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注意事项doc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3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注射低分子的注意事项按压的时间及力度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
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为宜。
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同时服用其它抗凝药物,经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它人群易发生皮下出血,按压时间可延长5~10 min,注射前患者平躺,尽量放松,注射后勿即刻起床活动,教患者用整指腹按压住注射部位,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的大面积淤血。
禁忌按揉、揉搓、热敷腹部。
轻度淤癍、点会自行消退,勿紧张。
如淤血面积较大出现硬结患者应减少活动高血压患者在冬天的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
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
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6应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
冠心病患者在冬天的注意事项①坚持服用常见药物,外出随身携带保食急救盒,定期复查,了解病变动态,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②气温习降时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以防受凉,但也要着装轻便,减轻重量防止心肌耗氧量增加,户外活动时应戴口罩;③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御寒能力,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活动看好选择在上午10 一H 时或下午3 时左右,以阳光充分时为宜;④振室应该保持温暖(18 一20 ℃),不要突然离开温暖的居室到室外,落止室内外温差剧变;⑤尽量用冷水洗脸、温水擦身,提高机体御寒食力;⑥冬季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冷饮食.避免饱餐;⑦避免过度饮酒,戒烟。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病。
它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抗凝剂。
本文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药物特性、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由猪或牛肺黏多糖经特殊工艺制得的抗凝血剂。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它具有分子量较低、活性好、半衰期短等优势。
低分子肝素钠主要通过抑制血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过程。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能通过提高血液纤维蛋白降解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血栓栓塞等。
在手术患者中,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肾透析、怀孕期的高危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预防血栓的情况下。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进行剂量调整。
一般而言,预防血栓的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而治疗血栓的剂量则为每日两次皮下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并避免静脉内注射。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严格遵循医嘱。
虽然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出血、止血时间延长、胃肠道不适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出血、皮疹、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正确认识低分子肝素钠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如果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活动性溃疡病人,应慎用低分子肝素钠。
其次,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了解风险与益处。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不能与其他抗凝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使用注意事项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凝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首先,了解低分子肝素的适应证是非常关键的。
它常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以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在一些外科手术前后,如骨科手术、腹部手术等,也会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发生。
但在使用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使用低分子肝素。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剂量的选择至关重要。
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抗凝效果,而剂量过大则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出血倾向、肾功能等,对剂量进行调整。
对于注射部位的选择,通常选择腹部皮下注射,因为腹部皮下脂肪较厚,药物吸收相对稳定。
在注射时,应避开脐周2 厘米以内的区域,以及有瘢痕、硬结、破损或感染的部位。
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左右交替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局部皮肤反应和皮下淤血的发生。
注射方法也有讲究。
在注射前,需要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用拇指和食指将注射部位的皮肤捏起,形成一个皱褶,然后将针头垂直刺入皮肤皱褶内,缓慢推注药物。
注射完毕后,停留片刻再拔出针头,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反流和出血的风险。
注射后,不要揉搓注射部位,以免引起出血和皮下淤血。
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的迹象。
常见的出血表现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血尿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还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增加低分子肝素的出血风险。
在同时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会更加谨慎地监测患者的情况,并调整药物的剂量。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需要特别小心。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妊娠:C哺乳:L2,产后出血者禁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说明书【警告】对本品过敏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症,事故性脑血管出血禁用【药品名称】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英文名】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od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Di fen zi liang Gan su na Zhu she ye【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重均分子量低于8000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
