模上模是冷冲压模具中的一部分,也称为凸模。
它通常由模座、模块和模板等组成。
模座用于固定上模到模架上,模块则是上模的主要工作部分,其上有可更换的模板,用于冷冲压工序。
上模的设计和制造要考虑到模具使用过程中的载荷、摩擦和磨损等因素。
三、下模下模是冷冲压模具中的另一部分,也称为凹模。
它通常由模座、模块和模板等组成。
模座用于固定下模到模架上,模块则是下模的主要工作部分,其上有可更换的模板,用于冷冲压工序。
下模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考虑到模具使用过程中的载荷、摩擦和磨损等因素。
四、顶针顶针是冷冲压模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顶针座和顶针杆组成。
顶针座用于固定顶针杆到模架上,顶针杆则是顶针的工作部分,用于在冷冲压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定位和成形。
顶针的设计和制造要考虑到模具使用过程中的载荷、精度和耐磨性等要求。
五、导柱导柱是冷冲压模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引导模具在冷冲压过程中的上下运动。
导柱通常由导柱座和导柱柱体组成,导柱座用于固定导柱到模架上,导柱柱体则起到支撑和引导的作用。
导柱的设计和制造要考虑到导向精度、耐磨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冷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就是由模架、上模、下模、顶针和导柱等部分组成。
模架起到支撑和固定模具的作用,上模和下模是冷冲压工序中的工作部分,顶针用于定位和成形工件,导柱则用于引导模具的上下运动。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冷冲压加工的任务。
在设计和制造冷冲压模具时,需要考虑到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以确保模具的性能和寿命。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加工质量。
冲压模具结构认识冲压是通过将金属板材置于冲压模具中,通过力的作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一种金属成形加工方式。
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使用的装置,其结构通常由模具底板、模具座、模具柱、模具座半螺纹、废料溜槽、顶料座、顶料推子、压料柄、压料座、压料柱、导向柱等部件组成。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冲压模具的结构。
1.模具底板模具底板是冲压模具的主要承载部件,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来承受底模的挤压力。
模具底板一般由厚度较大的金属板材制成,并且在底板表面设有凹槽或凸起以固定模具座。
2.模具座模具座是模具安装的基础部件,通常由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
模具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底模的孔,底模安装在模具座上,并通过螺栓或其他紧固件固定在座上。
3.模具柱模具柱是连接模具底板和模具座的垂直承载部件。
通常使用圆柱形状的柱子,其直径大小一般与底模的尺寸相适应。
4.模具座半螺纹模具座半螺纹是模具座上的螺纹结构部件,用于与模具柱上的螺纹配合,以实现模具的升降和固定功能。
5.废料溜槽废料溜槽是用于将冲压过程中剪切下来的废料流出的构造。
废料溜槽通常由模具座和模具底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通过重力作用使废料流出并收集。
6.顶料座顶料座是用于支撑和固定上模的部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
顶料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上模的螺栓孔。
7.顶料推子顶料推子是用于施加压力并推动上模向下运动的部件。
顶料推子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与顶料座和上模相连接。
8.压料柄压料柄是用于施加压力并推动下模向上移动的部件。
压料柄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与模具座和下模相连接。
9.压料座压料座是用于支撑和固定下模的构造部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
压料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下模的螺栓孔。
10.压料柱压料柱是连接压料座和模具底板的垂直承载部件,其直径大小通常与下模的尺寸相适应。
11.导向柱导向柱是用于保持模具底板与模具座之间相对位置的部件,其一端固定在模具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模具座上,并通过导向套或导向销与相邻的柱子相配合。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冲压模具是一种用于金属材料加工的工具,用于将金属板材或条形材料在变形压力下通过冲裁、弯曲、拉伸、压实等工艺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工件。
冲压模具是冲压机的配套工具,可以分为冲裁模、成型模和冲压上下模。
冲裁模是冲压模具的主要结构,一般由上模座、上模、下模座、下模和导向装置组成。
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对固定在冲压机上,而上模和下模则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可以进行移动。
导向装置用于保持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以确保模具的稳定工作。
冲裁模具通常用于将金属板材剪切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成型模是用于将金属材料进行弯曲、拉伸、压实等成型工艺的冲压模具,一般由上模座、上模、下模座、下模、弯管装置和导向装置等组成。
弯管装置用于将金属板材进行弯曲成型,导向装置用于保持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
冲压上下模是用于将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冲压模具,一般由上模座、上模、下模座和下模组成。
冲压上下模通常用于将金属板材进行冲孔、拉伸等工艺,形成一些特定的凹形或凸形结构。
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在进行冲裁操作时,冲压机将上模座和下模座夹紧住,上模和下模分别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方和下方。
冲压机的活塞以很高的速度向下移动,冲击上模,使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金属板材被切割或冲裁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通过适当的模具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冲压模具能够实现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
总之,冲压模具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具,其基本结构包括冲裁模、成型模和冲压上下模。
冲压模具通过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具有高速、高效、高精度等优点。
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必知冲压磨具结构知识介绍冲压磨具是冲压工艺中常用的工具,用于制作各种零件。
磨具的结构对于冲压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必知的冲压磨具结构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冲压磨具的构造和应用。
一、冲压磨具的基本结构冲压磨具主要由上模座、上模板、底模座、底模板、导向柱、导向套、顶杆和顶块等组成。
其中,上模座和下模座是冲压磨具的基础支撑部分,上模板和底模板则是制造零件的主要工作面。
1. 上模座和上模板上模座位于工作台上方,用于固定上模板,通常由钢板焊接构成。
上模板是磨具最上部的部分,也是与工件直接接触的部分。
上模板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工件的要求而设计,常用材料有优质合金钢或硬质合金。
2. 底模座和底模板底模座位于工作台下方,用于固定底模板,同样由钢板焊接构成。
底模板是磨具最下部的部分,其形状和尺寸一般与上模板相对称。
底模板的设计可根据工件的要求决定,常用材料同样是优质合金钢或硬质合金。
3. 导向柱和导向套导向柱用于保持上模座和底模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确保磨具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导向柱一般安装在上模座和底模座中央的位置。
导向套则用于固定导向柱,使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4. 顶杆和顶块顶杆通过导向柱与上模座相连,用于传递冲击力和固定上模板。
顶块位于顶杆的顶端,与工件接触。
顶块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工件要求决定,常用材料同样是优质合金钢或硬质合金。
二、冲压磨具的应用领域冲压磨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包括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下面以汽车行业为例,介绍冲压磨具的应用。
1. 冲压件的制备汽车中的许多零部件都是通过冲压工艺制备而成的,例如车身、车门、引擎罩等。
冲压磨具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
2. 冲压件的模具设计冲压磨具的结构设计对于冲压件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在汽车行业中,冲压件的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分析、模具加工等环节,冲压磨具的设计要求精准合理,以确保冲压件的尺寸和表面质量满足要求。
冲压模具结构及成型调试方法冲压模具是指以金属板材为原料,在机床上进行冲压加工,通过模具的压制来实现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冲压模具结构主要由上模、下模、导柱、导套、弹簧、导向柱、导向套等组成。
1.上模:上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上部分,也称为工作模或上模板。
它可以固定在机床的工作台或滑块上。
上模的结构取决于被加工件的形状和复杂度,可以有单片构造、整体结构或组合结构。
2.下模:下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下部分,也称为压座或下模板。
它用于支撑和固定上模。
下模可以通过导柱和导套与机床工作台连接。
3.导柱:导柱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传动机构,用于使上模和下模对齐。
导柱可以用于定位和支撑模具,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4.导套:导套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传动机构,用于保证上模和下模的运动轨迹的平行性与一致性。
导套可以安装在下模上,以减少摩擦和防止模具的倾斜。
5.弹簧:弹簧作为冲压模具中的一种零件,用于提供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顶出力。
它可以通过压缩和释放来实现上模和下模的开合。
6.导向柱:导向柱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定位装置,用于确保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
它可以通过固定在机床和模具上来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7.导向套:导向套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配件,用于保证导向柱和模具之间的密合度。