辅料为亚硫酸氢钠、氯化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药,用于血液透析或血液过滤时,防止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凝固及预防血栓形成。
【规格】0.5ml:5000IU【用法用量】用法: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
用量:剂量单位以抗Xa因子活性单位(anti-XaIU)计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1、单次剂量:常规治疗病人,静脉快速注射70~80anti-XaIU/公斤体重。
2、连续剂量:初次急性病人,开始前静脉快速注射30~40anti-XaIU/公斤体重,继以静脉输注每小时10~15anti-XaIU/公斤体重。
3、有出血危险的危重病人,开始前静脉快速注射10~15anti-XaIU/公斤体重,继以静脉输注每小时5anti-XaIU/公斤体重。
4、特殊情况(如体重>60公斤,病人体重减轻/增加或血液状态改变)剂量应根据需要个体化调整。
【不良反应】偶见异常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皮疹及皮肤瘙痒等轻度过敏反应。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症,事故性脑血管出血禁用。
【注意事项】1、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
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前2至4小时慎用。
2、下列情况慎用:有过敏史者;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病,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此药以腹壁皮下注射吸收效果好,给药方便,不需要特殊监测,临床上用以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需注意:体位:平躺床上,若患者太瘦,可使其中一条腿蜷起,此时注射部位为蜷腿侧脐周1厘米外5厘米内。
消毒范围:5-6厘米(安尔碘两遍)。
进针角度:腹部皮肤捏起(持续时间30秒),针头垂直并全部刺入,回抽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组织,垂直拔针。
避开皮肤破损和手术瘢痕,避开脐周1厘米以免引起出血(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为脐周5厘米左右(除外脐周1厘米),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厘米以上。
注射完毕后,避免揉搓,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厘米为准。
4小时内不能淋浴。
向患者宣教: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如有应立即向医生汇报,采取相应措施。
低分子肝素注射护理常规1.用药前全面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慎用。
注意个体差异,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半衰期长,易导致出血。
同时注意药物配伍,与水杨酸类药合用,口服抗凝药,血浆增溶剂等药物使用时,通过药物的交互作用,使抗凝作用增强增加出血危险性,应严密观察。
2.注射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及上次的注射部位。
3.注射部位:首选为腹部,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4.注射方法:不排气,预灌针剂注射器针头及乳头内残留余量为0.07-0.08ml,排气易造成药液流失,造成实际给药剂量不足;排气后针头尖端沾有药液,造成实际给药剂量不足;排气后针头尖端沾有药物,接触皮肤后易造成皮肤瘀斑、出血。
因此不需排注射器内空气,注射前针头向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小,与药液处于同一注射器中会浮于液体之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用气体代替药液,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沾染,避免了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淤斑形成。
5.注射方法 :常规消毒后,左指拇指和示指以5~6cm范围捏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皱褶,右手以笔式持针,在皮褶顶部以90度垂直进针,进针深度视皮下脂肪厚度而异,对于消瘦者可适当减少进针深度,保证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同时避免护理人员针刺伤,在注射过程中左手始终保持皱褶,拔针后继续保持注射部位皱褶3min,注射完毕后停留5-10S拔针,使针尖药液全部注入皮下,避免拔针时针头残存药物刺激皮肤,导致皮下出血的发生。
6.按压时间及方法:注射完毕后,针眼按压一般不少于3min,并避免揉搓,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
7.用药后观察:对用药超过7d的患者应加强观察。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1.用药前注意过敏史:低分子肝素钠过敏反应相对较少,但仍需询问患者有无与该药物相关的过敏史。
如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2.获取患者的病史:在给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之前,医生应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并发症情况,如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症等。
患者如有已知的出血或血小板减少风险,需谨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3.注射部位的选择:低分子肝素钠需要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选择在腹部或上臂外侧。
尽量避免选择注射部位有淤血、损伤、炎症或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区域,以减少局部反应和感染的风险。
4.注射技术: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需要使用专用注射器,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目标疗程来确定剂量。
注射时,应注意将药物缓慢注入皮下组织而不是血管内,以减少血管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完成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帮助药物的吸收。
5.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过度抗凝。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监测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情况。
7.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使用注意:低分子肝素钠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应慎用。
虽然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钠穿过胎盘和分泌进乳汁的量相对较少,但仍需权衡利益与风险。
8.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低分子肝素钠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其他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总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需要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合作,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