它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冲压模具的成型调试方法如下:1.制定调试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模具的结构,制定冲压模具的成型调试计划。
包括调试流程、调试顺序、调试参数等。
2.装夹模具:将模具安装在冲床上,确保模具的固定性和稳定性。
检查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间隙,确认无干涉。
3.调整模具参数:根据产品尺寸和形状的要求,调整上模和下模的间隙和位置。
通过调整导柱、导向套等传动机构,确保上模和下模的平行度和一致性。
4.进行试模冲压:根据调整后的参数,进行试模冲压。
观察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模结果,调整模具参数,直到满足产品要求。
5.优化调整:在试模冲压过程中,根据得到的产品和工艺数据,进一步优化模具参数。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
复合模结构定义
•复合复合模是指在压力机(冲床)的一个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它们可能是冲孔、落料、拉深或整形等不同工序的组合。
复合模结构特点
•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电力和工序间搬运工作。
•冲裁精度高因几道工序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定位基准一致。
•制造成本较高模具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周期较长。
•生产批量复合模的生产效率高,故对大量生产有很重要的作用。
•冲裁精度当冲件的尺寸精度或对称度、同轴度要求较高时,可考虑采用复合模。
•复合工序的数量一般复合工序应在四个以下,否则模具结构复杂,强度也不好,并且不易制造和维修。
复合模结构设计要点
•曲柄压力机的许用压力曲线和复合模的压力曲线的关系(对于成形类复合模尤为重要)。
•复合模中凸凹模的设计。
•复合模的卸料推件装置。
•复合模模架的选用。
•复合模工作部分零件的材料选用。
复合模结构分类
依复合工序性质分为:
•冲裁类复合模:如落料冲复合模。
•成形类复合模:如复合挤压模。
•冲裁与成形复合模:如落料拉深复合模。
依其结构形式分为:
顺装复合模:凹模装置在下模中的复合模。
倒装复合模:凹模装置在上模中的复合模。
复合模结构对比
倒装复合模顺装复合模
•漏料:从下模漏料孔出回到模具工作面
•出件:从上模出从下模出
•操作:安全方便操作不利
•工件:平整度较差平整度较好
•受力:受力差,强度不好受力好
•磨损:相对较小相对较大
•工作面:易清理不易清理
通过以上对比,可见它们的适用范围为:
倒装复合模适用于冲件平整度要求不高,凸凹模强度足够的冲裁;
顺装复合模适用于薄材冲件或冲件平整度要求高,凸凹模强度不足或是无冲孔废料的复合模冲裁。
典型复合模结构
上图所示复合模为公司中最为常用的冲孔、落料工序复合的倒装复合模。
因为有冲孔形成的废料,根据前面的对比和其适用范围,我们采用了倒装复合模的方式。
下表所示为图示模具在设计时所用的各模板的编号,材质,板厚以及热处理。
复合模结构设计重点
由于公司常用的复合模均为倒装复合模,因此以下所谈到的设计重点及注意事项均适用于倒装复合模;对于顺装复合模,可依实际情况作相应变更。
为了减少模具的加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复合模公母模与母模板(即凸凹模与凹模)为共享件,其共享件的批注为: UD SHARED WITH DB, GAP 0.07 BASED ON UD(UD 板与DB 板共享,保证冲裁间隙0.07,以UD 板为准). 复合模的内、外打板为共享件, 其共享件的批注为:SP SHARED WITH OP, BASED ON SP C-0.03 (SP 板和OP 板共享,尺寸要求: SP 板准, SP 板放间隙-0.03)
上面所示仅为一实例,冲裁间隙0.07在具体的模具中因料厚,材质不同而不一样。
另外,由于线割丝的直径加上放电间隙往往大于此冲裁间隙,故线割模板时要割斜度,且应画出线割斜度示意图。
复合模的内、外打板共享时,不用割斜度 。
凸凹模上的最小实壁厚度:对于黑色金属,最小壁厚为料厚的 2.5倍,但不应小于1.8MM ;
凸凹模上的最小实壁厚度:对于有色金属,最小壁厚为料厚的 2.0倍,但不应小于1.4MM 。
一般采用活动定位销来定位。
定位销一般采用LA 型Φ6浮升销,下面用Φ10的黄色弹簧,M12的止付螺丝。
如果复合模下料不在第一工步,还应考虑采用内定位以保证下料精度,外形用已切准的边定位。
复合模模板板厚的选取要注意配合标准冲子的长度。
如果在复合模中有抽凸,半剪等成形工艺有话,要注意计算冲子的长度。
如果在上打板上装有压印,压等 冲子的话,模具要求闭死。
倒装复合模的上模板四周及薄弱环节应考虑多用几个固定销来补强,以避免冲裁中模板变形或开裂。
如果下模板上有长条形的冲孔或者强度不好时,也应考虑用销钉补强。
如果上下模刃口部位有强度难以保证的地方时,应考虑做入子。
复合模下模座与下夹板之间的螺丝要倒装,以方便拆模。
上模座与上夹板之间的固定销应开在上模板的导柱孔处,以减少固定销逃孔的加工并方便拆装。
在选择上模等高套筒时,一般以上模弹簧不预压为原则。
編號
模板 代號
模板名稱
材質
板厚
編號
模板 代號
模板名稱
材質
板厚
1 DH 下托板
SS41 25 8 UD 上模板 SKD11
30 2 CC 下墊腳 SS41 80 9 SB 上打背板 YK30 10 3
DD
下模座 SS41 50 10 PP 上夾板 SS41 20 4
DP
下夾板 YK30 20 11 BP 上墊板 YK30 20 5 DB
下模板
SKD11
30
12
HH
上模座
SS41
40
6
OP
下脫料板(下打
板)
SKD11
18
13
BB
上墊腳
SS41
80
7
SP
上脫料板(上打
板)
SKD11
18
14
HP
上托板
SS41
30
成形模结构定义
成形是指用各种局部变形的方式来改变工件或毛坯形状的各种加工方法。
成形工艺包括拉延、胀形、起伏成形、翻边翻孔、缩口、旋压、挤压、校平等工艺。
专用以上工艺成形的模具则称之为成形模。
但需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成形模指的是用于弯曲的折弯模。
成形模结构分类
依其结构形式分为:
V折模
翻板模
侧推模
N折模
标准结构折弯模(以此种最为多见)
成形模结构标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